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牙利民族音樂之魂——淺談巴託克音樂創作對中國傳統音樂傳承的...

2021-01-12 騰訊網

匈牙利民族音樂之魂

——淺談巴託克音樂創作對中國傳統音樂傳承的啟示

葛冬琰

(蘇州大學 藝術學院 音樂系,江蘇 蘇州 215123)

摘 要:巴託克是匈牙利現代音樂的領袖式人物,二十世紀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同時也是偉大的鋼琴家、民間音樂學家。他為匈牙利的民族音樂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研究巴託克的音樂和他的創作理念,對於發展和保護中國的傳統民間音樂、繁榮我們偉大民族的精神文化,具有很高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關鍵詞:巴託克音樂創作 民間音樂 啟示

貝拉·巴託克(Béla Bartók,1881—1945)是匈牙利最傑出的音樂家之一,與斯特拉文斯基、勳伯格並列為20世紀最重要的作曲家,也是新民族樂派的作曲家中對鋼琴音樂貢獻最大、最具創作性的一位。

有人將巴託克稱作20世紀最有強力的音樂天才之一。作為一名出色的鋼琴演奏家,他不僅終身獻身於鋼琴的演奏與創作,而且始終致力匈牙利民間音樂的收集和研究。在他的作品中,隨處可見來自於匈牙利民間的音樂元素,這就打破了長久以來困擾許多作曲家的,橫亙於傳統與現實之間的鴻溝。他的作品向年輕的一代表明,在傳統範圍中加入新的表現手法不是不可能;原有的音樂風格可以通過無數的途徑來重新建立、繼續升華;民族的、傳統的還依然充滿生命力,不同的節奏變化也可以使音樂展現出絢麗多彩的新面貌。

巴託克的音樂創作不僅對匈牙利民間音樂的弘揚與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對於21世紀的中國傳統民間音樂的傳承與保護,繁榮我們偉大民族的精神文化同樣具有很高的學習和借鑑價值。

一、巴託克對匈牙利民間音樂的認識和研究

近代匈牙利的歷史瀰漫著戰火和硝煙,自1526年起,匈牙利陷入了長達幾個世紀的外來侵略和本國暴政統治之中,連年的戰亂使匈牙利的文化發展受到了嚴重的阻礙和摧殘,這在音樂領域體現得尤為突出。這一時期的匈牙利音樂完全籠罩在外來音樂的壓倒性勢力之中,西歐的音樂無時無刻不在滲透和影響著匈牙利本土的民族音樂。雖然出現了李斯特、勃拉姆斯等著名的音樂家,寫作了一系列以匈牙利命名的音樂作品,如《匈牙利狂想曲》、《匈牙利狂想曲集》等,但是這些音樂作品中所體現出的只是通過吉普賽人所流傳的匈牙利城市音樂元素,屬于吉卜賽樂曲的範疇,並沒有真正繼承匈牙利本土音樂的精髓。

巴託克的早期作品與李斯特、勃拉姆斯和拉威爾有諸多相似,但他在創作中慢慢轉變了風格,將目光逐漸投向浩瀚的匈牙利民間音樂寶庫,並將這筆豐富的資源其作為自己創作的靈感源泉,形成了獨特的音樂風格。

在巴託克看來,有些作曲家在本民族的鄉村音樂中尋找靈感,用來建立音樂上的所謂民族風格,但只是片面地引用其中的旋律、動機或某些樂思,與自己的風格結合。這不可否認是一種成就,這樣做出的音樂在別人聽起來也確實有些異國風味和情調,但總的說來,這並不意味著作曲家已形成了獨特的個人風格。巴託克認為,每一首純粹的匈牙利本土的農民歌曲,都是一首最完善的藝術作品,雖然它的規模可能很小,但是它經典與價值絕不低於一首巴赫的賦格曲或貝多芬的奏鳴曲。這些來自民間的旋律,準確而有力地表達了來自人民的思想和情感,簡潔而質樸,沒有一絲多餘的東西。這種來自民間的音樂可以使作曲家學會怎樣運用最簡單的手法來表達樂思,尤其需要像農民音樂這樣一類的典範來指導自己的創作。巴託克這種以民間音樂為基本立足點的藝價觀,以一種全新的面貌出現在當時。巴託克說:「我們對東歐的純粹鄉村音樂的崇敬,可以說已經達到了一種新的音樂宗教式的信仰的程度。」

