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仿『大明宣德爐銅爐』為何值1200萬

2020-12-11 心如沚水鑑常明

宣德爐在明代已經是罕見的珍寶,得之不易文人几案間焚香清賞的日用香具,雖以此為上品,後市追崇嚮往競相仿製,明中期至清代16世紀至17世紀所制,最為精絕。

宣德爐是明代最為稱掘的工藝成就,也是繼商周青銅器之後,深得美譽的銅器奇葩,明宣德三年(1428年)宣宗赦諭工部選用他國所供的風磨銅佐以鋅硒等貴重金屬冶鑄,熔鍛達12煉才準鑄器,因此每斤銅燒到12煉時僅剩四兩精銅,所以鑄出的宣德爐銅質格外精美,待鑄成後分別染色及鎏金期間需要繁辱工序,方能將色料嵌入爐體。

目前在各大拍賣行成交的宣德爐,大多數明中期以後的仿品,優質的仿品成交價格也很驚人。2013年中國嘉德秋季拍賣會曾集中拍賣過著名收藏家王世襄收藏的一批宣德爐,一款刻有「崇禎壬午冬月青來監造」楷書款沖天耳金片三足爐估價為50-80萬人民幣,結果以創紀錄的1266.1萬元人民幣成交。

真品大明宣德銅爐造型古樸厚重,用手上手掂有一種沉重感,仿品則俗氣單薄,顯得輕浮,體積和重量比例失調。真品大明宣德銅爐多為風磨銅,並含有一定比重的金銀等貴金屬成分,表面有一層堅硬的包金,包漿色澤晶瑩,滋潤細膩,似乎有一種從內透出的奇觀,韻味無窮,仿品則色澤呆板暗淡。大明宣德銅爐的底款多為方形框內陽文楷書,有『宣』『宣德』『宣德年制』大明宣德年制』等四種字體,筆畫生動自然,工整清秀。仿品則字體粗糙笨拙呆滯,其色澤與爐身不同。

清中期 銅錯銀龍紋三足爐

近年來有兩種宣德銅爐,具有較高的升值潛力,一種是厚重各個大、造型奇特、外表靚麗,紋飾繁複的銅爐,另一種是帶有金般的銅爐這種,如外表高貴富麗。又很雅致,符合實力收藏者的品味。

為何宣德本朝銅爐這麼有名氣?

明 鎏金鋪獸首銜缽盂式銅爐連座

第一,選擇銅爐用材精良,反覆冶煉這個銅,不像是我們想像把銅開採以後,放焦炭裡用燒化成銅水,而是銅經過反覆冶煉一次去掉雜質,那麼剩下的就是精華,但是分量就會減少,宣德親自督造此事,所以它質量非常高,一斤進貢來的這種銅材料最後剩多少呢?剩四兩,這個四兩還是小倆,當年宣德去看這個演練的時候就問過工匠,說怎麼才能使他看著質感非常好,工匠就跟他說,至少要演練五六次,反覆演練五六次,皇上財大氣粗就說,你給我練12次,這工匠就說我這六次就剩八兩,剩一半兒練12次又去四兩那去,四兩就四兩,最後就剩四兩,按照我們今天的概念,就是說剩下1/4。第二,它採用了一個新的工藝,過去做銅爐就是翻砂,現在用的是施蠟法失蠟法,歷史上有沒有過有記載,但是做到爐上面就沒有過,它較之翻砂法變得新鮮光澤。第三點就是爐裡含金。好的宣德爐一定含金,它不易鏽,一加上金它就不易生鏽。而且那個顏色明顯的跟銅拉開了距離,鑑於上述三條,這宣德爐的名氣就極大。

如何鑑定評價仿品宣德爐?

