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容式修復又添一個!重點文物安濟橋車轍被修平,滄桑古樸味瞬間消失……

2020-09-16 上觀新聞

據媒體報導,經過一年多的修繕,具有兩百餘年歷史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衡水安濟橋橋體和橋面修繕已基本完工。安濟橋原有的石材寬大平滑,有些石塊布滿裂痕,橋面中間有兩道車輛長期碾壓的車轍痕跡,呈現出滄桑古樸的歷史風貌。

但近日有網友曬出衡水安濟橋修繕現狀:施工方在橋面中間新鋪上一截平整的石材,原有的車轍痕跡也被新鋪設的石材截斷。9月14日,記者從河北省文物局了解到,此次維修系當地文物管理部門自行補配中孔橋面石,目前已責令停止施工。

文物與遺存,經歷了歲月的洗禮,躲過了戰爭的硝煙,結果卻沒逃過今天的破壞式「修復」。一道道車轍,本是歷史的見證,如今卻被簡單粗暴的修復給抹平了。此前,甘肅西和縣法鏡寺石窟內的幾尊佛像經過修繕後表情「詼諧幽默」、「最美野長城」的遼寧省綏中縣小河口長城被修繕成了一堵蜿蜒的「白灰牆」、四川安嶽石窟一尊建於宋代的佛教造像,遭到了毀容式修復……

對於文物的修復一定要慎之又慎,它是不可再生的資源。沒有任何計劃地修繕或整容式地修復,是在一點點地抹去歷史的記憶。文物是歷史的見證,不能任人「打扮」。同時,要擺正對文物修繕的態度。修繕文物,應當是出於保護的目的。如果是以修復文物為噱頭,實際是為商業、旅遊開發做鋪墊,讓文物被嘈雜的環境、商業的氣息所包圍,這樣的修復也是與保護文物背道而馳。文物,是文化記憶,不應當成為地方發展經濟的「搖錢樹」。

修復文物的成果如何,實際上也反映著人們對待文物與歷史的態度。國寶級文物四羊方尊,當年在日軍的轟炸下成為碎片。經過文物工作者的修復,四羊方尊得以恢復歷史原貌。秦始皇陵銅車馬出土時,破損成3000多塊碎片。人們耗費8年時間,將碎片拼接修復完整。

當人們以工匠精神對待文物修復時,文物也會以驚豔的面貌再次呈現在世人面前。對於歷史,我們應當有一種敬畏的心情。此前,《我在故宮修文物》的紀錄片之所以感動人,或許就是源於修復者那份耐得住寂寞的工匠精神。

現在,不少地方都在打造自身的文化品牌與地方特色。與其去營造這樣的文化氛圍,倒不如認真地發掘自己的歷史,將已有的文化遺存、文物古蹟真正保護好,修舊如舊,制定科學合理的規劃,讓城市的文化增添幾分歷史的味道。

同時,管理部門在制定文物修繕計劃時也應當注意到,這不是簡單的施工,而是需要有一定專業資質和技術門檻的工作。此外,保證修復全流程的專業化,也需要有相應管理部門的監督和參與。監管應當走在工作的前面,而不應當是看了新聞才知道事情已發生。