二、匈牙利民間音樂對巴託克音樂創作產生的影響

巴託克堅信,越是偏遠地區的音樂,其受到城市音樂的衝擊就越小,越能體現出人們真正發自內心的、真摯的情感,想要搜集到純淨、原始的民間音樂,必須從偏遠的鄉村著手,去接近農民——最直接、最忠實的民間音樂繼承者和傳播者。於是,從1906年開始,巴託克同當時正在獨立研究真正農民音樂的佐爾坦·柯達伊(Zoltán Kodály,1882—1967)一起,搜集和整理匈牙利民間音樂。

在之後的數年中,巴託克背著原始的錄音機,穿梭於匈牙利偏遠的鄉村和山區之間,尋找和收集那些即將永遠消失的民間歌謠。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的研究漸漸擴展至包括斯洛伐克、羅馬尼亞、烏克蘭在內的地區甚至小亞細亞和北非的各類民族部落。之所以深入這些當時尚屬偏遠的地區,是因為巴託克堅信民族音樂的精髓深藏於此,發掘與保護這些古老的音樂文化,將為後代留下一筆寶貴的音樂財富。

巴託克是匈牙利民間音樂最嚴謹、最忠實的記錄者,他深入偏遠的農村,與當地的農民朝夕相處,聆聽他們的歌謠,認真記錄下每一首曲調,哪怕是一個極微小的裝飾音或細微的變化,也能在他的記錄中得到最具體的體現。不僅如此,巴託克還注意總結不同地區民歌的起源、發展和相互關係。

對民間音樂的收集和研究,對巴託克之後的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保持調性音樂的前提下,他通過廣泛涉獵各種不同的調式來表現在他的作品。他的作品涵蓋了匈牙利民歌中的多利亞、愛奧利亞、伊奧利亞、弗利幾亞、混合裡第亞、裡第亞調式及五聲調式。巴託克將這些調式與傳統大小調式、上泛音音列及全音音階、半音音階相結合,形成了新的調式和聲結構,並由此引出多種多樣的和弦結構形式 (包括各種三度疊置與非三度疊置和弦),使其調性呈示所依賴的調式與和弦材料,豐富多彩,組成一個調式的立體空間。

三、巴託克的音樂創作對中國傳統音樂傳承的啟示

巴託克為民族民間音樂的傳承和發展傾注了畢生的精力,他為匈牙利的音樂事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大量的音樂作品為後人提供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作為中國未來的音樂工作者,理應將繁榮我們偉大民族的精神文化作為奮鬥目標,努力將世界文化的優秀成果同我們民族的偉大藝術傳統結合起來。巴託克作為一位當之無愧的民族音樂家,他的創作理念和研究方法,對於我們中國傳統音樂的傳承和創新,具有很大的啟迪和借鑑意義。

我國民間傳統音樂在生長土壤、音樂風格等方面與匈牙利音樂驚人的相似:首先,兩國同樣在近現代遭受過殘酷的戰爭洗禮,大量的珍貴文化遺產被嚴重破壞,音樂事業發展受到極大的限制和阻礙。戰爭後同樣受到外來文化的嚴重影響和滲透,本民族傳統音樂日漸衰落,處境岌岌可危。其次,根據巴託克的長期收集、整理和研究,古老匈牙利農民音樂的特點被歸結為:以不帶變化音的五聲音階為基礎,由四個長度相等的樂句所組成;其結構特徵為,後半部旋律幾乎等於前半在低五度上的近似的反覆。這竟然與中國的傳統音樂特色不謀而合,這也就很好地解釋了為何古老的匈牙利音樂很容易在中國引起人們的共鳴,正如柯達伊所說:「時間雖然可以模糊匈牙利人在面貌上所具有的東方特徵,但在音樂產生的源泉——心靈的深處,卻永遠存在著一部分古老的東方因素。」

