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之國與絲綢之路學術研討會議程

2020-12-21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

天府之國與絲綢之路學術研討會

 

中國史學會、光明日報社、中國考古學會、中國古都學會、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四川省社會科學院主辦

 

敦煌研究院、四川省歷史學會、成都博物館、四川省對外文化交流中心、四川大學城市研究所承辦

 

201748日上午

 

開幕式

 

主持人:中國史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長王建朗研究員

 

1. 四川社科院黨委書記李後強教授致辭

 

2. 光明日報社副總編輯劉偉致辭

 

3. 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中國社科院外國考古研究中心主任王巍致辭

 

4. 四川省領導講話

 

主旨演講

 

主持人:中國古都學會會長、陝西師範大學原副校長蕭正洪教授

 

1. 張海鵬(中國史學會原副會長、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

 

為一帶一路國家戰略提供歷史根據

 

2. 王子今(中國秦漢史研究顧問、中國人大國學院教授、中國巖畫學會副會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中國史學科評議組成員):

 

漢代河西的蜀地織品——以「廣漢八稯布」為標本的絲綢之路史考察

 

3. 宗性大師(中國佛教協會駐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佛學院常務副院長兼教務長):

 

早期巴蜀佛教與絲綢之路

 

4. 譚繼和(四川社科院研究員、四川歷史學會會長):

 

古蜀文明與天府絲綢的起源

 

5. 霍巍(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院長、四川大學博物館館長、四川大學中國藏學研究所所長):

 

一帶一路視野下的成都與「高原絲路」

 

6. 施萬通(瑞典安全與發展政策研究所所長):

 

連接世界屋脊

 

7. 許傑(美國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館長):

 

絲路研究的新視野:讀「天府之國與絲綢之路文物特展」有感

下午分論壇討論

 

第一分論壇四川與絲綢之路

 

召集人:寧強(首都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教授)、何一民(四川大學城市研究所所長)

 

1. 李後強(四川社科院黨委書記):中國絲綢從天府之國出發走向世界

 

2. 阿來(四川作協):燭見文明更深處

 

3. 陳世松(四川社科院):蒙元四川與絲綢之路

 

4. 狄伯傑(印度尼赫魯大學中國與東南亞研究中心):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歷史性、利益共享衝突與反應

 

5. 彭邦本(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成都、蜀道與一帶一路關係初論

 

6. 薛克翹(中國社科院):天府之國與中印古代文化交流

 

7. 寧強(首都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漢魏畫像磚石裡的《採桑圖》與絲綢之路的早期形態

 

8. 王炳華(中國人大國學院西域歷史語言研究所):從新疆考古覓絲路文化精神

 

9. 劉弘(涼山彝族自治州博物館)、鄧海春(涼山彝族自治州奴隸社會博物館):南絲路釋疑南絲路上山地民族的野外生存能力與南絲路的暢通

 

10. 黎芳花(越南國家社會科學院東南亞所):越南與海上絲綢之路

 

11. 祁和暉(西南民族大學):開闢絲綢之路的兩位華陽國奇男子——蜀郡司馬相如與漢中郡張騫史略

 

12. 陳佳楣(四川畫報社):漢風披被,絲路新語——南方絲綢之路四川雅安段田野調查

 

13. 葉茂林(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絲綢之路河南段的史前文化遺存

 

14. 何一民(四川大學城市研究所):古代成都與絲綢之路

 

15. 塔帕(尼泊爾特裡布文大學國際關係與外交系):一帶一路:南亞安全動態布局

 

16. 張柏春、陳巍(中科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成都老官山漢墓提花機在機械史上的地位

 

17. 羅群(中國絲綢博物館):奇技精巧:老官山漢墓織機探究

 

18.普裡姆(尼泊爾學者有加德滿都大學衝突管理研究所):一帶一路:南亞地區的機遇與挑戰

 

19. 陳瑋(陝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唐五代成都外來文明研究

 

20. 黃達遠(陝西師範大學中亞研究中心):整體性視角:絲綢之路的區域關聯性與當代啟示

 

21. 袁鑫(天津外國語大學):一帶一路戰略下巴蜀文化的國際拓展

 

22. 張春嘉(四川社科院):有關絲綢之路的兩個問題

 

第二分論壇經濟、商貿、交通與絲綢之路

 

召集人:孫華(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彭邦本(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

 

1. 西瓦格(斯裡蘭卡政策研究所):不斷變化的全球秩序大背景下的中國絲綢之路

 

2. 黃俊棚(四川社科院歷史研究所)、龔偉(上海大學歷史系):論南方絲綢之路與茶馬古道關係——邛人故地為中心

 

