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丰暗戀郭襄100年,為什麼沒有去找她?他一生都想證明一件事

2020-12-11 魚羊秘史

張三丰少年時受惠於郭襄,華山絕頂上被打傷,郭襄親自給他包紮傷口。小姐姐燦若天仙,溫婉可人,雖然身懷豪俠之氣,也不免令自幼孤苦的張三丰頓生親近之情。

那時的郭襄眼裡全是神鵰俠,見楊過逕自別去,不由得眼淚奪眶而出。

十三歲的張三丰,還不知道人世間還有這麼令人腸斷魂牽的感情。然而心裡那扇窗口,終歸是打開了。

大概貧賤出身的人,天生這般渴望關懷。

華山絕頂偶爾相逢,卻又各自歸去,張三丰對郭襄似有許多話要話,卻終究沒有說出口來。至於想說什麼,郭襄不知道,張三丰自己也不知道。

人就是這麼奇怪,有時候連自己的想法都捉摸不透。

第二次見面,在少林寺門外。張三丰大戰崑崙三聖何足道,將這位西域絕頂高手逼退,保全了少林寺的顏面。

十六七歲的張三丰,在心儀的小姐姐面前大展神威。

那感覺簡直棒極了。

金庸總是善於製造這種場合,讓男主角盡情享受這種愉悅感。不僅美女吃這一套,讀者們也往往入其彀中而不覺。

阿朱、阿紫愛上喬峰,郭芙愛上耶律齊,華箏愛上郭靖,莫不如此。

文字功夫深如大師金庸者,怎麼允許莫名其妙的愛情。細細咂摸,一拍大腿,天哪,原來是這樣……

臨別時,郭襄贈了張三丰一對鐵鑄的羅漢。一般都是男人送女人禮物,張三丰窮鬼一隻,從沒想過、也想不到給小姐姐送禮物。沒想到郭二小姐主動送他禮物了。

你能想像得到,張三丰內心戲是如何的麼?

你喜歡我嗎 ,小姐姐?這是定情信物嗎,小姐姐?

縱使張三丰日後成為震古爍今的大宗師、大俠客,這時候他還只是一個剛剛過了花季雨季的純情少男。

只送了一對鐵羅漢兀自不夠。郭二小姐仿佛突然想起,四十年前,他爸爸郭靖初見黃蓉時,不僅花光了身上的金銀,還眼都不眨地把汗血寶馬都送給黃蓉。

好吧,一對鐵羅漢確實不太好。郭襄褪下腕上的金絲鐲兒,硬塞給張三丰,藉口說:你拿著這個去投靠我父母,他們必能收留於你。

如此私密性質的首飾,說給就給了?小姐姐你來真的嗎?

雖然藉口說的挺好,但張三丰這麼聰明的人,毫不客氣地理解出深藏其中的意思。

就像在沙漠裡走了幾天幾夜沒喝一滴水,突然碰到一汪清泉,張三丰毫不猶豫地投入這場風花雪月的故事。

愛情就這麼突然降臨到我頭上了?這,這,這算愛情麼?

金庸不知道算不算,就算知道了也不會明說。

郭襄不知道,反正我就是送了,你們愛咋想咋想。

於是張三丰也不知道自己知道不知道。

他更不知道小姐姐知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已經戀愛了。

你不說,我也不好意思問。好難受,憋得慌,咋整?

最好的解決辦法,古人已經告訴我們。快刀斬亂麻。金庸毅然斬斷了愛情生發的觸角,讓兩個人再次分別。

而這一別,就是一百年。

張三丰是個情商極高的人。

兩次見面,內心雖然極其騷動,表現出來卻十分克制。

華山絕頂上,郭襄捨不得楊過離去,淚下盈然,張三丰雖然疑團滿腹,好想問一句小姐姐你是不是喜歡那個獨臂怪。但卻把疑問塞到肚子裡,一句話也不說,生怕唐突了小姐姐。

少林寺兩送禮物,少年張三丰初識愛情之美,心裡翻江倒海,但他總算知道好歹,一句話也沒多說。反倒是小姐姐巴拉巴拉說了半天:

少林寺放不過你,你就去找我爸爸郭大俠……

我大姐脾氣不好,你別得罪她……

我爸爸如果能收了你,那就太好了……

說完轉身便走。

這段愛情似乎無疾而終了?

好像是,卻又不像。

少年張三丰帶著這疑問,在江漢之間遊歷。

「某一日仰望浮雲,俯視流水,張君寶若有所悟,在洞中苦思七日七夜,猛地裡豁然貫通,領會了武功中以柔克剛的至理,忍不住仰天長笑。」

僅僅是悟出武功的至理麼?

