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鶴達沃斯演講:中國要推動高質量發展 共同促進全球經濟繁榮

2020-12-21 中國經濟網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劉鶴當地時間24號上午在達沃斯論壇發表演講,面向全球聽眾介紹中國的經濟政策。他說,去年的這個時候,習近平主席在達沃斯論壇發表了題為《共擔時代責任,共促全球發展》的著名演講,堅決支持和推動經濟全球化進程,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歡迎。一年來,中國積極落實習近平主席的倡議,反對各種保護主義,加強產權保護,促進公平競爭,放寬金融業市場準入,主動擴大進口,積極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用實際行動推動經濟全球化進程。

  劉鶴在演講開端介紹了中共十九大和中國未來幾年的經濟政策,他說:中共十九大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中國發展的行動指南,確定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到2050年分兩步走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宏偉目標。中共十九大報告是一份透明度很高的施政綱領,裡面提的每件事都是向中國人民的莊嚴承諾,都必須要做到。而做到這些事,將為世界各國發展提供新的機遇。

  劉鶴介紹,中國未來幾年經濟政策的頂層設計,是圍繞上述目標而制定的,關鍵就是要實施好「一個總要求」、「一條主線」和「三大攻堅戰」。

  「一個總要求」,就是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中國正處於從人均收入8000多美元向1萬美元、進而向更高水平邁進的歷史階段。在這種情況下,高質量發展的主要內涵,就是從總量擴張向結構優化轉變,就是從「有沒有」向「好不好」轉變。這是在開放狀態下探索新的發展模式,將為諸多新產業的發展創造巨大的空間,比如與消費升級相關的製造業和服務業,與新型城市化相關的節能建築、智能交通、新能源等諸多綠色低碳產業,這些不僅為中國,而且為全球企業創造著新機會。

  劉鶴說,事實上,轉變已經發生。中國經濟內需穩步擴大,目前中國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58.8%,比5年前提高了近4個百分點。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60%,比5年前提高了5個多百分點。過去5年,又有8000多萬農業轉移人口成為市民,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8.52%,比五年前提高了近6個百分點。同時,能耗強度已經下降23.9%。

  「一條主線」,就是要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從中國的實際出發,經濟發展的主要矛盾在於供給體系難以適應需求體系的變化,供求之間存在結構性偏差,需要及時調整。因此,通過改革提高供給體系的質量,是我們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基本路徑。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階段性重點是「三去一降一補」,就是在生產過剩的領域「去產能」,在房地產領域去掉多餘的庫存,降低過高的槓桿率,在全社會降低成本,在整個經濟結構中補上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和制度性短板,全面提升供給體系的適應力和創新性。中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效。2016年以來,中國已減少鋼鐵產能超過1.15億噸,取締1.4億噸「地條鋼」產能,減少煤炭產能超過5億噸。我們通過市場出清調整了供求關係,帶動了部分領域的價格回升,全要素生產率增速在2016年出現了由降轉升的拐點,這件事已經產生全球的正面外溢效應。

  「三大攻堅戰」,就是中國決定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汙染防治三大攻堅戰。補齊我們發展中的三個最突出的短板,從而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一是繼續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在中國經濟面臨的各類風險中,金融風險尤為突出。我們將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針對影子銀行、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等突出問題,爭取在未來3年左右時間,使宏觀槓桿率得到有效控制,金融結構適應性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增強,系統性風險得到有效防範,經濟體系良性循環水平上升。我們對打贏這場戰役充滿信心,思路也非常明確。從戰略上看,我們要堅持在改革和發展中解決前進中的問題。從戰術上看,我們要抓住突出矛盾,解決重點問題。我們有諸多有利條件:中國經濟出現企穩向好態勢,基本面長期向好的趨勢沒有改變;中國未來發展有巨大的潛能,既包括城市化的潛能,也包括改造傳統產業和創新發展的潛能等;中國金融體系總體健全,儲蓄率較高。我們已經開始妥善處置一系列風險因素,從去年四季度開始,中國的宏觀槓桿率增速已經有所下降,這是個好跡象。另外,各方面的風險防範意識正在強化,「剛性兌付」和「隱性擔保」的市場預期正在改變,這對我們防控金融風險創造了重要的心理條件。需要指出的是,中國金融風險的形成有特定的國際背景,其應對也與外部市場變化密切相關,化解金融風險是穩定全球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歡迎國際社會的參與和合作。

