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務處抓牢「三個重點」 凸顯課程思政價值引領作用

2020-12-13 澎湃新聞

教務處抓牢「三個重點」 凸顯課程思政價值引領作用

2019-12-23 10: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課程思政建設是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場深刻革命,關乎著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和為誰培養人這個核心工作。教務處以高度的自覺推進黨的政治建設,牢牢抓住課程建設、課堂教學、教師三個重點,推進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建設同向同行,凸顯教育教學價值引領,有效實現各門課程的知識傳授、能力培養與價值引領三融合,鑄牢立德樹人主陣地課程思政」建設的基礎在「課程」沒有好的課程建設,「課程思政」功能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教務處立足學校實際,圍繞課程建設重點工作做好「價值引領」文章。一是在課程建設與課程教學組織實施、質量評價體系建立中,將「價值引領」功能的增強和發揮作為一個首要因素。例如在培養方案、教學大綱等重要教學文件的審定中強化考量「知識傳授、能力提升和價值引領」同步提升的實現度。二是在教學過程管理和質量評價中將「價值引領」作為一個重要的監測點指標。在課程評價標準(學生評教表、督導評課表、同行聽課表等)的制定中設置「德育效果」的觀測點。在精品課程、重點課程的遴選立項、評比和驗收中設置了「價值引領」和「德育功能」指標導向。三是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把握黃金45分鐘,精準化投放與適時撒鹽手段結合,充分融入育人要素。在明確理解課程思政的內容和要求基礎上,充分落實集體備課的功能,根據不同專業課程特色,合理嵌入育人要素,以潤物無聲的形式將正確的價值觀傳導給學生,實現育人效果最大化。通過課程建設,源頭、目標和過程上保證了所有課程都有「德育」功能的教育價值實現,並通過一系列教學建設、運行和管理環節將這種理念落到實處。

「課程思政」建設的重點在「思政」

沒有好的「思政」教育功能,課程教學就會失去「靈魂」,迷失「方向」。教務處抓住課堂教學重點環節,鼓勵和引導教師在實現課程的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等基本功能的基礎上,實現價值引領功能。基礎醫學部病理學教研室以講好「五個故事」將課程思政落地落實,他們結合病理教材,講好中國科學家的故事;結合近現代史,講好科學家愛國的故事;結合病理學史,講好病理學科學家的故事;結合醫學人文,講好有溫度的病理學故事;結合教學內容,講好病理知識的拓展故事。真正讓課程思政走進學生心裡,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方式體現課程思政立德樹人的根本要求。醫學院校應當深入挖掘醫藥文化中的思政資源,打造有溫度、有深度、有廣度的魅力專業課堂。在知識傳授中強調價值觀的同頻共振,通過專業課程與思政元素的融合,將課程蘊含的醫德精神升華為學生的內在素質,引導培養學生開展對生命意義的思考、對醫學生責任意識的審視。達到對敬畏生命、感恩回報、無私奉獻等價值觀的共鳴,為培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醫藥衛生事業建設者打下堅實基礎。