通過總結論證,我們可以發現,中國民間音樂與匈牙利民間音樂有著相同的血脈,有過相同的際遇,面臨相同的危機,它們都是人類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和文化遺產。巴託克用他的實際行動向我們證明,雖然目前我國的民間音樂發展與傳承事業受到一定的限制和阻礙,但復興我們偉大民族的音樂文化是充滿希望、指日可待的。

應該說,中國近年來對於民族民間音樂的保護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僅就鋼琴領域來說,已經湧現出一大批優秀的教學著作,如《初級鋼琴曲集》(周廣仁、應詩真編),《中國風格兒童鋼琴曲集》、《中國風格復調鋼琴曲集》(人音社編輯部編),《中國民歌兒童鋼琴曲集30首》(謝功成編曲),《中國民歌兒童鋼琴曲選》(龔耀年編曲),《中國民歌鋼琴小曲50首》(黎英海),《塞北小曲三十首》(黃安倫),等等。這些教材大多選取輕鬆活潑、抒情優美的兒歌,更加適合兒童的自身特點;將從祖國各地收集到的富有地方特色的民歌、山歌、戲曲、器樂曲等,改編成適合兒童彈奏的鋼琴曲,使習琴者從鋼琴啟蒙階段,就能涉獵到以民族音樂為主的中國初級鋼琴作品。

但是,相比巴託克為振興本民族音樂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我國民間音樂的保護和傳承工作者還存在著巨大的差距。首先,對民族音樂保護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大多數人雖然對民間音樂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認識,但還不能將民間音樂的保護上升至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高度,對本民族音樂文化保護和傳承的價值缺乏足夠的認識。其次,在西洋樂器的教授中缺乏對中國音樂作品的使用。在教學中一味使用外來教材,致使中國學生在拿到一首本國作品時反而會不知所措,無從下手,對中國傳統音樂的內涵和內在神韻的認識,喪失了對本民族音樂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最後,缺少像巴託克一樣堅定、執著的音樂工作者。

對中國民間音樂的保護刻不容緩,民間音樂的保護和傳承工作需要音樂工作者給予應有的重視和努力。

首先,應該樹立對民間音樂重要性的正確認識。民間音樂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決定了其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地位,需要我們給予足夠的保護。應當抓緊調動各方面力量,依靠現有各種科技手段,保存好現存的資料,為後代留下一份寶貴遺產。

其次,重視教材建設,通過對音樂文化的教育來推動民族音樂的教育發展。既要重視與國際接軌,引進外國優秀的兒童教材,更應努力發掘中華民族數千年音樂文化的寶貴遺產,將民族音樂之聲融入基礎鋼琴教材中。在這一方面,巴託克的《小宇宙》為我們樹立了很好的榜樣。所謂「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小宇宙》的成功向我們表明,本民族的音樂是完全有可能在世界範圍內產生巨大影響力的,對本民族音樂的保護和振興,並不是簡單、孤立的,而是對世界音樂事業做出的巨大貢獻。

最後,注重音樂人才的培養。青年一代代表著新的希望,他們朝氣蓬勃,年富力強,對一切充滿新鮮感和激情,應當培養他們堅定的信念,鼓勵青年一代的音樂工作者們深入階層,收集和整理我們散落於民間的寶貴音樂財富。

四、結語

在我國,目前對巴託克的研究才剛剛開始,隨著時間的發展和研究的深入,人們一定會愈加深刻地認識其作品的藝術價值;他的信念和堅持,鼓舞著我國音樂工作者;他的作品和創作理念,是我們值得借鑑的寶貴財富。

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比起世界上其他任何民族都毫不遜色,我們必須像巴託克一樣,深入地發掘、整理和研究屬於自己的音樂文化,將我們偉大民族的民間音樂代代相傳,發展繁榮,以嶄新的面貌呈現於世界樂壇。

注釋:

許勇三.巴託克的創作出發點[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81,(4):3-12.

張志海.空間立體化調思維——巴託克《小宇宙》調性呈示方式梳理[J].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1,(2):55-59.

