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遞非遺文化丨城廂鎮開展殘疾人麵塑培訓活動

2020-09-25 青白江區城廂鎮

大家知道咱們國家

有種傳統手藝名叫麵塑嗎

小廂來跟你們簡單擺擺


關於麵塑

麵塑,俗稱面花、禮饃、花糕、捏麵人,是一門古老的民間傳統藝術,屬於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以麵粉為主料,調成不同色彩,通過捏、揉、搓、掀、挑、壓、滾等手法和簡單工具,塑造出各種奇花異草、花鳥魚蟲、歷史人文、卡通動漫、人物肖像、紅色主題文化等塑造。

為進一步拓寬殘疾人就業渠道,推動社區殘疾人事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城廂鎮龍潭社區「融樂陽光家園」開展了為期2周的殘疾人麵塑培訓活動。

此次培訓我們邀請到中國青年捏塑師、武侯區社區大學名師班教師任芝洪老師,任老師上課的風格活潑、親切,參加培訓的學員紛紛給予好評。

此次活動還有一大亮點就是助教老師,他們雖是殘疾人,但通過自身的刻苦練習,切實掌握了麵塑技藝,成為任老師團隊裡的一員。在培訓期間,他們積極與本地學員溝通、交流,通過他們的帶動,學員們也深深受到了鼓舞,增強了自信心。培訓到現在為止,已有3名學員做的作品達到產品級別。

