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女修成川普?!外國的「毀容式」文物修復,同樣魔幻又沙雕

2020-12-07 騰訊網

最近,西班牙帕倫西亞(Palencia)的一處文物因為「毀容式」修復火了。

原雕塑在1923年建成,坐落在帕倫西亞市銀行的房簷上,刻畫的是一位可愛的牧場少女形象:戴著頭巾,嘴角掛著淡淡的微笑。經過修復後,她不僅大變樣,還轉性成了一位眼歪口斜的呆滯大叔。

修復前的牧羊少女(圖左)和修復後的呆滯大叔(圖右)

圖源:Smithsonian Magazine

這件事情由當地畫家安東尼奧·卡佩爾在Facebook上曝光後,激發了廣大網友的吐槽欲。

一張好像融化了的面孔,眼睛是倆圓形的洞洞,一個畸形的腫塊疑似是它的鼻子,還有張『阿』的大尖嘴」——藝術領域的記者Tsioulcas評價道。

因為修復後的形象頭又大又禿,看起來又不太聰明的樣子,不少人叫它「土豆頭」(Potato Head)。

還有人發現,這張臉居然離奇地像美國總統川普

讓我們回顧一下兩人的長相:

不能說像吧,這簡直一模一樣啊!

西班牙最偉大的的雕塑家之一,Victorio Macho Rogado嘲諷道:「鑑於川普到時候必須離開白宮,看來他提前搬到西班牙來了。」

這位「靈魂畫手」隨心所欲的破壞性修復,激發的不止是吐槽,還有抑制不住的怒火——這場修復災難已經無可挽回了:活潑可愛的牧羊少女成了過去式,今後,經過這條街上的路人,抬頭只能看見這張詭異的臉。

360度全死角,這張臉擔得起這個名號

圖源:Observer

「毀容式」文物修復,在世界範圍內都是個令人頭疼的問題。

國內前幾年引發巨大關注的安嶽佛像,修復前古樸溫潤、給人以慈悲之感,修復後色彩豔麗、渾身透著俗氣。

更讓人難過的是,安嶽佛像有1000年歷史,和帕倫西亞90多歲的牧羊少女相比,更為珍貴,是貨真價實的老文物。經此修復一劫,雖然雕像仍在,但其實它已經近乎「死亡」了。

安嶽佛像修復前(圖左)和修復後(圖右)

圖源:微博

為什麼魔幻又沙雕的「毀容式」文物修復,在全球都如此常見?

01

這些年,慘遭「毀容」的文物

作為歷史悠久、藝術氛圍濃厚的國家,西班牙在人類藝術史上算是「優等生」,出過許多藝術家,也擁有海量珍貴的藝術作品。

正因如此,它也淪為「毀容式」文物修復的重災區。

最知名的一次修復事故發生在2012年,「受害者」是下面這幅耶穌壁畫。

修復前的英俊耶穌(圖左)和修復後的猴子耶穌(圖右)

圖源:Medium

這幅戴著荊棘王冠的耶穌畫像,作者是19世紀中後期的知名畫家Elias Garcia Martinez。壁畫一直掛在薩拉戈薩市附近的教堂,安靜地度過了一百多年歲月,直到被一位「好心」的老婦人變成了「基督猴子」

「基督猴子」的相貌實在魔性,迅速變成了表情包素材。不少網友把這張臉帶入到其他畫作和場景中玩梗,比如「基督猴子」版《最後的晚餐》:

套入《吶喊》中似乎比較和諧,沒什麼違和感:

耶穌顯靈了!在狗子的美臀上:

除了這幅畫,還有著名的《Los Venerables》(《聖母無染原罪》),來自17世紀的西班牙畫家巴託洛梅·埃斯特萬·穆裡略,創作於1678年。

原畫中的聖母瑪利亞,本來象徵著沒有原罪的純潔,天真爛漫、柔美寧和;修復後則直接成了墮入風塵的中年大媽。

修復前的純潔少女(圖左)和修復後的中年大媽(圖右),再胡來也搞不出這種魔幻的效果吧?!