  二是繼續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大規模減少貧困人口。過去五年,在習近平主席的領導下,中國打響了力度前所未有的脫貧攻堅戰,農村貧困人口數量從約1億人減少到3000萬左右。未來三年,我們的任務是基本消滅絕對貧困,實現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今年,我們將減少1000萬絕對貧困人口,其中包括實現易地搬遷減貧的280萬人。我們認為,這是對國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大調整,也是中國人權觀的具體體現,將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新貢獻。

  三是繼續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是中國人民的強烈願望,也是對傳統增長方式的調整。未來三年,我們將加大汙染防治力度,使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資源消耗強度降低,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綠色發展水平明顯提升,重點是打贏藍天保衛戰。事實上,我們所做的這件事,就是在採取具體行動信守應對氣候變化的承諾,落實好《巴黎協定》。我們將堅定不移地把這件事做下去,也希望和國際社會全面加強合作。

  劉鶴在演講中強調,中國為實現以上目標,必須加快改革開放。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過去40年中國經濟高速增長靠的是改革開放,未來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仍然要靠改革開放。中國要堅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針對突出矛盾,保護產權特別是智慧財產權,充分發揮企業家的重要作用,鼓勵競爭、反對壟斷,完善宏觀經濟調控機制。中國要繼續推動全面對外開放,加強與國際經貿規則對接,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擴大服務業特別是金融業對外開放,創造有吸引力的國內投資環境。

  劉鶴說,中國已經出現了世界上人口規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體,形成巨大的國內市場,這個4億人左右而且快速增長的中等收入群體的開放市場,將對全球的發展作出重大貢獻。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源於中國,但「一帶一路」建設的機會和成果屬於世界,我們要通過打造互聯互通的物理條件和人文環境,擴大全球有效需求,鞏固全球經濟復甦的總體態勢。

  劉鶴表示,本次論壇的主題是「在分化的世界中打造共同命運」,這有非常鮮明的針對性。近期中國要高度關注大國貨幣政策的外溢性和債市、股市、大宗商品市場變化,中期要關注勞動生產率的改善和大國儲蓄率的變化。

  劉鶴說,在人類發展的長期歷史進程中,有一個鮮明的特點,那就是歷史或以不同的方式重演,或把我們帶到似曾相識的十字路口。在這種情況面前,慎重、理性和正確的選擇十分關鍵。面對氣候變化、技術進步雙刃劍和恐怖主義等全球性挑戰,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獨自應對。劉鶴再次引用習近平主席在去年世界經濟論壇年會的一段講話:「只要我們牢固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攜手努力、共同擔當,同舟共濟、共渡難關,就一定能夠讓世界更美好、讓人民更幸福。」

  劉鶴最後在演講中強調,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中國經濟實力有了一定的變化,但仍然還是發展中國家,中國將在努力辦好自己的事情的前提下,與國際社會一道,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堅定維護多邊主義,支持多邊貿易體制,推動共同發展和進步。(央視記者 孔琳琳 師旭)

(責任編輯:馬常豔)

