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都說李白灑脫,遇到不得志時,他隨口就懟上一句:「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若不是有著滿腹才學,誰又能說出這樣自負的詩句?如果說李白的狂是張揚的,那唐代詩壇還有一個人的狂,則是不著聲色的內斂,他就是詩豪劉禹錫。
之所以被叫做詩豪,是因為他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能泰然處之,無論被貶何處,總在找到安慰自己的樂趣。劉禹錫一生坎坷,被貶巴蜀23年,終於回到京都,他沒有滿腔憤懣,卻寫下了「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經典。他雖不像李白那樣囂張,卻當真是一個「蒸不爛,煮不熱,錘不扁,炒不爆,響噹噹的一粒銅豌豆」。
今天小編要和大家分享的正是劉禹錫最與眾不同的一首詩,在詩中他一改平日的穩重,十分特別,開篇14個字就驚豔世人,詮釋了什麼是真正的豁達。這短短28個字,安慰了世間多少不得志。
《秋詞二首.其一》
唐.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 便引詩情到碧霄。
作這首詩時,34歲的劉禹錫被貶至朗州任司馬,在此之前他是京城裡最得志的少年。出生名門的他,19歲就遊學於洛陽和長安,因一身才情名聲大燥。21歲進士及第,不久便被重用,本是春風得意馬蹄疾的時候,卻一朝補被貶。可豁達如他,又怎會一蹶不振,就在秋風瑟瑟中,他寫下此詩。
詩的大意是:古往今來,文人墨客每每悲嘆秋天的孤寂、寥落,我卻說秋日遠勝春天之美。在秋高氣爽時節,晴空萬裡之下,一隻仙鶴直衝雲霄,也將我這一片詩情帶到了那碧海藍天。
開篇14個字,就是驚豔世人之句。詩人直抒胸臆地表示,秋日勝春朝。「逢秋悲寂寥」確實是古代詩人常有的情緒,秋天是落葉的季節,沒了春天的草長鶯飛,也沒有夏天的枝繁葉茂,難免令人傷懷;「我言春日勝春」,以「秋日」對「春朝」,是對古人悲傷強有力的不贊同。
詩的第二句,是豪氣沖天之句。「晴空」是秋高氣爽,而那晴空之下的白鶴正是詩人自己,在這秋日寥落裡,他也要憑著一股志氣,一飛沖天直上雲霄。最後以詩情落筆,這份百折不撓的詩情,源自詩人內心的自信,更是那份心中那份豁達。
有人說劉禹錫作此詩時,年輕氣盛,不知天高地厚,才如此豪氣。其實詩豪的一生都是如此,正是靠著這樣的豁達,他才能在後半生的不得志中始終不消沉,為唐詩注入一股與眾不同的風骨。這首劉禹錫的詩,大家喜歡嗎?歡迎在評論區與小編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