3. 任振宇(四川社科院政治學研究所):天府之國商業貿易與絲綢之路

 

4. 鄒一清(四川社科院歷史研究所):南方絲綢之路對外貿易的研究及展望

 

5. 喇明英、徐學書(四川社科院民族與宗教研究所):岷山道在絲綢之路歷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當代價值探討

 

6. 卡德嘉(尼泊爾特裡布文大學國際關係與外交系):一帶一路與尼泊爾

 

7. 趙曉東、魏敏(南方絲綢之路研究中心):沱江道夜郎道牂牁道枸醬道及西南出海——南方絲綢之路東線前期考察綜述

 

8. 林開強(四川社科院民族與宗教研究所):略論古代蜀地絲織匠人的流傳遷徙活動在南方絲綢之路上的絲織技術傳播

 

9. 鍾周銘(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南方絲綢之路:古蜀對外交流的重要通道——以安陽王南遷為例

 

10. 阮輝煌(越南國家社會科學院東南亞所):東協與中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11. 塔拉、李豔陽(內蒙古博物院):從草原絲綢之路到草原茶馬古道、萬裡茶道的歷史變遷——兼談茶文化的傳播在北方交通貿易中的重大影響

 

12. 陳氏玉娟(越南河內外貿大學經濟與國際商務學院)阮氏芳(越南河內外貿大學中文系):中國對越南基礎設施領域的投資情況及相關提議

 

13. 戴永紅(四川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緬甸研究中心主任):四川構建國家一帶一路南向開放合作的產業支撐借出境、經入海、雙輸出

 

14. 楊柳(四川社科院金融財貿所):一帶一路下打造國家名片的優勢與思路

 

15. 劉立雲(陝西社科院):道與路:明清時期甘陝川藏商道對絲綢之路的貢獻研究

 

第三分論壇文化、藝術、宗教與絲綢之路

 

召集人:王仁湘(中國考古學會公共考古專業指導委員會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藍勇(西南大學歷史地理研究所所長)

 

1. 侯水平(四川社科院):從唐詩看蜀與海上絲綢之路

 

2. 謝桃坊(四川社科院):花蕊夫人宮詞與西域文明

 

3. 黃維敏(四川社科院文學藝術研究所)、王淼(成都大學):文明早期蜀地與南亞交通路線新探——基於面具舞的文化地理考察

 

4. 蹇莉(四川社科院新聞傳播研究所):文物展陳與絲綢之路

 

5. 唐林(四川社科院藝術研究中心):蜀錦與絲綢之路

 

6. 幸曉峰(四川社科院):古道文化與漢唐時期西域文化和佛教文化的北進南傳

 

7. 周小林:蜀葵與絲綢之路——天府之國貢獻給世界最珍貴的禮物

 

8. 王仁湘(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美酒金樽:引領漢晉風尚的蜀郡成都造

 

9. 薩米達·馬那瓦社(斯裡蘭卡馬洛圖瓦大學):具有歷史意義的海上交通及其對佛教在斯裡蘭卡傳播的影響

 

10. 柳長華(中國中醫科學院):成都天回西漢醫簡與齊魯扁倉醫學

 

11. 韓東(四川政協):蒙頂出國門,絲路茶飄香

 

12. 杜莉(四川旅遊學院):絲綢之路上域外食材傳入及對川菜形成與發展的影響

 

13. 王晨(蘇州絲綢博物館):絲綢之路上的唐代織錦研究

 

14. 蘇寧(四川社科院文學所):唐詩中的絲綢之路與天府之國

 

15. 鄧聰(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東亞龍牙璋源流剖析

 

16. 譚繼和(四川社科院)、劉平中(四川社科院哲學與文化研究所):天府之國絲綢的起源與發展

 

17. 朱揚明(美國大都會博物館東方部):託馬斯·阿羅姆版畫中的廣州臆想

 

18. 柳楊(美國明尼阿波利斯藝術博物館亞洲藝術部):消失的尊神:色伽蘭鏡頭裡的綿陽西山道教造像

 

19. 魏學峰(四川博物院):論張大千臨摹敦煌壁畫的時代意義

 

20. 鮑志成(浙江文化藝術研究院):參宿三星崇拜探賾

 

21. 藍勇(西南大學歷史地理研究所):《西遊記》中的南北絲路文化原型——兼論中國傳統歷史敘事、文學敘事與景觀附會

 

22. 李永翹(四川社科院):論張大千對敦煌藝術與中國文化的偉大貢獻

 

23. 胡文和(四川社科院):從圖像學角度探討巴蜀早期佛教遺蹟源流與傳入路線

 

閉幕式

 

主持人:四川社科院院長侯水平研究員

 