圖源:Wikipedia

可怕的是,這幅壁畫還被修復了兩次,兩個版本一個比一個風塵和老態,讓人非常懷疑修復者是不是和聖母瑪利亞有仇,蓄意報復。無冤無仇的話,不如看看眼科或者自剁雙手。

還有人嫌棄原來樸素的審美,總想把文物變得更現代。

比如哥倫比亞索萊達一座19世紀的聖安東尼像,由於白蟻腐蝕,教堂把雕塑送去修復。結果,神父打開包裹就呆住了,驚恐萬分地看著濃妝豔抹的聖安東尼和小耶穌。

修復後(圖中和圖右),眼影、腮紅、口紅都打得很重,仿佛剛從美容院出來,準備直奔「變裝皇后」選美大賽

圖源:medium

「毀容式修復」還可能是個奇招。

加拿大安大略省一座天主教堂的瑪麗和小耶穌雕像,創作於上世紀中葉,當地有些熱衷於破壞公物的流氓,多次砍下小耶穌的頭——警察找回來,安上,沒多久又丟了。

最近一次丟失是在2016年,小耶穌再次被斬首後,它的頭顱徹底失蹤了,警察毫無頭緒。人們以為頭再也找不回來之時,當地的藝術家希瑟·懷斯自告奮勇,決定幫可憐的小耶穌再做一顆頭安上。

按照市場價,做一顆頭需要7300美元,但懷斯表示,沒事兒,我免費做。教堂就這麼開開心心地等著,結果等來的是一顆怪異的紅色怪物頭顱,引發全網轟動。

修復後(圖右),這恐怕不是耶穌,而是外星人……

圖源:AP

路過的市民實在覺得這顆頭很驚悚,多次抗議。

偷走原版頭顱的小偷作為當地居民之一,也受不了修復後的大紅頭:「這玩意兒實在太可怕了!」醜醜的紅色耶穌頭,讓小偷良心發現,自覺歸還了原物……

但是,也許是因為這顆離經叛道的頭為這座教堂帶來了巨大的關注和流量,也許是因為這顆頭荒誕醜陋到可笑,教堂居然喜歡上了它,一直沒有更換。

在國內,「毀容式」文物修復的新聞也屢見報端。中招的不僅是安嶽佛像,還有遼寧朝陽市雲接寺的佛教壁畫。

這幅創造於901-1125年間(宋朝)的壁畫,花了近百萬人民幣,把好好的藝術品改成了卡通畫,真是花大錢,不幹人事兒。

修復前(圖左),古樸有宋朝風貌;修復後(圖右),動畫小作坊出品的神話劇

圖源:微博

敦煌著名壁畫修復專家王金玉說,這樣的結果「徹底破壞的文物,原來的壁畫不復存在了」。引發巨大關注後,當地政府解僱了兩名涉事官員。處罰來了,但人們再也無法欣賞到原畫了。

色彩是一個大坑。不僅是中國的佛像,國外的耶穌像也遭到過豔俗色彩的襲擊,比如西班牙拉納多羅15世紀的聖母瑪利亞雕塑,原來是樸素的木雕,「修復」後成了2元店裡的劣質玩具。

修復前(圖左),修復後(圖右),突然變成廉價的泥塑質感是怎麼回事……

圖源:Brightside

慘遭「毀容」的不僅有人物像,還有建築。

比如土耳其的奧卡克裡阿達城堡,擁有2000多年歷史,已是半廢墟的模樣。但正是這樣的滄桑面貌,引人遐思。結果,土耳其政府嫌太破,斥巨資敲定一個五年修復計劃。

2010年,城堡修復完畢,「煥然一新」,絲毫沒有過去的影子。這簇新的面貌,方正的小窗戶,潔白的牆壁,讓人難免不呵呵:這是抄襲像素遊戲Minecraft麼?

修復前(圖左)和修復後(圖右),雖然很呆萌,但確實毀了容

圖源:Brightside

幾年前,長城也遭到過「毒手」。這段780米的長城,修復不過是敷衍地用水泥糊了一遍,把原本的結構完全破壞了。

修復前(圖左)和修復後(圖右)

圖源:Brightside

所幸,這場失敗的修復引發巨大關注後,長城的修復變得更加謹慎小心,這樣的悲劇沒有再重現。

02

為什麼修復容易變「毀容」?

