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多歲衡水安濟橋遭破壞式維修?河北省文物局:已責令停工

2020-09-16 中國報導傳媒視窗


據媒體9月8日報導,經過一年多的修繕,具有兩百餘年歷史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衡水安濟橋橋體和橋面修繕已基本完工。近日,卻有網友曬出衡水安濟橋修繕現狀:「正在鋪設的石磚,具有200多年歷史的標誌性車輪印沒了,好好的古橋給毀了……」對此,有的網友認為是「破壞式維修」。9月14日,紅星新聞記者從河北省文物局了解到,系當地文物管理部門自行補配中孔橋面石,目前已責令停止施工。

▲網友拍攝的衡水安濟橋修繕狀況 圖據網絡

據《衡水日報》報導,衡水安濟橋於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完工,坐落于衡水市勝利東路,2013年成為國務院公布的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兩百多年來,衡水安濟橋飽經滄桑,經過多次損毀、修建,距今年代最近的一次嚴重破壞是1937年被侵華日軍炸毀的石橋中孔,後曾數次進行修復。經上級部門批覆、資金到位後,衡水安濟橋修繕工程於2019年5月開工。

據網友在網上曬出的衡水安濟橋修繕圖片顯示,衡水安濟橋是一座頗具規模的古代石拱橋,原有的石材寬大平滑,有些石塊布有裂痕,橋面中間有兩道車輛長期碾壓的車轍痕跡,呈現出滄桑古樸的歷史風貌,但橋面中間新鋪上一截平整的石材,原有的車轍痕跡也被新鋪設的石材截斷。

▲網友拍攝的衡水安濟橋修繕狀況

紅星新聞記者注意到,根據2016年國家文物局對《關于衡水安濟橋修繕工程立項的批覆》文件中提到多項注意事項,其中包括該工程屬文物修繕工程,應「遵循不改變文物原狀、最小幹預等文物保護原則,保護文物及其歷史環境的真實性和完整性。」並要求「深入分析石構件鬆動、斷裂、風化原因,客觀評估歷次修繕工程效果,在此基礎上制定有針對性的修繕措施。」還應注意「堅持最小幹預原則……應明確石構件更換、補配標準,斷裂石構件應以粘接加固為主,不影響橋體結構安全的殘損石構件不宜更換。」

當紅星新聞記者向河北省文物局反映了網友描述的情況時,河北省文物局文物保護處一名工作人員告訴紅星新聞記者,此次衡水安濟橋修繕已經過國家文物局立項批覆和河北省文物局批覆實施。石橋中孔於1937年被侵華日軍炸毀,1956年當地群眾用木橋銜接,1982年時,此孔木橋被拆除,改為鋼筋水泥結構,此次修復當地將橋梁兩端的地面標高降低,「施工過程中又發現了新的問題,當地文物部門在清理橋面時發現中孔橋面位置為雜填土,就自行補配中孔橋面石,河北省文物局已責令停止施工,目前正在研究方案履行變更手續。」

對此,河南大學土木建築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馬少春告訴紅星新聞記者,石質文物常見病害主要有文物表面生物病害、斷裂、表面(層)風化、裂隙與空鼓、表面汙染與變色、人為破壞等。石質文物的保護主要包括:清洗、加固、防護三個環節。單從網友拍攝的圖片上看,衡水安仁橋局部的修繕方式應符合文物修繕並應遵循「最小幹預」及「可逆性」等原則,中孔填補部分要保留古橋的原真性,「實際上石質保護,在全國都算是一個難題,比如石頭會出現風化、裂痕、鬆散等常見情況,如果處理不當,它就有可能出現鬆散。一般情況下,我們會分為若干個板塊整體加固,根據後期合理利用的方式不同,從而選擇不同方式的保護方案。」

馬少春還表示,「根據國家文物局對衡水安濟橋修繕立項的批覆可以看出,按照文物保護的原則,修繕石橋要按照當地的橋梁建造工藝進行維修,如果局部文物損毀比較嚴重甚至缺失,在文物部門批准的前提下,我們在修復時一般會參照當地同一時期的原工藝、原材料去補充、修復缺失的部分。」

