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芬《A大調第六號小提琴奏鳴曲》

2020-12-10 煙臺大眾網

    作品:A大調第六號小提琴奏鳴曲

    作者:路德維希.凡.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演奏:安妮.索菲.穆特(Anne-Sophie.Mutter)

    伴奏:Lambert.Orkis

    貝多芬第六號小提琴奏鳴曲,OP.30.1,A大調,作於1802年。OP.30的3首奏鳴曲,呈獻給當時的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這是1804年貝多芬創作《第三交響曲》的前期作品,已孕育著成熟。這首第六號在OP.30三首中,變化不如後兩首,所以相比演奏次數最少。貝多芬在這首作品中追求的是平實的表達。

    共3個樂章:

    1.快板,A大調,奏鳴曲式。呈示部小提琴加六分音符纖細的插入句和發展部兩樂器的切分音伸展、鋼琴斷奏彩飾,都較有特色。

    2.感情豐富的很慢的慢板,D大調,小迴旋曲式,形式為A—B—A-C—A。

    3.變化多端的稍快的快板。這個第三樂章原來是第九號《克萊採》急板的終樂章,因貝多芬覺過於華麗,而換成了現在這個變奏曲。這個樂章根據兩件樂器交替表達的二段式主題,有6段變奏,A大調。

    演奏者簡介

    安妮.索菲.穆特(Anne-Sophie.Mutter)1963年生於德國萊茵菲爾頓,自幼天資超群,早年曾隨赫尼希伯格(福萊的學生)學琴。七歲獲全德青少年小提琴比賽第一名,1974年又在另一比賽中獲勝。赫尼希伯格逝世後,穆特考入阿伊達.斯託基教授所在的瑞士溫特圖爾音樂學院,並最終成為斯託基的學生。1976年穆特13歲時,音樂大師赫伯特.馮.卡拉揚在柏林聆聽了她的演奏,興奮異常,當即決定讓她參加1977年薩爾斯堡維松藝術節的演奏會,同年又讓她在夏季藝術節上演出。第二年2月,穆特有幸在音樂大師卡拉揚指揮下,由柏林愛樂交響樂團協奏,演出莫扎特《G大調協奏曲》,聽眾為她報以雷鳴股的掌聲。數日後,她又在柏林音樂廳再次成功地演出了莫扎特《C大調協奏曲》和《A大調協奏曲》,並錄製了她的第一張唱片。1979年獲「年度藝術家」獎,並獲德國唱片大獎(DeutscherSchallplattenpreis)。此後作為小提琴獨奏家和室內樂音樂家,頻繁地在歐洲、美國、加拿大等地巡迴演出。1990年在倫敦和斯圖加特舉辦了「安妮.索菲.穆特音樂節」,從巴洛克時期到前衛音樂時期,多角度地展示了她的藝術才華。1995年,波蘭作曲家彭代雷茨基把作品《第二小提琴協奏曲》獻給她,在萊比錫初演,這次演出為她贏得了兩個格萊梅獎。穆特在從梅紐因、阿卡多、羅斯特羅波維奇等演奏家身上吸取了學到了許多有益的東西,曾被喻為成當代小提琴界的「女梅紐因」。卡拉揚盛讚穆特為「自青年梅紐因之後最傑出的小提琴天才」。1985年英國倫敦皇家音樂學院授予穆特小提琴金交椅獲得者稱號,翌年穆特被授命為該院名譽研究員。

