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表達成都魅力 蓉城實體書店文創火熱「圈粉」

2020-12-07 中國經濟網

  原標題:創意表達成都魅力 蓉城實體書店文創火熱「圈粉」

  

  讀者在三聯韜奮書店(成都)欣賞文創產品 李雪豔攝影

  

  琳琅滿目的文創產品 李雪豔攝影

  在「書店之都」成都,實體書店不僅有高顏值的設計、品類齊全的圖書,充滿創意的文創產品也備受矚目。昨日,記者在位於寬窄巷子的三聯韜奮書店(成都)店內看到,融入成都元素的文創產品受到讀者熱情追捧。「開業時上架的1000多套文創產品已經賣斷貨,你瞧,第二批文創產品才剛上架,就吸引了這麼多讀者。」該店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後,他們還將挖掘更多的成都本土元素,尋找成都魅力的創意表達,推出不同主題的文創產品。記者發現,結合成都元素開發文創產品,如今已成為越來越多成都實體書店的選擇。

  成都生活場景

  融入文創產品

  「快看,這個筆記本上印的不正是咱們昨晚吃的火鍋嗎?」一走到三聯韜奮書店(成都)店內的自主設計文創產品區,上海遊客韓宇峰就認出了自己的「成都印象」。聽著導購對產品上成都元素的介紹,韓宇峰還不時拿出手機拍下眼前的書籤、明信片等。「這裡的文創產品很有特色,我看上了印有熊貓的明信片和筆記本,這個熊貓爬牆的背影讓我一下子就想起自己以前在網上看到的IFS照片。我接下來正好要去春熙路逛逛,帶上這些文創產品去那裡拍張照,回家後再把它們送給朋友,這樣會顯得更有意義。」韓宇峰告訴記者。對成都本地顧客而言,看到日常生活中的場景以文創產品形式出現在眼前,同樣欣喜不斷,「這些產品上不僅有成都的文化地標,還有主打粉紅色的成都地鐵3號線,以及穿行在成都街頭的紅色公交車等,這些熟悉的生活場景經過設計師的創意設計,讓人眼前一亮。」市民杜彥儀說。

  「我們首批上架的1000多套文創產品已全部售完,本月又上架了第二批,銷售很可觀。」在三聯韜奮書店(成都)店內,一名剛清點完庫房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個文創產品系列不僅融入了成都文化元素,而且價格定位也比較適中,很有人氣。說罷,這名工作人員還拿出一紅一黃兩個喜慶的紅包展示給記者,「除了帶有IFS熊貓背影、太古裡街頭標誌的這類筆記本銷量很高外,這種紅包在春節期間賣得也很好。」

  成都設計團隊

  推出Chengdo系列

  這麼受青睞的文創產品,它們的創意來自哪裡?記者了解到,三聯韜奮書店(成都)店裡Chengdo系列文創產品的創意均來自成都元素。除大家熟知的熊貓、火鍋外,還有成都的地標性建築如寬窄巷子、太古裡等,設計師將這些元素用各式各樣的紙張作為載體,設計出筆記本、杯墊、明信片、書籤和文件袋等文創產品。

  「寬窄巷子是遊客了解成都的一個窗口,也是市民經常遊玩的景點,所以我們的團隊特別推出了Chengdo系列文創產品。」該系列設計團隊「一麼多Design」創始人之一的王?O告訴記者,看似簡潔的設計背後,其實有著團隊對細節處理的獨特匠心,「為避免大部分文創產品在成都元素設計上的常規性,我們選擇從市民對這座城市的記憶點切入,在設計上凸顯成都元素的局部特徵,以扁平化的線條來體現,這也符合當下人們的審美視角。」記者了解到,王?O從倫敦留學回蓉後,與合伙人建立了「一麼多Design」這個成都本土設計團隊。「今後,我們還會推出更多主題的文創產品,比如成都小吃等,讓更多人通過這些文創產品,感受成都的獨特魅力。」王?O說。

  「Chengdo系列中的這個『do』,既讓人聯想到『成都』這個名字,也和成都話念『多』的發音相似。」三聯韜奮書店(成都)藝術創意總監王亥介紹說,「我不會做泛泛的文創產品,我希望它是真正屬於一家書店的精品化文創產品。同時,創意和設計感也非常重要,書店裡的最大載體是紙,我們會用紙的媒介、紙的材料來做文創產品。」

