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鶴:構建新發展格局本質上是改革問題

2020-12-05 北京商報

11月25日,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在《人民日報》發表了署名文章——《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文中指出,從深化改革和推動發展的關係看,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全面深化改革。構建新發展格局是發展問題,但本質上是改革問題。我們必須運用改革思維和改革辦法,形成充滿活力的市場主體,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營造鼓勵創新的制度環境,掃除阻礙國內大循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暢通的制度、觀念和利益羈絆,破除妨礙生產要素市場化配置和商品服務流通的體制機制障礙,形成高效規範、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國內統一大市場,形成高標準的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降低全社會交易成本,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實現社會生產力大發展。

劉鶴指出,要全面落實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決策部署。構建新發展格局需要付出長期艱苦的努力,各地區各部門必須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找準自己在國內大循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中的位置和比較優勢,提高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能力,制定具體的規劃、政策和措施,使新發展格局變為現實、落到實處。

●加強創新型、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培養

推動科技創新在暢通循環中發揮關鍵作用。加快科技自立自強是暢通國內大循環、塑造我國在國際大循環中主動地位的關鍵。要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發揚科學家精神,鼓勵大膽探索和合理質疑,加強基礎研究、注重原始創新。要堅持問題導向,面向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重大問題,加強應用研究。要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集中力量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鍛造產業鏈供應鏈長板,補齊產業鏈供應鏈短板。要發揮我國市場優勢,促進新技術產業化規模化應用,發展先進適用技術,實現技術沿著從可用到好用的路徑發展。創新驅動最終取決於人才和教育。要充分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造就更多國際一流的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後備軍。要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推動全社會加大人力資本投入,加強基礎研究人才培養,加強創新型、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培養。要加強國際科技交流與合作,在開放條件下促進科技能力提升。

●堅持房住不炒定位,完善長租房政策

推動供給創造和引領需求,實現供需良性互動。暢通國民經濟循環要著力優化供給結構,改善供給質量,堅定不移建設製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優先改造傳統產業,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微觀市場主體活力在優化供給體系中處於核心地位。要依法平等保護產權,為企業家捕捉新需求、發展新技術、研發新產品、創造新模式提供良好環境,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要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完善擴大內需的政策支撐體系。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全面促進消費,提升傳統消費,培育新型消費,發展服務消費。發揮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拓展投資空間,優化投資結構,推動企業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推進一批強基礎、增功能、利長遠的重大項目建設。房地產業影響投資和消費,事關民生和發展。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堅持租購併舉、因城施策,完善長租房政策,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大力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改革優化政策性金融

推動金融更好服務實體經濟,健全現代流通體系。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堅持以服務實體經濟為方向,對金融體系進行結構性調整,大力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改革優化政策性金融,完善金融支持創新的政策,發揮資本市場對於推動科技、資本和實體經濟高水平循環的樞紐作用,提升金融科技水平。流通是暢通經濟循環的重要基礎。要構建現代物流體系,完善綜合運輸大通道、綜合交通樞紐和物流網絡。要實施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行動,健全要素市場運行機制,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和結算體系建設,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確保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安全

推動新型城鎮化和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我國正處於城鎮化快速發展時期,這個過程既創造巨大需求,也提升有效供給。要發揮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帶動作用,實施區域重大戰略,建設現代化都市圈,形成一批新增長極。城鄉區域經濟循環是國內大循環的重要方面。要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確保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安全,將經濟發展的底盤牢牢託住。要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釋放農村農民的需求。要推動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增強農業農村發展活力。要推動城市化地區、農產品主產區、生態功能區三大空間格局發揮各自比較優勢,提供優勢產品。要健全區域戰略統籌、市場一體化發展等機制,優化區域分工,深化區域合作,更好促進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東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共同發展。