明晚期 張鳴歧制高仕觀瀑圖暖爐

我們對宣德爐的仿製時期,大概推測有四個,

第一是當朝,我們說當朝宣德在鑄造了18000個,如以後再有鑄造的就可以算是仿製。

第二個時期是明晚期收藏熱的興起,對爐需求發生變化,大量需求增加,所以在明代晚期就有大量仿品出現,這個時期是非常接近宣德本朝。

第三個時期,就是我們知道的康乾盛世,他所製造的宣德爐有很多離開了宣德本一樣,有相當一部分是偷工減料,所以非常容易剝離出來,一看就是不夠明朝。清朝的東西,清朝下令禁同康熙開放海禁以後一直到雍正,這一場貿易量急劇增加,那麼需要錢幣,當時中央政府無材料可做,沒有同中央政府著急,雍正四年,雍正下令禁同,

第四,到了乾隆初期,雲南的銅礦大量開採,中央政府解決了銅的短缺問題,所以金童也就取消了鏡頭令,實施大約有十年,這個時期就是晚清和民國時期,有很小的一部分仿製,質量比較差,所以也不足為慮。

相關焦點

  • 銅爐史上的巔峰:宣德爐
    提到銅爐,就不能不提享譽盛名的宣德爐。明代宣德爐的誕生揭開了中國制銅史上的新篇章,其精密溫潤的材質、典雅圓潤的造型,可謂優冠諸爐,甚至被明 清文人譽為文玩之首。成品後的銅香爐色澤晶瑩而溫潤,實在 是明代工藝品中的珍品,宣德爐的鑄造成功,開啟了後世銅爐的先河,在很長一段歷史時期中,宣德爐成為銅香爐的通稱。宣德三年利用這批紅銅開爐共鑄造出 3000座香爐,以後再也沒有出品。   宣德爐最妙處在色,其色內融,從黯淡中發奇光。明朝萬曆年間,鑑賞家、收藏家、畫家項元汴曾說:「宣爐之妙,在寶色內涵珠光,外現澹澹穆穆。」
  • 大明宣德爐享譽世界,一件大明宣德爐價值千萬
    宣德爐,是由明宣宗朱瞻基在大明宣德三年參與設計監造的銅香爐,簡稱「宣爐」。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運用風磨銅鑄成的銅器。為了製作出精品的銅爐,在朱瞻基的親自督促下,整個製作過程,包括煉銅、造型必須自《宣和博古圖》《考古圖》等典籍及內府密藏的數百件宋元名窯中,精選出符合適用對象、款制大雅的形制,將之繪成圖樣,再呈給其親覽,並說明圖款的來源和典故的出處,經過篩選確定後,再鑄成實物樣品讓其過目,滿意後方準開鑄。宣德爐最妙處在色,其色內融,從黯淡中發奇光。
  • 清仿宣德爐大約多少錢?
    然而像清仿宣德爐現在大約是怎樣的價格呢?像現在宣德爐的真跡已經少之又少,所以現在大家把所有的目光都轉向了清仿宣德爐的身上。,成交價: RMB 1,736,000 在一三年的時候,能拍出過2,300,000的清仿宣德爐,這也算是屬於那個時候的一個代表了,然而在一七年的時候,在臺灣曾拍出一個300多萬的清仿宣德爐,價格更為高。
  • 銅爐史上的巔峰-大明宣德爐大賞
    【銅爐史上的巔峰-大明宣德爐大賞】故宮博物院藏品宣德爐是明代宣德年間所造的銅香爐,簡稱「宣爐」。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運用黃銅鑄成的銅器。大明宣德爐是明代工藝品中的珍品,宣德爐的鑄造成功,開了後世銅爐的先河,在很長一段歷史中,宣德爐成為銅香爐的通稱。
  • 大明宣德爐
    2,從宣德爐的色澤而論史籍中有明確記載,佛經紙色為最佳。如有通體滿鎏金並鑲嵌金片不是宣德三年的爐。此爐為清式爐。3,宣德爐的底款「大明宣德」四字篆體和六字方款「大明宣德爐」為皇家御用款識。流傳至今標準的鑑別方法如下:明爐用銅極少所製作的銅爐以型好為主,款為刀刻款。清爐主要厚重霸氣,款多為鑄款。一句話說明爐重韻,清爐霸氣。
  • 宣德爐—銅爐史上的一座巔峰
