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古代是非常重視祭祀這件事的,說起民間祭祀,大家一定會想到七月半鬼節,但是在民間的說法中,有人過七月十四,有人過七月十五,到底哪一天才是真正的鬼節呢?
從日曆上來看,鬼節確實是在七月十五,據了解鬼節有的地方習慣是七月十五,有的習慣是七月十四,比如廣東地區比較多的習慣是七月十四為鬼節。
相傳原來的南方是沒有中元節的,這是古代漢人南遷下來的。
有這樣一種說法:大約在宋代,北方戰亂,相傳是宋代末年蒙古人入侵某地,一批漢人倉促南逃。
按傳統,只有在除夕、清明、重陽和中元節祭奠祖先時,祖先們的亡靈才會聚攏回家,跟著靈牌走。那時趕著逃離,而離中元節還有一天,他們已經不能等了。
但為了聚攏祖先們的亡靈,所以他們決定提前一天過中元節,把祖宗亡靈集中起來,然後帶著他們的靈牌逃至南方。
後來為了紀念這個日子,逃亡南方的漢人就把中元節改為每年七月十四過,所以現在七月十四就成了很多南方人的鬼節。
七月半鬼節的由來:
農曆七月被稱為「鬼月」,七月十五則為「鬼節」,鬼節又稱「中元節」、「盂蘭盆節」。它不僅擁有佛教的宗教信仰,還有著我國道教的本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