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平人文:史說桂平七月半鬼節風俗

2020-09-04 潯州府O鑫森淼焱垚


七月半

人鬼殊途隔陰陽,

往生今世等奈何。

中元一到輪迴起,

再到人間不相識!

七月十四,又叫中元節,盂蘭會,民間也稱之為鬼節,為民間傳統的祭祀先人的日子,主要流行於漢族文化地區。在今年有點特殊,因為新冠疫情的影響,全國平增了數千亡靈,對於這邊疫情低風險地區也許體會不到什麼,但對於疫情高發地區而言,今年這個中元節註定又是不一樣的。

不管怎麼樣,中元節和清明節一樣,都是寄託對先人哀思的節日,桂平在這次疫情中,算是一個低風險地區,但清明時也因大局政策影響,很多人都沒有上山掃墓,也是多年以來,最特別的一次,到這七月半,應該也會如常了。

一般這鬼節的具體時間,在不同地域有些差異,七月十三,十四,十五都有人過,不管怎麼樣,現在一說七月半大家都明白是怎麼回事了。而桂平區域範圍內,大多數就守著七月十四這一天,當然了,這是長久以來流傳下來的習慣習俗。

這種習俗比較古舊,燃香,焚紙,擺案臺,諸多禮儀之下,於是也有人認為這是封建迷信活動,但更多人願意認為,這是一種孝道儀式的傳承,也是受到佛教文化的「盂蘭盆會」的宣揚影響。雖然各地過的都是鬼節,節日意義也相同,但在每個地方,鬼節民俗具體的內容在各地多少是有點區別的,

不管你信佛,信道,還是信自己,只要是生活在重視這個節日的地區,不經意間都會受到這樣的影響,都是類似的儀式,這種儀式形成是有個漫長的歷史過程的。畢竟千百年間社會變革,人員的流動,加上每個地方的水土,氣候,物產不一樣,等等,最後各地習俗發展也就有所差異了。

桂平的七月十四風俗是如何發展變化的呢?2019年曾寫過一篇《》,介紹了一下,2020年換個角度,從歷史古籍記載再說說桂平的七月十四風俗。

清代乾隆間的《桂平縣誌》所載:七月十五小官祭如清明,,,盂蘭會,,,

這就說明,早在那個時期以前,桂平就尊崇這樣的儀式了,不過關於七月十四的風俗記述,還是比較簡單的,一語帶過,對於那時候傳統的儀式有些什麼樣的安排,並沒有過多的描述,也就不知道了。

不過隻言片語中也可以知道,盂蘭會的習俗也是很早開始了,應該就尊從佛教的那些儀式,主要是追念祖先在天之靈,而且這個祖先是非常久遠的,佛家講的七世父母,實際上就是現在人們氏族宗祠中所供奉的本家列祖列宗,這就是世間孝,念先人而祝願生人!。

當然了,要詳細講述盂蘭會,是什麼樣的過程,有什麼樣的儀式,沒有些佛學基礎是講不清楚的,這方面修為造詣不太行,就不亂說了。

清同治年《潯州府志》所載:俗以中元節前一日為節,,,送寒衣,,,作盂蘭會,,,,

隨著時代的前進,民間風俗也漸漸變化,有了更多的含義與儀式,變化之間,都被歷史所記錄下來。

這就是這節日裡桂平本地過七月十四這一天的最準確記載,而且,對節日的風俗也多有了幾言介紹。相比之下,現在桂平人在七月十四的儀式,祭祀用品,在那個時候一直延續至今。

節前備好各種用品,五色紙製成衫,袍,鞋,帽,衣,裙,手巾之類,在七月十四當天祭祀後依次焚燒,名為送寒衣,這也是在傳統幾大祭日中最不一樣的祭品。

如年祭,清明祭,等等,一般以&34;類型為主,紙錢,紙金等等,只有七月十四則以衣著為主,這也是因為古人講究「事死如事生」,認為在那個世界和現實世界都差不多,也只是空間不一樣,最重要的是,認為人無法越界,但鬼可以越界返回人間。