相關焦點

  • 200多歲的衡水安濟橋遭「破壞式維修」?河北省文物局:已責令停工
    據媒體9月8日報導,經過一年多的修繕,具有兩百餘年歷史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衡水安濟橋橋體和橋面修繕已基本完工。近日,卻有網友曬出衡水安濟橋修繕現狀:「正在鋪設的石磚,具有200多年歷史的標誌性車輪印沒了,好好的古橋給毀了……」對此,有的網友認為是「破壞式維修」。9月14日,紅星新聞記者從河北省文物局了解到,系當地文物管理部門自行補配中孔橋面石,目前已責令停止施工。
  • 國寶遭「破壞式維修」,責令停工
    經過一年多的修繕,具有兩百餘年歷史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衡水安濟橋橋體和橋面修繕已基本完工。近日,卻有網友曬出衡水安濟橋修繕現狀:「正在鋪設的石磚,具有200多年歷史的標誌性車輪印沒了,好好的古橋給毀了……」對此,有的網友認為是「破壞式維修」。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破壞式」翻新,被責令停工
    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河北衡水安濟橋在修繕過程中將橋面原有石塊拆除,被指「破壞式」翻新。14日下午,記者從河北省文物局獲悉,核查發現,上述橋面修繕工作未上報審批,現已責令地方停止施工。衡水安濟橋橋碑現場圖片顯示,安濟橋原橋面由厚重的「大石塊
  • 安濟橋被指遭破壞式維修,文保和使用如何兩全
    作者:耶律據新華社9月8日報導,經過一年多修繕,具有兩百餘年歷史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衡水安濟橋橋體和橋面修繕已基本完工。近日,卻有網友曬出衡水安濟橋修繕現狀:「正在鋪設的石磚,具有200多年歷史的標誌性車輪印沒了,好好的古橋給毀了……」對此,有網友認為是「破壞式維修」。目前,河北省文物局已責令停止施工。
  • 東方時評丨又見古橋「破壞性修繕」,責令停工還要嚴肅追責
    衡水安濟橋橋體和橋面修繕已基本完工。近日,卻有網友曬出衡水安濟橋修繕現狀:「正在鋪設的石磚,具有200多年歷史的標誌性車輪印沒了,好好的古橋給毀了……」對此,有的網友認為是「破壞式維修」。河北省文物局稱,此系當地文物管理部門自行補配中孔橋面石,目前已責令停止施工。
  • 河北衡水否認「破壞式修古橋」:修繕處系建國後重建,且用古磚
    近期,當地啟動對安濟橋進行修繕,然而修繕過程引來網友質疑,稱其「鋪設水泥磚」,「破壞式維修古橋」。9月16日,負責該修繕工程的衡水市桃城區文物管理所相關負責人對猛獁新聞·東方今報記者表示,事實並非網傳那樣,引發質疑的安濟橋中孔部分早在上世紀30年代被日寇炸毀,中孔以上部分為建國後重建的,此次修繕的是重建部分,因此不是破壞文物。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衡水安濟橋修繕自行補配橋面石 被責令停工
    1993年7月,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3月,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安濟橋在修繕工作中將橋面原有石塊拆除被指在「破壞式」翻新。(新京報)經初步核查,衡水安濟橋修繕工程整體上按照國家文物局立項批覆和我局設計方案批覆實施,施工過程中,經地方文物部門協調,將橋頭兩端地面標高降低,清理橋面瀝青後,發現中孔橋面石位置為雜土回填,自行補配了中孔橋面石。
  • 衡水563歲古橋被曝鋪設水泥磚,網友誤會了?
    不少網友質疑其「為古橋鋪設水泥磚」「破壞式維修文物」。對此,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展開調查。古橋修繕震動了文物圈前不久,某自媒體發表一組圖片,曝光衡水安濟橋修繕「鋪設水泥磚」,並質問「換成水泥總少了一些味道,原汁原味『不香嗎』?」
  • 衡水安濟橋修繕被曝鋪設水泥磚,「破壞性保護」還是網友誤會?
    新華每日電訊11月30日消息,位於河北省衡水市的安濟橋,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距今已有563年歷史。去年以來,當地啟動安濟橋修繕工程,然而整個過程可謂「一波三折」。不少網友質疑其「為古橋鋪設水泥磚」「破壞式維修文物」。對此,記者展開調查。
  • 古橋被「破壞式」翻新,文物修復不能簡單粗暴