那段若有若無的感情啟蒙了他的人生,卻又像霧像雨又像風地轉身而去。在人生的關鍵之路上,他悟透了最深切的道理。

我們應該如何對待愛情。

去追麼?張三丰覺得自己不配,他甚至連話都不敢多說。

那麼就這樣捨棄人生中最美好的感覺?憑什麼,我才剛剛體驗到。

無路可通,只有放在心裡。

可是愛情這東西,放在不同的人心裡,釀出的結果卻迥若雲泥。

李莫愁為了那逝去的愛情,江上的商船掛一個沅字,便把一船人殺了洩憤,只因這個沅字是情敵之名。

葉二娘苦守著一段無法公之於眾的愛情,把自己逼成了瘋子。

即使心胸寬廣如令狐衝,坐擁美妻時,想起曾經的愛情,也不免悵惘。

這已算極好的處理方式了。

但是跟張三丰比,不免差了幾個數量級。

小姐姐,我想讓你一直住在我心裡。

我困苦潦倒思慮難解時,不會去糾纏你,只願你長在我心。

我努力創業奮鬥進取時,不會去打擾你,你永遠是我前行的動力。

我功成業遂擅名一方時,更不會炫耀擺富,我對你仍是那顆初心。

悠悠我心,亦何可言。轉身而去,在開創太極功夫的道路上毅然決然地走下去,雖然孤獨,卻從不是踽踽獨行。

能開宗立派者,代有其人。如歐陽鋒、黃藥師、王重陽者,都是聰明絕頂、學究天人。但都受惑於一個情字,難免在境界上落了下乘。

古往今來,人生格局,未有如張三丰之開闊如此者。一段悶騷無比、無始無終的愛情,竟讓張三丰硬生生揉碎了、搗爛了、拌勻了,置身於蒼茫的人生歷程中,化出一段愛情勵志的傳奇。

這種操作,誰會,誰又學得來。

一百一十多歲的張三丰,被人打的狂吐鮮血,武當派面臨滅亡的危險時,他從邋遢不堪的道袍裡,抖抖縮縮地掏出來一樣東西,給已經殘廢的無法練功的三徒弟俞岱巖說,拿著它,這是郭襄給我的。