周薇.西方鋼琴藝術史[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10.2重印:182.

參考文獻:

[1]周薇.西方鋼琴藝術史[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10.2重印.

[2]張式谷,潘一飛編著.西方鋼琴音樂概論[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6.2.

[3]朱廷麗.西方鋼琴藝術教程[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10.3.

[4]牛冬陽.中國鋼琴藝術的發展環境淺論[J].河南師範大學學報,2004,(5):180-181.

[5]許勇三.巴託克的創作出發點[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81,(4):3-12.

[6]王桂升.奏鳴原則在巴託克《弦樂四重奏》中的發展與創新[J].音樂研究,2010-7,(4):34-47.

[7]周倩.巴託克《第六弦樂四重奏I》的發展手法及曲式結構特徵[J].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0增刊:104-108.

[8]周雪石.巴託克弦樂四重奏的旋律思維[J].中國音樂學,2001,(3):19-28.

[9]徐康榮.把巴託克請下神壇——巴託克之子憶乃父[J].音樂愛好者,2004,(10):39-41.

[10]二木.貝拉·巴託克[J].音樂天地,1995,(10).

[11]田藝苗.穿越生命的黑暗和痛楚——關於巴託克的生平和創作[J].音樂愛好者,2003,(4):30-32.

[12]朱彤.從對巴託克創作的認識誤區淺析其創作思想[J].藝術百家,2004,(2):95-96.

[13]張志海.空間立體化調思維——巴託克《小宇宙》調性呈示方式梳理[J].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1,(2):55-59.

[14]徐璽寶,孔慶浩.試論巴託克軸心體系對調性拓展的貢獻[J].西北民族學院學報,1999,(1):122-126.

[15]朱雅芬編譯.20世紀最偉大的匈牙利作曲家貝拉·巴託克[J].鋼琴藝術,2005,(1):36-38.

[16]劉青.民間與現代的對話——巴託克《四十四首小提琴二重奏》復調研究[J].中國音樂,2010,(2):101-106.

[17]張黎.民俗性節奏與個性化音樂的融合——論析巴託克鋼琴組曲Op.14[J].藝術研究,2010,(2):36-39.

[18]趙意明.鋼琴教學中的民族音樂教育新探[J].中國音樂,2009,(3):157-161.

