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數人看來,自律,就意味著我們要壓抑自己的欲望。欲望這個詞,本來應該是一個中性詞,但是在我們的意識裡,欲望,似乎成了貶義詞。
人,應該有欲望嗎?
如果人沒有了欲望,那麼,人與 草木又有何區別呢?上天賦予人以欲望,人從獲得欲望的滿足上,得到快樂,這是理所應當的。
欲望對於我們而言,是我們作為人的權利與意義。
求知慾、食慾、愛欲,物慾,都是令我們快樂的欲望,我們沒有必要去貶低他們,而是要去正視他們、去接受他們,對他們要有一個正確的態度。
有的欲望,雖然能夠帶給我們快樂,但是過分的滿足對我們有害處,那麼,我們便要加以克制。例如,美食滿足口腹之慾,如果貪食,便造成了肥胖。我們加以克制,並不是說食慾是可恥的,而是因為貪吃對我們的健康沒有好處。
有的欲望,需要遵守社會規則與道德。「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一說起金錢,我們便會想到「銅臭味」,金錢是骯髒的嗎?並不是。金錢是中性的,可以是好的,也可以是壞的。
當我們遵守規則來獲得金錢的時候,金錢就是積極有益的;反之,如果為了金錢為所欲為,那麼,「天網恢恢,疏而不漏」,金錢就是有害的。
符合社會規則與道德的欲望,應當是值得肯定的,而不是談起欲望就「嗤之以鼻」,似乎「無欲無求」才是高貴的,有欲望便是低俗的,這種看法是片面的。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生活方式,只要他們能夠在規則之下滿足欲望,不傷害自己,能夠過得快樂,那麼,於他們而言,這就是他們最好的生活方式。
自律的本質,其實是欲望的產物。
沒有強烈的欲望,也就沒有強大的自律。
小學的時候,我很羨慕有的人,可以登上領獎臺,接受臺下眾人的矚目,對於那時候的我來說,那是一份無上的榮耀。
於是,我默默地下定決心,有一天,自己也要登上領獎臺,獲得那份榮耀。
每到下課,看到別人迫不及待地出去玩,聽到同學們嬉鬧的聲音,我就蠢蠢欲動。可是一想到自己只要堅持,就能夠有一天站在領獎臺上,獲得臺下眾人的欣賞與讚揚,我就熱血沸騰,就自然而然地抵抗住了眼前的誘惑。
有的人減肥不成功,究其原因,是他對於瘦下來的欲望,還是不夠強烈。面對美食在前,於是心中糾結,吃還是不吃?如果瘦下來的欲望足夠強烈,根本就不會猶豫。
我們糾結的原因,是因為兩種欲望,不相上下。
越王勾踐為何要臥薪嘗膽?就是怕自己想要勵精圖治的欲望,被日復一日地消磨掉。每當想到曾經受過的恥辱,勾踐奮發的欲望就增加一分。所以,並非是他的意志有多強大,而是他的欲望,足夠強烈。
在《獵鷹1949》中,燕雙鷹說:」意志,並不是空穴來風,想有就有,那裡面閃爍著正義和人性的光芒。「
所謂的自律與意志,並不是「苦行僧」一般強迫自己,而是起源於一種強烈的欲望,一種崇高的信仰,只要欲望夠強烈,信仰夠堅定,那麼,人,自然就自律了,意志,自然就變得強大了。
所以別逼迫自己自律了,你要做的,就是靜下心來去思考自己真的想要嗎?有多想要?只有點燃你的欲望,才能戰勝路上不斷跳出來的誘惑,變得「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