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詩道不孤
「第四屆中國長詩獎頒獎典禮」日前在廣東佛山圖書館舉行,曾在海南工作生活多年的著名詩人、《詩刊》主編李少君以長詩佳制《闖海歌》,和其他6位國內詩人一同斬獲本屆長詩獎「最佳成就獎」。海南省人藝話劇院透露消息,擬將《闖海歌》搬上舞臺,劇名改為《我是有大海的人》。據悉,另有島內外電影製作人也表示對這一題材頗感興趣。
李少君的敘事長詩《闖海歌》,由序曲、北京到湛江列車上、椰鄉公主號渡海輪、海口人民公園三角池、東西湖邊的角落、天涯海角、天涯歌手、翡翠小城通什、重返海口、尾聲等組成,以創作的歌曲《我是有大海的人》作結,共700多行8000多字敘述個人當年闖海經歷和人生感悟。該長詩收錄在其新出不久的詩集《海天集》中。
《海天集》一出版,即引起國內詩歌界和評論界對長詩《闖海歌》極大的關注。著名詩評家布日古德評論《海天集》稱:「海是他的海,天是他的天」。《闖海歌》是李少君「獻給20世紀80年代人的典範之作,也是獻給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的致敬之作,更是21世紀極具代表性的敘事詩傑作。」
新聞來源:海口網7月23日消息
長詩獎這麼多獲獎者,為什麼大家獨獨議論李少君。
李少君是《詩刊》的主編。而《詩刊》是唯一的國家級專業詩歌刊物。多少詩歌愛好者寫作一生夢想在詩刊發表作品而不能。並且很多優秀的詩人確實是通過《詩刊》才為人所知的。大家都知道,如果沒有當年詩刊的編輯劉年,就沒有餘秀華,其實準確的說,如果沒有《詩刊》,才真的沒有餘秀華。
《詩刊》的重要性和在詩歌愛好者心中的地位可想而知。李少君正是《詩刊》的一把手和掌門人,掌握著終審與最終發表的生殺大權。寫詩的人都知道,巴結上了李少君,就等於找到了最大的靠山。從此肯定詩途燦爛,前途大好。
但是這位詩壇最高掌門人他的作品如何呢?
據其作品來看,全是大白話,毫無氣韻和內涵。(想讀李少君獲獎作品的可以搜索,這裡就不再舉例了),而這樣的作品能獲得所謂的長詩獎,不能不讓人們對該獎項的公信力進行懷疑。不是說人們不質疑其他幾位獲獎者,——也許另外幾部獲獎作品質量更差,——實在是《詩刊》主編李少君太過於樹大招風了。人們對國家的期刊主編有著更高的要求。希望他不是名利之徒,希望他不至於翻來覆去趕場子,權力、名望、榮譽不加辨別,照單全收,露出了一副貪得無厭的醜態。
試想,如果國家級的《詩刊》主編寫的東東只有這個水平,誰能相信,《詩刊》會選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好作品?
在其位謀其政,本來應該好好做伯樂的時期,結果四處撈獎,誰不懷疑這中間有私相授受、暗通款曲的可能?如果大主編不能潔身自好,誰還相信《詩刊》會是人民的刊物?如果詩壇主編的創作能力、審美能力出現了問題,又如何能奉獻給廣大詩歌愛好者優秀的新時代作品?
來源:歷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