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君「中國長詩獎」詩歌《創海歌》改編,環境戲劇《大海》跨年上演

2020-12-25 川觀新聞SCOL

四川在線記者 李婷

12月31日,由海南大學教授、海南省人藝話劇院藝術總監鄧菡彬導演,改編自李少君長詩《闖海歌》的話劇《大海》,將在海南的天涯海角遊覽區上演。這首獲得「中國長詩獎」的詩歌將化成環境戲劇,從2020年演到2021年,舞臺從室內搬到在半露天外,觀眾能吹著海風,聆聽戲劇中大海的故事,一起跨年。此前中國戲劇家協會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茅盾文學獎得主、電視劇《裝臺》原著作者陳彥評價:「在國外,很多詩都變成了劇。但在國內很少。《闖海歌》大氣磅礴,今天推出尤其有巨大的認識價值。」

「返璞歸真」,尋找長詩與環境戲劇的內在聯繫

1988年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 「十萬人才下海南」,「闖海」的說法由此誕生,而劇中人物就是「闖海人」的代表。榮獲2019「中國長詩獎」的《闖海歌》就講述了主人公從登上火車下海南到最終在海南站穩腳跟的闖海經歷,主人公是一位「闖海」歌手。

在導演鄧菡彬看來,長詩改編成環境戲劇,其實有內在聯繫。「有觀眾可能會認為,戲劇是要有情節,有矛盾衝突的,詩歌好像離戲劇的距離還有點遠,但其實詩歌、戲劇在很早以前,是以節慶的形式共同存在,相互聯繫。」話劇《大海》就是想通過這種寫意的形式,將這種人們對於大海的感情和生生不息的眾生相描摹出來,重新融入到節慶中。「讀詩的時候發現,雖然文字是傾向於個人化、私人化的個性表達,其中的每個人物活靈活現,用戲劇敘事的方式來看,就像是舞臺上的『浮世繪』。」 鄧菡彬說道。

《大海》是鄧菡彬創作的第三部闖海題材話劇。前兩部分別是騎樓老街三部曲之一的《中山路夜雨》和入選了「2018全國優秀現實題材舞臺藝術作品展演劇目(海南站)」的音樂劇《我們這一代》。鄧菡彬任教的腳步踏過了紐約大學、英國華威大學等高校,先後師從曹文軒、餘秋雨、著名戲劇大師理查·謝克納,如今他在海南紮根,試圖解鎖環境戲劇的新玩法。

李少君對此也有感觸。他認為《闖海歌》雖然不是遠古格薩爾王式的傳統英雄主義敘事,但每一位平凡人物的典型故事,也有大時代下的另一種值得被關懷的史詩。「所以詩歌能夠實現戲劇方向的轉化。」李少君透露,目前《闖海歌》也接到了電視劇方向的合作橄欖枝。

9個樂章開啟奇幻之旅,融合搖滾、電子、民謠元素

更多的新生創作力量加入進來,讓《大海》豐富而立體起來。在《大海》中,融入了音樂劇、話劇、相聲劇、影戲、偶戲、舞蹈劇場、電影劇場等不同手法,從歌劇、山歌小調到電子迷幻、嘻哈說唱的多元又統一的原創音樂,營造9個樂章的奇幻之旅。著名作家韓少功說:「這部戲形式上非常創新,用了很多的手段,而且題材很接地氣,讓我們在海南生活的人感到非常親切,我覺得特別感人。這次雖運用形式更多樣,但形式都是有內容,有依據,有經驗與情感與思想的,因此有力量,不光是玩形式了。打電話與方言尤妙。歌也好。」

這其中離不開新生代創作人吳宜瞳,現就讀於北京大學醫學部。2018-2019年獲北京大學十佳歌手冠軍。2019年7月參與多媒體戲劇《庭石》的錄製。2019年11月參演環境戲劇《大海》,並擔任其原創音樂的創作及製作,引起媒體廣泛關注。初讀長詩《闖海歌》,吳宜瞳感到「語言風格很樸素,也很有力量」,被父輩們的故事深深感動,在師兄、海南大學教授鄧菡彬的引薦下,她參與到《大海》的音樂製作。鄧導身為當代「闖海人」,對詩中描述的經歷感同身受,決心把它搬上舞臺。

對應《大海》這部劇採用的不同手法——音樂劇、話劇、相聲劇、影戲、偶戲、舞蹈劇場、電影劇場等,Yiti因地制宜地打造出風格多元的音樂——從山歌小調到迷幻電子、再到流行搖滾、嘻哈說唱、民謠......