第一周培訓後的成果

截止9月21日培訓後作品

通過此次活動,不僅讓他們更加深刻地了解了麵塑的製作工藝,對非遺麵塑文化的宣傳起到積極作用,而且讓社區殘疾人掌握了一門手工技能,提高了殘疾人的自身素質和就業能力。

相關焦點

  • 巧手做紙盤貼畫,曼城家園社區開展非遺手工麵塑活動
    近年來國風盛行,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技藝除了剪紙和刺繡,還有這樣一個好玩的非遺技藝——麵塑。捏麵塑 傳承民間藝術豐富社區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加強居民間的互動交流。近日,曼城家園社區開展非遺手工麵塑製作活動。
  • 周末打卡丨麵塑傳承、急救培訓、詩歌朗誦、家庭教育,文明實踐活動...
    周末打卡丨麵塑傳承、急救培訓、詩歌朗誦、家庭教育,文明實踐活動等你參加 2019-12-20 1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河西區掛甲寺街新城小區開展非遺進社區——麵塑手工體驗活動
    為了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傳播,增強居民對傳統民俗藝術的了解,掛甲寺街於11月26日下午在新城小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舉辦了「非遺進社區-麵塑手工體驗活動」,邀請了非遺技藝——麵塑的指導老師向掛甲寺街的老人朋友們進行麵塑的介紹和教學。
  • 看見丨吹糖人、捏麵塑、做風車 看萌娃體驗非遺文化之美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周蕎/文 市婦女兒童活動中心供圖「師傅,明年就是鼠年,你會吹小耗子糖人嗎?」「哇,原來麵塑和橡皮泥有點不一樣,還可以這麼捏呀。」看著惟妙惟肖的糖畫、栩栩如生的麵塑小青蛙脫胎於非遺傳承人的巧手中,萌娃們興高採烈,甚至有點捨不得眨眼——他們生怕錯過了某個製作的重要步驟。今日(29日),由重慶市婦女兒童培訓活動中心主辦的「多彩非遺 魅力傳承」公益體驗活動在南岸區南坪鎮康德社區火熱開展,現場共有100組親子家庭參與其中。
  • 聊城市殘聯舉行殘疾人非遺傳承培訓創業基地揭牌儀式
    11月25日,聊城市殘疾人非遺傳承培訓創業基地揭牌儀式在聊城文化創意產業園辦公樓三樓會議室舉行。聊城市殘聯黨組書記、理事長周江濤和聊城市文旅局局長劉光輝為基地揭牌,並為非遺項目工匠室授牌。聊城市人社局就業辦主任寧吉木,聊城市高新區管委會二級調研員楊印成參加儀式。
  • 寧夏促進「非遺+」助力殘疾人就業 殘疾人也有機會成為非遺傳承人
    此外,據記者了解,近年來,寧夏殘聯實施「百店千人」、「千名手工藝師」等就業項目,組織開展殘疾人各類技能培訓1.5萬人次,針對優秀的殘疾人手工藝者繼續開展師資培訓、非遺傳承培訓等,培養了一批精工巧匠殘疾人非遺就業是最美傳承非遺可為殘疾人提供創業就業的空間,殘疾人可以通過培訓掌握非遺知識技能,在實現就業的同時傳承非遺文化,甚至可以帶動其他殘疾人共同創業就業,成為財富創造者和文化傳承者。據記者了解,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雖然身懷絕技,但由於大多居於偏遠地區和農村,不但經濟窘困缺乏資金,而且沒有進入市場的營銷手段和經驗。
  • 山東將開展300多項非遺活動 市民有機會讓傳承人手把手教製作
    今年6月11日是我國第十一個「文化遺產日」,記者從山東省文化廳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山東將組織開展300多項系列豐富多彩、喜聞樂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活動。一是舉辦中國非遺傳承人群研修培訓優秀成果展演展示,主要包括在山東藝術學院開展的琉璃燒制技藝、泥塑麵塑、剪紙藝術培訓優秀成果展演展示;二是以各市及非遺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為單位,採取圖片、實物、數字多媒體等多種形式展示我省推進非遺保護、助力精準扶貧的主要成果。該展覽將在山東省文化館進行展出,將展出各類非遺照片100多幅。
  • 嘉興在線丨拓片、刻瓜燈、麵塑、泥塑大體驗,「愛上博物館」活動讓孩子們愛上非遺文化
    為提高青少年對文化遺產保護性的認識,增強青少年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意識,動員全社會共同參與、關注和保護文化遺產,平湖市博物館近期舉辦了8場2020「愛上博物館」少兒暑期巧手探秘活動。近兩年,平湖市博物館重點推出「愛上博物館」品牌系列活動,結合館藏文物資源、本土傳統非遺項目和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獲得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
  • 大理:傳統文化潤童心 非遺教學走進幼兒園課堂
    2019年10月至2021年1月,大理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非遺進校園系列活動走進下關第一幼兒園(以下簡稱「下關一幼」),開展了剪紙、麵塑、白族布扎、甲馬、白族刺繡五個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的教學傳承活動。
  • 「民藝」情系非遺,傳承麵塑——麵塑藝人王建美
