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融合發展模式是助推鄉村振興的根本路徑

2020-12-21 光明網

  鄉村振興是一項長期戰略,亟須構築堅實的物質基礎。物質基礎的構築,離不開強有力的產業經濟支撐。產業融合在宏觀上具有推動經濟增長、優化經濟結構、促進社會就業、增進社會福利等經濟效應,在微觀上具有培育經濟主體、催生新興產業、增加經濟收入、提升產業競爭力等具體功能。產業融合發展,是振興鄉村產業、提升農業競爭力、構築鄉村振興物質基礎的根本路徑。

  一是探索多樣化的農村產業融合方式。農村產業融合表現為農業與傳統的二三產業、高新技術產業之間,以及農業內部子產業之間的界限日趨模糊,兼具多個產業屬性的新型產業開始出現。結合國內外農業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實踐考察,農村產業融合主要有四種方式,即高新技術對農業的「滲透型融合」、農業內部子產業之間的「整合型融合」、農業與服務業之間的「交叉型融合」、農業生產與工業生產之間的「綜合型融合」。具體到特定鄉村,則要因地因時制宜,科學編制地方產業振興規劃,積極扶持各種形式的產業融合,大力發展新型產業業態,尤其是形成鄉村品牌,打造品牌鄉村,走富有地方特色、產業深度融合發展的農業農村現代化道路。

  二是建立多形式的主體利益聯結機制。建立健全利益聯結機制是推進產業融合的根本任務。農村產業融合持續穩步發展的關鍵在於建立多元主體之間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長效機制,生成主體之間長期合作的價值共識和穩定預期。應以構建農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供銷合作社等主體之間互利合作、穩定可靠的利益聯結關係為目標,重點健全三大利益聯結機制。一是建立農戶與農民合作社之間利益關聯緊密的治理機制。政府部門應加大工作力度,嚴格執行《農民專業合作社法》,鼓勵、支持和引導各類農民合作組織依法依規註冊登記、有序發展,切實履行保護合作社成員合法權益的基本職責。二是形成龍頭企業與其他主體之間平等互利的契約關係。以發展訂單農業為抓手,規範「公司+農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供銷合作社)」運作機制,籤訂平等互利、穩定可靠、具有保障的購銷合同,形成激勵與約束相容的合作契約關係。三是實現供銷合作社與其他主體之間的有效對接。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客觀需要供銷合作社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健全經營網絡,創新經營業態,有效對接農戶、家庭農場等主體對農資供應、農產品流通和農村社會化服務的新型需求,擴展服務內容,突破單一的流通服務局限,提供全程農業社會化服務;擴大服務範圍,走出服務農村的地域限制,面向各類涉農經營主體提供全方位城鄉社區服務。

  三是完善多渠道的農村產業融合服務。提供公共服務是現代政府的基本職責,良好的服務環境是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保障條件。推進農村產業融合,應多渠道提供好「七化」公共服務。一是綜合化的基本公共服務。電子商務、鄉村旅遊、農業物聯網、價格信息、公共營銷等服務項目,應當為產業融合各類主體提供涉農各個領域、各個環節的基本服務支持。二是專業化的創業孵化服務。創建各級各類農村創業支持體系,提供實體空間場地、網絡諮詢指導和融資服務支持,吸引城鄉創業人才積極投身鄉村建設,發展壯大鄉村產業。三是規範化的產權交易服務。當前亟須建立和完善公開公平、競爭有序、法治保障的農村產權交易市場,以更好促進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和提高效率。四是多元化的農村金融保險服務。在機構建設上,應進一步放寬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準入政策,加強金融監管和風險防範,規範發展村鎮銀行、農村資金互助社、小額貸款公司等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在服務定位上,應突出針對性,在滿足普通農戶及農村小微企業等小額貸款需求的同時,支持符合條件的涉農企業通過資本市場證券化、大規模融資。五是系統化的人才隊伍建設服務。人才資源是鄉村振興的第一戰略資源,我們應當按照「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素質能力要求,以內部培養與外部引進相結合的方式做好人才隊伍建設工作,進而為農村產業融合提供智力支持。(瀛溪)

[ 責編:趙豔豔 ]