俞老三忍不住笑場了,師父你是認真的嗎,我以為你要掏出一本武功心法給我。

你笑你的去。可憐的世人,螻蟻一樣愚蠢而渺小的世人。

一百年了,我從未提過她一個字。

可是我, 仍然愛著她。

作者:票非人,魚羊秘史籤約作者。

特此聲明:本文由「魚羊秘史」製作出品,未經授權,不得匿名轉載,歡迎轉發朋友圈。文中圖片來源網絡,為影視劇作品《神鵰俠侶》劇照,版權屬於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張三丰愛了郭襄一輩子,為何不敢去找她?答案被人一語說出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按金庸的武俠小說《 倚天屠龍記 》, 張三丰為少林覺遠大師的徒弟、師徒因違犯少林不準擅自學武的禁令,被趕了出來,後來來他根據少林功法變通,且自創內家拳,開山立派,武當由此立足於江湖。武當為 內家 之宗,在 武林 中與「 少林派 」齊名,同被喻為「 武林 中的 泰山北鬥 」。然而,人都是由感情的,張三丰的感情,就是郭襄,他是如何喜歡上郭襄的?
  • 痴戀郭襄一輩子的張三丰,為何終身都沒去找她?
    「一見楊過誤終身」,在《神鵰俠侶》中,帶著主角光環的楊過吸引了許多女孩子獻上芳心,其中就包括了郭襄。而「一見郭襄誤百年」說的是《倚天屠龍記》中作為配角的張三丰。《倚天屠龍記》中有一回說道,張三丰拿出貼身收藏的鐵羅漢,交給俞岱巖,讓他轉交少林派,細說之下,這竟是百年前郭襄贈予。
  • 老四聊愛情第一期.郭襄暗戀楊過一生,他卻暗戀郭襄一個世紀
    ,而張三丰和郭襄則一生孤獨,留下了一段讓人惋惜的結局。關於張三丰和郭襄楊過之間的那些事,相信讀過神鵰的金迷們都知道,神鵰書末,天下最強的高手雲集華山,討論最後一場武林盛世華山三論,說是論劍其實還不如說是家庭大聚會,華山三論沒有一個壞人,最終天下新五絕橫空出世,東邪西狂南僧北俠中頑童,當然了參加華山三論還有黃蓉一家人,也包括了今天的主角小郭襄。
  • 張三丰愛慕郭襄,為何沒去找她?只因他做了件錯事無顏面對郭襄
    ,張三丰為何一生都沒有去找過郭襄呢?其實答案很簡單,他做錯了一件事。一、兩次邂逅暗生情愫張三丰和郭襄的第一次邂逅發生在《神鵰俠侶》書末的第三次華山論劍之後,在決選出新一代的五絕之後眾人紛紛下山,結果半途中遇上覺遠帶著張君寶(張三丰)前來追趕偷了《九陽真經》的瀟湘子與尹克西。
  • 金庸小說:郭襄到死都不知道,張三丰百年未娶,只因暗戀她!
    金庸小說:郭襄到死都不知道,張三丰百年未娶,只因暗戀她!金庸武俠小說中很多都是相連起來的,比如《射鵰英雄傳》後面連著的就是《神鵰俠侶》,而《神鵰俠侶》之後便是《倚天屠龍記》了,在《神鵰俠侶》的結尾,張三丰和師傅覺遠大師來追回被尹克西和瀟湘子從少林寺藏經閣偷出的《九陽真經》,在華山上遇到了正好要離開的楊過小龍女等人,而且楊過還曾指點過張君寶,當時郭襄比張君寶大幾歲,在和尹克西瀟湘子爭鬥的過程中,張君寶受了傷,而郭襄還親自為張君寶包紮
  • 張三丰鍾情郭襄一輩子,為何不敢去找她?郭襄一句話給出答案
    13歲的張君寶和16歲的郭襄有了第一次見面,並愛上了郭襄,2年後,張君寶在少林和郭襄第二次也是兩人最後一次相遇,郭襄贈給張君寶一隻金絲鐲為信物,
  • 武當祖師張三丰,崑崙祖師何足道,竟然都暗戀峨眉祖師郭襄?
    其中,武當派的創派祖師是張三丰,崑崙派的創派祖師是何足道,峨眉派的創派祖師是郭襄。郭襄一生痴戀楊過,終身未嫁,最後在峨眉山出家,創立峨眉一派。但郭襄可能始終都不知道武當派創派祖師張三丰和崑崙派創派祖師何足道,這兩個人都曾經暗戀過郭襄。為什麼這麼說呢?先來看張三丰。張三丰原名叫張君寶,是少林寺和尚覺遠的弟子。
  • 張三丰為郭襄做的最後一件事
    今天談談連載版《倚天屠龍記》書中張三丰為郭襄做的最後一件事。郭襄曾經送給他一對鐵羅漢一擔兩宗師:覺遠左邊鐵桶兜起郭襄,右邊鐵桶兜起張君寶。他連轉七八個圈子,那一擔挑起天下兩大宗師!他心下甚是感慨,攜著無忌之手,緩緩上山,但見五峰如舊,碑林如昔,可是覺遠、郭襄諸人卻早已不在人間了。張三丰劍指周芷若,逼她交出「峨嵋派」掌門之位,如若周芷若不答應,可能會殺了她,周芷若陰毒有損郭襄女俠武功名聲,不能眼睜睜看著郭女俠創立的「峨嵋派」毀於一旦!
  • 一遇郭襄誤終身,張三丰一生未娶,但他做了一件事影響了半個武林
    「一遇楊過誤終身」,很多優秀的女生都被楊過吸引並且一生沒有任何結果,在這些女生中,郭襄無疑是最被大家所注意的一位。作為郭靖夫婦的最小孩子,她從出生就受到所有的人關注,但在這個過程中她卻是不可自拔的愛上了楊過,並且一生都在尋找他,這也是為何襄陽城破之時,郭靖夫婦戰死但郭襄卻是沒有在場的主要原因。
  • 張三丰暗戀郭襄百年才放下,可郭襄心中卻只有16歲那年風陵渡口