●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努力使居民收入增長快於經濟增長

推動擴大就業和提高收入水平。要堅持經濟發展就業導向,擴大就業容量,提升就業質量,促進更充分就業。中等收入群體的擴大對於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拉動結構升級具有基礎作用。要堅持共同富裕方向,改善收入分配格局,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努力使居民收入增長快於經濟增長。要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著力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完善再分配機制,加大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等調節精準度,改善收入和財富分配格局。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支撐投資和消費。要貫徹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方針,健全各類生產要素由市場評價貢獻、按貢獻決定報酬機制,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財產性收入。完善營商環境,促進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健康發展。

●創造更加公平的市場環境,在更高水平上引進外資

推動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更深度融入全球經濟。要進一步擴大市場準入,創造更加公平的市場環境,在更高水平上引進外資。要加快推進貿易創新發展,提升出口質量,擴大進口,促進經常項目和國際收支基本平衡。推進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實現高質量引進來和高水平走出去。要用順暢聯通的國內國際循環,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形成更加緊密穩定的全球經濟循環體系,促進各國共享全球化深入發展機遇和成果。

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事關全局的系統性、深層次變革。位處「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我們要面向未來,主動實施新的發展戰略,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推動創新,牢牢把握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提供的戰略機遇,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據《人民日報》綜合報導

11月18日

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發表文章:《「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方針》

在國際經濟政治格局複雜多變的情況下,對於我們這麼大的經濟體量而言,一定意義上講穩就是進。

我國經濟已經深度融入世界經濟,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

11月19日

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韓正發表文章:《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

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任務仍然艱巨,特別是創新能力不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局面沒有得到根本性改變,多個領域如高端晶片、基礎元器件等存在「卡脖子」問題,在科技發展面臨外部打壓和遏制加劇的形勢下,亟待加快自主創新步伐。

11月20日

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辦公廳主任兼國家主席辦公室主任丁薛祥發表文章:《堅持和完善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

各級領導幹部抓經濟社會發展,既要總結運用長期管用的經驗,又要善於根據新的形勢任務謀劃創新之舉,做到有識變之智、應變之方、求變之勇。要增強創新的膽識,敢於第一個吃螃蟹,不因循守舊、故步自封。

11月23日

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宣傳部部長黃坤明發表文章:《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

要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大力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強文物古籍保護、研究、利用,強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加強各民族優秀傳統手工藝保護和傳承,建設長城、大運河、長徵、黃河等國家文化公園,推動中華文化展現永久魅力、煥發時代風採。

11月25日

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鶴髮表文章:《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我們遇到的諸多問題是中長期的,不少問題以前未曾經歷,需要從戰略角度深化認識和有效應對。

