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臺山,5A級旅遊景區,它既有錦繡壯美的自然景觀,也有蘊藏盛豐的文博古蹟,它是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產景區,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五臺山也是世界五大佛教聖地。
中國四大佛教名山是山西五臺山、四川峨嵋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華山,這四座山分別是佛教中四大菩薩文殊、普賢、觀音、地藏的道場。從「金五臺、銀普陀、銅峨眉、鐵九華」之說看出,五臺山確為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今天我與大家一起了解一下五臺山,在以後的時間裡,我還會與大家一起了解其它三大佛教名山。
世界五大佛教聖地是,中國五臺山、尼泊爾藍毗尼園、印度鹿野苑、印度菩提伽耶、印度拘屍那迦。大家在朝拜了四大佛教名山後,可朝拜一下世界五大佛教聖地。
五臺山山名的由來。五臺山是東、西、南、北、中五座山峰的統稱。東臺望海峰、西臺掛月峰、南臺錦繡峰、北臺葉鬥峰、中臺翠巖峰,最高處北臺頂海拔3061.1米,有「華北屋脊」之稱。
在五臺山地區,五峰之外稱臺外,五峰之內稱臺內,臺內以臺懷鎮為中心,臺懷鎮是寺廟集中區,也是我們主要的遊覽地。五臺山共有寺院47處,其中臺內39處,臺外8處。
我們再了解一下文殊菩薩。五臺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佛經中有這樣記載,五臺山也是四大佛教名山中,佛經中唯一有記載的一座佛教名山。文殊菩薩又稱文殊師利、曼殊室利、法王子。文殊菩薩與普賢菩薩同為釋迦牟尼佛左右脅侍,世稱「華嚴三聖」。文殊菩薩是釋迦牟尼佛的左脅侍,在佛教中以智慧辯才著名,所以又稱大智文殊,他頂結五髻,手持寶劍,騎坐狻猊,象徵智慧、銳利、威猛,在四大菩薩中排在頭位。因此,他的道場也就特別顯赫。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翻閱一下佛經,可更深入地了解文殊菩薩。
五個臺頂寺廟的建立,是隋文帝下詔在五個臺頂各建一座寺廟。五個臺峰供奉的都是文殊菩薩,但法號不同,東臺望海寺供聰明文殊、南臺普濟寺供智慧文殊、西臺法雷寺供獅子吼文殊、北臺靈應寺供無垢文殊、中臺演教寺供孺童文殊。分別代表著文殊菩薩的五種智慧:大圓鏡智,妙觀察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法界體性智。
虔誠的佛教徒到五臺山朝拜,五個臺頂的寺廟都要禮拜,叫做朝臺。來五臺山朝拜時,由於時間和體力等原因,無法朝拜五座臺頂,那你就去黛螺頂的「五方文殊殿」朝拜,就等於登上了五臺山的五個臺頂朝拜文殊菩薩一樣,這也叫做朝臺。稍有不同的是,在黛螺頂朝拜稱為「小朝臺」,而登到五臺之上的朝拜叫做「大朝臺」。
五臺山既有青廟,也有黃廟,藏傳佛教和漢傳佛教並重,青廟和黃廟相互比鄰,共同發展,這在四大佛教名山中是獨有的現象。黃廟亦稱喇嘛廟,屬於藏傳佛教。五臺山藏傳佛教均屬宗喀巴大師創立的格魯派,信教喇嘛均穿黃衣,戴黃帽,稱黃衣僧。帝師西藏僧人八思巴到五臺山朝禮,黃教傳入五臺山。後又推薦其弟子金剛上師膽巴進駐五臺山壽寧寺。八思巴的另一個弟子阿尼哥修建了白塔,也促進了黃教在五臺山的發展(我在大同法華寺一文中曾提到過這個人)。明朝中央政權為了團結蒙藏,大力扶植喇嘛教,五臺山就將青廟改成黃廟。清康熙時,敕令又將一些寺院改為黃廟,青衣僧改為黃衣僧,出現了漢喇嘛。菩薩頂就是五臺山名氣最大的喇嘛廟,大家記得去看看。
交通:五臺山南距太原240公裡,北離大同210公裡。最方便的是自駕,其次是乘直達巴士,火車可走京原線到五臺山站,其實只是到了繁寺縣沙河鎮了,還需乘班車,很不方便。
住宿:臺懷鎮民宿較多,房價不高;賓館也有,價位相對高些。
門票:在今年年底前免門票。
吃:五臺山就是個旅遊景點,吃的比較貴。五臺山的臺蘑比較有名,但臺蘑製作的菜,價格都不菲,同時要注意真假臺蘑。
出行天數:若不登五個臺頂,只在臺懷鎮遊覽,安排2天時間。
氣候:這個季節要注意收聽天氣預報,大雪封山會影響你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