    宣德爐是明代宣德年間所造的銅香爐,簡稱「宣爐」。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運用黃銅鑄成的銅器。其款多落於爐外底為大明宣德年制楷書長方形陰文款作六字二排或六字三排,字體秀麗,有晉唐遺風,宣德的德字右側中間少一橫劃,是該楷款的特色。此外,也有「宣德年制和大明宣德年制的篆款,皆以小篆出之,字形有王莽「懸針篆」的特色。
  • 3400萬的大明宣德銅爐究竟有多美,高清圖奉上!
    瑞士闊樂Koller2019春拍中,封面拍品珍稀宮廷御用「牡丹鳳凰」銅香爐「大明宣德年制」一經亮相便引起廣泛關注,最終以估價50,000~80,000 瑞士法郎,最終拍出了485.83萬 瑞士法郎(折合人民幣3374萬),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它的驚豔之處!
  • 「大明宣德」款宣德爐
    而仿宣燒得再華麗也只是死銅一塊,絕無如此靈性。炭燒之爐乃是近代文玩之爐則是用詞不當啊.古人敘爐時空及工理概念的混淆,現代人尋爐心切而佐證不當.至濫仿臆造而面目全非,然所作書序依舊同蠟,無味無益爾。明朝300年間,製作了不可勝數的器物,可稱上乘之作。宣德爐作為其中的一種,可謂前無所師法,後無能為繼,不愧為天地間一精美絕倫的古董,是我國古代工匠智慧和藝術的結晶。
  • 大明宣德爐之宣德孤品鑑賞
    大明宣德爐鑑賞大明宣德爐,是明朝時期的宣德爐孤品,揭開了近六百年古今收藏家對它懸而未解的神秘面紗,而今即將現身於迎春拍的現場,可謂是當今收藏界的一大幸事2,從宣德爐的色澤而論史籍中有明確記載,佛經紙色為最佳。如有通體滿鎏金並鑲嵌金片不是宣德三年的爐。此爐為清式爐。3,宣德爐的底款「大明宣德」四字篆體和六字方款「大明宣德爐」為皇家御用款識。流傳至今標準的鑑別方法如下:明爐用銅極少所製作的銅爐以型好為主,款為刀刻款。清爐主要厚重霸氣,款多為鑄款。
  • 大明宣德爐解析
    偶然者,在於材質,風磨銅當時非我朝所有之物;必然者,帝王好雅,冶銅工藝成熟,香爐使用普及等。如非幾重因緣聚合,也難有宣爐之顯。  宣爐一物,國家永祚,古來崇尚,今逢盛世,益發崇揚了。就歷代分類來看,寓義性分類明確,功能與適用性分類未有。
  • 稀有宣德爐真假難辨,仿品也分「高下」
    宣德款銅橋耳爐 明 首都博物館藏▲ 1 優質宣爐,仿品成交價格也很驚人 宣德銅爐在明代就是很貴重的物件,精品今人已經很難見到。 宣德爐外表高貴富麗,又很雅致,符合有實力投資者的品味,價格應該還會不斷攀升。一般來說,風格設計有明中期特徵、包漿和銅質特別好的,就能算是上好的宣德爐。明仿品中有灑金、錯金等特種工藝的精品,其價格都可達10萬元以上,這類銅爐向來受到港臺藏家的喜愛,在拍賣會上成交的平均價格比歐美市場還要高。至於清末民初的仿品,鑄工不精的也就數百元,但工藝精、造型好、包漿佳的也會達到數千元。
  • 銅爐歷上的巔峰作品:宣德爐價值如何,為何珍貴?——新加坡金沙國際...
    在銅器的保藏類別中,銅爐因其鍛造精巧、技術講究、外型古拙,集實用性與藝術性於一身,變成深受大家喜歡的古玩藝術品,並變成藝術品市場的搶手保藏品類 之一。提到銅爐,就不能不提享譽盛名的宣德爐。明代宣德爐的誕生揭開了我國制銅史上的新篇章,其精密溫潤的原料、高雅圓潤的外型,可謂優冠諸爐,乃至被明 清文人稱為文玩之首。
  • 大明宣德爐的價值與鑑定