    【網言】  近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河北衡水安濟橋在修繕過程中將橋面原有石塊拆除,被指「破壞式」翻新。記者從河北省文物局獲悉,安濟橋橋面修繕工作未上報審批,已責令地方停止施工。  帶有車轍痕跡的橋面,是滄桑古樸的歷史風貌見證者。然而,經過粗暴的「修繕」後,新鋪的平整石材將這些痕跡硬生生截斷。作為河北省境內現存橫跨滏陽河上規模最大的古代石橋,安濟橋被「毀容」,實在令人惋惜。對待古橋的態度,能夠考量地方文化認知水準。
  • 「破壞式修繕文物」該怎麼破
    【網言】河北省衡水市安濟橋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距今已有563年歷史。當地啟動安濟橋修繕工程之後,有網友質疑「破壞式修繕文物」。主要問題有兩個:一是「幾百年歷史的車轍印」沒了,二是「三合土改條石」。引發質疑後,河北省文物局責令暫停施工,顯然是「止損」。不得不說,古蹟「換新顏」、修繕變損毀並非個例。遼寧朝陽雲接寺清代壁畫被「修復」得面目全非;浙江溫州平陽鰲江福星橋,由原先的五孔橋「修復」成四孔橋;一些地方的名人故居甚至被「維修性拆除」……文物古蹟頻遭「修復之殤」,暴露出不少共性問題。思想「跑偏」是最主要的原因。
  • 朝陽古寺清壁畫遭"破壞性修復" 文物局下令停工
    新聞到底:《朝陽古寺清壁畫遭「破壞性修復」》  新聞閃回:清代壁畫被修成「年畫」,事發朝陽市鳳凰山雲接寺,網友怒斥「破壞性修復」令人髮指。  昨日朝陽古寺清代壁畫遭「破壞性恢復」一事見報後,朝陽市文物局領導非常重視,局長王文書當即從北京返回朝陽處理此事。
  • 車轍都修沒了,又是毀容式修復?
    文 | 王遠方 據媒體報導,經過一年多的修繕,具有兩百餘年歷史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衡水安濟橋橋體和橋面修繕已基本完工。9月14日,記者從河北省文物局了解到,此次維修系當地文物管理部門自行補配中孔橋面石,目前已責令停止施工。
  • 毀容式修復又添一個!重點文物安濟橋車轍被修平,滄桑古樸味瞬間消失……
    據媒體報導,經過一年多的修繕,具有兩百餘年歷史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衡水安濟橋橋體和橋面修繕已基本完工。安濟橋原有的石材寬大平滑,有些石塊布滿裂痕,橋面中間有兩道車輛長期碾壓的車轍痕跡,呈現出滄桑古樸的歷史風貌。但近日有網友曬出衡水安濟橋修繕現狀:施工方在橋面中間新鋪上一截平整的石材,原有的車轍痕跡也被新鋪設的石材截斷。
  • 衡水「老橋」整體修繕工程已復工,預計6月底竣工
    衡水安濟橋整體修繕工程已復工預計今年6月底竣工5日,全國保護文物單位衡水「老橋」——安濟橋整體修繕工程恢復施工,預計6月底完成。衡水安濟橋建成於公元1766年,為七孔連拱石橋,橋身長116米,橋面寬7.5米,總高16米。建成以來,由於年久失修,橋墩、橋欄杆等出現破損,存在安全隱患,引起了市民的普遍關注。市區有關單位多次研究維修加固方案,方案經省文物局批覆後,市文物局相關人員到國家文物局跑辦修繕資金。
  • 國家文物局通報八起案件 沈鐵損毀抗戰遺址阿爾山車站
    儘管四川省、綿陽市文物部門多次責令停工,但平武縣政府未採取有效措施制止違建,至今年8月中旬,該項目兩座塔樓分別建至25層、20層,部分封頂,大幅突破了報恩寺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控制要求,嚴重破壞了歷史風貌。此案為一起典型的縣級政府法人違法且嚴重失職案件。  國家文物局對案件進行了實地督察。
  • 作家張宏傑質疑東華門遺址維修 鳳陽縣:維修簡單粗暴已叫停
    鳳陽縣文廣新局已下達停工通知。目前,鳳陽縣將針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全面整改。【事件】學者質疑鳳陽古城維修記者了解到,張宏傑之所以到鳳陽,是因為曾經寫過一本朱元璋傳,其中專門寫到了朱元璋營建中都的情況。張宏傑說,明代中都城在歷史上曾經多次遭到破壞,如今留存的遺蹟並不多。然而,5 月14日他到鳳陽後,正好遇上中都東華門遺址維修,認為「這不是在維修,這是在毀滅國家重點文物。」
  • 「遼瀋戰役」決策地7處文物遭破壞 國家文物局回應:最大限度恢復本體
    日前,國家文物局接群眾舉報,反映湖北省紅安縣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紅安七裡坪革命舊址」中的「國共合作談判舊址」遭違法拆除,於8月26日派出督察組,會同湖北省文物局現場調查核實。日前,河南省文物局報告國家文物局,南街民居在商城縣南關舊城改造工程中,遭整體拆除。國家文物局於8月27日派出督察組,會同河南省文物局現場督察。經查,2012年6月,商城縣人民政府啟動實施南關舊城改造工程,由縣長任工程指揮部指揮長,編制《商城縣南關街民居保護和環境整治設計方案》,由河南省文物局批覆同意,明確了南街民居保護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