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茯茶登上國家外事舞臺

2020-11-25 央廣網

原標題:10年後,誰又能想到陝西茯茶登上國家外事舞臺?

  鳳凰衛視報導。

  替換高清大圖

  陝西茯茶。(鳳凰衛視截圖)

  紀曉明正在為涇渭茯茶新產品開湯。

  西部網訊(記者石永波)陝西茯茶火了,受到了社會各界前所未有的關注。

  日前,英國首相特雷莎·梅訪華,兩國領導人進行了茶敘,並詳細了解了來自主席家鄉陝西的黑茶——茯茶。而據報導,特雷莎夫婦對這種帶有「金花」的茶葉頗有興趣,上前仔細的端詳了茯茶。

  茯茶起源於陝西,是中國最早出現的緊壓茶,也是工藝最複雜、最古老、流傳最久遠、最大宗的加工茶。2008年,按照古法技藝築制而成的涇渭茯茶重現茶界,開啟了陝西茯茶復興之路。

  十年時間,又有誰能想到陝西茯茶不僅從無到有到發展壯大,還走上國家外事舞臺?取得這樣的成績離不開陝西茯茶人的努力,也為今後陝西茯茶產業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剛剛湖南省茶業協會還打來電話恭喜,早上已經接到了十多個電話說這個事情了。」2月3日,記者在涇渭茯茶公司見到了陝西省茶業協會會長、涇渭茯茶董事長紀曉明,他非常高興的告訴記者,從報導出來到現在,他已經接到了各種詢問和祝福的電話,對茯茶登上外事舞臺表示恭喜。

  紀曉明說,中國茶在歷史上是非常輝煌的,包括中國跟英國曾經有著很親密的貿易往來,也有很大的貿易戰爭,而這一起的根源就是茶葉。此次英國首相訪華,用茶敘的方式開展外交,也是對中英茶葉貿易的一種追溯。

  「以前,我國就多次將茶葉作為國禮贈送給來訪的外國領導人,但是陝西茯茶是第一次登上這樣的舞臺。」紀曉明說,此次陝西茯茶登上外事舞臺,對陝西茶人特別是做茯茶的人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鼓舞。

  在紀曉明眼裡,茯茶登上外事舞臺還不夠,他有著更大的野心。「茯茶還能在未來代表中國茶重新奪回國際市場,重塑中國茶在國際的影響力。」紀曉明對陝西茯茶產業的前景充滿了期待。

  五萬家中國茶企抵不上一個立頓,國外的紅碎茶、綠茶已經發展的根深蒂固,如果中國再用紅茶、綠茶再去搶奪國際市場會非常難,而茯茶,有這個機會。

  紀曉明認為,茯茶具有低成本、高技術門檻、深厚的文化內涵、對人體的健康促進作用等諸多特質,而這些無可比擬的特質為茯茶站上國際市場提供了非常廣闊的空間。

  現在中國茶出口的平均價格是不到四美元一公斤,主要作為原料出口,而涇渭茯茶的產品出口到美國的價格是30美元,有著更高的附加值,產生的利潤也會更高。

  國際化是企業未來發展的必經之路。紀曉明認為,今後涇渭茯茶將做好三件事,一個是讓資本進入,借力資本擴大規模,第二是要建設符合現代人需求的生產體系,第三就是大力推動國家化戰略。

  目前,涇渭茯茶正在籌備在美國設立分公司,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將負責開拓涇渭茯茶的美國銷售市場,推進國際化戰略。

  紀曉明說,美國市場是最難打開的,而一旦打開了美國市場,那麼在走向世界將會更加容易,所以,涇渭茯茶國際化的首站選擇了最難得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市場,美國。

