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諸如誠品、西西弗、言幾又等集「人文、藝術、創意、生活、觀光」於一體的個性化複合業態書店如雨後春筍般崛起,逐漸成為年輕群體網紅打卡、休閒社交、消磨時光的聖地。
這些書店都在文創化、複合化方面做出了不小的突破,也因此能夠人氣爆火,贏得年輕消費者的喜愛。但是,在這之前,實體書店走過了一段相當漫長的探索之路。
一、實體書店的困境
在網際網路技術、產業高速發展的時代,實體書店遭受多面夾擊。首先是電商的衝擊,網絡書店憑藉其價格、品類優勢及便利程度嚴重衝擊傳統獨立書店。
其次是電子閱讀入侵市場。隨著智慧型手機、筆記本、平板電腦的普及,電子閱讀以便於攜帶、價格優惠、搜索方便等優勢衝擊實體閱讀,數字出版以瘋狂的增長趨勢蠶食著行業市場份額。
此外,書店本身的經營模式也因為跟不上時代的變化、消費者的變化而顯得過於陳舊。傳統書店的業態過於單一,僅靠出版物零售這一項的營收往往不足以支撐房租、水電和人力費用這「老三大難」。門頭、裝修、貨架擺放等沒有特點,也很難吸引到消費者進店消費。
內憂外患之下,不思變革的書店也就只有關門大吉了。據統計,從2002年到2012年的近十年期間,全國近五成獨立書店關門歇業。
二、實體書店的發展之路
要發展就離不開變革、離不開創新。如今,書店帶給人的意義早已不止是書架上的書本,更是一種知識、文化的傳承與體驗。實體書店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沉寂之後,也走上了自己的升級轉型之路。
越來越清新獨特的裝修、越來越豐富的文化創意體驗、越來越開放的空間運用,使得實體書店成為了展現地區文化、促進人員文化交流的體驗空間。
根據實體書店發展變革的時間線和業態特點,可以分為以下四個時代:
1.傳統零售時代
傳統零售時代就是我們印象中書店最初的樣子:有時代氣息的裝修、一排排的書架,還有書架間或站或坐的讀書人、穿梭而過的店員。在這個時代,書,可以說是一個書店全部的「吸引物」。
2.簡單融合時代
實體書店變革探索的第一個階段就是進行簡單的業態融合,將咖啡等業態引入到書店的經營之中。讀一本好書配上一杯香濃的咖啡,成為文藝青年們放鬆休閒的最好方式。以書店為主,以咖啡、創意產品為延伸,使得書店的盈利模式更加多樣。
3.業態複合時代
在這一時代,空間不斷擴大,業態逐漸豐富,書店成為了一個複合化的文化空間。這樣一來,不僅有了更多的空間來展示書籍,同時還將文創產品、生活場景、藝術美學等融入到書店中。使得書店的空間業態更加豐富、融合,所帶來的沉浸式體驗感更強,人們願意進入、停留的時間也就更長。像言幾又、誠品書店就是典型的複合空間業態書店。
4.文化社交時代
前面的幾個階段都是在建立人與物之間的聯繫,而在文化社交時代,實體書店的建設將更加注重人與人之間的聯繫。
在這個網際網路、電商極度發展的今天,不論是購物還是聊天,都能通過網絡解決,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似乎正在變得遙遠。然而,人們對於社交的需求和熱情並沒有隨著電商的崛起而有所減弱。年輕人們需要一個空間來社交,來維持和朋友間的聯繫。
因此,對新型的實體書店來說,就不僅局限於需要打造一個豐富的業態空間,而是需要創造一個可供消費者進行社交活動的城市文化空間。以空間為載體,以書籍為核心,建立人與人之間的聯繫,提供一個滿足消費者需求的一體化文創空間,讓消費者體驗一種更加愜意的生活方式。
三、注重人的感受
看過實體書店的發展脈絡,我們可以發現,隨著書店的轉型升級,它越來越注重人的感受。以滿足消費者潛在需求為目標,以消費者的觀感為標準,打造更豐富、更有趣的文化空間。
從具體做法來看,大概可以分為以下三個層面:
1.豐富感觀
從感官層面來講,主要涉及消費者對書店的視覺、聽覺、觸覺、味覺的感知。其中,最為直觀的就是消費者對書店視覺方面的感知。獨特清新的裝修風格、有品牌辨識度的空間設計、強烈的文藝感、閱讀的儀式感……這些組成了消費者對書店的第一印象,也決定了他們會不會走進來、留下來。
其他的感知方式則是配合視覺感受,對書店的整體印象進行豐富、強化。舒緩的輕音樂讓人放鬆,有質感的座椅、書架等給人營造一個舒適的閱讀環境,醇厚的咖啡喚醒你的精神,讓你能更加投入書中的世界。視覺、聽覺、觸覺、味覺,給你建立一個立體的書店印象。
2.豐富體驗
從豐富消費者的體驗層面來說,實體書店可以通過融合不同的業態、舉辦合適的文藝活動等方式達成。從前文實體書店的四個階段中我們可以看到,受人歡迎的發展趨勢就是活動業態的增加、融合。
在如今這個消費者越來越「懶」的時代,一個綜合性的、能滿足消費者多種需求的店鋪才「值得」去。單一的需求多半是網絡解決,或是順路解決。就像現在的大型Mall,購物、餐飲、電影、唱歌、娛樂一站式服務。省了奔波,多了快樂。
3.豐富精神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物質的豐富,人們已經逐漸從對物質的追求轉變為對精神的追求,每個人都更渴望與文化、創意擁有更近的距離。書本,是一個很好的了解文化、獲取知識的途徑。而書店,則更像是一個文化的匯聚之處。
有人希望從書店獲取更多的知識、了解更多的文化;有人希望在書店與好友交流思想;還有人希望來書店消磨時光、充實生活……每個人的需求都不同,但相同的是,他們都想從書店獲得一些精神上的愉悅。滿足他們的願望,就是獲得消費者喜愛的關鍵。
在新的消費時代背景下,以往只要業態夠齊全,商品種類夠豐富,購物環境夠舒適,就能輕易獲得消費者青睞的美好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的消費者不再是為了買東西而逛商場,而是為了打磨時間充實生活,而尋找更有精神價值的去處。
文化的融入,創意的展現,業態的融合,讓被衝擊的「奄奄一息」的傳統書店重獲新生,變得活力十足。實體書店是這樣,文創商店、購物中心也都一樣。誰能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時間方案和生活方式方案,誰就會擁有更強大的競爭力,從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
圖片來源:網絡
部分素材來源:網絡,版權歸其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