相關焦點

  • 貝多芬《G大調第八號小提琴奏鳴曲》
    作品:G大調第八號號小提琴奏鳴曲    作者:路德維希.凡.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演奏:安妮.索菲.穆特(Anne-Sophie.Mutter)    伴奏:Lambert.Orkis
  • 貝多芬《G大調第十號小提琴奏鳴曲》
    作品:G大調第十號小提琴奏鳴曲    作者:路德維希.凡.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演奏:安妮.索菲.穆特(Anne-Sophie.Mutter)    伴奏:Lambert.Orkis
  • 貝多芬《A大調第二號小提琴奏鳴曲》
    作品:A大調第二號小提琴奏鳴曲    作者:路德維希.凡.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演奏:安妮.索菲.穆特(Anne-Sophie.Mutter)    伴奏:Lambert.Orkis
  • 貝多芬《降E大調第三號小提琴奏鳴曲》
    作品:降E大調第三號小提琴奏鳴曲    作者:路德維希.凡.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演奏:安妮.索菲.穆特(Anne-Sophie.Mutter)    伴奏:Lambert.Orkis
  • 遇見貝多芬|十首鋼琴與小提琴奏鳴曲(上篇)
    恰逢全球慶祝貝多芬誕辰250周年,給了我們系統聆聽這十首小提琴奏鳴曲,或者更加準確地稱為《鋼琴與小提琴奏鳴曲》的最佳機會。D大調第一號小提琴奏鳴曲(Op.12, No.1)選段這10首作品大致可以分為4個部分。第一號至第三號小提琴奏鳴曲,經推定為1795年的作品,那時貝多芬的作曲多少有受莫扎特的影響。
  • 【每日分享】貝多芬 A大調第九小提琴奏鳴曲(克羅採)
    《第九小提琴奏鳴曲》,作品47,別稱《克羅採奏鳴曲》(法語:SonateàKreutzer),是貝多芬於1802年至1803年間創作的小提琴奏鳴曲,發表於1805年。貝多芬並未給這部作品定調,但它通常被稱為《A大調第九小提琴奏鳴曲》。克羅採奏鳴曲以其所需的小提琴演奏技巧,深沉熱烈的感情和近四十分鐘的演奏時長而聞名。
  • 貝多芬十首小提琴奏鳴曲,藏著怎樣的故事?丨揭秘
    10月14日這場將演奏的曲目是《D大調第一小提琴與鋼琴奏鳴曲,Op. 12 No. 1》、《G大調第十小提琴與鋼琴奏鳴曲,Op. 96》和《F大調第五小提琴與鋼琴奏鳴曲,Op.24- "春天" 》。此次在北京國際音樂節上演繹的貝多芬十套小提琴奏鳴曲全集,一直以來被譽為貝多芬為世人留下小提琴曲目文獻中的經典。
  • 「小提琴名曲」貝多芬 第一號D大調小提琴奏鳴曲
    貝多芬的《第一號小提琴奏鳴曲作品 op.12.1》,是他在1798年所作的第一套小提琴奏鳴曲,從第一號至第三號共三曲,題贈給他當時的老師薩裡耶裡(Antonio Salieri, 1750-1825)。
  • 貝多芬F大調第五號小提琴奏鳴曲《春天》第一樂章,奏響春之旋律
    貝多芬F大調第五「春天」小提琴奏鳴曲,創作於1810年,作品24,樂曲共有四個樂章。《春天奏鳴曲》是貝多芬第五小提琴奏鳴曲的別名,「春天」的名稱,並非貝多芬自己所起,而是後人根據作品內容所賦予的。這部奏鳴曲屬於貝多芬的早期創作,在風格上繼承了海頓、莫扎特同類作品的傳統,樂曲充滿了青春的朝氣和樂觀的情緒,音樂明快而恬美,輕鬆而活潑,猶如絢麗燦爛的春光,樂曲雖然是在描寫大自然的春天,但更是借春天的情景記錄了貝多芬青春時代對生活的感受。
  • 貝多芬《a小調第四號小提琴奏鳴曲》
    作品:a小調第四號小提琴奏鳴曲    作者:路德維希.凡.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演奏:安妮.索菲.穆特(Anne-Sophie.Mutter)    伴奏:Lambert.Orkis
  • ...音樂節致敬「樂聖」,10位青年音樂家演繹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全集
    10月12日晚上七點,距離演出開始還有半小時,貝多芬迷胡先生早早就來到了保利劇院。2020年是「樂聖」貝多芬誕辰250周年,本屆北京國際音樂節策劃奉獻重磅紀念音樂會向「樂聖」致敬——12日至14日,10位青年小提琴演奏家「接力」在保利劇院上演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全集。
