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大佛慘變「小鮮肉」,修復後堪比毀容的文物還有這些……

2020-12-10 時代周報

前段時間,樂山大佛終於修復完工。但這次修復被稱作是「美圖秀秀」式修復,飽經滄桑的樂山大佛突然變成了「小鮮肉」

樂山大佛修復前

原本建於唐代開元元年的佛像被刷上了一層彩漆,顏色濃豔。原本斑駁古樸的大佛,像是被加上了一層美顏濾鏡,簡直和以前「判若兩佛」。

樂山大佛修復後

雖然美顏後的大佛讓很多人一時無法接受,但本次修復早已迫在眉睫。近年來,1300歲的大佛胸腹部出現破損和開裂,如果不及時修補,隨時都有坍塌的風險。

這次修復對大佛進行了加固,還把大佛頭髮上的髮髻修復了近200個。這樣一來,雖然大佛「今非昔比」,但也算保住了。

從古至今,人們也並不是第一次為了「保住文物」而對文物進行修復了。但下面這些文物修復失敗案例,既沒有「保住文物」,還對文物進行了「史詩級毀容」。

1

那些「慘遭毒手」的文物們

同樣是四川,安嶽縣峰門寺的石窟造像在網上火了。這是一尊建於宋代的佛教造像,修復前是這個樣子:

因為文物修復師的鬼斧神工,眼懷慈悲神態安靜的神佛生生被畫成了地主家的胖兒子……

原本具有歷史價值的佛像,在修復師誇張的配色和劣質的畫技下,不僅沒有被「修復」,還變成了一個五顏六色的表情包,真是不知道該哭還是該笑。

除了安嶽,還有開鑿於南宋的資中東巖佛像。它與一般不苟言笑的釋迦像截然不同,為世所罕見的釋迦特異造像。然而經歷過兩次修復後,變得「判若兩佛」。

修復前:

第一次修復:

這超越死亡芭比粉的口紅色號再配上迷之表情,一股濃濃的咖喱味兒油然而生,仿佛在說:給你個微笑自己體會

第二次修復:

不忍直視,這還是文物嗎?佛像臉上的表情、身上的細節、歷史痕跡,都被改的面目全非,歷史價值盡失。要是不說它是南宋的,我還以為是哪座新蓋寺廟裡的佛像。

安嶽的另一處造像也是,知道的清楚這是貨真價值的古代文物,不知道的還以為走進了河北奶奶廟:

安嶽奶奶廟不要獨自哭泣,鼻孔和嘴巴比你大10倍資陽大佛陪著你:

資陽市忠義鎮騎龍坳唐代大佛被重繪

還有被「彩妝」前後的石窟,修復後緊握的拳頭仿佛在訴說著他的憤怒:

上面這些文物修復還不能稱作」毀容「,畢竟最起碼還能看出它們曾經的樣子。真正的毀容是,修復後的文物完全看不到曾經的痕跡。

比如廣安的水月觀音。修復前的水月觀音,雖經歷了千年,但神態還如此的逼真:

但是修復後的水月觀音,簡直可以用「暴殄天物」來形容:

這是同一尊觀音像麼,這是又新造了一個吧!

你沒看錯,以上都是被修復過的文物。清一色的柳葉眉,高飽和的顏色,滿滿的廉價感……我想說,修復文物的師傅真的不是從大街隨便拉過來的麼?

若干年後,還會有誰記得,這些都曾經是我們最珍貴的文物。

遭殃的並不只有這些佛像。視覺效果最炸裂的修復,還是發生在大東北。2012年,遼寧雲接寺開展了清代壁畫的修復工作。

這是修復前:

請先記住這些壁畫的樣子。

雖然經過歲月的洗禮,它們已經有些斑駁,但是我們還是能感受到古人精湛的畫藝和想傳達給我們古代生活最真實的樣子。

但是經過修復後,壁畫變成了這個樣子:

這是西遊記裡穿著「紅橙藍綠青藍紫」鮮豔衣服的「七仙女」下凡了麼?雖然這波「連環畫修復」最後處以50萬元罰款,限期恢復原貌的處罰。可是再怎麼恢復原貌,也不可能變回原來的樣子。

其實這樣的事情不僅我們國家有,很多國家也有同樣的困擾。

2

國外那些著名的毀容式文物修復

網際網路上最著名的文物修復失敗事件,來自西班牙人民。一位老太太把一座教堂裡的耶穌畫像《戴荊冠的耶穌》修復成了猴子模樣,並且因為修復得太好笑拉動了當地的旅遊業:

一般同時拿來報導的,還有西班牙古堡馬德雷拉的修復工程,光滑的水泥彰顯著現代文明的野心,赤裸裸地表達著對古法匠心的不屑一顧:

相比之下,梵蒂岡人民的無心之過簡直不算什麼。下圖為恢復西斯廷教堂時,工匠清除拱頂上層的灰塵的時候,碰到了米開朗基羅的壁畫,使壁畫失去了眼睛:

西班牙還有一個名揚海外的修復案例是一座聖喬治的雕像的彩妝。修復前:

修復後變成了彩色的:

側面看:

放大看:

這真的不是楊迪附體麼?