為什麼全球範圍內,文物、藝術品的「毀容」這麼常見?究其原因,恐怕「不專業」是主要元兇之一。

俗話說得好,「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但偏偏有一些非專業人士,自以為有審美、有善心,自作多情地介入到文物、藝術品的修復中,造成破壞性的後果。

像「基督猴子」,就是一位老婦人因「好心」釀造的悲劇。2012年,81歲的塞西莉亞·吉米內斯到聖米歇裡科迪亞大教堂參觀,看到「戴荊棘王冠的耶穌」這幅畫。

她自稱,這是她最喜歡的一幅畫。看到壁畫上的耶穌有些疲倦、模糊,她決定為此做點什麼——拿起畫筆,開始「修復」。事實證明,這份擔心和好心是完全多餘的。

塞西莉亞看到的耶穌是圖左的樣子,確實應該好好修復保護一下了,但這份責任不該由她承擔

圖源:the Sun

損壞發生後,許多藝術史學家迅速趕到教堂,商議如何拯救這幅畫,最終得出結論:這種破壞是不可逆的。儘管通過努力,部分損壞得到修復,但很難回到最初的模樣了。這樣的結果,無疑讓許多藝術愛好者扼腕。

德拉瓦大學的專業藝術修復人員斯託納表示,這種「自己動手修復的案例」,不僅在歐洲時有發生,在美國更是常見

這種「自己動手」背後,或許不僅是單純的意外——「貪小便宜」也是造成「毀容式」修復的原因之一。

許多業餘藝術愛好者會主動提出「免費修復」的方案,一些教堂、機構往往為了省錢,願意「冒險」,卻落得一個徹底毀壞的結果。

比如,「基督猴子」的作者塞西莉亞就聲稱自己的修復行為得到了教區牧師的許可;

《聖母無染原罪》的所有者是位私人藝術品收藏家,發現畫中的聖母瑪麗亞面容有些模糊,就隨便找了位家具修復師,給對方支付了1200歐元(與畫作的價值相比,這算是一個很低的價格),結果得到的卻是「墮入風塵的瑪麗亞」。

每看一次修復後「來自大姐的死亡凝視」,我都會想起小學時紋了眉毛和眼線、打過我的班主任,只想大喊一句:「這位大姐你有事?!」

圖源:the Sun

安嶽佛像「毀容式」修復背後也有著類似的故事。按照當地文保部門的說法,佛像是1995年由當地群眾自發籌款修復的,信男善女們覺得「捐點資、上點顏色,便於大家來朝拜」。

民間的自發修復,往往缺少專業的知識和經驗,根本無法找到專業修復人士,一味求新,反而好心辦壞事。

廣安金鳳山水月觀音也是群眾集資修復,卻好心辦壞事的典型案例。修復後的觀音,殘缺的右胳膊倒是接上了,但長得不正常;塗上紅、藍、綠三色油漆,又現代又豔麗,身體力行演繹了「五彩斑斕地醜」。

修復前(圖右)和修復後(圖左),這比長臂猿還誇張的手臂是認真的嗎……

圖源:微博

但問題是,為什麼非專業人士能這麼隨意地介入到文物和藝術品的修復中?背後恐怕也有監管不力的原因在。

像是文物破壞性修復的「重災區」西班牙,類似事件之所以累發,原因就是寬鬆的規定:文物和藝術品的修復者不需要「持證上崗」,也沒有什麼強制標準,導致許多沒有接受過良好專業培訓的業餘愛好者介入到文物修復中來。

西班牙加西亞文化遺產保護和修復學院的教授費爾南多·卡雷拉對這種情況感到很憤慨:「這些人配叫修復人員嗎?他們很笨拙,把事情搞砸了,藝術品毀壞了。」

西班牙馬特雷拉城堡(Matrera)的修復前(圖右)和修復後(圖左),這次修復其實是由專業人員操盤的,但效果仍然引發了很大的爭議:負責修復的建築師代入了個人審美,想做出一個既保留遺址,但又有現代感的作品,但在當地人眼裡,這是妥妥的翻車

圖源:Brightside

但問題是,根據現行法律,這種不專業的修復是沒問題的,卡雷拉也覺得非常不合理:「你能想像一個沒有任何醫學背景的人被允許給他人做手術嗎?或者沒有藥劑師許可證的人隨便給別人出售藥物?又或者讓一個沒有任何建築學背景的人去蓋房子?