    2018年八月,濰坊市第四屆工藝美術名人評審被授予濰坊市工藝美術術名人榮譽稱號2019年一月,在麵塑技藝2018年度在石雀故事平臺被評為「最有熱度」的傳統技藝,被評為最受歡迎的「守藝匠人」2019年四月創作的《三面千手千眼的觀音菩薩》在第十一屆中國山東工藝美術博覽會上榮獲核藝堂杯山東工藝美術精品金獎2019年五月,在兩岸四地論壇峰會榮獲「優秀非遺大師
  • 塔河縣文旅局開展2020年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培訓活動
    非遺傳承培訓8月27日,塔河縣文體廣電和旅遊局在十八站鄉組織開展2020年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培訓活動。此次活動是為了進一步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切實提升我縣非遺傳承水平。培訓課程通過專題教學、現場教學等形式開展,著力增強傳承人的文化自信與文化自覺,提升非遺傳承實踐能力。
  • 宋軍方的麵塑之路
    ,就深深地被這些活靈活現的工藝品打動,隨即在他心中就萌發了一個「我要學最傳統的麵塑手藝」。他的麵塑作品被省市殘聯、省民間藝術協會收藏。在2008年榮獲了河北省民間工藝美術家證書,並在2010年河北省第四屆殘疾人技能大賽、2010年春節期間河北省民俗雜技嘉年華等多次大型活動上進行表演,行裡人稱他是「面人宋」。通過自己努力和拼搏,殘疾而單身漂泊已久的宋君芳終於遇到了自己的愛人,步入婚姻的殿堂,生意也逐漸穩步提升。
  • 青白江區舉辦非遺保護傳承主題沙龍活動
    活動由區文體旅遊局、區殘聯聯合承辦,四川省非遺保護協會常務副秘書長郭桂玲一行受邀參加。青白江區殘疾人非遺工匠任曉紅、中國民間麵塑藝人任芝洪在現場展示了各自的非遺技藝,為市民群眾呈現出獨特的非遺魅力。(區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大家參觀了青白江十二針繡坊和麵塑工坊,對繡娘們認真地用一針一線去傳承蜀繡文化精神和創新開發出蓉歐文化、清白文化、「戰疫2020」等系列文創繡品給予高度評價,對麵塑工坊傳承文化並通過回購、訂單、趕集等方式幫助殘疾人實現居家靈活就業,達到致富增收的方式表示讚賞。
  • 麵塑之花在校園悄然綻放——記開封宋都麵塑傳承人邢勝男
    中國法治河南訊(張峰 通訊員 王水田)近年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開封市禹王臺區宋都麵塑第七代代表性傳承人邢勝男,積極響應上級號召,開展非遺進校園、進社區活動,讓非遺文化走進生活,融入生活,用藝術家般的雙手和人民教師的身份,潛心鑽研和傳承古老、悠久的麵塑文化。
  • 暢遊成都,體驗非遺 | 2020年青白江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活動開啟啦!
    為「迎中秋、慶國慶」,弘揚傳統文化,讓「非遺」在保護中不斷傳承。由青白江區文化體育和旅遊局主辦的2020年「暢遊成都,體驗非遺」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活動於9月30日上午10:00在區文體中心正式開啟。此次活動分為本區非遺項目展演和非遺技藝動態展示兩個部分,吸引了大批市民前往觀看。
  • 城·事(307)麵塑、剪紙、社火臉譜想學就學,「高冷」非遺在這個...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苑文颯 聶堃  在濟南市天橋區康成花園社區,剪紙非遺傳承人張洪忙著輔導學員剪紙技法、麵塑非遺傳承人王億強忙著講授麵塑的流派、社火臉譜非遺傳承人侯志新則忙著與社區居委會探討寒暑期非遺活動的開展……11月17日,記者來到「新鮮出爐」的濟南「非遺示範社區」,揭秘這裡非遺傳承的與眾不同。
  • 聊城:傳承非遺文化 助力脫貧攻堅
    12月4日,殘疾人工匠非遺傳承工匠室的老師在教殘疾人學員剪紙技術11月25日,聊城市非遺傳承培訓創業基地成立,並設立了殘疾人工匠非遺傳承工匠室,主要培訓木雕、剪紙、葫蘆雕刻、麵塑等技藝,吸引了首批21名學徒在此培訓。
  • 如皋麵塑藝術進校園 弘揚非遺文化魅力
    捏麵人也稱麵塑,製作看似簡單,卻是一種有著較高藝術性的民間非遺工藝。近日,如皋非遺「蔡氏麵塑」傳承人蔡曉霞 ,走進如皋市外國語小學,指導學生製作麵塑「粽子寶寶」作品。課堂上,蔡曉霞邊做邊介紹麵塑藝術的不同手法,讓同學們了解製作麵塑的造型技巧。這些年來,到學校傳授「蔡氏麵塑」非遺文化,也成為蔡曉霞這位非遺傳承人的一項任務。麵塑起源於我國古代民間風俗,已經成為中國文化和民間藝術的一部分。由於麵團的可塑性強,製作時就比較容易把握造型。
  • 麵塑之花在校園悄然綻放——開封宋都麵塑傳承人邢勝男教學藝術側記
    中國法治河南訊(張峰 通訊員 王水田)近年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開封市禹王臺區宋都麵塑第七代代表性傳承人邢勝男,積極響應上級號召,開展非遺進校園、進社區活動,讓非遺文化走進生活,融入生活,用藝術家般的雙手和人民教師的身份,潛心鑽研和傳承古老、悠久的麵塑文化。
  •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大理州各縣市系列主題活動呈現非遺魅力
    6月13日,大理州非遺博物館聯合大理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內部分傳習所、建水紫陶園區管委會、建水紫陶行業協會,舉辦了主題為「非遺傳承 健康生活」的主題活動,白族三道茶、白族扎染、泥塑、麵塑非遺項目體驗項目深受歡迎,讓市民通過親身體驗非遺項目真正了解和喜愛上大理非遺。《繞三靈》《白族大本曲》等豐富多彩的表演,讓市民真正了解了非遺特有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