相關焦點

  • 劉鶴在瑞士說了一句很重要的話
    在世界的期待下,劉鶴亮相併開口講述了中國經濟。瑞士當地時間1月24日10時50分(北京時間17時50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劉鶴在瑞士達沃斯論壇亮相併就「中國的經濟政策」作特别致辭。
  • 劉鶴68篇論文及23次講話分析:讀懂中國經濟格局
    在金融危機的衝擊下,中國經濟逐漸步入新常態,結構性問題更成為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在1月24日的達沃斯論壇上,劉鶴在講話中提到「一條主線」,「就是要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從中國的實際出發,經濟發展的主要矛盾在於供給體系難以適應需求體系的變化,供求之間存在結構性偏差,需要及時調整。因此,通過改革提高供給體系的質量,是我們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基本路徑。
  • 習近平達沃斯、日內瓦演講的世界意義
    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兼執行主席施瓦布之言,將人們的視線轉向習近平主席2017年在瑞士兩個具有世界級分量的蕞爾之地留下的深深印記——  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2017年年會開幕式主旨演講《共擔時代責任 共促全球發展》,強調要堅定不移推進經濟全球化,引導好經濟全球化走向,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長模式、開放共贏的合作模式、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平衡普惠的發展模式,牢固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共同擔當,同舟共濟
  • 人民日報評論員:促進全球服務貿易發展繁榮 推動世界經濟儘快復甦
    新華社北京9月5日電人民日報9月6日評論員文章:促進全球服務貿易發展繁榮 推動世界經濟儘快復甦當前,全球範圍新冠肺炎疫情尚未得到全面控制,各國都面臨著抗疫情、穩經濟、保民生的艱巨任務。在這一背景下,中國克服重重困難,舉辦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意義重大。9月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全球服務貿易峰會上致辭,特別強調中國舉辦這樣一場重大國際經貿活動,就是要同大家攜手努力、共克時艱,共同促進全球服務貿易發展繁榮,推動世界經濟儘快復甦。
  • 劉鶴重磅定調:大力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 經濟出現三大新趨勢
    來源:券商中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在2020金融街論壇年會開幕式上發表了主旨演講。據金融街論壇官網顯示,劉鶴在演講中表示,在改革開放的推動下,在新發展理念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下,中國經濟正在出現幾個新趨勢。
  • 劉鶴任副總理!從68篇論文、23次講話,讀懂這位「中國經濟的核心...
    在金融危機的衝擊下,中國經濟逐漸步入新常態,結構性問題更成為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在1月24日的達沃斯論壇上,劉鶴在講話中提到「一條主線」,「就是要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從中國的實際出發,經濟發展的主要矛盾在於供給體系難以適應需求體系的變化,供求之間存在結構性偏差,需要及時調整。因此,通過改革提高供給體系的質量,是我們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基本路徑。
  • 劉鶴任副總理:從68篇論文讀懂這位經濟核心智囊
    在金融危機的衝擊下,中國經濟逐漸步入新常態,結構性問題更成為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在1月24日的達沃斯論壇上,劉鶴在講話中提到「一條主線」,「就是要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從中國的實際出發,經濟發展的主要矛盾在於供給體系難以適應需求體系的變化,供求之間存在結構性偏差,需要及時調整。因此,通過改革提高供給體系的質量,是我們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基本路徑。
  • 胡邦勝:不斷推動對外開放 成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內涵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副臺長胡邦勝在「國際投資論壇主旨論壇」上發表講話時指出:改革開放40年來,從建立經濟特區到加入世貿組織,從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到召開金磚峰會,從達沃斯提出的「中國方案」到博鰲發出的「中國聲音」,不斷推動對外開放、促進全球共同繁榮,已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內涵。
  • 劉鶴5000字演講實錄:關於中國經濟運行、金融風險處置等
    他還表示,國際金融危機發生以後,中國金融體系積累了一些風險,這是正常的。目前正處於水落石出的階段。過去看不清楚,現在基本顯露出來了。我們按照依法依規的原則,正在穩妥、果斷、細緻、專業地處理這些風險和隱患。劉鶴講話全文詳見演講實錄,以下為演講全文(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根據錄音整理,未經本人審訂。