還不禁讓人想起西安的彩色兵馬俑。不同的是兵馬俑是假的,聖喬治是真的。聖喬治是一位傳說中屠龍的英雄,在其他油畫中是這樣的:

活生生讓一個屠龍勇士,變成了一個俄羅斯套娃。

這樣的案例比比皆是:

真不是什麼都適合彩色的:

一下子由高大上變成了庸俗:

3

文物修復還是要專業點

看到以上這些,真的寧願這些文物繼續保持原貌,也不想它們這般被糟蹋。

近幾年來,人們對於古建築的保護意識已經逐漸提升。但在美學教育缺失的情況下,「保護性破壞」隨時都在發生。

這些失敗修復案例,大多出自外行之手。給聖喬治過度磨皮的是一位中學美術老師,塗荊冠耶穌的是一位普通老太太,修古堡的大概是一群建築工人。

發布水月觀音造像照片的網友也稱:「修復造像是善男信女集資自發行為,出發點和心意都是好的。在善男信女看來,重新翻修是一件功德,只是技術水平不夠,我與看護造像文物的爺爺奶奶溝通,他們也很虔誠,認為自己是在保護文物。

四川安嶽縣峰門寺佛像,更是由當地熱情高漲的民眾在1995年自發捐資修復的。之所以會把那些古樸的石像搞成大紅大紫的辣眼睛風,主要是因為當地民眾認為「新的才是更好的」。

難道沒有專業的文物修復人員麼?

兩年前一部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大火,把從不示人的文物修復展示在大眾面前。其中圈粉無數的鐘表師王津師傅,他修復過的鐘表,既精美,也能看到曾經的痕跡。

還有莫高窟的壁畫,經過師傅多年的修復,煥然一新。

但是這樣的案例並不多。

文物修復的專業人才目前仍然是個巨大缺口。《我在故宮修文物》裡,大家看到即使是全國最頂尖的文物修復師,過的也是青燈常伴的寂寞日子。國家博物館的修復師張鵬宇曾透露,自己的大學同學只剩不到三分之一的人還在從事文物相關的行業。賺錢不多,能堅持下來的人,大多是因為熱愛文物和保護文物的使命感。

畢業於中央美院的木雕佛像的修復老師屈峰,不緊不慢地刻著佛頭,說了一段獨白。這段獨白,既是屈峰作為一位手工藝家對藝術創造的體悟,也是一名文物修復者對文物保護的心聲。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曾經表達過一個觀點:「在體制機制沒理順時,我們的古建築修繕寧可停一停。」院長說得很委婉,其實用通俗的話翻譯一下,大概就是「等找到會修的人再修,不會修別瞎修。

