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芬F大調第五號小提琴奏鳴曲《春天》第一樂章,奏響春之旋律

2021-01-17 小提琴公開課

貝多芬F大調第五「春天」小提琴奏鳴曲,創作於1810年,作品24,樂曲共有四個樂章。

《春天奏鳴曲》是貝多芬第五小提琴奏鳴曲的別名,「春天」的名稱,並非貝多芬自己所起,而是後人根據作品內容所賦予的。這部奏鳴曲屬於貝多芬的早期創作,在風格上繼承了海頓、莫扎特同類作品的傳統,樂曲充滿了青春的朝氣和樂觀的情緒,音樂明快而恬美,輕鬆而活潑,猶如絢麗燦爛的春光,樂曲雖然是在描寫大自然的春天,但更是借春天的情景記錄了貝多芬青春時代對生活的感受。

貝多芬的小提琴奏鳴曲,並非是小提琴為主,鋼琴為輔,或鋼琴只是起到伴奏的作用,而是二件樂器同等重要,不分主次,兩者對樂曲的表現是平分秋色,同樣精彩,因此,兩者的交織、融合都別有洞天,這也是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的特色之一。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全曲共4個樂章:1.快板,F大調,奏鳴曲式,此樂章迷人的是其轉調處理,通過轉調,小提琴與鋼琴的位置出現變化,而不斷蕩漾出層次豐富的浪漫性。 2.極富情感的慢板,降B大調。唯—一個抒情優美的旋律構成全樂章,這個主題與它的變奏,形成自由的變奏曲,其中兩件樂器的對答充滿「春天」的溫暖感。 3.諧謔曲,很快的快板,F大調,混合三段體。其中中段鋼琴、小提琴以三度或六度平行音階,音階動機構成相反的聲部。音階動機構成的音樂主題與旋律式的諧謔主題,形成極佳的對比。 4.迴旋曲,從容的快板,F大調,是3個主題的迴旋曲,迴旋主題的變奏方式亦非常迷人。