正所謂:春露秋霜!人歷四季,鬼自然也一樣,燒衣送帽為的就是提示先人四季變化,秋季來臨,注意氣候變化。

還有一個儀式,這時候也有了明確的記載,那就是血阝,這是什麼意思呢?這是為了那些無主之魂的。用現在的桂平話說,就是「施憂」,「符咒」。

施憂」,「符咒」的原因,在去年的文章中也介紹過,人分多種,鬼也分多種,人的世界有多複雜,鬼的世界就有多複雜,因為各種原因,在輪迴規則中,總有很多鬼魂或是沒排到,或是不願輪迴,或是不得進入正常的輪迴,他們的存在,總會影響一些陰間秩序。

為了不讓這些鬼魂影響到自家先人的正常輪迴,人間就進行「施憂」,安撫這些遊魂。幾百年來,這種儀式,一直如此,只是稱呼上有所區別。

民國初年的《桂平縣誌》記載:七月中元前一日為節,,,,送寒衣,,,施血阝無主之魂,,,烹鴨謂之銜衣鴨,,,,

這版古籍對桂平七月十四習俗的內容又豐富起來,除了承續幾百年的「送寒衣」,「施血阝」習俗,「七月半的鴨子」這句諺語開始有了明確的記載!

在這七月半中元節,為什麼鴨子會成為重要的祭品呢?這裡有很多種說法,不同地方有所不同。

一,從飼養角度來說,古人養鴨喜歡放養,沒事就放田裡自由找食,歷經豐食的春夏,鴨子已經催肥,到了七月半,剛好可以安排上桌了,久而久之,七月半遇上鴨子也就形成了傳統的「食鴨好時光」,不經意間,就成為這節日裡重要的一個儀式。

二,從古人對陰間冥界的無限想像來說,故去的人到了冥界,再重生,中間要經過很多地方,其中有很多水域要渡。從陽間到陰間,要過三途河,弱水,忘川河,等等。無論走到哪一步,隨水即阻。

故去的人成為魂後,輕飄飄的,飄是飄不過這些水域的,根據陰間的那些規則,有隻鴨子就基本能解決陰間冥界的那些交通問題了。

鴨子在陰間冥界的能做的事情有很多,渡弱水以達真正的陰間,過忘川河以讓投胎使者安排一個好去處,,,各種傳說真要說起來,得專門篇幅介紹,而這裡只說桂平七月十四鴨子的傳說。

在桂平古籍中所載,七月十四宰鴨過節,主要是為了給陰間的故人送寒衣,故名銜衣鴨。說白了,這鴨子就是一個送貨的角色,陽間的人們把這一天燒的祭品,讓鴨子渡水送給故人。什麼說法呢?

鬼魂雖可以陰陽間來回自如,但有時總有各種阻滯,也不能按時回陽間接收祭品,怎麼辦?當天所宰殺的鴨子就負責遵照指令,自行涉水通關,把祭品送到陰間故人手上;又或者鬼魂回陽間過節後,和鴨子一起回陰間,鴨子也是幫馱貨的。

總之,無論哪種說法,七月半的鴨子是有著重要使命的!

當然了,各地七月半的風俗都有一定的差異,故事還有很多種說法,都帶有一些陳舊的思想與禮儀,但無論如何,這都是中華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一些傳統思想,通過這此形式的體現而已。

現在,在當今社會變革之下,年輕一代已經不在意這些,不知道,或是一知半解這些節日習俗,於是很多傳統節日習俗也在慢慢發生改變,或者慢慢消失,留下的,只是像這種文字記錄而已了。

作為年輕一代的桂平人,除了知道吃鴨子,還了解多少呢?

我在桂平,我是。如果你喜歡,可以關注我!給你講述這片土地更多的過往!

謝謝閱讀關注!