「課程思政」建設的關鍵在「教師」

教師是教書育人實施的主體,也是課堂教學的第一責任人,是確保所有課程「同向同行、協同育人」的人才資源保障。教務處通過內塑靈魂,外強技能,狠抓教師主體作用發揮,實現課程思政價值引領。一是建立課程思政結對指導機制。教務處牽頭,學院領導帶頭,教研室主任積極與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政課教師建立聯繫機制,發揮思政教師指導和幫助專業課教師深挖課程中蘊含的思政元素,讓思政教師參與人才培養方案制定、教學大綱編寫、教學方案設計等。二是提高專業課教師的政治理論水平和人文素養。以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通過集中理論學習、黨性教育、專業課教師參與精準家訪、參與暑期大學生社會實踐等提高專業課教師的政治理論水平和人文素養,不斷提升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學全過程的能力。三是開展建立完善多方位、多層次教師培訓與發展體系。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教育引導專業課教師圍繞落實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把教書和育人結合起來。我校邀請張黎聲教授等為教師專題培訓,就如何設置專業課程思政目標、課程思政目標與專業課程內容的融合、如何引導學生參與和體驗、專業課程思政工作評價等問題解疑釋惑。同時加派教師前往校外參加培訓與進修,提升育人能力。四是將教師「立德樹人」作為重要考核指標。如何讓課程思政建設不走空、不走形,學校在教師晉升、年終考核、評優推先等方面強化「立德樹人」要素的參考,鼓勵廣大專業課教師多打造精品課程思政內容,多途徑、多載體、多形式實現學生知識獲得、能力培養、價值引領上同步發展。通過一系列工作的開展,有效提高了教師專業課程與「思政」融合教育的自覺性、優化了教師專業課程與「思政」融合教育的策略、強化了教師在專業課程與「思政」融合教學中的感染力。(文/劉寧  審核/靳紅櫻)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雙踐同行——2020年全國高職高專院校...
    中國教育在線重慶站訊 12月14日至15日,2020年全國高職高專院校課程思政建設專題培訓在重慶順利召開。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來自全國37個高職高專院校的139名教師齊聚重慶,交流研討,共議新時代「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改革創新。
  • 學校組織召開「課程思政」交流研討會
    黨委宣傳部、教務處、電子信息學院、4位2019年度「課程思政」示範課主講教師及學校180餘名教師參加交流分享,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張海蘭,校長助理楊益新參加會議。會議由教務處王克勤主持。教務處副處長王克勤對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情況進行了匯報,主要從課程思政的重要性及學校貫徹落實情況、專業思政、課程思政示範課建設及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四個方面進行了介紹,並強調以後將繼續組織開展課程思政相關的示範交流會,充分發揮示範引領和輻射推廣作用。
  • 讓「三個抓住」成為全面推進課程思政的鎖鑰
    課程思政的靈魂是教師,教師是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的直接實踐者和推動者,好的老師在做課程思政時不是「硬植入」,而是要積極運用好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開展「融學術、技術、藝術、話術於一體」的創造性工作,發揮好每門課程的育人作用,用理性的光輝溫暖學生的心靈,用邏輯的力量引領學生前行,形成百花齊放的課程思政育人大格局。
  • 課程思政的價值與建設方向
    [關鍵詞]「課程思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三全育人」「課程思政」是指在所有課程中,充分用好課堂教學主渠道,努力發掘課程本身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堅持有機融合和春風化雨的原則,在系統、科學地進行知識講授的過程中,有意識地開展理論傳播、思想引領、價值引導、精神塑造和情感激發的教育方式
  • 河海大學舉辦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教學論壇
    近日,河海大學舉辦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教學論壇。江蘇省教育廳高教處邵進處長和河海大學徐輝校長出席會議並致辭。來自省內外60多所高校400多位教務處及學院相關負責人和教師到會交流,會議由河海大學教務處、黨委宣傳部和馬克思主義學院共同主辦。
  • 漯河醫專:發揮外語特色立德樹人 落實課程思政全程育人
    為進一步開拓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建設思路,使之在學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中發揮重要作用,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家國情懷的新一代接班人,由漯河醫專公共外語教學部聯合教務處、校團委主辦,以抗擊新冠疫情為主題的漯河醫專第十五屆英語演講比賽決賽於12月9日圓滿落下帷幕。
  • 從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拓展的內在意涵與實踐路徑
    課程思政在價值引領的供給主體上實現了多元化,無論是專業課程還是通識課程,在課程教學中都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極大地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形成思想政治教育覆蓋所有學科的格局;課程思政在價值引領的供給內容上更加多樣化,在智育、美育、體育、勞動教育等教學內容中融入德育,起到了知識、技能傳授與價值引領有機結合的教育效果;課程思政在價值引領的供給方式上更加多維化,不僅體現在課堂教學中,還包括實踐實習、就業創業等一系列教育教學活動