相關焦點

  • 匈牙利民族音樂之魂 ——淺談巴託克音樂創作對中國傳統音樂傳承的...
    匈牙利民族音樂之魂 ——淺談巴託克音樂創作對中國傳統音樂傳承的啟示 葛冬琰 (蘇州大學 藝術學院 音樂系,江蘇 蘇州 215123) 摘 要:巴託克是匈牙利現代音樂的領袖式人物
  • 20世紀初期的音樂之巴託克
    20世紀民族樂派的作曲家不再只是依靠傳統的記譜方法記錄民間音樂,他們通過錄音機等新興的音樂學新技術,更精確的記錄下民間音樂的原貌。他們不再把民間音樂中不規則的地方納入現代音樂的軌道,而是珍惜這些獨特的品質,並開始尋求民族的原始音樂靈性。
  • 巴託克音樂探勝
    巴託克音樂探勝 第十屆北京國際音樂節兒童音樂會 20世紀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其音樂語彙既有匈牙利民間音樂的豐厚滋養,又融匯了古典與現代音樂的多方面影響,形成極富個性與表現力的創作風格。作有《樂隊協奏曲》、《為弦樂、打擊樂和鋼片琴寫的音樂》、歌劇《藍鬍子城堡》、舞劇《神奇的滿大人》等。   1940年,巴託克移居美國,生活窘迫,。到1943年春天,這位貧病交加的音樂家已經瀕臨崩潰。
  • 匈牙利民族樂派的孤獨——巴託克《藍鬍子公爵的城堡》
    匈牙利民族樂派的孤獨——巴託克《藍鬍子公爵的城堡》  簡 愛  (四川音樂學院音樂教育學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貝拉·維克託·亞諾什·巴託克(1881年3月25日-1945年9月26日)生於匈牙利的納吉聖米克洛斯(今羅馬尼亞境內),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是匈牙利現代音樂的領袖人物
  • 從李斯特到巴託克,上海國際藝術節奏響「匈牙利狂想曲」
    第十八屆上海國際藝術節匈牙利文化周10月6日開幕。在上海文化廣場,布達佩斯大藝術宮為觀眾帶來開幕演出《巴託克之夜》。與此同時,《匈牙利狂想曲:李斯特紀念展》也在壹號美術館開幕。從李斯特到巴託克,兩位享譽世界的音樂家呈現出匈牙利豐富的音樂傳統和文化財富。
  • 從李斯特到巴託克 上海國際藝術節奏響"匈牙利狂想曲"
    在上海文化廣場,布達佩斯大藝術宮為觀眾帶來開幕演出《巴託克之夜》。與此同時,《匈牙利狂想曲:李斯特紀念展》也在壹號美術館開幕。從李斯特到巴託克,兩位享譽世界的音樂家呈現出匈牙利豐富的音樂傳統和文化財富。
  • 巴託克,匈牙利「怪老頭」·上
    但從學術角度來看,這些作品的內在旋律其實是來自吉普賽;而正宗道地的匈牙利民間音樂大約要等到1904年之後,經過巴託克深入採集,在嚴肅音樂領域才得以升華。因此,巴託克被學術界定為匈牙利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音樂家。
  • 巴託克,匈牙利「怪老頭」·下
    1939年,母親去世,1940年,經柯立芝(Elizabeth Sprague Coolidge)女士協助,巴託克赴美參加國會圖書館音樂節,決定從此不再回國。動蕩不安之際,他卻寫出了不少二十世紀不朽名作。1937年首演的《為弦樂器、打擊樂器與鋼片琴的音樂》就是其中之一,此曲極其抽象,動機運用密集且充分滲透,音樂的調性和與表發全部由內而生,四個樂章均跟開頭的賦格主題有關。
  • 淺談發現流行音樂中的民族音樂
    淺談發現流行音樂中的民族音樂在民族音樂教學過程中,如何利用流行音樂中民族音樂的因素來更好的弘揚民族音樂。流行音樂中有哪些民族因素,又如何運用這些因素,這些因素對民族音樂的教學將起到怎樣的作用。這些歌曲採取了陝北民間音樂的音調,形成了城市創作民歌的回歸。「西北風歌曲,明顯地引進了歐美搖滾思維,挖掘並汲取了我國北方音樂的巨大能;內容具有批判意識,風格慷慨激昂,帶有強烈的宣洩色彩;是剛剛萌生的鄉土搖滾與傳統民歌的折中,在中國流行音樂發展進程中是個很大的突破。」
  • 西安寶麗昌音響與您分享巴託克在音樂上有哪些貢獻
    匈牙利音樂家巴託克( Bela Bart6k, 1881- -1945 )的出生地現在歸屬羅馬尼亞,他早年在布達佩斯音樂學院學習期間,即接觸到匈牙利民族解放運動的人士。從1904年記錄第一首匈牙利民歌開始,他就開始對匈牙利民間音樂產生興趣,這一興趣不僅貫穿了其一生,而且對他的創作產生了重大的影響。1905年,他結識了志同道合的音樂家柯達伊,從此開始了對匈牙利及其周邊民間音樂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