  「我們寧可走的慢一點,但是我們要帶著文化、帶著品牌、帶著品質走出去。」紀曉明說。

相關焦點

  • 當「茶博士」遇到600年的陝西茯茶……
    說起陝西的茶葉,茯茶一定是最具代表性的產品之一。 茯茶,屬六大茶類中的黑茶中特色產品,是後發酵茶,也是全發酵茶。原本是西北,哈薩克,蒙古等遊牧民族地區特需商品。因在伏天加工,故稱伏茶。
  • 紀曉明:那年花開帶火陝西茯茶 茯茶創新還大有文章可做
    涇渭茯茶「益生源記」仿古茯茶作坊。(資料圖)中國人民大學留學生觀看涇渭茯茶手工築制技藝。(資料圖)電視劇《那年花開月正圓》的熱播帶火了陝西茯茶,很多茯茶企業的產品一時出現了脫銷、一貨難求等現象。茯茶熱到底能持續多久,是曇花一現還是綠樹常青,陝西茯茶企業在此背景下應該如何作為?對此,記者近日採訪了陝西省茶業協會會長、涇渭茯茶董事長紀曉明。
  • 陝西「茯茶」驚豔西洽會 絲路元素一枝獨秀
    這兩條古道上運送的主要商品是茶葉,陝西茯茶作為其中佼佼者,曾遠銷俄國、波斯等40餘個國家。」正在此間舉辦的第十八屆中國東西部合作與投資貿易洽談會之企業家精神與絲路經濟帶發展分論壇上,陝西省茶葉協會會長紀曉明25日如是說。  第十八屆中國東西部合作與投資貿易洽談會暨首屆絲綢之路博覽會共有77個國家和地區、674個團組參展。
  • 2020茯茶科創論壇暨劉翔《話說茯茶》分享會在中國茯茶博物館舉行
    政界、學界、技術大咖、醫學專家、產業、管理、傳播、媒介素養等領域專家匯聚一堂,共同探討西北大學茶葉研究所微生物研究實驗室主任、陝西茯科貝爾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長、北極宮茶業董事長劉翔先生的科普巨著《話說茯茶》。著名茶文化學者奚斌鋒主持。
  • 《話說茯茶》涇陽茯茶為何遷徙到湖南
    在新中國成立之前,陝西省涇陽縣從事茯茶生產的工人數量超過萬人,直到1958年之前,涇陽茯茶產業一直都比較繁榮,但由於陝西加工茯磚茶的原料主要來源於湖南安化等地,運輸成本較大,政府於是決定將公私合營的陝西鹹陽人民茯茶廠逐步關閉,將茯茶加工產業的重點逐漸轉移至湖南安化。
  • 央視為孕育出「金花」的陝西茯茶打CALL!
    一杯古茶烹出絲路「金花」走過南,闖過北,喝過雲南的普洱,品過蘇州的碧螺春、嘗過福建的鐵觀音,但是依然鍾情家鄉的那杯孕育出「金花」的茯茶。近日陝西茯茶頻頻登上央視屏幕陝西鄉黨們也傲嬌的說了句聊咋咧讓我們驕傲的茯茶是怎麼樣在央視亮相的吧!
  • 陝西涇河新城攜手王老吉打造茯茶品牌
    摘要:近年來,陝西涇河新城不斷加大茯茶品牌和茯茶文化的宣傳力度,全力推進茯茶產業的振興。8月18日,涇河新城聯合廣藥集團通過「茯茶攜手王老吉」的方式,舉辦了「茯有緣,飲無疆」茯茶宣傳推介活動,期望加大茯茶的社會影響力。。
  • 特蕾莎梅夫婦品嘗茯茶!厲害了,我的陝西金花茯茶!
    除了品嘗享譽世界的名茶正山小種紅茶之外,特蕾莎梅夫婦還品嘗了陝西的特產:茯茶!現場工作人員向特蕾莎梅介紹,茯茶屬於六大茶類中的黑茶類,茶中有一種金黃色顆粒,俗稱金花,是一種對人體有益的益生菌。茯磚是後發酵茶,而「金花」是茯磚茶的品質關鍵。
  • 湖南安化黑茶與陝西茯茶的異同點
    湖南安化黑茶的知名度遠高於陝西茯茶,這是因為湖南安化黑茶的宣傳和市場行為時間要比陝西茯茶早很多年。可是真從兩者的起源來說,陝西茯茶工藝卻是早於湖南安化許多年的。陝西茯茶後來的沒落,湖南安化黑茶的崛起,導致這兩者歷史的知名度差異。
  • 陝西涇陽:傳承千年歷史 茯茶萬裡飄香
    其中,陝西茶企抱團出擊,首次打造「絲路陝茶館」(B3館),展覽面積10000平米,設國際標準展位425個,規劃「各地市品牌展區」、「茶文化及相關產品展區」、「陝茶品牌推介區」三大主題區域,集中宣傳展示陝茶取得成果,擴大陝茶在國內外的影響力,推動陝西茶企與國內外企業合作交流。
  • 絲綢之路名品——陝西涇陽茯茶
    陝西涇陽,位於中國地理中心,涇陽茯茶歷史悠久,通過絲綢之路,除銷往西域各地外,更遠銷至俄國、西番、波斯等四十餘國家。因其湯色橙紅透亮,清澈紅濃,茶香持久,口感香醇,回甘,綿滑。也有助於「消惺肉之膩,解青稞之熱」的功效,被譽為古絲綢之路上的「神秘之茶」、「生命之茶」。
