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飛很孤苦鬱悶的一首詞,末尾8個字卻廣為流傳,你肯定聽說過

2020-12-17 騰訊網

作者:平兒。我不是《紅樓夢》裡的平兒,我是聊歷史的平兒。個人公眾號:平兒聊歷史。

說到嶽飛的詞,大家最先想到的是他那首豪氣沖天的《滿江紅·寫懷》:"……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跟他的這首《滿江紅》比起來,他的另一首《小重山》知道的人就少得多。但是,嶽飛的《小重山》卻很有必要介紹一下,因為,其中有一名句,乃"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值得我們放到原詞裡一起欣賞。特別是結尾8個字「知音少,弦斷有誰聽",觸動了無數人的心弦。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

宋代:嶽飛

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裡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裡夢,已三更"——昨天夜晚,深秋的蟋蟀止不住地鳴叫。我從遙遠的夢境中驚醒,時間已經是晚上十一點之後了。

"寒蛩"指的是深秋的蟋蟀,如文天祥《酹江月·和友驛中言別》中亦有"風雨牢愁無著處,那更寒蛩四壁"之句,蘇軾的《木蘭花令》中也有"夜涼枕簟已知秋,更聽寒蛩促機杼"之語,可知寒蛩是古詩文中常見的一個意象,大家可以記一下。

"夢"也是古詩文中經常提到的,比如"幽夢""閒夢"等。而"千裡夢"則多用來指思念家鄉或者思念故人的夢境,如辛棄疾《滿江紅·點火櫻桃》中的"蝴蝶不傳千裡夢,子規叫斷三更月",以及李清照《攤破浣溪沙·揉破黃金萬點輕》中的"燻透愁人千裡夢,卻無情"。

"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我從床上起來獨自一個人繞著臺階行走,周圍靜悄悄的沒有一點人聲,只有簾外的一輪明月散發著朦朧柔和的光芒。

"人悄悄"一般用來形容周圍環境的寂靜,比如說李清照的《訴衷情》中也有"人悄悄,月依依,翠簾垂"之句。本句中"人悄悄"的環境描寫,與前文中"已三更"的時間描寫遙相呼應。正是因為時間到了三更,夜已經深了,四周才會靜悄悄的;而從寂靜的環境描寫,又可以感受到這是在深夜。

一般來說,夜深人靜的時候,萬籟俱寂,人們都已經安眠。但是,作者嶽飛卻起來獨行,展現了一個有心事的主人公形象。那麼,他究竟有什麼心事呢?他的心聲是否有人懂得?這兩個問題將在本詞的下闋得到解答。

"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為了國家建功立業,我已經操勞得白了頭髮。故鄉的松柏竹木都已經變得蒼老,但是卻因為議和派的聲音,阻攔了我的歸程。

"白首"指的是年紀大了,說明嶽飛一生都在為抗金復國做努力,從少年到白髮。故鄉的樹木都已經蒼老了,既與上文的"白首"相對應,又點明了時間的流逝。一般來說,奔波一生,到老就該衣錦還鄉了,但是,嶽飛的心願還沒有實現,趙構小朝廷消極抗金,阻攔了他回家的腳步。

"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我想要將我的心事付諸瑤琴,但是世間知音稀少,哪怕我將琴弦都彈斷了,又會有誰聽呢?

最後一句,廣為流傳。化用了俞伯牙和鍾子期的故事,俞伯牙長於音樂,善於撫琴,鍾子期只是一個樵夫,但是,當俞伯牙演奏一曲高山屹立、氣勢雄偉的音樂的時候,鍾子期就會說:"巍巍乎志在高山。"當俞伯牙演奏一曲驚濤駭浪、洶湧澎湃的音樂的時候,鍾子期就會說:"洋洋乎志在流水。"此後,人們用高山流水代指知音。這裡,嶽飛將自己比喻成俞伯牙,十分渴求知音,能夠一起反對議和派,堅持抗金,只可惜,他沒有遇到想像中的鐘子期。

"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這一句,很多人還不知道是嶽飛寫的。因為最後一句實在是太傷感了,跟嶽飛最著名的《滿江紅》氣質格調完全不符合。但是,嶽飛他只是一個英雄,不是一個神仙,他跟普通人一樣,也會有喜怒哀樂。當他鬥志昂揚的時候,他可以寫出《滿江紅》;當他孤苦鬱悶的時候,自然也就寫出《小重山》了。

