詩仙太白的灑脫是飄逸的,他浪漫而又無拘無束,就如天上的仙人一般不食人間煙火。與他相比,其它詩人似乎總被塵世間的俗事困擾,但這又如何,人生雖苦,總有人能不懼不畏,在這平凡的人世間做個倔強的存在。這種詩人豪情不輸李白,他們中的最傑出的代表就是詩豪劉禹錫。
劉禹錫一生經歷了太多的沉浮,前半生位極人臣,中年被貶至西南邊陲,一待就是23年,可謂一生都在抗爭。然他的詩,卻沒有半點陰鬱,反而因為這些人生的艱難,多了幾分厚實沉鬱的魅力,世人因此送他一個「詩豪」的稱謂。他的詩無論是「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的清新活潑,還是「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絕境逢生,亦或是「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的秋日豪情,都給人一股沉著的力量,這也是世人喜歡他的原因。
今天小編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劉禹錫的一首經典作,在這首詩中,他抒寫了一生的豪情,最後一句10個字,更是安慰了無數失意人。
《學阮公體.其一》
劉禹錫
少年負志氣,信道不從時。
只言繩自直,安知室可欺?
百勝難慮敵,三折乃良醫。
人生不失意,焉能慕己知?
作此詩時,劉禹錫因被貶至朗州,一待就是近10年,在這10年間他痛定思痛,總結失敗原因,雖心懷憤懣,卻仍雄心不減。詩的大意是:少年時,我一腔抱負,從不屈服世俗同流合汙。可惜我只知道人生在世,該如繩絲一直正直,卻怎料得到那些卑鄙小人如此陰險?百戰百勝之下,人們反而對敵人懈怠,多次失敗後卻總能久病成良醫。人生若無失意時,又怎能真的了解自己的不足呢?
全詩直抒胸臆,表達了自己對於人生磨難的樂觀,也體現了自己不願同流合汙的氣節。首句「少年負志氣」是詩人一直以來的自我要求,也是後句中自己落魄至此的原因。次句的「安知室可欺」 是對讒臣小人的控訴,這也是總結自己會失敗的原因。這兩句言簡意賅,一氣呵成,有著唐詩中少有的直接。
後兩句,是詩人對當前局勢的總結和反思,也是自我安慰,這種不服輸的志氣伴隨了劉禹錫一生,這是詩豪的人生哲學。最後一個反問落筆,是全詩的詩眼,人生難免失意,總結經驗,以期更了解自己的不足,才是人生大智慧。事實證明,劉禹錫是對的,他就被召回京,開始了新的徵程。而他這10個字,安慰了多少失意之人,讓他們在人生絕境中找到一絲力量。
劉禹錫一生三起三落,年邁時終回到洛陽,安享晚年,卒年70歲。後人常說,若不是有著這樣的百折不撓,這一生的起起落落,被貶至各地,他該是熬不下來的。劉禹錫的一生本身就是傳奇,而他的詩也因為有著獨特的倔強和豪情,流傳了千年。對於這首詩,大家有什麼想說的嗎?歡迎在評論區與小編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