相關焦點

  • 霍山:茶旅融合發展 助推鄉村振興
    近年來,單龍寺鎮大力推進茶產業與鄉村旅遊業融合發展,形成「茶旅結合、產業互融」的產業格局。隨著疫情逐漸穩定,旅遊產業迎來復甦。從2015年開始,霍山縣玉錦生態家庭農場就緊緊抓住茶谷建設這一契機,不斷完善基地配套設施,積極探索茶旅融合發展模式,將茶園升級為旅遊觀光景區。在這裡,遊客可以親身體驗到採茶、制茶流程。通過這種模式,提升了茶園的知名度,吸引人們來感受茶文化,從而帶動茶葉的銷售。今年,該農場已接待遊客三批,共計1000多人,預計在接下來的兩個多月裡,接待遊客能夠達到1萬人左右。
  • 兩岸共商鄉建鄉創融合發展 助推鄉村振興
    中新社廈門12月8日電 (記者 楊喆)兩岸鄉建鄉創融合發展論壇8日在廈門舉行。多位臺灣建築師、文化創意團隊代表,以及福建省相關部門和部分村莊代表等共商鄉村振興帶來的機遇,解讀政策,分享經驗。12月8日,福建廈門,臺灣鄉建鄉創專家秦嘉遠作主旨演講。
  • 關於生態環保助推鄉村振興的思考與建議
    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動貧困地區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加快推行鄉村綠色發展方式,全面提升人居環境質量,以生態產業化和產業生態化為重點促進產業興旺,以生態文化培育為載體助推鄉風文明,以生態環境共建共治共享為目標推動治理有效,有利於加快推動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實現鄉村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共贏發展。
  • 濟寧「菱花模式」,鄉村產業振興新引擎
    以生產人民大會堂宴會專用調味品而聞名的菱花集團,在新時代實施產業融合發展助推鄉村全面振興方面,走出了一條新路。按照「循環經濟+現代農業+健康食品」的發展定位,實施「種、養、加、銷、觀」一體化發展,讓資源乾乾淨淨來、香香甜甜用、清清潔潔去。菱花集團實現了一二三產業同步升級、同步增值、同步受益,創新出一個帶動鄉村振興的「菱花模式」。
  • 【衡陽縣域經濟巡禮】珠暉區:以鄉村振興引領城鄉融合發展
    珠暉,這個美麗衡陽的縮影,正為湖南鄉村振興戰略發展提供了一例樣本。近日,紅網記者採訪珠暉區委書記陳禮洋,為我們解讀打造「城鄉融合」「鄉村振興」「生態旅遊」的「珠暉經驗」。統籌城鄉發展 全面踐行鄉村振興戰略
  • 因地制宜實施「1+3」模式 助推鄉村產業振興
    產業興則農村興、產業旺則農村旺,幫助鄉親們提升農村土地資源的價值是產業興旺的根本。近年來,底閣鎮立足實際,按照「因地制宜、布局合理」的原則,科學編制鎮級現代產業發展規劃,有效鞏固全區公共資源共享行動的成果,積極探索實踐「1+3」模式,走出了一條符合鎮域特色的公共資源共享升級之路,通過進一步挖掘土地資源潛力,尋求產業轉型突破,進一步促進了當地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有效助推了鄉村產業振興。 一、公共資源共享+一產,產生「溢出效應」,實現村村共生。
  • 工商資本「下鄉」助推鄉村振興 描繪美麗鄉村現代圖景
    近年來,在莒縣「東大門」龍山鎮,隨著一條旅遊大道的開通,依託優質的山水自然資源、濃厚的文化產業積澱、得天獨厚的交通區位優勢,龍山鎮積極抓住發展契機,在產業融合、城鎮規劃、生態保護等方面一齊發力,利用工商資本下鄉助推發展鄉村旅遊。
  • 張繼良:以鄉村振興促進城鄉融合發展
    40年後的今天,我們應該通過振興鄉村,開啟城鄉融合發展和現代化建設新局面。」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一系列重要論述,明晰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戰略目標,對於促進城鄉融合發展意義重大。一黨中央制定了一系列以鄉村振興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的戰略規劃和政策措施,為促進城鄉融合發展提供了堅強保證。
  • 傳承發展農耕文明 文化助推鄉村振興
    王躍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三農」工作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鄉村振興的總要求,文化作為一種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可以以其先導性、戰略性,為鄉村振興戰略提供精神激勵、智慧支持和道德滋養。
  • 博白:大力發展油茶產業 助推鄉村振興