  更多實體書店

  盯上成都元素

  深植本土文化,成都實體書店的文創產業正蒸蒸日上。今年,三聯韜奮書店落戶成都,拉開了該店全國開分店的序幕。在三聯韜奮書店(成都)開業時,北京三聯韜奮書店總經理郝大超曾接受記者採訪,他表示,成都將成為三聯韜奮書店在全國重要的文創基地,「今後,我們將在成都打造三聯韜奮書店重要的文創開發基地。三聯韜奮書店在北京、成都將分別側重文化知識團隊建設和文創產品開發,以這兩個城市為據點向全國輻射。」面對讀者對成都元素文創產品的熱情反饋,主持三聯韜奮書店(成都)文創產品設計與開發的王亥告訴記者,他們的文創產品還將進一步擴大。三聯韜奮書店(成都)現在由書店自主設計的文創產品只佔20%,今後半年內這個比例將提升到70%以上。而在三聯韜奮書店的文創計劃中,成都元素是重點之一,「我們自主開發的文創產品,一方面是從三聯的圖書和作者等延伸出來的產品,另一方面就是深挖成都文化元素的產品。」王亥說。

  除三聯韜奮書店外,成都其他一些實體書店也瞄準了成都元素的文創內容開發。本土品牌言幾又在今年將開展更大的文創項目。正在推進的言幾又天府國際文創中心項目,將聚集更多文化體驗,創新性地探索天府文化魅力的新的呈現方式。從成都走向全國的言幾又,還在研發與城市主題相融合的文創產品,「目前我們正在策劃階段,成都是言幾又的誕生地,也將是文創策劃的一大重點。」言幾又品牌總監謝玲玲說。

  根植於成都的散花書院一直關注本土文化,堅持推廣本土作家作品,開發本土文創產品,憑藉濃鬱的成都特色,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和讀者。散花書院創始人廖芸介紹,書院還在梳理更多體現成都元素的文化符號,讓更多來到這裡的讀者感受天府文化的獨特魅力,「去年,我們與杜甫草堂合作推出的『最美古詩詞』文藝手帳本,選取『詩聖』杜甫、『詩仙』李白的經典作品,既展現詩詞之美,又突出成都這座『詩歌之城』與兩位詩人的深厚淵源。目前,我們還在和成都博物館合作,打造出土於成都平原的『漢代第一俑』――說唱俑的小陶俑版。今後,我們會推出更多融入成都元素的文創產品。」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 邵希煒 )