    也是這個時候,郭襄出現了,郭襄看到張君寶頭上的傷口還在流血,於是取出了手帕幫他包紮,這也是倆人的第一次見面!她十六歲,他十四歲! 雖然如此,但是郭襄為了張三丰的師父與寺內高僧大打出手,幸好與無色禪師是老相識,加上自己身份高貴,才沒有事!
  • 一見楊過誤一生,郭襄削髮為尼,金庸:張三丰一遇郭襄,誤百年?
    程英陸無雙只能孤苦,完顏萍離開,公孫綠萼為救楊過送命,小龍女的出場確實給心思柔軟的楊過了一縷光,他和楊過的愛情至今是金庸筆下最悽美的。這幾段雖是可惜,但有個小女孩郭襄16歲知道神鵰俠的故事馬上就愛的刻骨,在楊龍夫婦歸隱江湖後,郭襄找了他將近20年,過兒誓死不再見她,他以為是為她好,實則是害苦了她。40歲那年,自創門派,削髮為尼,成為峨眉派的掌門人,峨眉弟子風陵成了她和楊過真愛的見證人。
  • 張三丰13歲初遇郭襄,暗戀了一百年,這種錯過是遺憾嗎?
    看過《倚天屠龍記》的人們,一直隱隱約約的感覺,張三丰喜歡過郭襄。可是他喜歡郭襄,為何沒有去找她,追求她呢?這其中,滿含著張三丰對郭襄的無限眷戀。可是還是那個問題,他為什麼沒去找郭襄呢?事情要從一百年前說起,那時候的張三丰還叫張君寶。郭襄是大俠郭靖的愛女,母親是黃蓉,外祖父是天下五絕之一的黃藥師。而且郭襄,還是楊過疼愛的小妹妹,以及金輪法王中意的弟子。而此時的張君寶呢,只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孩子。
  • 張三丰做了一件事,郭襄恨了他一輩子,也斬斷了他們之間情緣
    我們知道金庸的暗筆裡面有不少是寫感情的,而今天小編跟大家聊的一段感情就是張三丰和郭襄年輕時候的一段。在小說中金庸並沒有直接點明他與郭襄之間的感情有多深,但是隨著小說的進入與郭襄後面的命運,我們越發的感覺張三丰與郭襄之間的感情是讓人惋惜的。
  • 張三丰跟郭襄分別後,為何沒有再去找她?原來竟是這個原因
    金庸武俠小說《倚天屠龍記》是以郭襄為開端的,我們知道郭襄在《倚天屠龍記》和《神鵰俠侶》中都曾出現過,在《神鵰俠侶》中曾有一句話叫做「一見楊過誤終身」,而郭襄就是其中一個被楊過耽誤的女子,她的前半生都在苦苦追尋楊過,一生被感情牽絆。
  • 神鵰中張三丰遇上了郭襄,為何幾十年都不去找她?秘密終於被說出
    神鵰俠侶結束之後,華山之巔上,張三丰出現,在華山的半山腰上,張三丰遇到了他最愛的女人,郭襄。初次遇見郭襄,張三丰還是一個少年。
  • 張三丰愛郭襄?沒有的事,只是心存感激罷了
    張三丰,原名張君寶,第一次見郭襄時是在華山之巔。那時他還是個十多歲的孩子,比郭襄還小,跟隨師父覺遠追逐瀟湘子和尹克西,要討回被他們偷走的《九陽真經》。楊過教了張三丰三招,郭襄則將楊過送她的鐵羅漢送給了張三丰。他們第二次見面時是在少林寺,郭襄張三丰都長大了不少。
  • 武當山和峨眉山近在咫尺為什麼張三丰終其一生沒去找郭襄?
    張三丰若去找郭襄,確實天涯咫尺,他沒去找,一因為自卑、二因為有愧、三因為沒有關係,四因為太珍惜,珍惜到只能藏在心裡,縱然天涯也在心裡,咫尺卻成了天涯。張三丰與郭襄只見過三次,每次都刻骨銘心,永遠難忘。楊過教張君寶四招,張君寶放倒尹克西,郭襄為他鼓掌,但沒搜出經書。另一個賊子瀟湘子偷襲覺遠反被震倒,張君寶在他身上也沒搜出經書。郭襄從懷中取出手帕,給張君寶包紮額頭上傷口,眼中淚光瑩瑩,張君寶心中感激又奇怪,不知她為什麼傷心?
  • 《倚天屠龍記》裡張三丰暗戀郭襄?只見過兩次面,卻苦等了百年!
    這時候張君寶和郭襄說話,已經會臉紅了,並且有意無意的迴避著她的視線。這次郭襄又送給了他一對鐵羅漢,包含著少林「羅漢拳」的武功。就是這一對鐵羅漢,直到百年之後武當遭逢大難,張三丰被偽裝的少林弟子偷襲重傷,才再度出現。
  • 張三丰一生有兩大遺憾,一是之於郭襄,二卻是對於另一個人!
    當然,說到張三丰一生中最遺憾的事,一共有兩件,這其中一件就與峨嵋派的祖師郭襄女俠有關。張三丰一生未娶,並非是修道亦或者練功所忌,而是因為他心裡記掛著一個人,這個人就是郭襄。郭襄與張三丰相識極早,在華山之巔,郭襄正是十六歲的如花年華,張三丰卻是十二三歲,他自小在少林寺長大,第一次見到這麼美麗的少女,頓時歡喜悵然。
  • 楊過誤了郭襄,郭襄卻誤了張三丰
    後來,九陽真經被尹克西和瀟湘子盜走,張三丰隨師傅追趕兩人上了華山,第一次遇到郭襄。兩人算是宿命相遇,雖沒有多說幾句話,卻建立了深厚的友誼。郭襄甚至推薦張三丰去襄陽投奔郭家。郭襄心中只有大哥哥楊過,張三丰心中只有郭襄。張三丰在得到部分九陽真經後,並沒有去襄陽,而且獨自修煉,成就了一生本領。他創立了武當派,並且陪養了七名弟子,就是武當七子,江湖地位日漸增長,年歲也越來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