相關焦點

  • 嶽飛的一首小重山,千古流傳,值得一讀再讀
    下面一起欣賞嶽飛的一首小重山,千古流傳,值得一讀再讀。小重山宋代:嶽飛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裡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白首為功名。南宋紹興六年,嶽飛正準備大舉收復中原,北上滅金。但宋高宗趙構及朝堂中的主和派對其極端幹涉和阻撓,而且不斷地迫害主戰派。很多人被罷免和殺害,大好的抗金復國形勢有付諸東流的危險。嶽飛也極度鬱悶,更對投降派極度憤慨,這首詞就創作於這個背景下。上片重點描寫客觀景物,下片專寫內心活動,深得吞吐頓挫之妙。
  • 嶽飛最悲涼的一首詞,寫盡一生失意,最後三句流傳千古 ​
    美術會客廳 今天‖嶽飛最悲涼的一首詞,寫盡一生失意,最後三句流傳千古 !他有這樣一首詞,悲涼悱惻,其中,最後三句,催人淚下,這就是嶽飛的《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宗澤非常欣賞嶽飛的才幹,他誇嶽飛「爾勇智材藝,雖古良將不能過」,並授嶽飛以用兵作戰圖陣,與他討論用兵軍事。
  • 嶽飛最悲涼的一首詞,寫盡一生失意,最後三句流傳千古
    在豪情之外,嶽飛也有失意。他有這樣一首詞,悲涼悱惻,其中,最後三句,催人淚下,這就是嶽飛的《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宗澤非常欣賞嶽飛的才幹,他誇嶽飛「爾勇智材藝,雖古良將不能過」,並授嶽飛以用兵作戰圖陣,與他討論用兵軍事。
  • 嶽飛的一首詞滿江紅
    嶽飛的滿江紅是我童年時,就能背誦的一首詞,七歲的時候,聽劉蘭芳先生播講的評書《嶽飛傳》時,學會了這首詞,當然那時候還不懂什麼是詞,也不知這首詞是什麼意思,只是覺得背誦起來,特別帶勁,特別有氣勢,仿佛背誦這首詞的時候,自己就成了大英雄嶽飛。長大後才真正懂得了這首詞的含義,但卻已經失去了童年時的那股熱誠。
  • 嶽飛的一首經典詞作,詞尾8個字感人至深,僅憑此句就足以成絕唱
    然而,對於嶽飛,後人更多的是停留在他的武將身份上。其實,嶽飛能文能武,不僅是一位優秀的將領,更是一位文採不凡的詞人。 除了他廣為人知的《滿江紅》以外,他的一首《小重山》同樣經典,詞尾的8個字感人至深,僅憑這一句就足以成絕唱。全詞如下: 昨夜寒蛩不住鳴。 驚回千裡夢,已三更。
  • 嶽飛《小重山》,與《滿江紅》不同,孤憤低沉,末尾兩句更為經典
    人們首先想到的必然是「精忠報國」四字,是他為國戎馬一生最後卻落得個含冤而死的悲劇結局,而說起他的詩詞,最為人所熟知的莫過於《滿江紅》,無論是「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激昂之言,還是「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的豪放之語,都讓人心懷激蕩,久久不能忘懷,而嶽飛一代愛國名將的形象也越發的深刻。
  • 嶽飛為何聽獄卒的話認罪?他臨死前在獄壁上寫8個字,道破真相
    而嶽母積十分支持他參軍報國,為此在嶽飛的後背刺上了4個字:盡忠報國。後來,嶽飛參軍後果然成了抗金的英雄。《嶽飛傳》記載:「初命何鑄鞫之,飛裂裳以背示鑄,有『盡忠報國』四大字,深入膚理。」因此,我們現在廣為熟悉的「精忠報國」4字最開始應該是「盡忠保國」。
  • 嶽飛的一首經典詞作,詞尾8個字感人至深,僅憑此句就足以成絕唱
    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嶽飛了。嶽飛,南宋歷史上乃至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民族英雄,萬世敬仰,成為無數愛國志士的精神榜樣。然而,對於嶽飛,後人更多的是停留在他的武將身份上。其實,嶽飛能文能武,不僅是一位優秀的將領,更是一位文採不凡的詞人。
  • 《滿江紅》詞是嶽飛作的嗎
    嶽飛畫像嶽飛的《滿江紅》詞 從明代中葉以後開始流 布,四百多年來傳誦人 口,婦調皆知,從未有 人對它的著作權產生過 懷疑,第一個對這首詞 提出懷疑的是近人餘嘉 錫。孫氏也認為「即使不 是嶽飛所作,《滿江紅》也仍值得 流傳下去;針對孫述宇的文章,《中國 時報》同年九月二十一日又刊出 了李安的《瀟瀟雨未歇——嶽飛 的〈滿江紅〉?讀後》一文,提出了 完全不同的養法。作者認為《滿 江紅》是嶽飛的傑作。
  • 嶽飛《滿江紅》詞行書書法,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嶽飛《滿江紅》詞在中華大地廣為流傳,其寫作時間至今爭議不休。一、嶽飛《滿江紅》全詞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 嶽飛《滿江紅》詞行書書法,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嶽飛《滿江紅》詞在中華大地廣為流傳,其寫作時間至今爭議不休。一是認為是第一次北伐所作;二是紹興六年(1136)嶽飛第二次出師北伐,鎮守鄂州時寫出;三是說嶽飛入獄前不久而作。這首詞代表了嶽飛「精忠報國」的英雄氣概,表現出一股情調激昂、慷慨壯烈的浩然正氣,充分證明他不甘屈辱、抗擊外的決心。一、嶽飛《滿江紅》全詞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 辛棄疾很不豪放的一首詞,末尾一句成為經典,多數人聽說過