相關焦點

  • 成都創意設計周 世界文化名城的創意表達
    30個國家和地區,1000餘家創意設計機構,23000餘件創意設計作品在這裡匯集,一場以2018金熊貓創意設計獎、第五屆成都創意設計產業展覽會和iF成都國際設計論壇為核心,多項國際級創意活動並舉的國內頂級創意設計「盛宴」,讓獨具魅力的天府文化和創意設計底蘊在這裡熠熠生輝。   因創意而生,以文化而立。
  • 「蓉城女性文創空間」揭幕
    中新網四川新聞8月28日電   「蓉城女性文創空間」28日在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揭幕,並將於31日面向公眾免費開放。
  • 看獨立書店如何在成都「圈粉」
    在成都,閱讀從不被辜負。除了方所、言幾又等大型書店,隱藏在街巷中還有很多驚喜,流通200萬冊的二手書店毛邊書局,專注人文書籍的求知書社……你總會找到自己心儀的書。大型書店有他們的優勢,小書店也有自己的生存之道。昨日,記者走訪成都獨具特色的獨立書店,來聽聽他們的「圈粉」之道。
  • 成都天府文創大集市開街 1000餘件「成都創造」邀你體驗蓉城生活
    7月17日,天府文創大集市開街儀式在成華區猛追灣市民休閒片區的望平濱河路舉行,7月17日~7月26日每天19:00~22:00,天府文創大集市將在3大主會場和4大分會場同時為人們帶來多重創意體驗的休閒夏夜。以成都原創IP為主的優秀文創產品集體亮相夜幕下的成都街頭,23個區(市)縣的1000餘件「成都創造」將為盛夏中的城市增添美的活力,為市民帶來美的體驗。
  • 「文創名城·首屆成都國際女性藝術季」開幕式
    ,通過在文創產業功能區開辦「蓉城巾幗學院」,在市婦女兒童中心打造「蓉城女性文創空間」,在綠道街區和體育賽會中舉辦「巾幗創意集市」等場景營造,為廣大家庭和女性創造新體驗、提供新服務、促進新消費、催生新潮流。
  • 成都創意周攜手多家成都文創機構亮相「蘇州文化創意周」
    成都創意周在成都市文廣新局的指導下,組織了文化衍生品開發、文博產品開發、文旅融合項目等9家代表性企業參加蘇州創博會,顯示了成都的文化創意產業風採,並與來自美國、英國、日本、捷克、馬來西亞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00餘家創意設計企業參展。一場以「創意成都·美好生活」為主題的成都創意文化嘉年華點燃蘇州全城激情。
  • 扶持政策精準發力 賦能成都實體書店發展
    讓閱讀成為成都人的生活方式。今年4月23日,第25個世界讀書日當天,成都發布了「建設書香成都,發展實體書店」的三年行動計劃,要在2022年建成「中國書香第一城」。該計劃中的重要內容之一,便包括對實體書店的財稅金融支持。在這一計劃發布後不久,新修訂的《成都市實體書店扶持資金管理辦法》正式出臺。與往年相比,今年的相關政策扶持種類更多、扶持力度更大、扶持門檻也更低。
  • 在街巷、在校園……看獨立書店如何在成都「圈粉」
    在成都,閱讀從不被辜負。除了方所、言幾又等大型書店,隱藏在街巷中還有很多驚喜,流通200萬冊的二手書店毛邊書局,專注人文書籍的求知書社……你總會找到自己心儀的書。大型書店有他們的優勢,小書店也有自己的生存之道。記者走訪成都獨具特色的獨立書店,來聽聽他們的「圈粉」之道。
  • 實體書店進入新賽道②:從顏值時代到破圈經營
    這是上海第一家戲劇書店,也是繼思南書局·詩歌店之後,世紀朵雲旗下的第二家垂直領域書店。朵雲書院·戲劇店背靠蘭心大戲院,設計師呂永中花費兩年時間打磨,用寫意的方式,增添了空間戲劇表達的流動性。旋轉樓梯、煙囪、火車車廂造型的書架、數個樓梯旁的迷你角落……無處不在的設計讓整個書店充滿了戲劇感。讀者不經意就能觸碰某個隱喻,開啟一段故事。
  • 城東新增雅致網紅打卡地 蓉城女性文創空間揭幕
    四川在線記者 李丹8月28日,「蓉城女性文創空間」在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隆重揭幕。「蓉城女性文創空間」作為已列入成都市2020年「三城三都」建設重點活動的首屆成都國際女性藝術節的配套活動,將於8月31日面向公眾免費開放。
  • 新型實體書店「激活」城市文化
    無獨有偶,今年1月,方所第二家分店在成都遠洋太古裡盛裝開幕,方所創始人毛繼鴻解釋說:「成都人熱愛生活,與方所生活美學的理念更契合。」   地域特色和複合經營模式貫穿著誠品書店的發展史。在臺北市開創第一家店之後,誠品相繼開出分店的同時,兼營了服裝、特色食品、藝術畫廊、表演廳、電影院、酒店、文創商場、新銳時尚設計、臺灣地區優質食品等多種項目。
