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鑑賞 :崔顥 · 黃鶴樓

2021-02-07 品聽詩詞

關注微信公眾號「品聽詩詞」或「品聽經典」後,即可更方便、輕鬆地瀏覽學習詩詞、古文、成語等所有音視頻內容,以及永久收藏各部小編為您整理出的《書籍目錄》,歡迎轉發,謝謝支持。

胡婷婷唱古文:崔顥·黃鶴樓

黃鶴樓

崔顥·七言律詩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愛上古詩:崔顥·黃鶴樓

小帆課堂:崔顥·黃鶴樓

崔顥·黃鶴樓(語文大師)


黃鶴樓

崔顥·七言律詩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古代的仙人已經乘著黃鶴飛去了,此地空留下一座黃鶴樓。

✦昔人:指傳說中的仙人子安。因其曾駕鶴過黃鶴山(又名蛇山),遂建樓。✦乘:駕。✦去:離開。✦空:只。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黃鶴一去再也沒有回來,只剩下天空中悠悠白雲歷經千年。

✦悠悠:飄蕩的樣子。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晴空下漢陽江邊的樹木格外清晰,鸚鵡洲上芳草分外茂盛。

✦川:平原。✦歷歷:清楚可數。✦漢陽:地名,現在湖北省武漢市漢陽區,與黃鶴樓隔江相望。✦萋萋:形容草木長得茂盛。✦鸚鵡洲:在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西南,根據後漢書記載,漢黃祖擔任江夏太守時,在此大宴賓客,有人獻上鸚鵡,故稱鸚鵡洲。唐朝時在漢陽西南長江中,後逐漸被水衝沒。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夕陽西下,我的家鄉在何處呢?眼前只有那煙波浩淼的江水,激起我濃濃的鄉愁。

✦鄉關:故鄉。


✦黃鶴樓:三國吳黃武二年修建。相傳三國費禕登仙駕鶴於此,因此得名。故址在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民國初年被火焚毀,1985年重建,

這首詩是弔古懷鄉之佳作。詩人登臨古蹟黃鶴樓,泛覽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詩興大作,脫口而出,一瀉千裡。既自然宏麗,又饒有風骨。詩雖不協律,但音節瀏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氣呵成,成為歷代所推崇的珍品。傳說李白登此樓,目睹此詩,大為折服。於是便題了一首打油詩:「 一拳捶碎黃鶴樓, 一腳踢翻鸚鵡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嚴滄浪也說唐人七言律詩,當以此為第一。足見詩貴自然,縱使格律詩也無不如此。

崔顥(hào)(704—754),汴州(今河南開封市)人,唐代詩人。唐開元年間進士,官至太僕寺丞,天寶中為司勳員外郎。最為人稱道的是他那首《黃鶴樓》。《舊唐書·文苑傳》把他和王昌齡、高適、孟浩然並提,但他宦海浮沉,終不得志。《全唐詩》收錄詩四十二首。

當你遇到困難和失敗的挑戰時,心裡陽光的人總是視困難和失敗為墊腳石,把它當成人生路上的一次磨礪,從而增添了克服困難和戰勝失敗的勇氣,它會讓你相信「方法總比困難多」,讓你去檢驗「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的道理。

當你遇到困難和失敗的挑戰時,心裡陽光的人總是視困難和失敗為墊腳石,把它當成人生路上的一次磨礪,從而增添了克服困難和戰勝失敗的勇氣,它會讓你相信「方法總比困難多」,讓你去檢驗「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的道理。

詩歌主旨:詩歌描寫詩人登樓遠眺的所見所思,抒發了漂泊異地的傷感與思念故鄉的情懷。所寫之事:詩人登黃鶴樓想起仙人駕鶴傳說,想世事蒼茫,家鄉難歸,感慨萬千。所寫之景:首聯寫近景。滿懷憧憬慕名前來,卻是仙跡全無,只有尋常可見的江樓,有悵然若失之感。頷聯仰視,寫江天相接,黃鶴樓高聳,白雲歷千載而不變,有歲月難再、世事茫然的幻滅感。頸聯寫日景,為遠處豔陽高照漢水北岸之美景。尾聯寫晚景,日暮當歸家,然江上煙波迷濛,鄉關何處?表達了詩人漂泊外地思鄉心切。所表之情:引用仙人傳說有歲月滄桑之感,但主要表現的是詩人的漂泊感傷和思鄉之情。寫作特色:前四句意境開闊、氣魄宏大,又似信手而就,一氣呵成。多用雙聲疊韻,句式多變,為歷代歌詠黃鶴樓之絕唱。