    在銅器的收藏門類中,銅爐因其鑄造精良、工藝考究、造型古樸,集實用性與藝術性於一身,成為深受人們喜愛的古玩藝術品,並成為藝術品市場的熱門收藏品類 之一。提到銅爐,就不能不提享譽盛名的宣德爐。明代宣德爐的誕生揭開了中國制銅史上的新篇章,其精密溫潤的材質、典雅圓潤的造型,可謂優冠諸爐,甚至被明 清文人譽為文玩之首。明代宣德銅香爐,憑藉獨特的冶煉方法、晶瑩的質地、古樸典雅的造型以及存世數量的稀少,成為香爐中的珍品,備受收藏家的青睞。
  • 估價5萬的銅爐:竟然拍出3374萬!
    瑞士法郎(折合人民幣3374萬)!春拍期間,國內外各大拍賣行拍場上,都有明清宣德爐的出現,通過春季拍賣結果來看,明清宣德爐在拍場上,拍賣成交率頗高,而且部分精品銅爐再創宣德爐門類最高業績。」,而一些仿製明宣德名爐造型、製作工藝精緻、線型飽滿的銅爐,目前也成為收藏市場中的「寵兒」。
  • 大明宣德爐引發古玩市場金潮
    大明宣德爐是明代工藝品中的珍品,宣德爐的鑄造成功,開了後世銅爐的先河,在很長一段歷史中,宣德爐成為銅香爐的通稱。明代宣德皇帝在位時,為知足玩賞香爐的嗜好,特下令從暹邏國進口一批紅銅,責成宮廷御匠呂震和工部侍郎吳邦佐,參照皇府內藏的柴窯、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定窯名瓷器的款式,及《宣和博古圖錄》《考古圖》等史籍,設計和監製香爐。宣德爐以色澤為亮點,其色內融。
  • 長沙銅香爐收藏火爆:清早期藏品5年間漲30%
    經營銅香爐的彭老闆告訴記者,在他的藏品中,清早期的香爐五六年間至少漲了30%-50%,高的甚至達100%。   彭老闆指出,雖然香爐收藏近兩年的關注度有所上升,但由於過去市場的價格偏低,目前來看,可以說仍處於低谷。「在歷史上,宣德爐在明清兩代的地位甚至高過瓷器。因為宣德皇帝下令做瓷器一批60多萬件,大規模做銅器才3000件。到了雍正時期,大清史錄有記載,銅器做一批樣式才4件。
  • 眾籌丨可傳家的銅爐,陳巧生大師出品,再現宣德爐古韻
    讓皇帝冠以年號的宣德爐,堪稱「明代文房珍玩之首」。如今,價值千萬、乃至拍賣破億元的宣德爐,也展現出銅器藝術品的永恆魅力。在現代銅爐中,讓收藏家如此讚譽的「巧生爐」,正是出自陳巧生大師之手。陳巧生不僅復原了宣德爐核心技藝「失蠟法」,失傳已久的皮殼「大紅袍」也在他手中重生。
  • 大明宣德爐市場價值原來這麼高
    在古代銅器中,銅爐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品種,自從明代的宣德爐出現以後,這種器物更是備受人們的推崇,成為銅器藝術品中的主要器型,宣德爐在明代已是罕見的珍寶,得之不易,文人几案間焚香清賞的日用香具,遂以此為上品,後世追崇嚮往競相仿鑄,尤以明中期至清代早期所制最為精絕。
  • 曲高和寡宣德爐,以王世襄先生的視角,學習鑑賞銅爐的美
    宣德爐是指明宣德三年,明宣宗責成內廷工匠,參照宮內所藏宋代瓷爐、《宣和博古圖》及《考古圖》,設計出116個香爐圖樣,選用泰國進貢的風磨銅31680斤,日本進貢的紅銅800斤,依圖精煉鑄造了3千多件鑄銅香爐,以備祭祀和內府專用,世稱宣德爐。
  • 國玄藝術網·絢麗上海站:大明宣德爐
    大明宣德爐宣德爐的底款「大明宣德」四字篆體和六字方款「大明宣德爐」為皇家御用款識。明爐用銅極少所製作的銅爐以型好為主,款為刀刻款。清爐主要厚重霸氣,款多為鑄款。一句話說明爐重韻,清爐霸氣。側面宣德爐,為明朝宣德年間創製的焚香之爐,通常用於陵墓、寺廟及權勢之家燒香,拜佛、祭祖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