  • 為何「自古蜀女多豪傑」—蓉城女性文創空間講座解析成都歷史上...
    圍繞成都市加快建設世界文化名城的重大戰略部署,成都市婦聯深入實施「蓉城女性創新創業行動」,以市婦女兒童中心的「蓉城女性文創空間」文創新場景為載體,開展女性文創交流、文化創意作品展示、社區家庭美學欣賞等豐富多彩的文創系列講座和活動。12月6日,天府文化研究院副院長、副研究員陳靜帶來了主題為《成都歷史上的傑出女性》的精彩講座。
  • 市政協委員、成都明堂文化創意園創始人於侃建議:發展文創產業...
    成都市第十三次黨代會上,首次提出發展「創新創造、時尚優雅、樂觀包容、友善公益」的天府文化,讓天府文化成為彰顯成都魅力的一面旗幟,讓人文成都別樣精彩。在這次市「兩會」上,天府文化也成為代表委員們最為關注的熱詞。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將全面加強天府文化建設,繁榮公共文化事業、壯大文化創意產業、保護歷史文化遺產,讓音樂浸潤城市、讓文化滋養心田,讓「土玩意兒」更具國際範。
  • 成都文創企業與臺灣高校聯手創意參展成都創意設計周
    (圖片來源:四川省臺辦)  中國臺灣網11月21日成都訊  近日,第五屆成都創意設計周落幕,為期4天的展覽中,來自成都武侯區的濃園文化藝術傳播有限公司展區,以「大城崛起·成都表達」為主題吸引了不少民眾參觀。該展區的整體設計和文創理念,均出自臺灣玄奘大學臺灣青年文創團隊之手,他們把成都本土文化與臺灣元素完美融合,在成都創意設計周大放異彩。
  • 成都加冕「2017中國書店之都」 有哪些亮點你知道嗎?
    書店不僅開設了文創產品空間,還有kindle線下體驗店以及階梯演講區等,圖書種類也特別豐富,涵蓋上班族、學生等各類人群需要的書籍,還專門打造了一個兒童區。開業以來,文軒BOOKS每個周末的客流量都超過2萬人。以文軒BOOKS為起點,新華文軒也拉開了全省新華書店轉型升級的序幕。  金秋十月,成都新開業的一家「高顏值」實體書店——詫集·本屋就吸引了眾多目光,成功躋身「網紅」。
  • 成都書店為何吸引人?不僅「顏如玉」還是「黃金屋」
    新山書屋以「書店+餐飲」的模式互相交流,讓讀者體驗到有個性有創意的生活美學說到成都,除美食與購物之外,越來越多的「高顏值網紅書店」也嶄露頭角,成為市民和遊客尤其是年輕人的「心頭好」。被譽為「一本從天上掉落的書」的興隆湖書店正在建設中;言幾又的成都卓錦曼購店、麓湖麓坊中心店也即將與讀者見面;Kids Winshare兒童書店仁和新城店即將在10月開業……成都越有顏值的書店在開業時就越能迅速「圈」到粉,然而之後又是如何留住粉的呢?成都書店的「網紅」之路可不只顏值。
  • 新華書店文創產品受關注 跨界文創如何成「爆款」?
    實際上,不光是新華書店,近年來,包括故宮、國家博物館在內的許多博物館會推出與傳統文化相關的日曆,甚至還有月餅、糕點等美食;前些時候,「新華字典出帽子了」也曾登上熱搜……跨界推出文創產品,似乎成了一種潮流,而不變的核心,還是「文化」。讀者們觀看新華書店推出的一些創意文具。
  • 風景文創|如何發展?如何變革?文創讓實體書店重獲新生
    但是,在這之前,實體書店走過了一段相當漫長的探索之路。 一、實體書店的困境 在網際網路技術、產業高速發展的時代,實體書店遭受多面夾擊。首先是電商的衝擊,網絡書店憑藉其價格、品類優勢及便利程度嚴重衝擊傳統獨立書店。
  • 創意市集魅力綻放 讓一座城市「亮」起來
    看燈影秀。  面對來自社會各界的一連串的疑惑與期許,近日在成都舉辦的系列創意市集活動即可給你一個「完美」的答案。  從7月17日—26日每天19:00—22:00,天府文創大集市將在3大主會場和4大分會場同時為人們帶來多重創意體驗的休閒夏夜。以成都原創IP為主的優秀文創產品集體亮相夜幕下的成都街頭,23個區(市)縣的1000餘件「成都創造」將為盛夏中的城市增添美的活力,為市民帶來美的體驗。
  • 「人味」越濃實體書店的魅力越大
    誠品書店敦南店於1989年開業,6年後搬至目前所在地址,1999年開始實行24小時營業制。這家書店熱愛者眾多,它證明了一件事:「人味」越濃,實體書店的魅力越大,市民越離不開它。這樣的書店我們怎能不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