修復文物,要用心,別讓歷史修著修著就沒了。

欄目主編:趙翰露 文字編輯:楊蓉 題圖來源:東方IC 圖片編輯:雍凱

來源:作者:王遠方 光明日報

相關焦點

  • 車轍都修沒了,又是毀容式修復?
    文 | 王遠方 據媒體報導,經過一年多的修繕,具有兩百餘年歷史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衡水安濟橋橋體和橋面修繕已基本完工安濟橋原有的石材寬大平滑,有些石塊布滿裂痕,橋面中間有兩道車輛長期碾壓的車轍痕跡,呈現出滄桑古樸的歷史風貌。
  • 古橋被「破壞式」翻新,文物修復不能簡單粗暴
    【網言】  近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河北衡水安濟橋在修繕過程中將橋面原有石塊拆除,被指「破壞式」翻新。記者從河北省文物局獲悉,安濟橋橋面修繕工作未上報審批,已責令地方停止施工。  帶有車轍痕跡的橋面,是滄桑古樸的歷史風貌見證者。然而,經過粗暴的「修繕」後,新鋪的平整石材將這些痕跡硬生生截斷。作為河北省境內現存橫跨滏陽河上規模最大的古代石橋,安濟橋被「毀容」,實在令人惋惜。對待古橋的態度,能夠考量地方文化認知水準。
  • 200多歲的衡水安濟橋遭「破壞式維修」?河北省文物局:已責令停工
    據媒體9月8日報導,經過一年多的修繕,具有兩百餘年歷史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衡水安濟橋橋體和橋面修繕已基本完工。近日,卻有網友曬出衡水安濟橋修繕現狀:「正在鋪設的石磚,具有200多年歷史的標誌性車輪印沒了,好好的古橋給毀了……」對此,有的網友認為是「破壞式維修」。9月14日,紅星新聞記者從河北省文物局了解到,系當地文物管理部門自行補配中孔橋面石,目前已責令停止施工。
  • 安濟橋被指遭破壞式維修,文保和使用如何兩全
    作者:耶律據新華社9月8日報導,經過一年多修繕,具有兩百餘年歷史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衡水安濟橋橋體和橋面修繕已基本完工。近日,卻有網友曬出衡水安濟橋修繕現狀:「正在鋪設的石磚,具有200多年歷史的標誌性車輪印沒了,好好的古橋給毀了……」對此,有網友認為是「破壞式維修」。目前,河北省文物局已責令停止施工。
  • 外國的「毀容式」文物修復,同樣魔幻又沙雕
    為什麼魔幻又沙雕的「毀容式」文物修復,在全球都如此常見? 正因如此,它也淪為「毀容式」文物修復的重災區。 最知名的一次修復事故發生在2012年,「受害者」是下面這幅耶穌壁畫。
  • 讓人哭笑不得的「毀容式」文物修復~
    近日,西班牙帕倫西亞一尊雕塑作品經過修復後變得面目全非,又引發了一場全民大吐槽!這棟建於1923年的建築外牆上的雕塑雖然有一定程度的風化,但原本是可以辨認清楚的,不過經過「毀容式修復」後,基本上已經沒法看了!
  • 衡水安濟橋修繕被曝鋪設水泥磚,「破壞性保護」還是網友誤會?
    新華每日電訊11月30日消息,位於河北省衡水市的安濟橋,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距今已有563年歷史。去年以來,當地啟動安濟橋修繕工程,然而整個過程可謂「一波三折」。不少網友質疑其「為古橋鋪設水泥磚」「破壞式維修文物」。對此,記者展開調查。
  • 200多歲衡水安濟橋遭破壞式維修?河北省文物局:已責令停工
    近日,卻有網友曬出衡水安濟橋修繕現狀:「正在鋪設的石磚,具有200多年歷史的標誌性車輪印沒了,好好的古橋給毀了……」對此,有的網友認為是「破壞式維修」。9月14日,紅星新聞記者從河北省文物局了解到,系當地文物管理部門自行補配中孔橋面石,目前已責令停止施工。
  • 文物修復不能"自發" 專家:納入法治杜絕"毀容式"修復
    微博引起網友熱議和質疑,其後又有數位網友聯繫「許鑫NixUx」,提供了多處類似有爭議的文物重繪、修葺照片,這樣的行為被網友們稱為「毀容式」修復文物。  此後,多家媒體對此事進行了報導和討論,如何正確地保護文物,引起人們的重視。
  • 文物建築「破壞性修復」幾時休?
    原標題:文物建築「破壞性修復」,別總等著網友來舉報河北衡水對安濟橋進行修繕,但修繕過程引來網友質疑,稱其「鋪設水泥磚」,「破壞式維修古橋」,有著百年車轍痕跡的真石板可能就此湮滅網友拍攝的衡水安濟橋修繕狀況。據了解,安濟橋有長達563年的歷史,屬於國務院公布的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當地也是個著名的文化古蹟。
