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聽人說:平生最怕的事情就是拒絕別人。這可能是大多數人的普遍心理。
的確,我們很多人,包括一些處世高手,在如何拒絕他人這件事上,都是很費腦筋的。我們往往是出於愛面子和怕得罪人的心理,在別人提出一些要求或者請求幫助的時候,即使自己很忙、或者力有不逮,也往往要勉為其力,那個「不」字就是說不出口。
正因如此,常常使自己陷入到「不得不」或者「被逼無奈」的窘境當中,更重要的是,還會打亂自己的計劃和安排,使自己的工作與生活陷入被動。長此以往,我們將無法享受給予和付出的真正快樂,正常的人際交往與互動都會淪為一種負累,又何有快樂可言呢?
喜劇大師卓別林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學會說「不」吧!那樣,你的生活將會美好得多。仔細回想一下,生活和工作中遭遇到的種種挫折與不如意,有多少是因為我們礙於情面,過於草率地答應了他人的要求,事後卻發現自己力不能逮而造成的呢?
一生中的麻煩有一半是由於太快說「是」,太慢說「不」造成的。這是美國幽默作家比林提出的。因此在發言的時候,要懂得發言的藝術,考慮問題不能急躁,也不能怠慢。這就要求人們在適當的時候適當的語言來回答問題或者答應以及拒絕要求。心理學稱之為比林定律。
那麼,怎樣才能讓自己輕鬆地說出那個重要的「不」字來呢?
首先,要多給自己一些積極的暗示,比如「我有權利拒絕他人」。在人際交往中,每個人都可以用社會能接受的方式表達個人的權利和情感,維護自己的合理要求與斤斤計較是不能劃等號的。
其次,在拒絕別人時要講究技巧,委婉表達自己的意願。向對方闡明自己的難處或能力所限;根據對方的情況給出一個合適的建議,即使沒有直接幫忙,卻一樣為他解決了問題。
拒絕的藝術,如同生活中的調味酒,有意修煉,你就能釀造出五彩斑斕的生活。
讓步原則
「對不該讓步的事不讓步,別人反而更容易給你讓步。」
謹慎讓步,要讓對方意識到你的每一次讓步都是艱難的,使對方充滿期待,每次讓步的幅度不能過大。
儘量迫使對方在關鍵問題上先行讓步,而本方則在對手的強烈要求下,在次要方面或者較小的問題上讓步。
不做無謂的讓步,每次讓步都需要對方用一定的條件交換。
了解對手的真實狀況,在對方急需的條件上堅守陣地。
事前做好讓步的計劃,所有的讓步應該是有序的,將具有實際價值和
比林定律中,注重想法的表達,如何發表自己的想法也是一門藝術。在人際溝通交往中,聊天說話是最主要的事,儘管你可能盡力傾聽,但如果你想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那麼如何說話就很重要了。關鍵就在於說話的時機選擇、方式方法和是否能應景而言。
以上內容中部分圖文來自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