他提議,為了西班牙的文化和歷史,必須提高修復人員的專業門檻,實施更嚴厲的管理政策,不然這種情況還會繼續發生。

除此之外,政府更多的財政資源投入也是值得考慮的。在西班牙,一些政治家覺得為文化遺產折騰不划算,不像醫保、就業之類的問題那麼與民生、現實相關,很難通過文物保護做出什麼政績。

在國內,情況也類似。正是因為政府和當地文物保護部門的不作為,民眾才能自發而自由地介入到修復中,卻不幸造成文物的永久損毀。

03

文物修復,「如舊」還是「如新」好?

按照安嶽「信男善女」的標準,或許並不會認為修復後的佛像「毀容」了。關於文物修復破壞與否的標準,其實是有一個爭議空間的,畢竟審美是私人化的,不可能完全一致。

比如達文西收藏於羅浮宮的作品《聖母子與聖安妮》,講道理這個修復和其他案例相比,算是很專業且良心的了。所謂「修復」,其實類似清洗,羅浮宮僱傭了幾位專業人士,把畫作上幾個世紀的汙垢去除了,相應地,畫的色彩也變得更明快了。

修復前(圖左)和修復後(圖右),大體沒變化,顏色飽和度變高了些

圖源:羅浮宮

但羅浮宮的兩位保護專家對此表示強烈不滿,認為這個翻新的做法使得畫作失去了歲月痕跡,也屬於破壞,並以辭職表示抗議。

然而,類似的清洗修復在2016年再度發生,羅浮宮把文藝復興時期的一副畫作《施洗者聖約翰》清洗了一遍。這幅畫上一次清洗,是在1902年。這次清洗花了9個月,成品中的聖約翰形象也變得更加清晰。

《施洗者聖約翰》原畫由於時間對顏料的侵蝕,整體色調略微暗淡、模糊,卻有種古樸柔和的「高級感」

圖源:羅浮宮

這種清洗式的修復,雖然不能讓所有人滿意,但客觀上來說,對文物的傷害比較小,屬於大多數人都能接受的範疇。

同樣是西班牙,聖米格爾·德埃斯特拉教堂的聖喬治畫像是擁有500年歷史的傳奇之作,修復後,變成了圖右的樣子。

修復前(圖左)和修復後(圖中、右),也有人喜歡修復後這種卡通風,覺得挺呆萌可愛

圖源:the Sun

有人吐槽,這是請了迪士尼團隊進行「卡通式」修復,把聖喬治畫成了《丁丁歷險記》裡的人物;但也有人覺得這個修復並沒有太背離原始形象,甚至還有些可愛。

最終,教堂和負責修復的公司被政府各自罰款6000歐元,勒令重新修復。於是,教堂又花了37000美元,把聖喬治又恢復成了最初的樣子。

其實,在文物修復專家之間,也一直存在修複方式的爭議:究竟應該「修舊如新」,還是「修舊如舊」?

前者以「新」為標準,後者則更加複雜——一些文物,在歷史上本身就有過修復的記錄,是要把文物維持現在的樣子,還是修復到某個時間段的狀態?

像義大利著名的修復理論家Cesare Brandi,就是「修舊如舊」的忠實擁躉者,他認為,修復師不僅要參考藝術品最初創造時的樣子,也要尊重它所經歷的歷史。修復藝術品的時候,也要保留時間印跡,把對其狀態的幹預降低到最小,而非一味求新。

像我國大足石刻修複課題組負責人詹長法,就很認可Brandi的觀點,也把這個理念帶到了大足石刻佛像的修復中。

正在對大足石刻佛像進行修復的工作人物

圖源:網絡

這場討論還要繼續下去,不過,有一點是肯定的:不論「修舊如新」還是「修舊如舊」,前提都是尊重文物原來的樣子和它背後的歷史,而非一廂情願地強加現代審美,借好心之名,行破壞之實。

