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日出·印象》在上海Bund One Art Museum正式開幕,也將於9月17日正式對外開放。《日出·印象》在莫奈的作品中是無與倫比的,描繪了法國勒阿弗爾港的日出時的海景,它以其多重的意義成為西方藝術史上劃時代的巨作。此次展覽展出47件作品,其中有9幅借展於法國巴黎馬摩丹莫奈博物館館藏的莫奈油畫作品。以下是
2019年,一副《乾草堆》以1.1億美元重新刷新了莫奈作品的成交額,也再一次吸引了人們的目光。這位大師一生都在追求那道觸摸不到的光,在他的筆下,似乎真的有種「鳥兒在唱歌」的既視感。浪漫、熱烈又夢幻。▲ 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乾草堆》
印象派是西方繪畫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藝術流派,而法國藝術家克勞德·莫奈的《日出·印象》作為印象主義繪畫的開山之作,在莫奈的作品乃至整個印象派中都是無與倫比的。▲ 前往法國巴黎馬摩丹莫奈博物館打卡的觀眾絡繹不絕
莫奈一生留下500件素描2000多幅油畫及2700封信件,足跡由巴黎大街到地中海岸從法國到倫敦、威尼斯、挪威等。在他5歲時,父親加入了妹夫蒸蒸日上的雜貨批發生意,舉家搬遷至勒阿弗爾。莫奈熱愛海邊的生活,但他發現在學校裡認真聽講不是一件容易事兒:
「我在練習冊上畫滿了嘲諷老師的畫像——有正臉像,也有側面像,要多扭曲就有多扭曲。」當時,莫奈就已憑藉此類漫畫而小有名氣。15歲的莫奈和歐仁·布丹(法國19世紀風景畫家)初次相見時,看到牆上掛著布丹的小幅海景畫,充滿新奇。布丹告訴莫奈畫漫畫完全是在浪費他的天分,並激勵他試著畫畫當地的海景。布丹還對莫奈分享起了自己的繪畫心得:「
當場直接畫下來的任何東西,往往有一種你不可能再在畫室裡找到的力量和用筆的生動性。」這短短幾句話瞬間點醒了莫奈,更讓他找到了新的創作方向。這也為印象派的開山之作《日出·印象》的問世埋下了伏筆.1872年,莫奈在勒阿弗爾港口的河邊,架起畫架,從黑夜的盡頭開始等待黎明和破曉,等待從黑暗中一點點亮起的微光,那是自然宇宙間的黎明日出之光,然而也是一個工業革命初期期待全新美學革命的青年畫家的興奮、好奇與狂喜。他將這個神奇的瞬間記錄了下來.1874年,莫奈和他的朋友們舉辦了一場自發性的民間展覽「無名畫家展覽協會」畫展,首次向世人展示了他們的繪畫理念。
其中有一幅,叫《日出·印象》,便是他在勒阿弗爾港口創作的那幅作品。▲ 克勞德·莫奈,《日出·印象》,1872 50×65cm,布面油畫 ©Marmottan Monet Museum, Paris.
《日出·印象》在莫奈的作品中是無與倫比的,描繪了法國勒阿弗爾港的日出時的海景。十分大膽地運用了隨性的筆觸,用留白的畫布空間表現高光,並如實記錄了冒著濃煙的現代工廠和發亮的橙色太陽。天空、水面、船隻、遠處的海港在太陽的照射下呈現出不同的色彩變化,
在這裡「光線」成了真正的主旋律,所有的一切都在它的主導下瞬息萬變。這幅虛幻風景是畫家在1872年創作的絕無僅有的畫作,觸碰了學院派的界限,使人們的審美觀念發生了轉變,推動了美術觀念和繪畫技法的革新,以其多重的意義成為西方藝術史上劃時代的巨作。▲ © Marmottan Monet Museum, Paris.而如今,這幅巨作竟將登陸中國。作為全世界收藏莫奈作品最多的博物館——法國巴黎馬摩丹莫奈博物館,其莫奈藏品絕大部分來自於莫奈兒子米歇爾的捐贈,他向該博物館捐贈了超過100幅作品以及莫奈的故居和吉維尼花園。
▲ 克勞德·莫奈《倫敦查靈十字橋,霧中煙雲印象》,1902 73×92cm,布面油畫 ©Marmottan Monet Museum, Paris.