吳宜瞳樂於嘗試多種多樣的曲風,平時聽歌不拘於某類風格,「雖然常被前輩們給出建議說應該瞄準一個方向有一個比較明確的定位會比較好,但現階段還不想受到風格上的局限。」正如每種語言中都有其他語言無法直譯出來的詞句,她執迷於不同音樂風格不可替代的特性,並試圖在交融互鑑中建構自己的風格,「我比較喜歡的作曲家有幾位風格跨度也非常大,但作品裡又都有著可以稱之為自我標誌的東西在裡面。」

回到最初,原著作者李少君也是「闖海人」之一。他坦言,《闖海歌》中主人公形象,凝結著自己個人經歷和身邊朋友訴說的人生體驗。「它是當時眾多闖海人的代表,是一代年輕人自我尋找,自我發現,自我實現的過程。」

相關焦點

  • 第四屆中國長詩獎頒獎 著名詩人李少君等7人獲最佳成就獎
    梁平本屆長詩獎評委會副主任、著名詩人梁平代表主辦方宣讀獲獎名單,《詩刊》主編、著名詩人李少君,旅日著名詩人田原、北京大學教授臧棣、中國鐵路作家協會副主席趙克紅、黑龍江詩人馮晏、上海詩人張春華、浙江詩人盧文麗等七人斬獲本屆長詩獎「最佳成就獎」;趙曉夢、趙智(冰峰)、周瑟瑟、梅爾、王童、馬麗、王桂林等七位詩人榮獲
  • 新青年·上封面|乘著浪花的歌聲——對話《大海》戲劇音樂製作人吳...
    2019年7月參與多媒體戲劇《庭石》的錄製。2019年11月參演環境戲劇《大海》,並擔任其原創音樂的創作及製作,引起媒體廣泛關注。新生代唱作人Yiti在這部改編自《闖海歌》的戲劇中,音樂人Yiti懷抱吉他置身觀眾當中,在沉浸式的舞臺空間裡,以她的歌聲為線索,串聯起一出關於大海的詩劇。
  • 長詩獎獲獎者甚眾,為何獨獨李少君的《闖海歌》引發熱議?
    文/詩道不孤 「第四屆中國長詩獎頒獎典禮」日前在廣東佛山圖書館舉行,曾在海南工作生活多年的著名詩人、《詩刊》主編李少君以長詩佳制《闖海歌》,和其他6位國內詩人一同斬獲本屆長詩獎「最佳成就獎」。
  • 用一句話翻譯莫言餃子歌獲得長詩獎這事
    我首先要糾正一下各大媒體通稿上的一個錯誤,莫言並不是中國諾獎第一人,大陸不是第一人,文學也不是第一人,他實際上中國諾獎第四人,前三都進不了,單從文學來說,他也只是老二。關於莫言餃子歌獲長詩特別獎。許多官方通稿故意漏掉一些信息,莫言餃子歌原載《北京文學》2019年第12期,經由中國作家協會詩歌委員會主任葉延濱、《北京文學》原社長助理王童聯袂推薦參評第五屆中國長詩獎。如果王童你不知道是誰,那葉延濱你應該知道了吧。
  • 楊東澤:一句話翻譯莫言餃子歌獲得長詩獎這事
    最近一些詩歌同仁不斷問我,你對莫言獲得長詩獎怎麼看。由於問的人太多,決定寫這篇文章時也來談談我的看法。 我首先要糾正一下各大媒體通稿上的一個錯誤,莫言並不是中國諾獎第一人,大陸不是第一人,文學也不是第一人,他實際上中國諾獎第四人,前三都進不了,單從文學來說,他也只是老二。關於莫言餃子歌獲長詩特別獎。
  • 品讀|「浮世繪」的夢幻與瑰麗一一評沉浸式音樂劇《大海》
    文/朱必松看完以詩人李少君長詩《闖海歌》改編的沉浸式音樂劇《大海》後,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仿佛洶湧澎湃的海浪激蕩了自己的心靈,也仿佛是對已逝青春的再一次緬懷。英國著名戲劇家彼得謝弗提倡在與戲劇文本結合的同時,戲劇的每種要素都具有獨立的審美品格,在戲劇整體中能夠發揮出各自的重要性。《大海》採用「環境戲劇」的創作方式,以上世紀80年代後期,滿懷理想的一代「闖海人」為原型,將跌宕起伏的時代潮湧濃縮在一個背著吉他走四方的主人公一系列故事之上。