相關焦點

  • 唐詩·黃鶴樓·崔顥
    這是一個以詩命名的年代,三百年詩唐留下無數詩行,山水田園、邊塞懷古、感悟憂思、閨怨悼離……若以花相擬,唐詩的絢爛如牡丹之富貴雍容可以當之。黃鶴樓/崔顥【原文】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
  • 品讀唐詩《黃鶴樓》崔顥
    品讀唐詩《黃鶴樓》崔顥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相傳當年李白登黃鶴樓,見崔顥此詩後欲賦詩而斂手,言:"眼前有景道不得,為有崔顥在上頭"。即崔顥已把此意寫絕,無法再出其右。"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首聯闡述了樓名來歷,為黃鶴樓罩上一層神秘而美麗的色彩。兩句大意是:昔日的仙人早已乘著黃鶴飛升而去了,此地只留下一座空空的黃鶴樓供後人尋仙蹤。
  • 黃鶴樓——唐·崔顥
    詩詞文本從《唐詩鑑賞辭典》 歷代寫黃鶴樓的詩很多,但崔顥的一首七律,人稱最佳,請看他是怎樣寫的: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黃鶴樓》之所以成為千古傳頌的名篇佳作,主要還在於詩歌本身具有的美學意蘊。 一是意中有象、虛實結合的意境美。
  • 唐詩162《登黃鶴樓》(崔顥)
    《唐詩三百首》【第六卷:七言律詩】79.崔顥:登黃鶴樓若論來歷,黃鶴樓最為久遠。  題詠黃鶴樓的作品很多,但舉世公認崔顥的《黃鶴樓》堪稱絕唱,連大詩人李白也因「崔顥題詩在上頭」而擱筆,那麼,崔顥《黃鶴樓》詩究竟好在何處呢?這涉及對黃鶴樓本質特徵的把握。因為就得江山形勝而言,黃鶴樓的俯瞰江漢,與滕王閣的前臨贛江和嶽陽樓的下臨洞庭,三者難分優劣;就構築形制而言,也是各有千秋,在伯仲之間。
  • 淺談崔顥《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睛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我們說這裡有個歷史原因,唐朝是近體詩形成時期,這個過程是漫長的,漸進的。崔顥的《登黃鶴樓》就很能說明這一點:頷聯「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前半句相對,後半句不對,而且還是三平尾;而頸聯「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卻十分工整。」這是作者的解釋。
  • 唐詩榜《黃鶴樓》排第一 李白杜甫不如崔顥?
    為唐詩排行,是千百年來第一次,在學界引起爭議自然在所難免。且不論給唐詩排名次是不是有必要,單就這個排行榜本身就引來不少質疑:排行的依據是什麼?據出版方稱,這個排行榜是採集關於唐詩的傳統材料和現代材料,採用現代統計學的方法計算出來的。採集的這些依據是否足以佐證入選的100首唐詩的高下?由此產生的結論是否具有科學性和權威性?
  • 崔顥 黃鶴樓
    崔顥 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 崔顥 黃鶴樓
    崔顥 黃鶴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崔顥(約704-754),今河南開封人,開元十一年(723)中進士第,曾任河東節度使軍幕。天寶初年,任太僕寺丞;天寶中期,任司勳員外郎。他長於寫詩,才華橫溢。《舊唐書. 文苑傳》中,他和王昌齡、高適、孟浩然並重。
  • 黃鶴樓原名黃鵠樓 忐忑 質疑一下崔顥《黃鶴樓》藝術水準
    所謂「千古名篇」、「七律第一」,崔顥(約704~754)《黃鶴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傳統文化的瑰寶,是絲毫容不得質疑的。但就詩論詩,卻也稀鬆平常。崔顥據說與高適、孟浩然、王昌齡齊名,也算唐詩一流作者。
  • 每日詩詞 崔顥《黃鶴樓》全詩賞析
    詩人登臨古蹟黃鶴樓,泛覽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詩興大作,脫口而出,一瀉千裡。既自然宏麗,又饒有風骨。詩雖不協律,但音節瀏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氣呵成,成為歷代所推崇的珍品。傳說李白登此樓,目睹此詩,大為折服。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嚴滄浪也說唐人七言律詩,當以此為第一。足見詩貴自然,縱使格律詩也無不如此。
