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23 10: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課程思政建設是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場深刻革命,關乎著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和為誰培養人這個核心工作。教務處以高度的自覺推進黨的政治建設,牢牢抓住課程建設、課堂教學、教師三個重點,推進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建設同向同行,凸顯教育教學價值引領,有效實現各門課程的知識傳授、能力培養與價值引領三融合,鑄牢立德樹人主陣地課程思政」建設的基礎在「課程」沒有好的課程建設,「課程思政」功能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教務處立足學校實際,圍繞課程建設重點工作做好「價值引領」文章。一是在課程建設與課程教學組織實施、質量評價體系建立中,將「價值引領」功能的增強和發揮作為一個首要因素。例如在培養方案、教學大綱等重要教學文件的審定中強化考量「知識傳授、能力提升和價值引領」同步提升的實現度。二是在教學過程管理和質量評價中將「價值引領」作為一個重要的監測點指標。在課程評價標準(學生評教表、督導評課表、同行聽課表等)的制定中設置「德育效果」的觀測點。在精品課程、重點課程的遴選立項、評比和驗收中設置了「價值引領」和「德育功能」指標導向。三是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把握黃金45分鐘,精準化投放與適時撒鹽手段結合,充分融入育人要素。在明確理解課程思政的內容和要求基礎上,充分落實集體備課的功能,根據不同專業課程特色,合理嵌入育人要素,以潤物無聲的形式將正確的價值觀傳導給學生,實現育人效果最大化。通過課程建設,源頭、目標和過程上保證了所有課程都有「德育」功能的教育價值實現,並通過一系列教學建設、運行和管理環節將這種理念落到實處。
「課程思政」建設的重點在「思政」
沒有好的「思政」教育功能,課程教學就會失去「靈魂」,迷失「方向」。教務處抓住課堂教學重點環節,鼓勵和引導教師在實現課程的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等基本功能的基礎上,實現價值引領功能。基礎醫學部病理學教研室以講好「五個故事」將課程思政落地落實,他們結合病理教材,講好中國科學家的故事;結合近現代史,講好科學家愛國的故事;結合病理學史,講好病理學科學家的故事;結合醫學人文,講好有溫度的病理學故事;結合教學內容,講好病理知識的拓展故事。真正讓課程思政走進學生心裡,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方式體現課程思政立德樹人的根本要求。醫學院校應當深入挖掘醫藥文化中的思政資源,打造有溫度、有深度、有廣度的魅力專業課堂。在知識傳授中強調價值觀的同頻共振,通過專業課程與思政元素的融合,將課程蘊含的醫德精神升華為學生的內在素質,引導培養學生開展對生命意義的思考、對醫學生責任意識的審視。達到對敬畏生命、感恩回報、無私奉獻等價值觀的共鳴,為培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醫藥衛生事業建設者打下堅實基礎。
「課程思政」建設的關鍵在「教師」
教師是教書育人實施的主體,也是課堂教學的第一責任人,是確保所有課程「同向同行、協同育人」的人才資源保障。教務處通過內塑靈魂,外強技能,狠抓教師主體作用發揮,實現課程思政價值引領。一是建立課程思政結對指導機制。教務處牽頭,學院領導帶頭,教研室主任積極與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政課教師建立聯繫機制,發揮思政教師指導和幫助專業課教師深挖課程中蘊含的思政元素,讓思政教師參與人才培養方案制定、教學大綱編寫、教學方案設計等。二是提高專業課教師的政治理論水平和人文素養。以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通過集中理論學習、黨性教育、專業課教師參與精準家訪、參與暑期大學生社會實踐等提高專業課教師的政治理論水平和人文素養,不斷提升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學全過程的能力。三是開展建立完善多方位、多層次教師培訓與發展體系。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教育引導專業課教師圍繞落實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把教書和育人結合起來。我校邀請張黎聲教授等為教師專題培訓,就如何設置專業課程思政目標、課程思政目標與專業課程內容的融合、如何引導學生參與和體驗、專業課程思政工作評價等問題解疑釋惑。同時加派教師前往校外參加培訓與進修,提升育人能力。四是將教師「立德樹人」作為重要考核指標。如何讓課程思政建設不走空、不走形,學校在教師晉升、年終考核、評優推先等方面強化「立德樹人」要素的參考,鼓勵廣大專業課教師多打造精品課程思政內容,多途徑、多載體、多形式實現學生知識獲得、能力培養、價值引領上同步發展。通過一系列工作的開展,有效提高了教師專業課程與「思政」融合教育的自覺性、優化了教師專業課程與「思政」融合教育的策略、強化了教師在專業課程與「思政」融合教學中的感染力。(文/劉寧 審核/靳紅櫻)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