第一分論壇總結寧強

 

第二分論壇總結彭邦本

 

第三分論壇總結王仁湘

 

大會總結王巍

相關焦點

  • 和諧共存 計利天下——記「絲路之魂」特展暨「天府之國與絲綢之路...
    和諧共存 計利天下——記「絲路之魂」特展暨「天府之國與絲綢之路學術研討會」     □人民日報記者 吳豔麗  隨著
  • 和諧共存 計利天下-記「絲路之魂」特展暨「天府之國與絲綢之路...
    如何進一步激發其活力……日前,結合四川省委宣傳部和甘肅省委宣傳部在成都博物館舉辦的「絲路之魂·敦煌藝術大展暨天府之國與絲綢之路文物特展」,中國史學會、光明日報社、中國考古學會、中國古都學會、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和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在成都舉辦了「天府之國與絲綢之路學術研討會」,90餘位中外學者匯聚一堂,從區域與全國、中國與世界兩個維度對「絲綢之路」的內涵再次展開深入探討。
  • 「玉門、玉門關與絲綢之路」學術研討會舉行
    8月27日至29日,「玉門、玉門關與絲綢之路」歷史文化學術研討會在玉門市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文博專家、各高等院校和文物保護機構專家學者以及社會各界人士共100餘人參加研討會。  玉門關是世界文化遺產,是中國古代最著名、文化意蘊最為悠長的關塞之一。
  • 絲綢之路與聖容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
    8月12日至13日,由永昌縣委縣政府和蘭州大學聯合主辦的絲綢之路與聖容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永昌縣舉行。本次研討會是首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系列活動之一,旨在傳承絲路佛教文化,推動文化旅遊產業發展。
  • 上海博物館舉行絲綢之路古國錢幣國際學術研討會
    華聲報上海消息:為期3天的「絲綢之路古國錢幣暨絲路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12月5日起在上海博物館學術報告廳舉行,來自海內外的近60位專家和學者出席會議。   據解放日報報導,古國錢幣是指絲綢之路沿線國家製作、使用過的貿易流通貨幣總稱,見證了絲綢之路物質文明的交流。
  •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國際研討會」主要議程
    辭 尤 權(中共福建省委書記)致  辭 蔣建國(中宣部副部長、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大會演講 蔡名照(新華社社長)大會演講 王偉光(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大會演講 周明偉(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局長)大會演講 張 帆(福建社會科學院院長)圓桌會議(I)圓桌會議一:「海上絲綢之路
  • 2017絲綢之路今昔與展望學術研討會在臺北舉行
    新華社臺北4月22日電(記者查文曄章利新)由臺灣「中國邊政協會」主辦,中國社科院社會政法學部、中國社科院中國邊疆研究所協辦的2017絲綢之路今昔與展望學術研討會22日在臺北舉行。來自兩岸多所大學及研究機構的20多位專家學者參會。
  • 「南方絲綢之路與中華文化傳播」學術研討會綜述
    2017年9月19日至20日,「南方絲綢之路與中華文化傳播」學術研討會在四川師範大學文學院順利召開。本次會議由中華文學史料學學會、四川師範大學文學院、四川師範大學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四川師範大學學報(社科版)》編輯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主辦,四川師範大學文學院、成都市杜甫草堂博物館承辦。
  • 「長安畫派與絲綢之路藝術學術研討會」在西安開幕
    西安美術學院趙農教授接受媒體採訪開幕式現場9月14日上午,由陝西省文化廳、西北大學承辦,西北大學藝術學院、西北大學公共藝術教育中心、西北大學藝術研究院組織實施的「長安畫派與絲綢之路藝術學術研討會來自海內外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的專家、學者及相關研究人員200餘人,圍繞長安畫派與西北美術、絲綢之路藝術、「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美術的創新與發展等主題展開研討與交流。
  • 第三屆絲綢之路地理信息系統與應用國際學術研討會召開
    第三屆絲綢之路地理信息系統與應用國際學術研討會召開 2019-02-11 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   1月30日至2月2日,第三屆絲綢之路地理信息系統與應用國際學術研討會
  • 簡牘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在蘭舉行