相關焦點

  • 貝多芬《G大調第八號小提琴奏鳴曲》
    作品:G大調第八號號小提琴奏鳴曲    作者:路德維希.凡.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演奏:安妮.索菲.穆特(Anne-Sophie.Mutter)    伴奏:Lambert.Orkis
  • 現場堪稱「表情帝」,呂思清攜手美籍鋼琴家,上演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
    著名小提琴家呂思清和被譽為「鋼琴抒情詩人」的80後俄羅斯裔美國籍鋼琴家米沙·納米諾夫斯基共同奉獻了三部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其中包含著名的《F大調第五小提琴與鋼琴奏鳴曲「春天」》。初冬夜晚,「樂聖」的經典作品驅散了觀眾身上的寒意,所有人仿佛都沉醉在「春天」裡。
  • 貝多芬十首小提琴奏鳴曲,藏著怎樣的故事?丨揭秘
    10月14日這場將演奏的曲目是《D大調第一小提琴與鋼琴奏鳴曲,Op. 12 No. 1》、《G大調第十小提琴與鋼琴奏鳴曲,Op. 96》和《F大調第五小提琴與鋼琴奏鳴曲,Op.24- "春天" 》。此次在北京國際音樂節上演繹的貝多芬十套小提琴奏鳴曲全集,一直以來被譽為貝多芬為世人留下小提琴曲目文獻中的經典。
  • 貝多芬第十一鋼琴奏鳴曲作品22​ 降B大調
    貝多芬在努力探索新手法和新形式的同時,創作了幾首情緒十分明朗,形式樸素清新的這首第十一鋼琴奏鳴曲即屬此。貝多芬對這首奏鳴曲似乎非常滿意,認為這首奏鳴曲是非常傑出的奏鳴曲。伯爵是住在維也納的愛爾蘭裔貴族,是貝多芬音樂的熱情支持者。貝多芬在呈獻給他這首奏鳴曲之前,曾把作品9三首弦樂三重奏寫上「僅將最高之作獻給我的藝術最高的愛護者馮布朗伯爵」。此外,他還獻給該伯爵夫人作品10的三首鋼琴奏鳴曲。
  • 貝多芬《第五小提琴奏鳴曲(春天)》
    貝多芬的《第五小提琴奏鳴曲(春天)》,OP.24,F大調,當時是為富利斯伯爵而作。
  • 【每日分享】貝多芬 A大調第九小提琴奏鳴曲(克羅採)
    《第九小提琴奏鳴曲》,作品47,別稱《克羅採奏鳴曲》(法語:SonateàKreutzer),是貝多芬於1802年至1803年間創作的小提琴奏鳴曲,發表於1805年。貝多芬並未給這部作品定調,但它通常被稱為《A大調第九小提琴奏鳴曲》。克羅採奏鳴曲以其所需的小提琴演奏技巧,深沉熱烈的感情和近四十分鐘的演奏時長而聞名。
  • 貝多芬《A大調第二號小提琴奏鳴曲》
    作品:A大調第二號小提琴奏鳴曲    作者:路德維希.凡.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演奏:安妮.索菲.穆特(Anne-Sophie.Mutter)    伴奏:Lambert.Orkis
  • 貝多芬《A大調第六號小提琴奏鳴曲》
    作品:A大調第六號小提琴奏鳴曲    作者:路德維希.凡.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演奏:安妮.索菲.穆特(Anne-Sophie.Mutter)    伴奏:Lambert.Orkis
  • 貝多芬《第一鋼琴奏鳴曲》賞析
    貝多芬第一鋼琴奏鳴曲簡析    第一樂章 快板(Allegro) f小凋 2/2拍子 奏鳴曲式    這一樂章織體比較簡單,以簡潔緊湊的形式和典型的貝多芬式,細膩有機地發。    本奏鳴曲第二樂章就風格和內容而論,接近莫扎特的奏鳴曲。這個樂章是用復三部曲式陳述出來的,基本主題採取了二部曲式,以主調上完滿的完全終止結束。然後是不長的中段(在d小調上),按其性質已經是典型的貝多芬音樂了。它在屬調(C大調)上以完滿的完全終止結束。再現段變奏地重複著第一主題,並且以中段的素材構成的尾聲告終。
  • 貝多芬《G大調第16號鋼琴奏鳴曲》介紹
    第十六號鋼琴奏鳴曲,G大調,OP.31.1。OP.31的3首奏鳴曲作於1891—1802年。貝多芬的學生車爾尼說過,貝多芬在這時候曾向小提琴家克倫布.霍爾茲說:「我對自己過去的作品並不感到滿意,我打算今後朝著另一個新的方向進行。」雖然貝多芬的這段話是否就是指這三首奏鳴曲我們不得而知,但是不管如何,新的東西已在這些作品中萌芽,並大步接近「黎明」和「熱情」這確是不容爭辯的事實。OP.31未呈獻給任何人。  《G大調第十六鋼琴奏鳴曲》共有三個樂章。
  • 貝多芬《G大調第十號小提琴奏鳴曲》
    作品:G大調第十號小提琴奏鳴曲    作者:路德維希.凡.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演奏:安妮.索菲.穆特(Anne-Sophie.Mutter)    伴奏:Lambert.Orkis
  • 女神小提琴家穆特演奏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第二號第3樂章》
    貝多芬的第二號小提琴奏鳴曲,OP.12.2,A大調,作於1795年。OP.12題獻給薩列裡 (Autonio Salieri)。共3個樂章:1.活潑的快板,A大調,奏鳴曲式,第一主題由動機不同的兩部分組成:前樂節由鋼琴主奏,以斷片動機構成,開頭4小節是含主和弦的和聲,其琶音各自含有上行半音階的自由掛留音,接下去4小節動機相同,同和弦的琶音分別隨伴有下行的自由掛留音。小提琴以和弦伴奏,後樂節則由16分音符構成的經過句及短旋律組成。
  • 貝多芬《第五小提琴奏鳴曲(春天)》第一樂章 伊扎克.帕爾曼
    貝多芬《第五小提琴奏鳴曲(春天)》第一樂章 伊扎克.帕爾曼
  • 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周年,青年音樂家演繹小提琴奏鳴曲全集
    今年是貝多芬誕辰250周年。10月12日至14日,10位青年小提琴演奏家連續三晚在保利劇院奏響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全集。演出現場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全集:壯年傑作貝多芬為世人留下的十首編號小提琴奏鳴曲是小提琴曲目文獻中的經典,被每一代小提琴演奏者奉為圭臬,以第五號「春天」和第九號「克魯採」為代表的作品更是深入人心,名家們多有精彩的詮釋。
  • 「小提琴名曲」貝多芬 第一號D大調小提琴奏鳴曲
    貝多芬的《第一號小提琴奏鳴曲作品 op.12.1》,是他在1798年所作的第一套小提琴奏鳴曲,從第一號至第三號共三曲,題贈給他當時的老師薩裡耶裡(Antonio Salieri, 1750-1825)。
  • 貝多芬《降B大調第11號鋼琴奏鳴曲》賞析
    這首第十一號鋼琴奏鳴曲,降B大調,OP.22,與OP.18的弦樂四重奏同時著手創作,作於1800年。在出版時貝多芬命名為《大奏鳴曲》,獻給布勞尼(Browne 1767—1827)伯爵。共4個樂章。    《降B大調第十一鋼琴奏鳴曲》Piano Sonata in Bs-dur Op.22 充滿著青春的氣息和年輕人的感情,沒有一絲灰暗的陰影。這個類型的作品已是最後一首了,此後的作品開始做各種各樣的嘗試。
  • 這是貝多芬的「春天」,是小提琴的春天,也是西安樂迷的春天
    如果說有哪一首小提琴奏鳴曲能淋漓盡致的呈現出貝多芬對於生活的激情與熱愛,那無疑是這一首《F大調第五小提琴奏鳴曲,作品24》,而人們也許對於它的另一個名字更熟悉——《春天奏鳴曲》。
  • 貝多芬《G大調第10號鋼琴奏鳴曲》賞析
    在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中,這部《G大調第十鋼琴奏鳴曲》Piano Sonata in G-dur Op.14-2 是最簡易的樂曲之一。
  • 貝多芬《降E大調第18號鋼琴奏鳴曲》賞析
    與前面的《d小調第十七鋼琴奏鳴曲》Op.31-2形成對比,《降E大調第十八鋼琴奏鳴曲》Piano Sonata in Es-dur Op.31-3 充滿這明朗活潑的氣氛
  • 貝多芬 |《降E大調「告別」奏鳴曲》第一樂章
    「00後音樂+」今天要為你推薦的是貝多芬奏鳴曲——第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