討論時間:你怎麼看待魔幻又沙雕的「毀容式」文物修復?對於文物修復的標準,你有什麼看法?歡迎各位在留言區分享自己的觀點~

相關焦點

  • 讓人哭笑不得的「毀容式」文物修復~
    近日,西班牙帕倫西亞一尊雕塑作品經過修復後變得面目全非,又引發了一場全民大吐槽!這棟建於1923年的建築外牆上的雕塑雖然有一定程度的風化,但原本是可以辨認清楚的,不過經過「毀容式修復」後,基本上已經沒法看了!
  • 西班牙文物慘遭「毀容式」修復,盤點那些西班牙文物修復的騷操作
    近日,西班牙北部城市帕倫西亞一座少女雕像在修復之後反而慘遭「毀容」引發當地網友熱議。這座雕像位於一棟建於1919—1922年之間的歷史建築之上。位於馬約爾大街9號的這棟建築,是帕倫西亞市中心的標誌性建築之一,現在是一家銀行的辦公地點。
  • 「毀容式」文物修復不是中國專利,看看西方這些奇葩文物修復案例
    文物修復是文物保護中的重要一環,讓破損或者保存不善的文物重新煥發生機、再現光彩是文物修復的主要目的。熱門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將文物修復這個平常默默無聞的行為擺在了大眾眼前,也讓大眾了解了文物修復背後的辛酸與艱難。無疑,優秀的文物修復師令人敬佩。
  • 文物修復不能"自發" 專家:納入法治杜絕"毀容式"修復
    微博引起網友熱議和質疑,其後又有數位網友聯繫「許鑫NixUx」,提供了多處類似有爭議的文物重繪、修葺照片,這樣的行為被網友們稱為「毀容式」修復文物。  此後,多家媒體對此事進行了報導和討論,如何正確地保護文物,引起人們的重視。
  • 「毀容式」文物修復:現代社會竟有如此文化保護?
    麼麼噠~也歡迎大家關注公主號新玩物,每周有定期抽獎活動~最近,一位名叫「許鑫NixUx」的博主在微博上發布了一組安嶽石窟(四川省安嶽縣)文物佛像重繪修復前後對比照片,左為原貌,右為修復後樣貌,並質疑「現代社會竟有如此文化保護」。
  • 給唐宋佛像「濃妝豔抹」遭網友譴責:「毀容式」文物修復
    2015年,當地信佛群眾又對文物保護單位附近自建佛像部分進行重繪。據四川資陽市文物愛好者李文(化名)反映,在四川資陽這種「毀容式」破壞很普遍。根據李文提供的照片,資陽多地摩崖石刻均有重繪現象。一名上海博物館文物修復師表示,但凡只是在表面加塑與塗裝(沒有雕鑿),都可以恢復到原狀,「現在原狀造像被封印在塗裝外殼內情況還算穩定,待制定好修複方案定能重見天日」。該修復師稱,任何彩繪添加材料都是可以去除的,但不同顏料需要不同的去除劑,尚不知被曝光的石刻用的是什麼彩繪材料。
  • 南宋時期文物佛像被塗得五顏六色,「毀容式」修復誰之過?
    微博引起網友熱議和質疑,其後又有數位網友聯繫「許鑫NixUx」,提供了多處類似有爭議的文物重繪、修葺照片,這樣的行為被網友們稱為「毀容式」修復文物。此後,多家媒體對此事進行了報導和討論,如何正確地保護文物,引起人們的重視。
  • 國寶級文物被「毀容式」修復,佛曰:我求求你們放過我吧~
    這幾天文物修復圈出了大醜聞,全國各地許多佛像被毀容式地修復了。再豐富的文字也實在無法形容這種農家樂式鄉村審美,還是看圖直接感受視覺衝擊吧。接下來幾天事件一直在發酵,更多的毀容式修復案例陸續被曝光。資中東巖被二次美顏,睿智的微笑變成弱智的憨笑。
  • 車轍都修沒了,又是毀容式修復?
    此前,甘肅西和縣法鏡寺石窟內的幾尊佛像經過修繕後表情「詼諧幽默」、「最美野長城」的遼寧省綏中縣小河口長城被修繕成了一堵蜿蜒的「白灰牆」、四川安嶽石窟一尊建於宋代的佛教造像,遭到了毀容式修復……四川一處建於宋代的佛教造像,遭到了毀容式修復對於文物的修復一定要慎之又慎,它是不可再生的資源。
  • 西班牙百年少女雕像遭「毀容式修復」
    一棟銀行建築外的古雕像頭部有些損壞,但修復師將其修復後,雕像竟然變成了這樣……左邊修復前,右邊修復後這座雕像位於西班牙北部城市帕倫西亞的一棟建築上,建築建於1919-1922年之間,是帕倫西亞市中心的標誌性建築之一,現在是一家銀行的辦公地點。
  • 看完西班牙「毀容式」文物修復,頭都給我笑掉了!