  • 天涯海角跨年迎新派對圓滿舉行
    跨年夜市民遊客在天涯海角遊覽區星空營地感受不一樣的跨年迎新派對(範勇 攝)   晚會上,婉轉動聽的吉他、時而低沉時而激蕩的歌聲、環境戲劇《大海》、書友們與2020的不凡故事、   天涯海角跨年迎新派對上管今樂隊帶來精彩演出(範勇 攝)   環境戲劇《大海》也於當晚亮相天涯海角,不僅是首次在三亞演出,還為本場跨年派對活動特別融入詩人江非、蔣浩、衣米一寫的關於大海的詩歌
  • 李少君《闖海歌》,你問我要去向何方,我指著大海的方向……
    》——讀李少君《海天集》作者:安琪《闖海歌》註定成為《海天集》中的一座巨島,對熟悉李少君詩歌的讀者而言,《闖海歌》太真、太硬、太寫實、太突兀,作者從過往的時光中一鍬一鍬挖出水、挖出土、挖出人,築成這座巨島。
  • 「打倒」《詩刊》李少君
    在中國當代詩壇,作協創辦的《詩刊》堪稱泰山北鬥,執掌牛耳者。而《詩刊》對此也不過謙,自稱:堅持「刊載詩歌作品,繁榮詩歌創作」的辦刊宗旨,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團結和推出了一代代中國當代詩人,名篇佳作如林,為我國詩歌事業的發展和繁榮做出了獨特的貢獻。
  • 李少君終於獲獎,我高興極了.
    前言:李少君是《詩刊》主編。我不認為主編不能獲獎。他以《闖海歌》獲得了【中國長詩獎】。以下是我對此的看法。
  • 首屆阮章競詩歌獎和中國首屆長詩獎獲獎者:安琪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新世紀十佳青年女詩人。先後獲得第四屆柔剛詩歌獎、首屆阮章競詩歌獎和中國首屆長詩獎。詩作入選《中國當代文學專題教程》《中國新詩百年大典》《百年中國長詩經典》《亞洲當代詩人11家》(韓國)及各種年度選本等。合作主編有《第三說》《中間代詩全集》。出版有詩集《你無法模仿我的生活》《極地之境》等。2015年8月受半坡博物館「人面魚」圖騰啟示開始嘗試鋼筆畫,已有部分作品被文學刊物選作插圖。
  • 話劇《大海》首演:闖海人的斑斕 「浮世繪」
    12月8日晚,由海南大學教授、海南省人藝話劇院藝術總監鄧菡彬導演,改編自李少君長詩《闖海歌》的話劇《大海》在海南大學首演,贏得滿堂彩。很多觀眾表示期待話劇加場,「我要帶朋友來二刷。」  復旦大學文學博士陳丙傑評價:「在我的知識視野裡,當代長詩改編成其他表演藝術形式的,除了海子的《太陽弒》之外,就是《闖海歌》了。」話劇《大海》演出劇照。
  • 三亞天涯海角跨年夜:一半詩意情懷 一半人間煙火
    景區 供圖  晚會上,婉轉動聽的吉他、時而低沉時而激蕩的歌聲、環境戲劇《大海》、書友們與2020的不凡故事、浪漫的露天電影等精彩內容輪番上演,笑聲與掌聲、震撼與感動、溫暖與陪伴相互交織,高潮迭起。  「曾夢想仗劍走天涯,看一看世界的繁華……」現場歌迷跟隨管今樂隊的音樂節奏,從翻唱歌曲《曾經的你》、《公路之歌》到原創歌曲《黑夜的獻詩》、《如來》、《摩託日記》等,一路嗨唱。