  • 論唐詩七律第一,崔顥的黃鶴樓名不副實,杜甫的登高才是曠絕古今
    全唐詩共收錄唐詩四萬八千多首,知名詩人兩千兩百多位。但作為難度最高的七律,到底哪首是七律第一,一直頗有爭議,爭議就集中在崔顥的《黃鶴樓》和杜甫的《登高》。《黃鶴樓》是崔顥流傳下來的為數不多的詩篇之一,崔顥僅靠這一首詩奠定了頂尖詩人的地位。
  • 都知李白《鳳凰臺》學崔顥《黃鶴樓》,誰知崔顥也是學的別人
    這兩首詩都被好多選本選入,特別是入選了後來的《唐詩三百首》,作為啟蒙讀物,連小朋友都知道這兩首詩。其中崔顥的《黃鶴樓》還被認為是古今「七律第一」。為什麼說這首詩「似古非古,似律非律」呢?李白的《鸚鵡洲》與《黃鶴樓》比,從氣象上也差了許多,但是後來的《登金陵鳳凰臺》明顯雄渾而闊大 ,不輸於崔顥的《黃鶴樓》。只是崔顥詩先入為主,質量極高,後來效仿者即使是大詩人李白,也需讓人一頭。題外話說一下,從崔顥的《黃鶴樓》可知,芳草萋萋的鸚鵡洲是黃鶴樓下長江中的一片沙洲。
  • 中華經典 崔顥:《黃鶴樓》
    來源|江蘇省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課題形成的《中華經典修身詩歌鑑賞大全》黃鶴樓是一處名勝。
  • 崔顥《黃鶴樓》唐詩七律第一?李白的《登金陵鳳凰臺》不答應
    黃鶴樓南宋人嚴羽在《滄浪詩話》說唐人七言律詩,以崔顥《黃鶴樓》為第一。據說李白當年也想題詩黃鶴樓,但當他看到崔顥的這首後,留下一句「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後悻悻而去。這個故事傳為千古美談,可是李白雖然走了,但他並沒有放棄和崔顥一較高下。
  • 《黃鶴樓》崔顥 || 青春的盛唐
    今天我們要講的這首詩——《黃鶴樓》,不僅在古代就風頭一時無兩,到了現代風頭可謂更勁啊,它在各種唐詩排行榜中都名列魁首,而且他還和著名的詩仙李白有一段歷史淵源。這就是崔顥的那首千古名作《黃鶴樓》詩云:「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樓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 精讀崔顥《黃鶴樓》,為什麼會被評為唐人七律第一
    01崔顥《黃鶴樓》可以說是名氣最大的唐詩之一。南宋嚴羽在他的《滄浪詩話》中評:「:唐人七言律詩,當以崔顥《黃鶴樓》為第一。」清代吳昌祺在《刪訂唐詩解》評:「不古不律,亦古亦律,千秋絕唱,何獨李唐?」意即崔顥的《黃鶴樓》,不止是唐代七律第一,亦是千古絕唱。中南大學教授王兆鵬在他的《唐詩排行榜》一書中,統計歷代選本入選唐詩的數據、歷代評點唐詩的數據、20世紀研究唐詩的論文數據和文學史著作選介唐詩的數據,得出了一份唐詩TOP100的排行榜,而崔顥的《黃鶴樓》,毫不例外地排在了第一名。
  • 唐人七言律詩,當以崔顥《黃鶴樓》為第一
    為何此詩可排唐詩之首呢?崔顥的名頭可能不如李白。的確,崔顥現存詩作僅42首,被人記住的也就這一首。李白有「詩仙」的名頭,名作甚多,但是崔顥的這首詩不愧是「妙手偶得之「,得之便是佳作。李白登黃鶴樓,大為驚嘆: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 讓李白擱筆、寫出「盛唐七律第一」的黃鶴樓的崔顥,仕途如何?
    1300多年前,一個唐代詩人登上了湖北武漢黃鶴樓,寫下了名震天下的《黃鶴樓》。這首唐詩不但能夠和杜甫的《登高》並列為盛唐七律第一,甚至還曾經讓大詩人李白擱筆。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 崔李鬥詩,崔顥《黃鶴樓》、李白《登金陵鳳凰臺》,哪個更勝一籌
    崔顥《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 崔顥|黃鶴樓開了!我和李白合力,助推一波
    流量詩王李白登上黃鶴樓,滿肚子的詩情,黃鶴樓終於要迎來大紅大紫了。但他看到了崔顥的《黃鶴樓》,自愧不如,於是擱筆了,寫不了了。「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就這樣,崔顥和李白連手操作,為黃鶴樓打call,黃鶴樓名聲大噪,躋身名樓中的名樓。但李白一定是不服氣的,也一定是特服氣的。後來他還寫了兩首寫法上很像《黃鶴樓》的詩,學習?挑戰?致敬?或者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