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讀音還是大眾讀音?一場對語言發展變化問題的思考

2020-12-06 Nico的外語課

漢字讀音要改?

近日,小學語文課上的字詞標音問題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

事情起源於網上熱傳的一篇文章——《注意!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文章提及,部分漢字的讀音因為遷就大眾讀音而進行了更改,把原本「錯誤」的讀音改成了標準讀音。

比如,「確鑿」一詞原本在詞典中的注音是què zuò,但是由於大多數人都讀què záo,所以要從俗,改成què záo。「說服」一詞原本在詞典中的注音是shuì fú,但是從俗改成shuō fú 。

古詩詞裡面的讀音也有改動,如: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衰字在這裡原讀cuī,但是要改成shuāi;遠上寒山石徑斜(xiá),白雲生處有人家,要把xiá改成xié;一騎(jì)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改成一騎(qí)紅塵妃子笑。

來自教育部的官方回應

看到這篇文章後,多數網友的態度都是表示不能接受,不支持這樣改。一來是認為正確的為什麼要遷就錯誤的,這樣不是撥正反亂了嗎?二來是認為古詩詞有自己的韻律韻腳,改了讀音就改變了詩詞的韻味。

此事引起轟動後,教育部給出了官方回應,原來文中提出的這些讀音變化還處於審核階段,且是在2016年,教育部就發布了《<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修訂稿)》公開向社會徵求意見,由於《修訂稿》中很多異讀詞的拼音打破了大眾原本認知,收到了來自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後一直處於審核階段,審核結果並沒有出來。目前這些字的讀音沒有改,還應以原讀音為準。

對漢字發展演變的思考

這件事至此水落石出,但卻引起了很多思考。文字要不要隨著使用的需要而變化?其實這個答案是百分之一百肯定的,因為如果文字不隨使用需要而變化的話,我們今天可能還在使用甲骨文。

文字是一直在變化的,原有的字會有字形、發音的變化。還有會很多新的字產生。這些變化都是根據使用群體的普遍使用需求而來的。

但是面對上面提到的那些字的變音問題,為什麼絕大多數網友都持反對意見呢?究其根本,就是這些改變並沒有符合漢字使用群體的普遍需求。

發展、變化是必要的、必須的、必然的,只不過在網絡發達的今天,可以先更好地徵集一下使用群體的意見,這也是網絡時代給我們帶來的好處。

對英文單詞音、形變化的思考

作為一名長期研究英文單詞發音與詞形關係的英語教育者來說,這次的事件其實第一時間引發的是我對英文的思考。

中國人學英語一直以來的一大難題就是單詞,單詞不會讀,背不下來,背了就忘。

讀單詞、背單詞的工具有音標、自然拼讀等,但是都不能很好地解決單詞學習問題。後來,我在自然拼讀的基礎上,進一步發現和總結出了英文單詞在發音和形兩個方面的相互關聯規律,利用英文是表音文字的特點,找出了26個字母在單詞中的排列組合機制,讓學習者能夠看著單詞本身就能讀出單詞,聽著單詞的發音就能寫出單詞,不用再一個一個查音標,也不用再一個字母一個字母地去背單詞。

但是,十幾萬的英文單詞,其中有大量的外來詞、音譯詞、合成詞等,很多詞來源於其它語言,如德語、法語、阿拉伯語,還有很多詞甚至是直接挪用字其它語言。所以英文中有一部分單詞是沒有規律可循的,詞的拼寫、詞的發音,都無法找到規律。比如naive一詞就是直接使用的法語詞,裡面字母a的發音就非常少見。

以前我也常拿漢語來解釋英語,說漢語也是在不斷發展變化的,有很多字的寫法、用法、讀音,都隨著人們的使用需要發生了變化。漢語當中有很多多音字,有些多音字有使用規律,有些沒有,沒規律的那些,我們就記住在詞中怎麼念就行了。

這次的事件,更是讓我切身感受到了語言是在發展變化的,字的讀音雖然還未確定要改,但是字需要隨著使用需求而改的這種主張是必然的。英文也是,任何語言都是如此,畢竟語言是服務於使用者的工具。

面對英文單詞,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單詞都是有規律可循的,我們利用規律,可以做到會一條規律就能會一千個單詞的效果。而剩下的不到百分之十的單詞,大可不必較真兒。更何況,我們的日常需求,有幾千的詞彙量就夠了,而且大多是規律性極強的單詞。