相關焦點

  • 桂平人文:史說桂平七月半風俗
    一般這鬼節的具體時間,在不同地域有些差異,七月十三,十四,十五都有人過,不管怎麼樣,現在一說七月半大家都明白是怎麼回事了。而桂平區域範圍內,大多數就守著七月十四這一天,當然了,這是長久以來流傳下來的習慣習俗。
  • 桂平人文:史說桂平七月半中元節風俗
    不管怎麼樣,中元節和清明節一樣,都是寄託對先人哀思的節日,桂平在這次疫情中,算是一個低風險地區,但清明時也因大局政策影響,很多人都沒有上山掃墓,也是多年以來,最特別的一次,到這七月半,應該也會如常了。桂平的七月十四風俗是如何發展變化的呢?2019年曾寫過一篇《》,介紹了一下,2020年換個角度,從歷史古籍記載再說說桂平的七月十四風俗。
  • 桂平人文:太平天國在桂平之三——金田起義的本地籍王侯
    畢竟,太平天國的武裝力量曾經到達過近二十個省,影響更是廣遠,直接攻克過600餘座城市,無論時間長短,都在很多地方都留下了相關的記錄,事情過去的時間久了,好壞與否,沉澱下來,也就是地方歷史人文了。這些地方人文當中,最重要的,話題最多的,自然就是人了。
  • 吃在桂平:為什麼廣西中元節叫鴨子節?七月十四鬼節還要吃鴨子呢
    《桂平食鴨•七月半》中元八桂景勝春,盂蘭盆會度亡魂若問美食何處有,不妨桂平啖鴨唇~~今天中元節!想好吃啥喝啥了沒?又叫中元節,盂蘭會,民間也稱之為鬼節,在廣西桂平則是稱「七月十四」,這個節日是民間傳統的祭祀先人的日子,主要流行於漢族文化地區。「中元節」這一天地宮將打開地獄之門,已故的親人便可回家,再食一回人間煙火。
  • 七月半鬼節 紙錢到處亂飛 風俗還是迷信?
    七月半鬼節 紙錢到處亂飛 風俗還是迷信?   揚州網消息:「七月半」俗稱「鬼節」,學名「中元節」。揚州人素有過「七月半」的習俗,農曆七月半,接祖,送祖,就是接鬼,送鬼。
  • 七月半鬼節各地有何風俗? 鬼節有何作用?(圖)
    雲南省鬼節風俗騰越人祭祖後焚包,又用黃瓜一隻,刻成船形,叫「黃瓜船」,與包一起焚化。湖南省鬼節風俗邵陽人於農曆七月十二前後「接老客」,於農曆七月十五晚焚化紙包、燒香拜祖,曰「送老客」。
  • 鬼節七月半到底是十四還是十五
    中國傳統節日鬼節七月半,又叫中元節,顧名思義肯定與鬼有關。另外還有上元節,在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還有農曆十月十五的下元節。這一切都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
  • 七月半為什麼會被稱為「鬼節」,「鬼節」的歷史由來
    清明節、重陽節、七月半,是我國三個傳統的節日,同其他節假日不一樣,這三個節是我們用來緬懷先人的,其中又以七月半最為特殊。為什麼要說七月半特殊呢,因為傳說在七月半的時候,逝去的先人會回到家鄉看望自己的家人。七月半也被稱為中元節,道教中稱它為「鬼節」。為什麼要稱它為「鬼節」?
  • 七月半為什麼會被稱為「鬼節」,「鬼節」的歷史由來
    清明節、重陽節、七月半,是我國三個傳統的節日,同其他節假日不一樣,這三個節是我們用來緬懷先人的,其中又以七月半最為特殊。為什麼要說七月半特殊呢,因為傳說在七月半的時候,逝去的先人會回到家鄉看望自己的家人。
  • 七月半的鬼節各地都有哪些風俗習慣
    簡介七月半也就是農曆的七月十五,又被稱為「中元節」、「鬼節」等。與上元節、下元節合稱三元。在漢代時期,中元節因為剛好在初秋時節, 一般是慶祝豐收,祭祀大地的日子。道教認為中元節為地官誕辰,祈求地官赦罪之日,陰曹地府將放出全部鬼魂,已故祖先可回家團圓,因此又是鬼節,佛教中稱為盂蘭盆節。習俗
  • 七月十四鬼節的來歷 民間七月半中元節說法多
    進入七月之後,大家常說就是進入鬼月了,七月半鬼節的歷史有幾千年了,但是有些地方的鬼節是在七月十五,而有些地方的鬼節是在七月十四。   七月十四鬼節的來歷:   根據各地風俗,南方人認為七月十四是鬼節,北方人則認為七月十五是鬼節。
  • 中元七月半,鬼節來到
