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戰場上林衝和扈三娘還交過手,別人很難打過扈三娘,而林衝卻將扈三娘生擒過來,也算是不打不相識了。
為什麼後來宋江偏偏把扈三娘許配給了又醜又矮的王英,而不是英武的林衝?
宋江這是出於什麼心理?
常言道:好漢無好妻,賴漢娶花枝。
郎才女貌,那是才子佳人小說的「標配」,可戰鬥小說不管這套,經常都是美醜配。
《水滸傳》裡王矮虎娶了扈三娘,你們還別不服氣,《封神榜》裡還有土行孫配鄧嬋玉吶。鄧嬋玉跟扈三娘一樣,也是水靈靈花枝招展大姑娘,要說王矮虎五短身材還能將就著看,可土行孫才四尺來高,就是一侏儒,還沒髒沒淨動不動就往土裡鑽,你說可氣不可氣。
按理說,鄧嬋玉這麼標緻的美人,還跟齒白唇紅的哪吒交過手,應該嫁給哪吒呀,或者嫁給帥哥楊戩、黃天化也行啊,姜子牙大營裡單身帥哥大把的,可是不介,姜子牙偏偏做媒把鄧嬋玉許給土行孫了。如果說《水滸》裡宋江是出於妒忌心理這麼幹,那姜子牙是不是也是妒忌心理,姜子牙可是八十多歲有道之士哦,所以說,「宋江妒忌說」是站不住腳的。這事賴不著宋江,要賴就賴作者。
更有意思的是,扈三娘王英的CP和鄧嬋玉土行孫的CP高度類似:都是一高一矮,一個美得沒邊一個醜得沒治,一個冰清玉潔稱閨秀一個好色猥瑣是渣男。也就是說,這其實就是古代小說評書的一個「套路」。那麼,這個「套路」有什麼意義呢?
首先,是一種「卡通形象式」的人設風格。
雖然《水滸》立足於現實,《封神》全是神話,但畢竟都是虛構的故事,《水滸》也有很強的魔幻色彩,所以在人物設計上故意營造出一種好玩的形式。一丈青偏偏要對王矮虎,高矮醜俊的夫婦搭配才有特點,甚至有卡通畫的風格。
第二,突出婚姻家庭的宿命觀。
《封神》裡,土行孫的老師懼留孫勸姜子牙將土行孫鄧嬋玉說合成夫婦時說道:
這畜生與那女子該有系足之緣。前生分定,事非偶然。若得一人作伐,方可全美。
古人以為,婚姻就是命中注定的因和緣(姻緣),所謂是月下老人紅絲系足,千裡姻緣一線牽,系上哪一對男女,哪一對男女就要結為夫妻,所以「姻緣」才會和「因緣」同音同義。這個註定的命運更改不了,美女如果註定要嫁給醜漢也是改不了的。
比如,鄧嬋玉開始對土行孫厭惡得不得了,他爸鄧九公也煩死找了這麼一個女婿,沒想到後來都「認頭」了,以至於夫妻感情特別和睦,在戰場上一起拼命,最後也一起喪命,生則同巢,死則同穴。
王英和扈三娘也同樣是如此。
所以現代讀者大可不必將現代人的感情強行帶入,為扈三娘大聲喊冤,說什麼她遭遇人生愛情悲劇之類的話。在這一點上,《水滸》很「無情」,就是為了他們的宿命這麼設計的。
第三,暗示紅顏易老。
美女不過是時光的匆匆過客,紅顏彈指老,剎那芳華。自古將軍與美人,人間不許見白頭。在一個靚麗女子最風光無限的時候,好像天下男子都沒有能配得上她的,然而若干年之後,男子可能還是那個男子,女子則一朝老去無顏色,羞看鏡裡青春逝。所以,乾脆小說就來個極致,讓美女配個醜男,直接突出這個意思。這個在西方文藝作品中也有,「美女與野獸」的組合就是以反差來表現美麗容顏雖一時驚豔但終歸不可留。
說到具體《水滸傳》中的情節,則是因為宋江與王英有約在前,既然破壞了他和劉高之妻的好事,就要幫他尋覓一房合適的妻室做補償。後來遇到扈三娘,王英第一個與她交戰,雖然本事不濟,卻不忘了「做光」,也就是眉來眼去撩妹,扈三娘則來了氣。打了幾下,王英就被扈三娘給抓走了。二人的緣分不是一般意義的一見鍾情,而是不打不相識。再看林衝,他雖然驍勇抓住了非常能打的扈三娘,可兩個人在戰場上卻沒有任何交流,說明二人是無緣的。讓二人結合,只不過是讀者們的一廂情願。
另外,在這一回的開場詩裡就說道:
可笑金睛王矮虎,翻輸紅粉扈三娘。他年同聚梁山泊,女輩英華獨擅場。
大家知道,開場詩屬於說書人跳出情節的表達,是非常客觀中立的,類似的語言還有「書中暗表」之類,既然開場詩都說王英和扈三娘的姻緣,更印證了這段情節沒有藏著宋江的陰謀、宋江的齷齪心理等暗扣。
宋江在王英和扈三娘的婚姻中雖然是媒人,但他和《封神》裡的姜子牙做媒一樣,只是起了順水推舟的作用,換句話說,就是二人註定的姻緣命運的輔助推動者。
再說一個佐證,在明代傳奇《靈寶刀》中,林衝上梁山後,林衝的妻子沒有死,被高衙內追婚藏在一座尼姑庵中。扈三娘是梁山上少有的女性人物,作為最適合的使者,宋江派她去探望林妻,扈三娘送給林衝妻子銀兩讓她過活。這個故事中,扈三娘跟林衝家走得很近,但也與林衝無夫妻之緣。這說明在諸多水滸故事的人物設計當中,一方面點出林衝和扈三娘有一些特別接觸之緣,另一方面也暗示,二人確實沒有夫妻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