學漢字,我們可以根據偏旁部首來估計讀音和意思;學單詞,可以根據字母的排列組合情況來推出發音。這樣的一些規律都值得我們去學習和掌握。

相關焦點

  • 漢字讀音頻繁調整,語言發音不能一刀切
    的文章刷屏社交網絡,引起社會各界普遍關注,引發了一場關於普通話讀音是否應該遷就大眾習慣的廣泛爭論。這篇文章列舉了許多已修改讀音的字詞——比如「鄉音無改鬢毛衰(shuāi)。」「遠上寒山石徑斜(xié)」「一騎(qí)紅塵妃子笑」……(在之前的此類古詩文用法中,「衰」讀作「cuī」,「斜」讀作「xiá」,「騎」讀作「jì」)。
  • 漢字讀音誰說了算?切莫忽視語言變化中的審美傳承-讀音,古音,古詩...
    「說服」的「說」是讀shuì還是shuō?詩句「一騎紅塵妃子笑」中的「騎」是讀jì還是qí……這兩天,《請注意,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等熱帖在朋友圈刷屏,列舉了教材和工具書中一些常見字的讀音變化,後文章被證實「炒冷飯」,是對2016年普通話異讀詞審音徵求意見稿的斷章取義。但由此引發的爭議甚囂塵上,尤受關注的兩大熱點是:經典古詩詞裡一些字的發音「循古」還是「從新」?
  • 鐵騎(jì)還是qí?專家說,讀音最重要的還是約定俗成
    「鐵騎(jì)」還是「鐵騎(qí)」,「說(shuì)服」還是「說(shuō)服」,遠上寒山石徑斜(xiá)還是遠上寒山石徑斜(xié)……今天,一些漢語字到底該怎麼讀,再次被刷上熱搜。很多網友表示「接受不了改讀音」,對此,澎湃新聞記者專訪了華東師範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副教授、上海語文教育教學研究基地副主任徐默凡。
  • 漢字讀音誰說了算?切莫忽視語言變化中的審美傳承
    「說服」的「說」是讀shuì還是shuō?詩句「一騎紅塵妃子笑」中的「騎」是讀jì還是qí……這兩天,《請注意,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等熱帖在朋友圈刷屏,列舉了教材和工具書中一些常見字的讀音變化,後文章被證實「炒冷飯」,是對2016年普通話異讀詞審音徵求意見稿的斷章取義。
  • 漢字讀音誰說了算? 切莫忽視語言變化中的審美傳承
    經典古詩詞裡一些字的發音「循古」還是「從新」引發爭議  漢字讀音誰說了算?切莫忽視語言變化中的審美傳承  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元素和載體,古詩詞的字音本身也具有情感和審美價值。古詩詞的字音被改動後,其意境和美感是否會被破壞,這是爭議最大的地方。
  • 騎qí還是jì?斜xié還是xiá?教材讀音頻繁更迭,錯誤讀音轉正了?
    道別常說的「拜拜」,不少人發音為bái,但實際上在《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中,它的正確讀音是bài。然而在第6版,「拜」增加了注音bái。另一個經常被讀成què záo的詞語「確鑿」,在詞典中原本的正確注音是què zuò,但新版的詞典表示,這個詞語的讀音從俗改為què záo。「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shuāi)。」
  • 澎湃新聞:鐵騎jì還是qí?專家說,讀音最重要的還是約定俗成
    從語音學專業角度,徐默凡認為漢語讀音一直在演變過程中,語言發展變化本來就具有模糊性,對一些正在演變過程中的讀音,不一定能馬上定出一個「標準答案」,讀音的不同,對大眾日常交流或是欣賞古詩詞也都沒有影響。只有特定行業比如播音、語文教學等,需要一個非黑即白「標準答案」,才會對語音的規範讀音特別敏感。大家對正在變化中的語音,完全可以更寬容的態度對待。
  • 遠上寒山石徑xie還是xia?為迎合大眾,古詩改讀音?
    古詩改讀音原因是不久前微博一則熱搜引發了熱議。不少網友翻閱字典時發現,以前學過的古詩詞讀音竟然發生了巨大變化,比如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斜」的讀音由「xia」變成了「xie」;還有,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騎」由「ji」變「qi」;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 ...少數服從多數把讀音改成qi?為什麼相關部門不是對這類正確讀音...
    為什麼相關部門不是對這類正確讀音進行普及而是修改呢?這樣做會不會對中國的傳統漢字造成影響?以後這種現象會不會成家常便飯呢?隨著時代變遷,語言變化,不少破讀的用法在口語裡早已不再使用,只是在讀古詩文時會注意一下。而且,現代人讀古詩文時所用的破讀也遠遠不如古代多了。破讀這類異讀現象在口語中的消亡是個很正常的現象。這類異讀本身就不屬於「正確」的讀音,取消反而是好事。你後面的兩個問題是指漢字讀音吧?如果是漢字的話,沒影響。音是音,字是字,兩回事。如果指漢字讀音,破讀還是全取消的好。
  • 古詩詞讀音究竟怎麼定?