  • 記錄發現|陝西非物質文化遺產|涇陽茯茶
    邊疆牧民"寧可三日無糧,不可一日無茶;一日無茶則滯,三日無茶則病"。茯茶是邊疆牧民的生命之飲,也是重要的戰略物資,漢族可以用之交換戰馬。茯茶以其獨特、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功效與奶、肉並列,成為西北地區各族人民的生活必需品,也是少數民族群眾探親訪友、過年過節相互饋贈的首選禮品,被譽為「中國古絲綢之路上神秘之茶」、「西北少數民族生命之茶」。
  • 「陝西專稿」王雪峰採訪周海英研製的辣木茯茶「兒童茶」
    中國媒體新聞網 影像西部網西安訊(記者 聶慶紅)5月25日下午,中國傳媒記者聯合會副會長、中國媒體新聞網新聞主編、絲路發現專刊雜誌社執行社長王雪峰先生應邀前往西安市高新技術開發區丈八三路錦業時代A3-126號,參加由陝西茗語軒茶空間主辦,陝西仙喜辣木茯茶有限公司協辦的陝西辣木茯茶專家品鑑會
  • 中國茯茶博物館續寫秦商與茯茶古今情緣
    茯茶與湖茶就有了淵源。明中葉後,陝西茶商大量收購安化黑毛茶為原料,運至涇陽,利用涇陽水、涇陽氣候與涇陽人的制茶技術進行創新,壓製成茶磚,稱「涇陽青磚」,因在伏天加工故又稱「伏茶」。以其熬製後散發的香味以及藥效都似土茯苓,就由「伏茶」美稱為「茯茶」。關於茯茶的名字還有一種說法是,茯茶本為「湖茶」,因湖南人「hu」「fu」發音相近,便叫「茯茶」。
  • 陝西涇陽絲路茯茶今天在京推介
    央廣網北京4月12日消息(記者黃立新 沈靜文)陝西涇陽絲路茯茶產業推介會今天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  涇陽縣政府縣長楊隆豐在推介會上介紹,在歷史上涇陽茯磚茶曾沿古「絲綢之路」、「茶馬古道」銷往西北,並遠銷俄國、波斯等40餘個國家,被譽為古「絲綢之路」、「茶馬古道」上的「黑黃金、神秘之茶、生命之茶」。
  • 世界名茶——涇盛裕茯茶,傳承中國茯茶文化
    陝西茯茶——涇盛裕  「金花鏈、海沉香、湯橙紅、味醇厚」——這就是陝西著名的涇盛裕「茯茶」。     自古嶺北不產茶,唯有涇陽出名茶。作為最具特色的黑茶種類,茯茶是中國寶貴的茶文化,更值得我們發揚與傳承。
  • 探訪涇河新城文化名片——陝西商幫和茯茶的那些事兒
    明中葉後,陝西茶商大量收購安化黑毛茶為原料,運至涇陽,利用涇陽水、涇陽氣候與涇陽人的制茶技術進行創新,壓製成茶磚,稱「涇陽青磚」,因在伏天加工故又稱「伏茶」。以其熬製後散發的香味以及藥效都似土茯苓,就由「伏茶」美稱為「茯茶」。關於茯茶的名字還有一種說法是,茯茶本為「湖茶」,因湖南人「hu」「fu」發音相近,便叫「茯茶」。
  • 陝西商幫與涇陽茯茶的故事…
    天下第一商幫在當時政府的措施鼓勵著陝西商人不斷地把自己地區的食鹽、馬匹等物品運往內地銷售,同時把內地的物品如鹹陽茯茶等販運到陝西在此區,通過茶馬互市半實景交易展示當時陝商貿易的興盛場景,還會重點展示茶馬互市中最主要的貿易品——茯磚茶,陝西商人一內一外,靠販鹽起家,靠賣茶興旺。 「茶葉開中」政策仿佛是為陝西商幫量身定做的政策,明代陝西地處邊疆,緊鄰韃靼、瓦剌(根據不同歷史時期有變化),邊外少數民族以遊牧為生,吃牛羊肉,喝奶酪需要涇陽茯茶去油膩助消化。他們素產牛馬卻不產茶。
  • 開採絲綢之路「黑黃金」 陝西涇陽茯磚茶走上復興之路
    □ 李 慶 本報記者 王 梅   從福銀高速涇陽口出站,便進入陝西涇陽縣,寫著「涇陽茯磚茶——中國古絲綢之路上的神秘之茶」的醒目展示牌展現在眼前。行駛2公裡左右,路兩旁「涇陽磚茶」、「涇陽茯磚」字樣的仿古式牌匾的店鋪映入眼帘,短短幾百米的距離聚集了大大小小十幾家銷售涇陽茯磚茶的店鋪。
  • 一人一茶一心境!飲茯茶,感人生!——「涇百茯」茯磚茶!
    我們常說:「茶如人生,人生如茶。」人生就是在品茶中思索,在品茶中感悟,在品茶中成長,茶樹用自己的微薄力量長出了嫩綠的茶葉,在嫩葉剛剛被第一縷陽光喚醒,就被採茶人採下,在經歷 了挑選加工之後,成就了不同的茶,茶的一生雖然不完美,但卻很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