    ▌博白:大力發展油茶產業 助推鄉村振興近年來,我縣將大力發展油茶產業作為林業產業結構調整的主攻方向,作為林業產業扶貧的一項綠色富民工程,在全縣掀起良種油茶種植熱潮,為實現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種植油茶成本低、易護理、收入高,而且能對生態環境起到非常大的保護和平衡作用,為此林業部門也出臺了一系列的相關政策鼓勵油茶產業的發展。
  • 【鄉村振興】揚州鄉村產業融合發展成典型 鄉村持續釋放新活力
    產業旺,鄉村興。鄉村振興中,一二三產業如何融合發展?
  • 銅山區大彭鎮:建設文旅名鎮助推鄉村振興
    銅山區大彭鎮:建設文旅名鎮助推鄉村振興 發布日期:2020-10-01 08:05 來源:新華日報 字體:[大 中 小] 近年來,銅山區大彭鎮依託豐富多樣、底蘊深厚的文旅資源,在「講好一本彭祖故事,建設一個核心景區,打造一條精品線路」上下功夫,促進「景區遊」向「全域遊」轉變,全力建設全域旅遊示範鎮,助推鄉村振興。
  • 中民投提出鄉村振興路徑:打通城鄉一體化融合發展
    9月27日,一場有關河南鄉村振興的高端盛會——首屆鄉村振興發展論壇在鄭州舉行。在此次發展論壇上,中國民生投資集團(簡稱「中民投」)宣布,中民鄉鄰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成立,「將服務農村,聚焦民生,打通城鄉一體化融合發展。」中民投董事局主席董文標表示。
  • 社會組織參與鄉村振興的現狀、經驗及路徑研究
    研究表明:第一,社會組織參與鄉村振興具有高度的內在邏輯,能夠有效助推鄉村振興戰略的發展;第二,大多數留守型村莊面臨著一系列發展困境,比如,在產業興旺方面面臨產業結構單一、人才緊缺等問題,在生態宜居方面面臨環保觀念薄弱、主體相對弱化等問題,在鄉風文明方面面臨彩禮較重、家庭糾紛頻發等問題,在治理有效方面面臨治理難度較大、農民的社會知覺不足等問題,在生活富裕方面面臨收入單一、「因病致貧」現象頻發等問題,這既給鄉村振興造成了嚴重挑戰
  • 鄉村產業振興的「江蘇實踐」—— 來自二十八個特色鄉村的一線調查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在城鄉融合發展和2020年全面脫貧的目標背景下,鄉村振興被賦予了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一方面,鄉村振興是實現「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舉措;另一方面,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為廣大農村地區貧困群體脫貧提供了有效的路徑。
  • 六妙白茶:做大做強茶產業 全力助推鄉村振興
    全國脫貧攻堅獎獲得者、《閩東日報》原總編輯王紹據參觀六妙白茶做足茶旅文章、村企結對共建、帶動村民致富,在自身發展壯大的同時,六妙白茶充分發揮企業的引領帶動作用,以「茶」為突破點,推動茶產業轉型升級,實現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助推鄉村振興。
  • 理論研究|王躍文:傳承發展農耕文明 文化助推鄉村振興
    要從三個方面著力,傳承發展提升農耕文明,助推鄉村振興。  從傳統家規家訓和家風建設中汲取文化滋養   家庭是傳承中華傳統美德的基本單元,家規家訓和家風建設是中華傳統美德傳承實踐的重要方式。一個家庭甚至一個家族的行為規範和道德準則,都集中體現在家規家訓和家風上。  我國家訓文化源遠流長。
  • 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三治融合」的路徑選擇
    當前,湘潭鄉村社會治理環境正發生深刻變化,建構「三治融合」的鄉村治理模式是新時代推進湘潭鄉村振興戰略的必然要求和理性選擇。關鍵詞: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三治融合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大國治理關鍵在於農村和基層。「三治融合」起源於浙江省桐鄉市高橋街道越豐村,在2013年率先開展「自治、法治、德治「的探索,成為新時代」楓橋經驗「的精髓。
  • 以綠色產業助推鄉村振興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以綠色產業助推鄉村振興 2020-12-07 14: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鄉村三種振興之道,兩種振興模式。這種後來居上。
    鄉村振興路徑除了特色產業項目振興、特色文化資源振興啥思路?機制創新,賦能鄉村振興,搭建承繼資源平臺,理清機制引鳳先行。人才池、資本池、資源池三池蓄水養魚。鄉村振興兩種模式,江浙模式和關中模式。各有啥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