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牙利音樂家巴託克( Bela Bart6k, 1881- -1945 )的出生地現在歸屬羅馬尼亞,他早年在布達佩斯音樂學院學習期間,即接觸到匈牙利民族解放運動的人士。從1904年記錄第一首匈牙利民歌開始,他就開始對匈牙利民間音樂產生興趣,這一興趣不僅貫穿了其一生,而且對他的創作產生了重大的影響。1905年,他結識了志同道合的音樂家柯達伊,從此開始了對匈牙利及其周邊民間音樂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他攜帶著笨重的愛迪生錄音機,走遍山區平原,把搜集到的民歌整理出版(1906年就與柯達伊共同出版了第一冊20首民歌),並在此基礎上對匈牙利民歌的旋律、節奏、調式等因素進行研究,然後將研究成果運用到自己的創作中。他不僅讓世人真正了解匈牙利民間音樂並不是先前通過李斯特等人的創作所了解的那樣(李斯特採集的匈牙利音樂其實是流浪到匈牙利的吉卜賽人的音樂),而且是西方音樂界對音樂的民族風格問題有了新的認識。他對民間音樂的研究,被認為是20世紀「民族音樂學"(ehnousicology )研究的先驅,他在音樂學術上的成就絲毫不亞於音樂創作方面。20世紀30年代納粹上臺之後,他堅決的反納粹立場(把作品的出版權從德國出版社轉向別處)使他受到迫害, 1940年被迫移居美國,最後客死紐約。
作為一位卓越的鋼琴家作曲家,其創作可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1907年以前),此時的創作受晚期浪漫主義影響,尚未形成鮮明的風格,代表作為描寫匈牙利民族起義的交響詩《科樹特》(1903)。
第二階段(1908-1924),「新民族樂派」時期,是其風格的形成期。他把匈牙利民族音樂中的五聲調式和其他古老調式與20世紀新的作曲技法相結合,創造出一種不同於其他作曲家的「匈牙利式的」多調式半音體系,創作出一批帶有一定表現主義色彩但又洋溢著濃鬱民族氣息的作品,代表作有管弦樂曲《兩幅肖像》(1908)、鋼琴曲《野蠻的快板》(1911)、歌劇《藍鬍子公爵的城堡》(1911)、舞劇音樂《神奇的滿大人》(1919)等。
第三階段(1926-1940),受「新古典主義」影響的時期,是將民族風格與新古典主義對結構與織體的純淨愛好相結合,同時也還在進行一些音響的實驗,代表作有《為弦樂、打擊樂與鋼片琴而作的音樂》(1936 )和《兩架鋼琴與打擊樂的奏鳴曲》( 1937)等。
第四階段是到美國以後的歲月,此時他已將各種技術融為一體,作品既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手法又不留痕跡,音樂流暢自如,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可惜天不假年,僅完成了一部代表作《管弦樂隊協奏曲》(1943),最後一部代表作《第三鋼琴協奏曲》尚未完成,一首中提琴協奏曲只有一個草稿,就罹患白血病不幸逝世。
以下是西安寶麗昌影音實體店的照片,買聽古典音樂的高品質神器、HiFi音響、家庭影院、智能安防請蒞臨西安寶麗昌音響品鑑。
感悟音樂,品味生活盡在西安寶麗昌音響。
(本文重點參考汪申申先生的《西方音樂史》,在此表示衷心感謝。傳播文化,傳播音樂是我們的榮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