![]()
![]()
![]()
▲ 展覽現場
9月17日,上海Bund One Art Museum將以《日出·印象》為主題,展出47件作品,其中有9幅借展於法國巴黎馬摩丹莫奈博物館館藏的莫奈油畫作品。在9件莫奈的作品中,除了馬摩丹莫奈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現代藝術的開山之作《日出·印象》之外,
還有《倫敦查靈十字橋,霧中煙雲印象》、《帆船,夜晚印象》、《特魯維爾海濱》、《海灘上的卡米耶》等莫奈經典力作。![]()
▲ 開幕現場,巴黎馬摩丹·莫奈博物館副館長、學術主任 Marianne Mathieu致辭
![]()
▲ 開幕現場,法國駐上海總領事紀博偉 Benoît Guidée致辭
▲ 克勞德·莫奈,《翁費勒爾港的船隻》,1917 50×61cm,布面油畫 ©Marmottan Monet Museum, Paris.同時,展覽還呈現了
抽象畫派大師維琪·科隆貝特(Vicky Colombet)和具象畫派大師熱拉爾·弗朗格(Gérard Fromanger)的作品,這些精選的畫作是當代藝術與印象派共鳴的見證,與展覽主題交相輝映。觀者能從他們充滿張力的筆觸中,感受到當代藝術家對莫奈和印象主義的再思考以及濃鬱的異域風情。
此次展覽也是印象派開山之作《日出·印象》史無前例的中國首展。
![]()
![]()
▲ 展覽現場作品圖
▲ 法國駐上海總領事紀博偉 Benoît Guidée在接受「鳳凰藝術」的採訪時,法國駐上海總領事紀博偉 Benoît Guidée表示,
「這個展覽意義重大。疫情以後給我們各種各樣的交流尤其是文化交流帶來了嚴重的阻礙。雖然有影響,可是我們也考慮到了一些新的機會。所以第一,我們要適應,尋找一些新的合作辦法。所以我們最近幾個月,很多領事館、大使館的這些項目,都是用一些各種各樣的新辦法讓一些法國思想家與中國的思想家去一起考慮疫情對世界文化的影響。莫奈這幅最有名的作品——《日出·印象》一般是不會出國展出的,只有在非常特殊的情況下才會出國,所以在這次疫情情況,巴黎馬摩丹·莫奈博物館決定將《日出印象》帶到上海會非常有意義。這也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作品,裡面充滿著對未來的一種希望以及象徵著第二天早上就會看到日出。」
![]()
![]()
![]()
▲ 巴黎馬摩丹·莫奈博物館副館長、學術主任 Marianne Mathieu在展覽現場,巴黎馬摩丹·莫奈博物館副館長、學術主任 Marianne Mathieu在接受「鳳凰藝術」採訪時表示,
我們知道日出是新生的一個象徵,在疫情期間舉辦這樣的一個展覽是為了帶給大家這種希望,我們看到將來我們是有機會去新生的。這次展出也展出了一些當代藝術家為展覽所創作的一些藝術品,其實跟莫奈的作品也形成了一種共鳴。
同時,明年3月18號,我們還有一個莫奈與印象派大師這樣的一個展覽,馬摩丹·莫奈博物館的作品會一直在上海,一直到明年。
![]()
![]()
![]()
同時,
此次展覽突破了以往畫展的普遍表現形式,創造性地採用了現代科技投影方式打造的光影互動體驗展區,從視覺、聽覺以及空間體驗感等全方位重現了這幅曠世傑作背後的創作故事。對此,上海天協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謝定偉在接受「鳳凰藝術」採訪時表示,
關於沉浸式的體驗,我們想做一個跟觀眾有互動的展覽,因為傳統的展覽方式比較單一,也沒有太多與觀眾互動的環節,更多的是讓大家無聲地觀看。那麼我們就想做一個可以引起觀眾互動體驗的展廳。沉浸式展廳也是法國方推薦的一個方式,所以我們就做了這麼一個沉浸式的展廳。
沉浸式展區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地變換空間,化為一望無垠的海港、乘風破浪的船隻、亦或是冉冉升起的紅日,世間的一切都處在朦朧和飄渺的變化中。據悉,展覽將持續至2021年1月3日。展覽時間:10:00-18:00(17:30停止入場)展覽地址:上海市中山東一路1號3樓 Bund One Art Museum(鳳凰藝術 上海報導 採訪/拍攝/剪輯/繆越 責編/yyc)
最具影響力的全球藝術對話平臺
藝術|展覽|對話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鳳凰藝術」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如需獲得合作授權,請聯繫:xiaog@phoenixtv.com.cn。獲得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鳳凰藝術」。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