    七月半鬼節已來到相傳到了這一天鬼節也叫中元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別名七月半、盂蘭盆節(佛教)節日習俗主要有祭拜祖先、施放河燈、祀亡魂、燒紙錠、祭祀土地等「中元節」是道教的叫法,民間世俗稱為「七月半」(或「七月十四」),它的產生可追溯到上古時代的祖靈崇拜以及相關時祭。節氣與古老文化中的陰陽消長循環之理有關,在《易經》中,「七」是一個變化的數字,是復生之數。
  • 鬼節是七月十四還是十五 七月半在南北方不是同一天
    在我國古代是非常重視祭祀這件事的,說起民間祭祀,大家一定會想到七月半鬼節,但是在民間的說法中,有人過七月十四,有人過七月十五,到底哪一天才是真正的鬼節呢?   從日曆上來看,鬼節確實是在七月十五,據了解鬼節有的地方習慣是七月十五,有的習慣是七月十四,比如廣東地區比較多的習慣是七月十四為鬼節。
  • 湘西侗鄉鬼節七月半
    七月半,即中元節,又叫鬼節,是祭祖的日子。有關中元節的傳說很多,道教的說法是「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間善惡,道士於夜誦經,餓節囚徒亦得解脫」。閻羅王於每年七月初一,打開鬼門關,放出一批無人奉祀的孤魂野鬼到陽間來享受人們的供祭。七月的最後一天,重關鬼門,無人奉祀的孤魂野鬼又得返回陰間。
  • 農曆七月初一是鬼節嗎?七月半鬼節禁忌15條是什麼呢
    在人們說起鬼這個話題的時候都會不自覺的害怕,而我國也有一些鬼節,今天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那麼農曆七月初一是鬼節嗎?鬼節禁忌15條是什麼呢?  農曆七月初一是鬼節嗎:不是  真正的鬼節是中元節是農曆
  • 中元節也就是七月半,我們在銷售中如何用好這個風俗做好銷售
    七月十五又叫七月半,鬼節,中元節,亡人節等。這一天傳說的鬼月中陰氣最重,而陽氣最弱的時候。對於本身陰氣就重的人來說,這一天就要特別注意了,因為陰氣重的人磁場不穩,容易被強大的磁場所影響。所以這些鬼節七月半禁忌和鬼節化解方法你一定要注意。 在銷售中,如果我們用好風水學,一樣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 寫在七月半的鬼節
    百度:中文名別稱:鬼節、七月半、盂蘭盆節、齋孤節日時間:北方七月十五日,華南地區七月十四日節日類型:傳統節日流行地區: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節日起源:祭祀>節日意義:敬祖節日習俗:放河燈、祭祖、祀亡魂、焚紙錠等通過百度,可以查到中元節在各地的各式風俗活動,唯一不同的是,除了各大寺廟和道場在普渡拜拜外,家家戶戶也都忙著祭祖,形式上並不亞於清明節。
  • 七月十四殺鴨子,中元節吃什麼鴨子菜譜過七月半鬼節
    七月十四殺鴨子,中元節吃什麼鴨子菜譜過七月半鬼節又是七月半了,這個俗稱的鬼節七月半十四,豬豬只能在深圳做一隻加班狗,沒辦法,為了生活勞碌奔波。你家的鬼節吃什麼,七月半少不了大餐吧?明天就是中元節了,菜譜呢?豬豬就不說了,食堂安排吃啥就吃啥?我印象中的過節只是在新聞聯播裡,只在朋友圈裡...對於我來說,已經沒有過節的感覺了...
  • 農曆七月十五就是傳統的「鬼節」嗎?各地都會有哪些風俗?
    七月半不就是七月十五麼,也叫中元節。中元節有很多的俗稱,比較熟悉的叫法應該是鬼節了,除此之外還有像七月半、地官節、施孤等叫法。什麼叫中元節呢?古人分上,中,下三元。所以,準確地說,中元節是一個「黃金小假期」,而不是單純地說是農曆七月十四這一天,也有地方是七月十五。在這一天,很多地方都是要去上墳的,大都是早上進行,有很多不吃早飯就早早的去祖墳,去燒紙、祭祀。
  • 七月"鬼節"到,茂名人有什麼過節風俗呢?
    七月十四-「鬼節」茂名一直有燒鬼鞋祭祖吃擔溼籺的習俗這是一個懷念先人的日子像人們會有五一、十一等長假一樣,鬼節也可以理解成閻王爺在七月初一到十五長達半個月的時間裡,給各路鬼子鬼孫放個小長假,他們會出來陽間遊蕩,走親訪友、旅遊逛街。還有一些比較獨特的禁忌,比如:人們不理髮、不婚嫁、不作壽、不開張諸事,及古至今,約定俗成。在這一天 茂名人有什麼過節風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