  • 匈牙利除了李斯特、巴託克等音樂家,還有一個「寶藏樂團」
    李斯特 ©視覺中國匈牙利小提琴家、作曲家約阿希姆與德國作曲家勃拉姆斯間的友誼為大家所津津樂道,勃拉姆斯更是將傾心所作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題獻給了約阿希姆。20世紀以來,以柯達伊、巴託克等匈牙利作曲家為代表的東歐學派,在不斷的田野作業中挖掘出民族音樂的寶貴財富並將其展現給世人。
  • 「民族音樂學」≠「音樂人類學」
    音樂學比較發達的一些歐洲小國,如匈牙利的音樂學家們,也不採納孔斯特的意見,一直按巴託克、柯達伊的說法把它稱為「音樂民俗學」(music folklore)或「音樂民族志學」(musicalethnography)。德國音樂學家維奧拉(W.Wiora)還撰文指出「比較音樂學」和「民族音樂學」是兩個不同的學科,對用「民族音樂學」取代「比較音樂學」這個學科名稱的建議提出五點置疑。
  • 廣東傳統音樂走上創新之路
    嶺南歷來是音樂熱土,這使嶺南音樂不但具有厚重堅實的歷史底蘊,而且擁有湧動不竭的生命活力。最近,廣東傳統音樂又出現了一股創新熱流,產生了一批新作,令人矚目。  創新由來已久  上個世紀末以來,中國傳統音樂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衝擊,在這種形勢下,一些民族音樂家和音樂愛好者把目光投向嶺南,尋找傳統音樂創作的機會。
  • 北京國際音樂節奏響中國概念 致力傳承傳統音樂
    繼承中華文化傳統是音樂節重要內容  繼承中華民族音樂文化傳統並將其發揚光大,是北京國際音樂節創建後就一直堅持的一項重要內容。北青報記者最近通過資料統計發現,在前16屆音樂節中,每年都有中國民族音樂或傳統音樂的展示,更有眾多將中華文化融入現代音樂而創作的作品。
  • 中國傳統音樂和民族樂器
    我們在許多民樂CD中都可看到「國樂」二字,這「國樂」指的是從古代流傳下來,在近代又有所發展的屬於「國粹」的音樂,可見「國樂」的創作時間指的是古代;  「新音樂」指的是那些學習過西方音樂的人所寫的音樂,如學堂樂歌,可見新音樂的創作時間是在1840年鴉片戰爭之後。
  • 北京國際音樂節傳承中華傳統音樂文化 奏響"中國概念"
    北青報記者最近通過資料統計發現,在前16屆音樂節中,每年都有中國民族音樂或傳統音樂的展示,更有眾多將中華文化融入現代音樂而創作的作品。   1998年第一屆北京國際音樂節上,主辦方把琵琶、古箏、二胡等中國民樂帶到恭王府,一場充分展現中國民族音樂的精品音樂會在充滿古韻的恭王府花園奏響;第二屆音樂節,來自雪域高原的拉薩市民族藝術團在北京音樂廳舉行藏族傳統民族音樂會,著名二胡演奏家陳軍攜「胡弓傳奇音樂小組」、四位青年女民樂演奏家組成的「卿梅靜月」組合也亮相北京音樂廳;第三屆音樂節,二胡演奏家宋飛領銜民族管樂,琵琶、二胡奏出民族風
  • 人民日報:活態傳承民族音樂
    前不久舉行的 「中國民族器樂民間樂種組合展演」,是我國首次以民族器樂民間樂種為內容而開展的藝術活動,共有來自全國23個省市自治區的65個職業與非職業組合參加,成為對民族器樂和民間樂種傳承與發展的一次集中檢閱。   本次展演的特點之一是重傳承、有底蘊。
  • 淺談西北回族的音樂特點及傳承
    淺談西北回族的音樂特點及傳承翟 悅(西北師範大學音樂學院,甘肅 蘭州 730000)【摘要】回族是全民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回族的文化構成既有中亞西亞的伊斯蘭教的成分,也受中國本土文化的影響。「小集中,大分散」的居住方式,讓回族成為了我國一個特殊的少數民族。
  • 漲姿勢|匈牙利音樂與中國古典音樂為何驚人相似
    (原標題:漲姿勢|匈牙利音樂與中國古典音樂為何驚人相似)
  • 《天籟之聲》傳承民族音樂 彰顯文化自信
    ­  中國社科院世界傳媒研究中心秘書長、電視節目模式研究專家冷凇是本次研討會的嘉賓主持,他認為: 「《天籟之聲》以不落窠臼的苦心孵化、不忘初心的文化堅守以及不負真心的國際定位打造了一檔原創的、民族的、藝術的同時也是世界的綜藝節目,真正的改變了音樂類節目的創作方法和觀眾的審美期待,讓音樂類節目走出熱鬧喧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