編輯 / 綠毛水怪

如果不能、那就同時代一起前進

但決不要落在時代的後面

——布留索夫

相關焦點

  • 樂山大佛變「小鮮肉」,是文物修復還是毀容?
    樂山大佛變「小鮮肉」,是文物修復還是毀容?曾經的樂山大佛 最近 樂山大佛終於修復完工 但是網友看到後
  • 樂山大佛修復後變成「小鮮肉」,還有哪些文物被修「壞」了?
    在輝煌燦爛的中華大地上產生了不可計數的文物。這些文物歷經風霜,有的埋在地下,未見陽光;有的暴露在地上,被日曬雨淋,有的成為傳家寶被人小心翼翼地保護著,還有的擺在博物館供大家瞻仰。
  • 樂山大佛修成小鮮肉?文物修復師工作超出你想像!
    最近各種關於「樂山大佛修成小鮮肉」的文章在網絡瘋傳好奇之下小編仔細翻看這些文章再對比查看了各種報導和資料之後-1-大佛修成小鮮肉?開濾鏡拍照,爹媽都不認識了這些文章之所以讓大家的興奮得不得了就是因為文章裡的這兩張照片修繕前的大佛修繕後的大佛
  • 文物修復是拯救還是破壞?修復一次,千年佛像變成了「小鮮肉」
    漫漫幾千年的歷史中,這些文物也隨著時間留存了下來,構成中國傳統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文物作為文化的載體,歷史的見證者和承載者,又具有不可再生的特性。這獨一無二的特性使得他們的價值飛升,而同時也有一個壞處,文物一旦被損壞,就會消失在歷史上,沒有再生的可能。因為時間的原因,機會歷史上留存下來的文物,或多或少都會有一點損害,為了讓這些文物的保存年限更久,就有了「文物修復」。
  • 細數那些文物畫作因修復而引發的毀容慘案
    >不管是不是做到了所有人都喜歡修復後的樂山大佛,但這至少是科學、專業的人來操作的。有些文物可就沒那麼幸運了,「毀容式修復」了解一下。四川安嶽石窟的宋代佛教造像,修復前vs修復後,咋還發福了呢↓遼寧古寺的清代壁畫修復前後↓毀容式修復無國界,西班牙人民不甘示弱。
  • 有人說文物修復別再「修舊如舊」了?
    今天,小編看到某圈發布了一篇文章《請給文物修復留條活路,別再「修舊如舊」!》,文章閱讀量迅速升至1.5萬。雖然沒到10萬+,但相對於文物系統十來萬從業者的數量來說,這個閱讀量可以說是相當高了。
  • 1300年前的樂山大佛,佛身變樣,專家修復後成為小鮮肉
    許多外地遊客到四川後都想去樂山,因為都想去目睹樂山大佛的雄偉。很多人知道樂山大佛或許還停留在書本上圖片,或者是電視,網絡上的照片。不過樂山大佛已經不是千年前建時的樣子了。現在看到的樂山大佛不是原來的樣子,而是人工修復的,很多網民在看到最近修復的樂山大佛後,嘲笑說:「還不如不修復,」更有甚者,說這不是文化遺產的修復,而是破壞。然而,許多人不知道的是,從樂山大佛建立至今,已經經歷了一千三百多年的風雨侵蝕,佛身已處於破裂的殘缺狀態,急需修復工作。
  • 文物修復不能"自發" 專家:納入法治杜絕"毀容式"修復
    ,稱是「好友發的安嶽石窟造像近期的佛像重繪」,圖中這尊南宋時期的文物佛像被塗得五顏六色,既影響寶相莊嚴,也缺乏美感,還有可能對文物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害。但是,今年8月,有網友在微博上轉發的四川省安嶽縣峰門寺摩崖造像修復前後的對比圖,引發了一場全民關注文物修復事件的軒然大波。  「寶相活潑」   在網友曝光的峰門寺石刻大佛修復前後對比圖中可以看到,該佛像在修復前已有色彩剝落,但除右掌斷掉,其餘部位沒有明顯損壞。而修復後的佛像全身覆蓋鮮豔的紅、藍、黃、綠等顏料,看起來像是被化了濃妝。
  • 給唐宋佛像「濃妝豔抹」遭網友譴責:「毀容式」文物修復
    近日,有網友在微博上貼出多張佛像被「重繪」的照片,這些佛像看起來像被畫了濃妝。這種以修之名,行破壞之實的案例在國內外不在少數。專家表示,雖然塗裝顏料可以清洗,但也存在破壞文物的可能。從對比圖可以看出,該佛像在修復前已有色彩剝落,但除右掌斷掉,其餘部位沒有明顯損壞。而修復後的佛像全身覆蓋鮮豔的紅、藍、黃、綠等顏料。峰門寺位於安嶽縣高升鄉雲光村,開鑿於南宋,現存摩崖造像3龕23尊。
  • 樂山大佛修復完工,網友怒了:這是侮辱文化
    網友看到修復後的樂山大佛雖然美顏後的大佛的讓很多人一時無法接受但是和下面這些修復的文物相比真的寧願這些文物一定要慎重慎重再慎重不要讓修復變成了毀容