相關焦點

  • 劉鶴5000字長文,信息量巨大,詳解「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為什麼要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新發展格局的核心內涵是什麼?如何構建新發展格局?權威解釋來了......1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在《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詳解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背景、內涵及其實施路徑。
  • 劉鶴5000字長文詳解新發展格局,提出了這六項重點任務
    導讀:「構建新發展格局,關鍵在於實現經濟循環流轉和產業關聯暢通。根本要求是提升供給體系的創新力和關聯性,解決各類『卡脖子』和瓶頸問題,暢通國民經濟循環。」作 者丨楊志錦編 輯丨包芳鳴「構建新發展格局,關鍵在於實現經濟循環流轉和產業關聯暢通。根本要求是提升供給體系的創新力和關聯性,解決各類『卡脖子』和瓶頸問題,暢通國民經濟循環。」
  • 劉鶴5000字長文詳解「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1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在《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詳解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背景、內涵及其實施路徑。 一、充分認識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大意義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我們遇到的諸多問題是中長期的,不少問題以前未曾經歷,需要從戰略角度深化認識和有效應對。從某種意義上說,化解挑戰就是機遇。
  • 智庫視點|張軍擴:構建新發展格局看似發展問題,實則是改革開放問題
    文|張軍擴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不僅把構建新發展格局列為一項重點工作任務,而且將其確定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之一。
  • 綱舉目張 權威縱論構建新發展格局
    論壇邀請有關方面領導和權威專家進行主旨演講,解讀中央關於「十四五」發展的方向和相關部署。把握好構建新發展格局科學內涵開幕式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向論壇發來書面致辭,委託中央財辦副主任尹豔林代為宣讀。
  • 劉鶴最新發聲,5000字詳解「雙循環」新格局!大力提高直接融資...
    為什麼要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新發展格局的核心內涵是什麼?如何構建新發展格局?權威解釋來了……1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在《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詳解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背景、內涵及其實施路徑。
  • ...融入新發展格局 以改革創新全力構建高質量發展的新郵政 - 郵票...
    本次會議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歷次全會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傳達學習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鶴重要批示精神,總結工作,分析形勢,部署2021年工作,提出要立足新發展階段,堅持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以貫徹落實「十四五」規劃建議和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為主線,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建先機,以高標準市場體系樹優勢
  • 以改革開放構建新發展格局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提出了新階段的新發展目標,為順利開啟第二個「一百年」的新徵程提供了行動綱領。應堅決落實新發展理念,建立和完善與新階段、新理念、新格局相匹配的體制機制,全面推進對外開放,以深度的改革和全面的開放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 王一鳴:構建新發展格局要靠改革創新
    這是黨中央根據我國新發展階段、新歷史任務、新環境條件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如何把握大勢,準確理解構建新展格局的意義和內涵?著眼長遠,構建新發展格局從哪些方面發力?11月26日,全國工商聯國際合作工作會議暨「兩送一防」助推民營企業高質量走出去行動推進會上,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第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鳴就「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新發展格局」的內涵實質和要求進行解讀。第一,要充分認識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大意義。
  • 王一鳴:構建新發展格局關鍵是深化改革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構建新發展格局。」構建新發展格局,是在一個更加不穩定、不確定的世界中謀求我國發展的戰略決策。
  • 積極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
    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了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重大戰略決策,強調必須把發展質量問題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著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企業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主體,要充分發揮自身功能,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實現更大發展。自覺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 構建新發展格局關鍵是深化改革、擴大開放
    本報記者 王小霞「構建新發展格局看似是發展問題,實則是改革開放問題,無論是加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力度,補齊經濟發展短板、軟肋,還是充分利用我國優勢條件,挖掘內需潛力,最為關鍵的都要靠深化改革、擴大開放。」
  • 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積極應對國際國內形勢變化、與時俱進提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塑造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作出的重大戰略抉擇,對於「十四五」和未來更長時期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必須深入學習領會,認真貫徹落實。
  • 有的放矢:積極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發展的外部環境日趨複雜。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了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重大戰略決策,強調必須把發展質量問題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著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
  • 積極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有的放矢)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發展的外部環境日趨複雜。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了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重大戰略決策,強調必須把發展質量問題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著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
  • 構建新發展格局關鍵要靠深化改革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不僅把構建新發展格局列為一項重點工作任務,而且將其確定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之一。深刻認識其重大意義、本質要求和關鍵舉措,對於貫徹落實好這一戰略任務十分重要。
  • 劉鶴重磅定調:大力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 經濟出現三大新趨勢
    來源:券商中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在2020金融街論壇年會開幕式上發表了主旨演講。據金融街論壇官網顯示,劉鶴在演講中表示,在改革開放的推動下,在新發展理念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下,中國經濟正在出現幾個新趨勢。
  • 在深化改革開放中構建新發展格局 - 青海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新華社評論員 「要繼續用足用好改革這個關鍵一招,保持勇往直前、風雨無阻的戰略定力」。在日前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動更深層次改革,實行更高水平開放,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強大動力。這一重要論述,為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指明了方向和路徑。
  • 陳可:積極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發展的外部環境日趨複雜。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了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重大戰略決策,強調必須把發展質量問題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著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
  • 如何理解新發展格局?如何構建新發展格局?專家解讀
    新華社北京11月23日電(記者陳煒偉)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擘畫了未來5年以及15年的發展新藍圖。其中,「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引發外界廣泛關注。如何理解新發展格局?如何構建新發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