    的文章,對古詩詞教學中「鄉音無改鬢毛衰」的「衰」(讀「shuāi」還是「cuī」)、「一騎紅塵妃子笑」的「騎」(讀「qí」還是「jì」)、「遠上寒山石徑斜」的「斜」(讀「xié」還是「xiá」)等讀音問題進行討論,引發公眾熱議。「普通話異讀詞審音」這樣一個專業的概念隨之躍入了公眾的視野。現代漢語的讀音規範究竟是如何制定的?對群眾口頭表達中存在不同讀音的詞,為什麼要進行審定?
  • 尿尿的正確讀音是什麼?相信大部分人都念錯了!正確讀音很少用!
    今天看到微博上有一個熱搜:尿尿的正確讀音!這麼簡單的一個詞語,還需要上熱搜普及一下?懷著疑惑的目光打開了微博的熱搜以後發現,原來自己真的錯了,我就是念錯的其中一位。上了這麼多的年學,雖然會讀,但是兩個字疊加在一起以後,還真沒有想過讀音發生了變化。原來錯誤就在自己身邊發生啊!正確的讀音如下:當看到正確的讀音之後,雖然覺得自己一直念錯了,但是也情有可原,比原這樣的讀法實在是很少人在用了。
  • 古詩詞讀音尊重韻味還是尊重標準
    沈文凡介紹:「漢語自古以來有很多變化,唐宋的語音系統與今天又有許多不同。」北京大學教授蘇培成認為,按唐宋人的讀音來讀古詩詞,實際上既無必要、也無可能。「語言學家經過各種研究,對古音語音系統有個大略的認識,但只能推測大致的讀音。今天我們能否按照這些讀音來和古人對話?實際上做不到,古音是個語音系統,而擬音在具體讀音上與古音還有差別。」語音發展的變化也有規律可循。
  • 漢字讀音發生變化,不必大驚小怪
    許多字的「正確讀音」較以往有了變化,比如:「一騎(qí)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shuāi)。」「遠上寒山石徑斜(xié),白雲生處有人家。」不少網友認為,這樣改「是對文盲的妥協」。眾聲喧譁中,也出現了對文化傳承的擔憂。網友「君君老師」評論「傳承幾千年的古老文化就這樣被改版,值得我們驕傲的文化正在漸漸流逝」。
  • 漢字讀音更改必須慎之又慎
    對此,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所長劉丹青19日回復記者,網文中提到的「一騎(qí)紅塵妃子笑」「鄉音無改鬢毛衰(shuāi)」等漢字讀音並沒有改動過。(2月20日《北京青年報》)  語言作為社會交流的工具,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群交流範圍的擴大,一些字的讀音發生變化,或者對語言讀音進行一定的更改,這本身都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 便秘的正確讀音是「biàn mì」還是「biàn bì」?很多人都讀錯了
    前段時間,尿尿的讀音衝上熱搜,很多人表示我讀了二十年,竟然是讀錯了。尿尿的正確讀音是「niào suī」,而不是「niào niào」,有字典為證。不過對於這個冷門讀音,專家也表示不必太在意,兩個讀音都可以。也有網友堅信,有一天這個讀音可能會消失,新華字典上會改正過來。
  • 現代漢語的讀音規範究竟是如何制定的?
    的文章,對古詩詞教學中「鄉音無改鬢毛衰」的「衰」(讀「shuāi」還是「cuī」)、「一騎紅塵妃子笑」的「騎」(讀「qí」還是「jì」)、「遠上寒山石徑斜」的「斜」(讀「xié」還是「xiá」)等讀音問題進行討論,引發公眾熱議。「普通話異讀詞審音」這樣一個專業的概念隨之躍入了公眾的視野。現代漢語的讀音規範究竟是如何制定的?對群眾口頭表達中存在不同讀音的詞,為什麼要進行審定?
  • 「哪吒」的「哪」正確讀音
    漢字讀音怎麼讀,都是有規律的,這個規律來自於古代的韻書。在當代,我們可以根據工具書《方言調查字表》來判斷漢字讀音。《方言調查字表》是社科院語言研究所製作,為記錄現代漢語方言的語音用的。字的次序按照《切韻》《廣韻》一系列韻書所代表的中古音系統排列,現代方言的音系大體上可以從這個古音系統出發來研究。按傳統音韻學對漢字的分類,「哪」字屬於果攝開口一等字。
  • 古詩詞讀音怎麼定:尊重韻味還是尊重標準
    沈文凡介紹:「漢語自古以來有很多變化,唐宋的語音系統與今天又有許多不同。」北京大學教授蘇培成認為,按唐宋人的讀音來讀古詩詞,實際上既無必要、也無可能。「語言學家經過各種研究,對古音語音系統有個大略的認識,但只能推測大致的讀音。今天我們能否按照這些讀音來和古人對話?實際上做不到,古音是個語音系統,而擬音在具體讀音上與古音還有差別。」語音發展的變化也有規律可循。
  • 所謂改變讀音的字詞,規範的讀音到底是什麼?
    1「說服」普通話審音課題組的專家如是說:「說服」」說服教育」中的「說」,目前實際讀音調查中讀shuì的情況也比較常見,但是這種讀音屬於近一二十年來的新變化,在早期的字典、詞典中「說服」的注音都是 shuō,與「遊說」」說客」的「說」讀音並不相同。
  • 將錯就錯改讀音,是文化的進步還是對傳統的否定?
    其實,臺灣收錄了「尷尬」2種音讀,「gan ga 」,又音「jian jie 」,並表示「國語辭典修訂本」系歷史語言辭典,以保存文獻數據、詞語使用歷程為編輯立場,兼收現代及傳統音讀。許多讀書時期的規範讀音,現如今竟悄悄變成了錯誤讀音。經常讀錯的字音,現在已經成為了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