  • 千年唐代石窟大佛修復後何以被指觀感欠佳?
    觀察|千年唐代石窟大佛修復後何以被指觀感欠佳在甘肅炳靈寺石窟,一座27米高的唐代大佛在修復後,「宛若新裝」,更甚者在於一隻手如被齊齊剁掉一般,其中原因何在?這一大佛原本兩中手均損毀嚴重,而在修復後,一隻佛手修復如新,而另一隻佛手卻如剁開一般。知名文物專家、上海交大特聘教授楊曉能在對比修復前後的佛像後表示,這是一種「偽的修舊如舊」。一位文物修復界學者則表示,這一修復並沒有按照中國古代佛像雕刻風格特徵去處理,不尊重審美的常識,更把原有的古味給篡改了。
  • 這些被「毀容」的文物令人哭笑不得,該怎麼修復才對呢?
    根據《大足石刻銘文錄》的記載,在過去的八百多年裡,大足千手觀音至少經歷過四次整體的妝金修繕,明代一次,清代三次;上世紀後半又經歷了幾次局部的小修小補。「那問題就來了,歷朝歷代都修復過,什麼才是它的『舊』,」張珮琛老師說,每一次的修復都有其歷史價值,「是恢復到第一次修復的狀態,第二次修復的狀態,還是最原始的剛剛生產出來的狀態?」
  • 有圖有真相:樂山大佛秒變「小鮮肉」實為「照騙」
    在歷時整整200天「體檢」修繕後,樂山大佛於今年4月26日正式「出關」。令人始料未及的是,隨著樂山大佛「出關」而來的熱門話題,竟然是「樂山大佛被修繕成小鮮肉」。
  • 觀察|千年唐代石窟大佛修復後何以被指觀感欠佳
    這些以密宗為內容的壁畫,其繪畫技法仍然繼承了唐宋傳統。 修復前的炳靈寺大佛據當地文物研究人員撰文介紹,炳靈寺石窟大佛上半身為石雕,下半身為泥塑的大佛,原有保護性九層樓閣,在明朝成化年間進行過大規模維修,其本體保留的明代信息至今較為明顯。在清代河湟地區發生戰亂後,保護大佛的九層樓閣被燒毀,從此,這尊千年大佛便長期暴露在日曬雨露之下。由於長期露天聳立,大佛存在著泥層空鼓、酥鹼、脫落及顏料層起甲,塑像石胎本體破碎脫落等病害。
  • 西班牙聖女變「大叔」,四川千年佛像變「小鮮肉」:這不是文物修復...
    這次不是因為它的風景,而是因為它的一處文物,因為「毀容式」修復火了。 這座雕塑在1923年建成,可以說是有些年頭了。 它坐落在帕倫西亞市銀行的房簷上,少女戴著頭巾,還露出淺淺的微笑,讓人心動。
  • 南宋時期文物佛像被塗得五顏六色,「毀容式」修復誰之過?
    但是,今年8月,有網友在微博上轉發的四川省安嶽縣峰門寺摩崖造像修復前後的對比圖,引發了一場全民關注文物修復事件的軒然大波。「寶相活潑」在網友曝光的峰門寺石刻大佛修復前後對比圖中可以看到,該佛像在修復前已有色彩剝落,但除右掌斷掉,其餘部位沒有明顯損壞。
  • 「毀容式」文物修復不是中國專利,看看西方這些奇葩文物修復案例
    修復後修復後濃濃的豔俗風格,毫無古韻,堪稱「毀容式修復」!除此之外,敦煌摩崖造像、浙江溫州清代古橋、最美野長城等的奇葩修復,似乎成了一場「選醜」競賽,中國的文物修復真的到了沒有最醜,只有更醜的地步?其實不然,這種由缺乏專業文保知識的「熱心市民」進行的「奇葩」的文物修復事件不單單發生在中國,國外也發生過不少。
  • 國寶級文物被「毀容式」修復,佛曰:我求求你們放過我吧~
    這幾天文物修復圈出了大醜聞,全國各地許多佛像被毀容式地修復了。再豐富的文字也實在無法形容這種農家樂式鄉村審美,還是看圖直接感受視覺衝擊吧。四川安嶽石窟的一尊大佛原本有著唐代粗獷的豪氣和宋代寫實的風韻,現在就只剩下豔俗的土味。接下來幾天事件一直在發酵,更多的毀容式修復案例陸續被曝光。
  • 外國的「毀容式」文物修復,同樣魔幻又沙雕
    為什麼魔幻又沙雕的「毀容式」文物修復,在全球都如此常見? 01 這些年,慘遭「毀容」的文物 作為歷史悠久、藝術氛圍濃厚的國家,西班牙在人類藝術史上算是「優等生」,出過許多藝術家,也擁有海量珍貴的藝術作品。
  • 「毀容式」文物修復:現代社會竟有如此文化保護?
    麼麼噠~也歡迎大家關注公主號新玩物,每周有定期抽獎活動~最近,一位名叫「許鑫NixUx」的博主在微博上發布了一組安嶽石窟(四川省安嶽縣)文物佛像重繪修復前後對比照片,左為原貌,右為修復後樣貌,並質疑「現代社會竟有如此文化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