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顧無
【引觴漫談】
說來慚愧,一個住在黃河入海口附近的人,卻從來沒有去過離家不遠的入海口,也不知道為什麼,就是從來沒有湧起過觀看黃河入海的渴望吧。
第一次見到黃河,還是在蘭州,下了飛機,坐機場大巴到市裡,已經是離黃河很近了。第二天白天就迫不及待的過去,去看黃河,看黃河旁邊的山,山上的寺廟;看黃河邊上的小攤,河邊坐著的,喝茶打牌的人們;看黃河水的奔騰混濁;看黃河邊拖得光溜溜玩泥沙的小孩兒……
到那一刻,我才真刻地感受到,黃河之於中國的重要性和它的魅力所在。
看到黃河邊上的羊皮筏子,想起先民的生活,坐著自己用智慧編織起的筏子,在這樣洶湧的母親河上找生活,這是怎樣偉大的事跡和勇氣。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樂隊的夏天》或者聽過野孩子樂團的歌,第一次聽到他們唱《黃河謠》的時候,我的眼淚根本止不住。那樣的民謠才是有力量的民謠,才是真正生長在黃土地上的民謠。至於最近流行的,應該算是長在鋼筋水泥上的變種吧,雖然說各有魅力,可還是真正的「民謠」最能打動我。
【臨其詩境】
同樣擁有這種觀點,熱衷於創作民間詩歌的人,還有一位非常著名,他就是唐代的詩人劉禹錫。
劉禹錫人稱「詩豪」,不僅詩寫的豪放,人的性格也同樣豪氣縱橫。
與人一起搞改革,結果全都被貶,所有人都是消極的,唯有劉禹錫是笑著面對一切,他兩次去玄都觀寫下的《遊玄都觀》早已成為砥礪人心的千古絕句,從劉郎的嬉笑怒罵中,我們看到的是一代文人的倔強與驕傲。
在他的詩歌生涯中,他始終以樂觀積極的態度看待世情變化,人間冷暖,他勸慰白居易的「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業已成為家喻戶曉的名篇,從中亦可見劉禹錫身上的精神力量與人格魅力。
這一首關於黃河的歌,同樣如此,紮根於黃土地,紮根於民間,有著比其他詩歌更為深重,更為厚實的力量。
【經典原文】
浪淘沙·其一唐代:劉禹錫九曲黃河萬裡沙,浪淘風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
【條分縷析】
開篇不凡,九曲黃河,萬裡黃沙,洶湧奔騰的終極,是萬裡之外的天涯海角。
內心裡軟弱陰柔的人寫不出這樣的詩,甚至根本讀不慣這一類的詩歌。他的力道太足,衝勁兒太猛。非得要與劉禹錫一般的剛強自信,才能品味這14字當中至剛至陽的生命力量。
讀完這兩句,一條壯闊洶湧的大河仿佛就出現在我們面前。大浪裹挾著狂沙,還有罡風的陪伴,就這樣一路絕塵,一去萬裡。
而且奔騰的道路,也不是一馬平川的流淌,而是九曲黃河,經歷許多的曲折險阻,也更增強了生命不屈的力量。
在這樣艱難壯闊的場景下,還有一小群人冒著危險討生活。他們就是黃河邊上的淘金者,雖說「吹盡狂沙始到金」,估計這黃沙裡的金子也並不多,僅僅夠他們勉強度日罷了。
同樣是在河邊的生活,淘金者如此艱難困苦,牛郎織女守著銀河的生活卻寧靜而優美,這激起了詩人的不平之氣。
如今,就隨著這黃河一路上去,去到牽牛織女的家裡,咱們也去享受一把神仙般的日子。
其他人寫牛郎織女都是寫愛情,劉禹錫卻獨闢蹊徑,將他們立作下層人民的對立面,可謂獨出新意,力道千鈞。
一首詩短短28個字,可隨著詩人浪漫主義情懷的噴發,詩中的感情與氣勢亦大起大落,給人以磅礴壯闊的震撼。
這也是劉禹錫對自身生活的一種反映,本來是在高位任職,如今卻連遭貶謫,就仿佛從牽牛織女的位置一夕之間變成淘金者一般的懸殊。詩人借兩種人的不同處境,抒發自己胸中的憤懣與憋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