    8月17日上午,首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系列活動之一——簡牘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在蘭州召開。來自日本、韓國、以色列等國以及大陸和臺灣等地區的110餘位專家學者,圍繞簡牘文獻保護整理、簡牘學研究成果與動態進行了探討交流。
  • 第四屆中馬「一帶一路:海上絲綢之路」國際學術研討會在華僑大學舉行
    央廣網廈門11月9日消息(記者呂葉松)11月9日,由華僑大學與馬來西亞南方大學學院聯合主辦的第四屆中馬「一帶一路:海上絲綢之路」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廈門召開。馬來西亞是海上絲綢之路沿線的重要國家,具有獨特區位優勢,馬方期待通過共建「一帶一路」加快自身發展。他指出,馬來西亞有逾7萬個民間社團,僅華人社團就超過1萬個,希望通過舉辦學術研討會等形式,加強兩國人文交流,實地解決民生議題,有效促進「民心相通」。
  • 「海上絲綢之路」與南中國海歷史文化學術研討會徵稿啟事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提供理論支撐與歷史借鑑,中國史學會將主辦「海上絲綢之路」與南中國海歷史文化學術研討會。18-20日(17日報到,18、19日研討,20日學術考察 投稿人應保證所投文章為原創,不存在任何學術不端行為,且尚未公開發表。 文章篇幅在兩萬字以內。
  • 大航海時代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海峽兩岸學術研討會在廈門舉辦
    海峽之聲廣播電臺12月17日廈門消息(記者 陳必揚)大航海時代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海峽兩岸學術研討會15日在廈門舉辦。   據了解,本次研討會是第十一屆海峽論壇配套活動之一,吸引海峽兩岸有關高校和研究機構,以及新加坡、馬來西亞、巴西、美國等國家的專家學者100餘人參加。
  • 第二屆「長安畫派」與絲綢之路藝術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
    開幕式現場 實習記者 趙立凡攝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陸航 實習記者 趙立凡)5月15日,第二屆「長安畫派」與絲綢之路藝術國際學術研討會緣起於20世紀60年代,一個以趙望雲、石魯等人為代表的西安美術團體,在北京等地組織了一次巡迴展,他們以表現黃土高原古樸倔強為特徵的山水畫和表現勤勞淳樸的陝北農民形象的人物畫,一反清末,民國年間中國畫壇摹古不化之風,大膽走向生活,大量寫生創作,為中國畫注入了新感覺,在中國畫壇引起轟動,被稱之為「長安畫派」。其成員還有何海霞、方濟眾、康師堯、李梓盛。
  • 探尋絲綢之路起點 蓬萊舉辦《絲綢之路—從蓬萊到羅馬》作品研討會
    研討會現場 10月24日,《絲綢之路—從蓬萊到羅馬》作品研討會在蓬萊舉行。眾多專家學者齊聚「人間仙境」,論絲路、品著作、談歷史、話仙境,探討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蓬萊起點和陸上絲綢之路的東部起點,開啟了一場絲綢之路文化研究的學術盛會。登州故地文化燦爛,自古文人墨客便多會於此,當天的研討會更是群英薈萃、名家雲集。
  • 「絲路之魂」大展落幕 相關文創產品賣出130萬
    成都全搜索新聞網(記者 王玲)4月10日報導 今天,成都博物館「絲路之魂 敦煌藝術大展暨天府之國與絲綢之路文物特展」即將圓滿落幕。三個多月的展期中,「絲路之魂」大展受到了持續熱烈關注。據統計,截止4月9日17點,「絲路之魂」大展參觀人數共計1058045人次。
  • 出塞與歸漢:中國古代繪畫中的絲綢之路文獻展在國絲舉辦
    於6月19日-8月23日在國絲展出的「眾望同歸:絲綢之路的前世今生」展覽中就特別展出了來自吉林省博物院的《文姬歸漢圖》和南京博物院的《胡笳十八拍》,為人們展示中國古代繪畫中的這一題材作品。「出塞與歸漢:中國古代繪畫中的絲綢之路」文獻展,通過展示不同版本的以昭君出塞和文姬歸漢為主題的繪畫作品噴繪版面,為觀眾提供更為廣泛的背景資料和研討平臺,以充分發揮這些古代藝術珍品在講述中國故事中的重要作用。
  • 李心苑:玄奘攝各界 絲路通古今——玄奘與絲綢之路學術研討會綜述
    2015年11月28日至29日,由陝西省宗教事務局、西北大學、陝西省佛教協會、陝西省宗教文化交流協會聯合主辦,西北大學佛教研究所與西北大學玄奘研究院承辦的「弘揚玄奘精神·推進文明互鑑———玄奘與絲綢之路國際學術研討會」在西安召開。
  • 蓬萊舉辦《絲綢之路—從蓬萊到羅馬》作品研討會
    10月24日,《絲綢之路—從蓬萊到羅馬》作品研討會在蓬萊舉行。眾多專家學者齊聚「人間仙境」,論絲路、品著作、談歷史、話仙境,探討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蓬萊起點和陸上絲綢之路的東部起點,開啟了一場絲綢之路文化研究的學術盛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