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重陽節、七月半,是我國三個傳統的節日,同其他節假日不一樣,這三個節是我們用來緬懷先人的,其中又以七月半最為特殊。為什麼要說七月半特殊呢,因為傳說在七月半的時候,逝去的先人會回到家鄉看望自己的家人。七月半也被稱為中元節,道教中稱它為「鬼節」。為什麼要稱它為「鬼節」?難道真的有鬼?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鬼節的歷史由來。
根據《易經》記載,「七」是一個變化的數字,是復生之數,七月乃吉祥月、孝親月,七月半是民間秋收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日,人們舉行向先祖亡靈獻祭的儀式,把新鮮的農作物供祖先享用,然後再和自己的家人一起品嘗,並且祈禱來年能獲得好收成。
七月半祭祖習俗在先秦以前就有,原本七月半隻是民間的祭祖節,並不是「鬼節」,七月半被稱為鬼節跟道教有莫大的關係。在道教記載中,很久以前天帝派遣道教的天官、地官、水官入駐人間,他們的職責是代天帝巡邏人間、賞善罰惡,並且他們的分工明確,天官為正元十五上元賜福,地官為七月十五中元赦罪,水官則為十月十五下元解厄。
地官管轄範圍是地府,所以重點是巡查地府的眾鬼。在七月半這天,地官會打開地府的大門,眾鬼都要離開地府,接受地官的考察,有子孫後代的鬼會回到生前的家,看望家人和接受後代的祭拜,孤魂野鬼則遊蕩人間尋找東西吃,因此七月十五被道教稱為鬼節。為了牽引先人回到家鄉,其後代會點荷燈,為亡魂指引回家的路,道觀會舉行盛大法會祈福和為亡魂超度。這就是鬼節真正的由來。
在民間鬼節那天是有很多忌諱的:
1、床頭不能掛風鈴,否則容易招來鬼魂,睡覺的時候還易被鬼魂入侵;
2、晚上要早點回家,否則容易帶孤魂野鬼回家,尤其是八字不硬的人不要出門;
3、不要隨便找個地方燒紙錢,否則容易引起孤魂野鬼的覬覦;
4、叮囑小孩,千萬不要偷吃祭拜的祭品,否則容易生病;
5、不要惡意踐踏冥錢,否則會引起鬼魂生氣。
當然這些都是古人受封建迷信的想法和做法。現在是21世紀沒人會相信鬼神之說,但是很多地方為了慶祝鬼節,還是會舉行一些祭拜典禮和活動。基本上每個省市都有自己獨特的祭拜和慶祝儀式。
河北:七月十五會攜帶水果、酒、肉等到墓地祭拜,並手持麻谷到田梗。
山西:讀書人會祭拜魁星。
河南:懸掛紙旗在門口。
山東:漁民會搭一個小竹筏,上面貼上紙條「供xx使用」。
陝西:燒紙祭拜麻姑。
江蘇:摺紙錠,沿路焚燒。
四川:燒包袱。(包袱裡面裝著紙錢)
浙江:請二十四位老太太走巴結、念經。
江西:把稻草做成火把,點燃放在門口。
福建:在河裡點河燈。
廣東:備好酒菜、香燭和紙錢祭拜先人。
這裡就不一一列舉,而且中元節不光只有中國慶祝,在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朝鮮等也會舉行相應的活動。
在你的家鄉有不同的祭拜儀式嗎?歡迎在下方留言。
關注我,帶你看不一樣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