  • 李少君:疫情,將改變詩歌與文學嗎?
    ,開始嘗試雲上朗誦會和研討會,我和《詩刊》的同仁們說,也許以前的工作模式會徹底改變,包括詩歌的傳播方式,我們要有心理準備也許,這個以後也許會成為常態,我們要有心理準備,習慣視頻開會朗誦,雖然效果有待摸索;四是開發新業務,今年是中國詩歌網創辦五周年,有一系列慶典活動,但都與新的業務開發有關,比如中國詩歌網準備開通抖音,開發電子詩集,建立中國電子詩集資料庫。
  • 第五屆中國長詩獎佛山頒獎
    本屆長詩獎評委會主任葉延濱說,佛山舉辦的中國長詩獎現已逐漸成為令人矚目的詩歌活動品牌,本屆長詩獎由中國作家協會詩歌委員會和廣東省作家協會詩歌創作委員會作為學術指導單位葉延濱認為,目前我國官方文學獎尚未正式設立「長詩獎」,中國長詩是詩歌大家庭裡重要的一員,理應受到足夠的尊重。廣東省作家協會、佛山市作家協會、佛山市文聯、佛山禪城區文聯勇擔大任,為中國長詩的發展主動作為,精神可嘉。
  • 《詩刊》主編這樣的水平,是中國詩歌最大的悲哀!
    《詩刊》主編這樣的水平,是中國詩歌最大的悲哀!《詩刊》和幾個站臺單位在央視搞了個「青春詩會」。就是商家賣汽車用車模那個意思。《詩刊》出詩(汽車),電視臺出「青春」(小鮮肉車模)。由一些小鮮肉影視明星來朗誦《詩刊》選的詩,就叫「青春詩會」。
  • 陳子昂詩歌獎揭曉,有位放羊農民獲了獎 李少君:他的文字很高級
    11月3日,第五屆遂寧國際詩歌周暨《詩刊》年度陳子昂詩歌獎頒獎活動在四川射洪舉辦,2019年度陳子昂詩歌獎揭曉:杜涯獲得「年度詩人獎」,王亞平獲得「年度詩詞獎」,法國詩人塞爾日·佩裡獲得「年度國際詩壇詩人獎」,樹才獲得「年度翻譯家獎」,賀桂梅獲得「年度批評獎」,李松山、敬丹櫻獲得「年度青年詩人獎」,程皎、彭莫獲得「年度青年詩詞獎
  • 上海訪談 | 李少君:沒有什麼能抵擋春天如期而至
    後任海南省文聯專職副主席,海南省文藝評論家協會首任主席,現為中國作家協會《詩刊》社主編,一級作家。李少君是一個自然詩人,他覺得隨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自然文學將成為未來的主流。詩歌作為最高最凝練的文字形式,標誌著人之意志的昂揚,承載著人類精神的傳揚。
  • 從莫言的長詩《餃子歌》說起:小說家不妨讀點詩歌
    但耐不住詩歌圈天天有事,大獎小獎獎獎入耳,對於像我這種愛熱鬧的人來說,想憋住,實在不容易。因此也只好坦然一點,基於自己的認知,說點內心的真實想法。莫言獲得比諾貝爾文學獎小一號的中國長詩獎,會有如此巨大的分歧,我覺得很正常。
  • 第五屆中國長詩獎·特別獎莫言《餃子歌》授獎詞
    毫無疑問,《北京文學》全詩刊載《餃子歌》,需要過人的膽識。《餃子歌》體量宏大、氣勢沉潛,是一首充滿哲理命題、思辨色彩和批判精神的優秀詩篇,閃耀著莫言大智若愚的另類詩性光芒,犀利而理性,如同冬日豔陽,驅散寒涼,照徹水乳大地。文本刷新了中國當代新詩寫作的基本範式,是一種快意恩仇式的無愧於良心的酣暢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