    但可惜的是奈何他鬥不過「主和派」的妥協,最終落了個被主流社會拋棄,孤身自憐,落落寡歡的處境。但是也正是因為辛棄疾一直都處於這種情形下,他才懷著複雜矛盾的心情,寫下了讓後人廣為人知的著名佳作《青玉案·元夕》。值得一提的,青玉案三個字只是詞牌並不是詞的名,而詞牌其實就是獨特的具有固定格律的格式,作詞就需要依照詞牌的格式來進行創作,而所創之詞的時候都稱之為「填詞」。
  • 嶽飛背上的4個字,到底是什麼?時至今日,很多人都沒有讀對!
    並且我們知道,嶽飛具有文人情懷,他寫下滿江紅,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表明了自己的心智,就是框護宋朝江山。歷史上關於嶽飛的典故非常的多,其中一個很有趣的就是,嶽母刺字,嶽母在嶽飛背上刺下四個字。嶽飛字鵬舉,傳說中嶽飛出生的時候,別人看到嶽飛家的屋頂上有一隻大鵬鳥飛過,所以就取名為飛字鵬舉。
  • 辛棄疾不算豪放的一首詞,末尾一句很經典,多數人聽說過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是辛棄疾被彈劾去職後,閒居帶湖期間所作的一首經典詞作。這首詞中辛棄疾主要通過對自己「少年」和「而今」的對比,高度概括了自己大半生的經歷感受。通篇言愁,所表達出來的感情極為真摯,言淺而意深,可以說看過一眼就難以忘懷。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 李白最肉麻的一首詩,為追求楊貴妃所寫,如今已廣為流傳
    可以說李白的詩歌伴隨著每一代中國人的成長,他是我國歷史上詩歌成就最高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的幾乎每一首詩都能譜成千古絕唱。在很多人的眼中,李白是狂傲的,「我本楚狂人」;李白也是自信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同時也是灑脫的,「明朝散發弄扁舟」但是你知道嗎?他還寫了一首很肉麻的「情詩」,而這首詩正是為追求楊貴妃所寫,如今已廣為流傳。
  • 嶽飛的這首詩,絲毫不遜於世人皆知的《滿江紅》詞,你肯定沒讀過
    南宋著名的抗金英雄嶽飛,不但創造了戰爭史上的神話,同時,他的一首《滿江紅》詞,洋溢著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散發出沖天的豪邁氣概,更樹立了詩詞史上的豐碑。《滿江紅》一詞可謂膾炙人口,世人皆知。也許,因為這首詞太過強大的氣勢,以致掩蓋了其他作品的光芒。
  • 千古流傳的《滿江紅》,究竟是不是嶽飛所寫?
    網上甚至出現了所謂專家的論斷,判明這是後人託名嶽飛的偽作。那麼,這首千古流傳的名詞到底是不是嶽飛所寫?人們對它的爭議又集中在哪些方面呢?他認為,詞中的「賀蘭山」當時位於西夏境內。而嶽飛是抗金將領,他是要帶領嶽家軍「直搗黃龍府」,即今日吉林省境內,與位於今寧夏的賀蘭山簡直南轅北轍。如果此詞為嶽飛所寫,作為一位英明的軍事統帥,其絕不會在地理常識上犯這樣的錯誤。
  • 刺在嶽飛背上的四個字原來並不是「精忠報國」?
    湯陰,地處豫北平原,隸屬中國古都安陽,是英雄嶽飛的故鄉。  嶽飛,字鵬舉,生於1103年,卒於1142年,他的一生雖短暫,卻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為此,其父嶽和特意為兒子起名「嶽飛」,取字曰「鵬舉」。名以正體,字以表德,嶽和希望自己的兒子具有展翅高飛、鵬程萬裡的遠大志向。  古語云:「家貧出孝子,國亂顯忠臣。」北宋欽宗年間,金兵大舉南侵,徽欽二帝被俘,中原生靈塗炭。此時,自幼立志報國的青年嶽飛,長跪母親面前,表達了意欲告別母親,決心以身許國的意願。
  • 張養浩最著名的一首小令,堪比天淨沙秋思,最後8個字流傳了千古
    原題:張養浩最著名的一首小令,堪比天淨沙秋思,最後8個字流傳了千古文/詩詞歌賦匯元曲,是繼唐詩宋詞之後,在中國文化藝術的海洋中湧現出的一塊嶄新的藝術瑰寶因元曲更貼近百姓生活,而被民間廣為傳頌,這種曲藝形式也被後人流傳了下來。說到元曲就不得不說元曲四大家,他們是:關漢卿、白樸、鄭光祖、馬致遠。四位代表了元代不同時期、不同流派雜劇創作的成就,因此被稱為「元曲四大家」。
  • 關於蒙娜麗莎,一直被人廣為流傳的8個背後「秘密」
    無論你是否喜歡藝術作品,一定會對《蒙娜麗莎》這幅作品有所了解,因為不但我們在學校課本裡學到過,同時也會在一些文學以及影視作品裡看到過,這幅畫的作者我們也很熟悉,歐洲文藝復興代表人物之一達文西,雖然達文西一生的經典作品很多,但是這幅《蒙娜麗莎》卻最受關注,主要就是畫本身所隱藏的一些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