  • 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周年,青年音樂家演繹小提琴奏鳴曲全集
    今年是貝多芬誕辰250周年。10月12日至14日,10位青年小提琴演奏家連續三晚在保利劇院奏響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全集。演出現場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全集:壯年傑作貝多芬為世人留下的十首編號小提琴奏鳴曲是小提琴曲目文獻中的經典,被每一代小提琴演奏者奉為圭臬,以第五號「春天」和第九號「克魯採」為代表的作品更是深入人心,名家們多有精彩的詮釋。
  • 貝多芬《G大調第16號鋼琴奏鳴曲》介紹
    第十六號鋼琴奏鳴曲,G大調,OP.31.1。OP.31的3首奏鳴曲作於1891—1802年。貝多芬的學生車爾尼說過,貝多芬在這時候曾向小提琴家克倫布.霍爾茲說:「我對自己過去的作品並不感到滿意,我打算今後朝著另一個新的方向進行。」雖然貝多芬的這段話是否就是指這三首奏鳴曲我們不得而知,但是不管如何,新的東西已在這些作品中萌芽,並大步接近「黎明」和「熱情」這確是不容爭辯的事實。OP.31未呈獻給任何人。  《G大調第十六鋼琴奏鳴曲》共有三個樂章。
  • 這部貝多芬最有名的小提琴奏鳴曲到底有怎樣的隱情?
    在如今的音樂會舞臺上,除了上一期說的《》頻繁亮相外,貝多芬另一部受到高度關注的小提琴奏鳴曲便是《A大調第九小提琴奏鳴曲「克魯採」》了(Op.47)。此曲龐大的結構冠絕貝多芬的全部十首小提琴奏鳴曲,無出其右者,也表現出巧妙的動機發展與戲劇化的和聲變化。
  • 女神小提琴家穆特演奏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第二號第3樂章》
    貝多芬的第二號小提琴奏鳴曲,OP.12.2,A大調,作於1795年。OP.12題獻給薩列裡 (Autonio Salieri)。共3個樂章:1.活潑的快板,A大調,奏鳴曲式,第一主題由動機不同的兩部分組成:前樂節由鋼琴主奏,以斷片動機構成,開頭4小節是含主和弦的和聲,其琶音各自含有上行半音階的自由掛留音,接下去4小節動機相同,同和弦的琶音分別隨伴有下行的自由掛留音。小提琴以和弦伴奏,後樂節則由16分音符構成的經過句及短旋律組成。
  • 貝多芬《G大調第10號鋼琴奏鳴曲》賞析
    在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中,這部《G大調第十鋼琴奏鳴曲》Piano Sonata in G-dur Op.14-2 是最簡易的樂曲之一。
  • 貝多芬《第五小提琴奏鳴曲(春天)》
    貝多芬的《第五小提琴奏鳴曲(春天)》,OP.24,F大調,當時是為富利斯伯爵而作。
  • 現場堪稱「表情帝」,呂思清攜手美籍鋼琴家,上演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
    著名小提琴家呂思清和被譽為「鋼琴抒情詩人」的80後俄羅斯裔美國籍鋼琴家米沙·納米諾夫斯基共同奉獻了三部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其中包含著名的《F大調第五小提琴與鋼琴奏鳴曲「春天」》。初冬夜晚,「樂聖」的經典作品驅散了觀眾身上的寒意,所有人仿佛都沉醉在「春天」裡。
  • 巴倫博伊姆演奏"貝多芬G大調第16號鋼琴奏鳴曲"(1)
    貝多芬《G大調第16號鋼琴奏鳴曲》介紹  第十六號鋼琴奏鳴曲,G大調,OP.31.1。OP.31的3首奏鳴曲作於1891—1802年。貝多芬的學生車爾尼說過,貝多芬在這時候曾向小提琴家克倫布.霍爾茲說:「我對自己過去的作品並不感到滿意,我打算今後朝著另一個新的方向進行。」雖然貝多芬的這段話是否就是指這三首奏鳴曲我們不得而知,但是不管如何,新的東西已在這些作品中萌芽,並大步接近「黎明」和「熱情」這確是不容爭辯的事實。OP.31未呈獻給任何人。  《G大調第十六鋼琴奏鳴曲》共有三個樂章。
  • 十首值得珍藏的小提琴奏鳴曲
    貝多芬《A大調第九「克魯採」小提琴奏鳴曲》Ludwig van Beethoven:Violin Sonata No.9 in A Major, 「Kreutzer在貝多芬出版發行的十部《小提琴奏鳴曲》中,《第九小提琴奏鳴曲》也許是最為著名的一部。音樂的深度和技藝,鑄就了貝多芬成熟風格的特徵,也使得這部《小提琴奏鳴曲》有可能成為有史以來十大古典音樂作品排行榜的候選者。這部三樂章艱深而冗長的作品,為敬獻法國小提琴家魯道夫·克魯採之作,儘管他從未演奏過,甚而至於認為它是無法演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