  • 西班牙文物慘遭「毀容式」修復,盤點那些西班牙文物修復的騷操作
    近日,西班牙北部城市帕倫西亞一座少女雕像在修復之後反而慘遭「毀容」引發當地網友熱議。這座雕像位於一棟建於1919—1922年之間的歷史建築之上。位於馬約爾大街9號的這棟建築,是帕倫西亞市中心的標誌性建築之一,現在是一家銀行的辦公地點。
  • 「破壞式修繕文物」該怎麼破
    【網言】河北省衡水市安濟橋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距今已有563年歷史。當地啟動安濟橋修繕工程之後,有網友質疑「破壞式修繕文物」。主要問題有兩個:一是「幾百年歷史的車轍印」沒了,二是「三合土改條石」。遼寧朝陽雲接寺清代壁畫被「修復」得面目全非;浙江溫州平陽鰲江福星橋,由原先的五孔橋「修復」成四孔橋;一些地方的名人故居甚至被「維修性拆除」……文物古蹟頻遭「修復之殤」,暴露出不少共性問題。思想「跑偏」是最主要的原因。在急功近利心態下,「維修性拆除」實則是一些人不尊重歷史文化、不敬畏法律法規。此外,「人才短缺」同樣凸顯。
  • 南宋時期文物佛像被塗得五顏六色,「毀容式」修復誰之過?
    微博引起網友熱議和質疑,其後又有數位網友聯繫「許鑫NixUx」,提供了多處類似有爭議的文物重繪、修葺照片,這樣的行為被網友們稱為「毀容式」修復文物。此後,多家媒體對此事進行了報導和討論,如何正確地保護文物,引起人們的重視。
  • 給唐宋佛像「濃妝豔抹」遭網友譴責:「毀容式」文物修復
    2015年,當地信佛群眾又對文物保護單位附近自建佛像部分進行重繪。據四川資陽市文物愛好者李文(化名)反映,在四川資陽這種「毀容式」破壞很普遍。根據李文提供的照片,資陽多地摩崖石刻均有重繪現象。國家文物局答覆該建議時明確,後續要重點加強安嶽石窟文物本體保護工作,將在「十三五」時期川渝石窟保護工程推進過程中,考慮將安嶽石窟納入重點項目範疇,在資金、技術和政策等方面加大傾斜和支持力度,及時組織專家赴現場進行檢查指導。
  • 河北衡水否認「破壞式修古橋」:修繕處系建國後重建,且用古磚
    位於河北省衡水市的安濟橋距今已有563年歷史,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近期,當地啟動對安濟橋進行修繕,然而修繕過程引來網友質疑,稱其「鋪設水泥磚」,「破壞式維修古橋」。9月16日,負責該修繕工程的衡水市桃城區文物管理所相關負責人對猛獁新聞·東方今報記者表示,事實並非網傳那樣,引發質疑的安濟橋中孔部分早在上世紀30年代被日寇炸毀,中孔以上部分為建國後重建的,此次修繕的是重建部分,因此不是破壞文物。
  • 國寶級文物被「毀容式」修復,佛曰:我求求你們放過我吧~
    這幾天文物修復圈出了大醜聞,全國各地許多佛像被毀容式地修復了。再豐富的文字也實在無法形容這種農家樂式鄉村審美,還是看圖直接感受視覺衝擊吧。接下來幾天事件一直在發酵,更多的毀容式修復案例陸續被曝光。資中東巖被二次美顏,睿智的微笑變成弱智的憨笑。
  • 「毀容式」文物修復不是中國專利,看看西方這些奇葩文物修復案例
    文物修復是文物保護中的重要一環,讓破損或者保存不善的文物重新煥發生機、再現光彩是文物修復的主要目的。熱門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將文物修復這個平常默默無聞的行為擺在了大眾眼前,也讓大眾了解了文物修復背後的辛酸與艱難。無疑,優秀的文物修復師令人敬佩。
  • 「毀容式」文物修復:現代社會竟有如此文化保護?
    麼麼噠~也歡迎大家關注公主號新玩物,每周有定期抽獎活動~最近,一位名叫「許鑫NixUx」的博主在微博上發布了一組安嶽石窟(四川省安嶽縣)文物佛像重繪修復前後對比照片,左為原貌,右為修復後樣貌,並質疑「現代社會竟有如此文化保護」。
  • 千年大佛慘變「小鮮肉」,修復後堪比毀容的文物還有這些……
    前段時間,樂山大佛終於修復完工。但這次修復被稱作是「美圖秀秀」式修復,飽經滄桑的樂山大佛突然變成了「小鮮肉」。樂山大佛修復前原本建於唐代開元元年的佛像被刷上了一層彩漆,顏色濃豔。原本斑駁古樸的大佛,像是被加上了一層美顏濾鏡,簡直和以前「判若兩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