  • 「網際網路+課程思政」模式建構的理論研究
    可行性分析:「網際網路+課程思政」的邏輯理路  「網際網路+課程思政」是解決高校「培養什麼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性問題的新範式。其目標是實現網際網路與課程教學深度融合,從而提升價值引領和意識形態教育效果,讓課程的「思政」作用更加明顯。在邏輯上,「網際網路+課程思政」模式建構需要釐清三個方面的邏輯理路。  1.
  • 論課程思政建設中的幾個基本問題——課程思政是什麼、為什麼...
    核心內涵:課程思政是什麼?課程思政是近年來高等教育領域深化綜合改革的新生事物,是對新時代高等教育更好發揮「四個服務」功能的理念創新、制度創新和實踐創新,其核心是要求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實現民族復興的理想和責任」這三句話的總要求融入各類課程和教育教學全過程、各方面,在立德樹人上實現同向同行。
  • 陝西師範大學「五個聚焦」 紮實推進「課程思政」建設
    陝西師範大學「五個聚焦」 紮實推進「課程思政」建設 2020-06-02來源:陝西師範大學   陝西師範大學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全國教育大會
  • 張大良:課程思政 新時期立德樹人的根本遵循
    因此,要在專業課教學中把知識傳授、能力培養與價值引領緊密結合,不斷推動各專業課程總結提煉課程思政的教學元素,梳理開發課程思政的豐富教學資源。  (三)課程思政建設的重點在課堂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
  • 江蘇省本科高校教師課程思政能力提升首期培訓班在河海大學舉辦
    河海大學作為江蘇省高校課程思政建設工作委員會理事長單位,長期以來深入推進課程思政建設與改革,全面修訂本科人才培養方案,明確專業及課程育人目標,明晰課程思政融入路徑,形成了有特色的河海課程思政建設新模式。江蘇省教育廳高教處邵進處長受邀作題為「江蘇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思考與實踐」的特邀報告。
  • 課程思政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育人功能
    正是基於這樣的高度,黨中央明確提出要將思想政治工作貫穿高等教育的全過程,將思想價值引領貫穿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各環節,從而進一步強調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全局性戰略地位和意義。高校要切實貫徹落實上述要求,必須抓好思政教育教學改革,改進課程體系設置,將所有學科和課程納入思政課程體系,充分發揮各學科各門課程的思想價值引領和育人功能,實現課程思政。
  • 同濟大學校長陳杰:面向復興大業 加強課程思政 培育時代新人
    汪品先院士等一批專家教授示範引領,帶頭主講《科學、文化與海洋》《橋梁工程科技與文化》等慕課,選課人數破萬,獲得校內外學生的一致好評,增強了學校課程思政輻射影響力。抓牢「質量」這個核心變量一是以教改促質量。
  • 西安翻譯學院商學院舉辦「課程思政的設計理念與教學方法」專題報告
    「課程思政的設計理念與教學方法」專題報告在923T舉辦。西安翻譯學院副校長兼教務處齊玉水出席報告會並講話。商學院院長劉俊霞、黨委書記宇文永康及全體專職教師參加。報告由商學院副院長馬禎主持,西安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研部主任馮婷博士應邀主講。
  • 「課程思政」建設須打破三個誤區
    要打破「課程思政」是「思政課程」同義轉換的誤區,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功效的系統性延展。「思政課程」是以思想政治教育為主要內容和主要目標的課程,在高校直觀表現為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思政」則是挖掘各門課程中所蘊含的潛在思想政治教育資源,使課程本身具有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全部課程人才培養任務的正本清源,是對各門課程立德樹人效能的不斷發掘。
  • 外國語學院與天津市第42中學、天津小學共建外語課程思政一體化...
    南開大學外國語學院黨委書記穆祥望、副院長王凱,南開大學教務處副處長周申、天津市第四十二中學黨委書記張潔、校長施永梅,天津小學校長張紅葵,部分幹部和來自三所學校的學生代表參加此次活動。三方代表為平臺揭牌並致辭。
  • 挖掘古典文學類課程的思政元素
    教育部不久前印發了《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對高校課程思政建設作出整體設計與全面部署,這是發揮好每門課程的育人作用,提升高校立德樹人成效的重要舉措。如何將專業課程與弘揚真善美相結合,如何讓價值塑造內生為課程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是需要廣大專業課教師積極探索的重要課題。
  • 華東政法大學課程思政研究中心成立儀式暨課程思政教學展示活動在...
    成立課程思政研究中心,是學校鞏固課程思政建設成果、深化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任務、深層次挖掘課程思政的內在規律、促進課程思政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加強學術交流與探討的重要舉措。  葉青提出,站在上海課程思政領航計劃2.0新的發展階段,學校將通過開展課程思政教改專項課題研究工作、培育課程思政教學名師隊伍、構建課程思政同向同行工作模式、健全課程思政考評機制、加強課程思政建設工作監督和管理等舉措,大力推廣課程思政建設的經驗和做法,持續深化課程思政教學成果,力求將研究成果體現於教學改革,體現於課堂,體現於學生,著力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 西南大學大力推進「課程思政」建設
    建章立制抓重點,強化規劃設計。加強課程思政建設重點領域、重點課程、重點任務等整體設計,印發《課程思政建設實施意見》,制定涵蓋「全課程育人格局、全要素育人體系、全過程育人管理」3個方面11項舉措的「311」課程思政建設方案,對課程思政建設重點領域進行系統化和整體性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