  • 劉鶴5000字長文,信息量巨大,詳解「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市場是全球最稀缺的資源,我們構建新發展格局和擴大內需,可以釋放巨大而持久的動能,推動全球經濟穩步復甦和增長。劉鶴強調,構建新發展格局,關鍵在於實現經濟循環流轉和產業關聯暢通。根本要求是提升供給體系的創新力和關聯性,解決各類「卡脖子」和瓶頸問題,暢通國民經濟循環。而做到這一點,必須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結構升級。
  • 東亞中國積極參與服貿會 共同推動全球服務貿易繁榮發展
    來源:證券日報本報訊9月4日至9月9日,主題為「全球服務,互惠共享」的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服貿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隆重舉行。作為內地外資銀行的重要代表之一,東亞銀行(中國)有限公司(「東亞中國」)積極參與本屆服貿會,與來自世界各地的企業一道,積極響應並倡導服務貿易和投資的自由化便利化,共同推動全球服務貿易的開放合作與繁榮發展。東亞中國執行董事兼行長何舜華先生表示:「東亞中國對內地的經濟發展前景充滿信心。
  • 劉鶴5000字長文詳解新發展格局,提出了這六項重點任務
    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鶴11月25日在《人民日報》刊發的署名文章《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指出。在此之前,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提出,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 「跨越與創新:數位化轉型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論壇」在廣州舉行
    此次論壇以「文化產業數位化轉型」為主題,來自國際文化組織、政府機構、高等院校、科研機構、文創企業、新聞媒體等單位的專家學者、社會名流、行業領軍人物,共同就文化產業數位化轉型開展高層次、多角度的研討,為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推動廣州城市文化綜合實力出新出彩、國際大都市建設獻計獻策。
  • 劉鶴5000字長文詳解「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這是對「十四五」和未來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發展戰略、路徑作出的重大調整完善,是著眼於我國長遠發展和長治久安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對於我國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對於促進世界經濟繁榮,都會產生重要而深遠的影響。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思想在《建議》中具有重要地位,起到綱舉目張的作用,要深入理解、準確把握、全面貫徹。
  • 劉鶴:構建新發展格局本質上是改革問題
    11月25日,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在《人民日報》發表了署名文章——《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文中指出,從深化改革和推動發展的關係看,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全面深化改革。構建新發展格局是發展問題,但本質上是改革問題。
  • 習近平達沃斯論壇演講 德媒:中國願做自由世界的新領袖
    【觀察者網綜合】1月17日,習近平成為首位在世界經濟論壇上發表演講的中國國家元首,他的演講成為達沃斯「最強音」。西方主流媒體連日來不斷發文評論對習近平的演講,不乏「中美角色出現互換」的評價,還有德國媒體稱,這是「中國首次把自己展示為自由世界的領導者」。 德國《世界報》網站17日刊登題為《中國願意做自由世界的新領袖》的報導。
  • 世界經濟論壇2020年年會開幕 達沃斯為全球可持續發展凝聚力量
    1月21日,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兼執行主席克勞斯·施瓦布在世界經濟論壇2020年年會上致辭。新華社記者 郭晨 攝新華社瑞士達沃斯1月21日電(記者應強 沈忠浩 凌馨)以「凝聚全球力量,實現可持續發展」為主題的世界經濟論壇2020年年會21日在瑞士東部小鎮達沃斯開幕。本屆年會與會代表會聚達沃斯,為全球可持續發展凝聚力量。
  • 習近平向2020中國5G+工業網際網路大會致賀信大力推動數字經濟發展
    5G與工業網際網路的融合將加速數字中國、智慧社會建設,加速中國新型工業化進程,為中國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為疫情陰霾籠罩下的世界經濟創造新的發展機遇。希望與會代表圍繞「智聯萬物、融創未來」主題,深入交流,凝聚共識,增進合作,更好賦能實體、服務社會、造福人民。
  • 廣州與世界經濟論壇合作深化 推動經濟更好融入全球產業鏈價值鏈...
    5年來,廣州與世界經濟論壇不斷深化合作,推動廣州經濟更好地融入全球產業鏈、價值鏈、創新鏈,也向世界展現了真實、立體、全面的廣州,提升了城市的影響力。如今,當中國正以更為積極的姿態深度參與全球化進程,不少城市也以共贏思維在對外開放和創新合作中頻頻亮相國際舞臺,被譽為「千年商都」的廣州便是其中代表性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