    文物只會記錄人類的所作所為 小夥伴們大家好,我是美丫姐 這兩天,畢卡索與達利的故鄉——西班牙 因為「毀容式」文物修復 再度名聲大噪: 事情發生在一棟百年建築的外牆上
  • 看完西班牙「毀容式」文物修復,頭都給我笑掉了
    以下文章來源於你丫才美工 ,作者美丫姐這兩天,畢卡索與達利的故鄉——西班牙因為「毀容式」文物修復再度名聲大噪:事情發生在一棟百年建築的外牆上>才是雕塑修復前的容貌...他反倒相當滿意「以往根本沒啥客流量現在每個路人都要停下腳步望半天」不少熱心網友開始安慰西班牙人:反正這也不是你們在文物修復事業上的首次翻車了沒錯,早在今年的6月份
  • 千年大佛慘變「小鮮肉」,修復後堪比毀容的文物還有這些……
    前段時間,樂山大佛終於修復完工。但這次修復被稱作是「美圖秀秀」式修復,飽經滄桑的樂山大佛突然變成了「小鮮肉」。樂山大佛修復前原本建於唐代開元元年的佛像被刷上了一層彩漆,顏色濃豔。原本斑駁古樸的大佛,像是被加上了一層美顏濾鏡,簡直和以前「判若兩佛」。
  • 樂山大佛變「小鮮肉」,是文物修復還是毀容?
    樂山大佛變「小鮮肉」,是文物修復還是毀容?但是如果告訴你這些佛像 是建於宋代的呢 因為文物修復師的鬼斧神工
  • 毀容式修復又添一個!重點文物安濟橋車轍被修平,滄桑古樸味瞬間消失……
    9月14日,記者從河北省文物局了解到,此次維修系當地文物管理部門自行補配中孔橋面石,目前已責令停止施工。文物與遺存,經歷了歲月的洗禮,躲過了戰爭的硝煙,結果卻沒逃過今天的破壞式「修復」。一道道車轍,本是歷史的見證,如今卻被簡單粗暴的修復給抹平了。
  • 細數那些文物畫作因修復而引發的毀容慘案
    有些文物可就沒那麼幸運了,「毀容式修復」了解一下。像不像兒童的塗色本,這飽和度,啥色豔往上鋪啥↓安嶽的另一處造像,知道的清楚這是貨真價值的古代文物↓毀容式修復無國界,西班牙人民不甘示弱。因年久失修,於是神父找來一位「美術老師」修復,你沒看錯,就是當地一所學校任教的美術老師。
  • 西班牙名畫複製品遭毀容式修復 這修復師是個抽象派吧?
    西班牙名畫複製品遭毀容式修復 這修復師是個抽象派吧?時間:2020-06-25 12:46   來源:北晚新視覺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西班牙名畫複製品遭毀容式修復 這修復師是個抽象派吧?
  • 這些被「毀容」的文物令人哭笑不得,該怎麼修復才對呢?
    原創 Edan,雪竹 果殼文物修復,聽上去古樸而浪漫。時光縫隙在修復師巧奪天工的雙手下彌合,文物因此而獲得新生。然而,當文物被修得五彩斑斕、金光閃閃時,質疑和鞭笞也隨之而來,甚至還衍生出了一個新詞——毀容式修復。
  • 西班牙名畫複製品遭毀容式修復 一眼看去慘不忍睹
    西班牙名畫複製品遭毀容式修復 一眼看去慘不忍睹時間:2020-06-25 11:01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西班牙名畫複製品遭毀容式修復 一眼看去慘不忍睹 據英國《每日郵報》6月23日報導,西班牙有一名藝術品收藏家花1200歐元,請人修復自己手上的名畫《埃斯克利亞的清靜受胎
  • 古橋被「破壞式」翻新,文物修復不能簡單粗暴
    【網言】  近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河北衡水安濟橋在修繕過程中將橋面原有石塊拆除,被指「破壞式」翻新。作為河北省境內現存橫跨滏陽河上規模最大的古代石橋,安濟橋被「毀容」,實在令人惋惜。對待古橋的態度,能夠考量地方文化認知水準。在文保觀念逐漸深入人心的今天,卻仍有不少地方做得不及格。把有魅力的古橋,修成扎眼的新橋,是「實用心態」使然。新建築材料易獲得、好施工,把橋面鋪設得光滑平整,車輛易通過,而且在資金投入上,也比「修舊如舊」要節省。正是這種心態,才致使一座座古橋遭受了難以彌補的文化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