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心醫意】下樓配藥,服務上樓,家門口的衛生站讓洞涇老人倍感幸福

2020-12-14 澎湃新聞

【醫心醫意】下樓配藥,服務上樓,家門口的衛生站讓洞涇老人倍感幸福

2020-12-11 15: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遛彎兒的功夫就能到衛生站做個日常健康檢查!」這是老洞涇人沈海炳口中的小康生活。從過去看病就醫舟車勞頓、勞神傷財到如今家門口就能看病配藥,老沈笑言步行兩三分鐘可到社區衛生站是老年人幸福生活裡濃墨重彩的一筆。

下樓配藥:方便

午睡起來下樓遛彎兒是老沈多年以來的習慣,每天必去的打卡點便是小區門口的潤景苑社區衛生服務站,量量血壓、翻翻健康科普宣傳資料、向值班護士請教一二,這些也都成為他生活中的日常項目。有時趕上衛生站組織的健康講座,自然也少不了坐下用心聆聽。

老沈告訴小松,前兩年體檢查出腦血管不好,他開始服用阿司匹林和他仃,配藥也就因此成為每月雷打不動的事情。這事擱在過去,肯定會愁煞急性子老沈,但這些年下來,老沈急躁的性格竟發生了改變。老伴兒分析說,多半是因為看病配藥就在家門口的緣故。對此,老沈也表示贊同:「下樓就可以配藥,不用等車不用折騰,方便得很,沒啥好愁的。」

提到小康生活,曾擔任光星村村支部書記的老沈打開了話匣子:「過去面朝黃土背朝天,頭痛腦熱常常忍著,實在扛不住了才叫村裡的醫生瞧瞧看看,現在即便身體好好的,家庭醫生也會不定時發放疾病預防、健康保健科普手冊,引導大家防患於未然。」從農村到城市,從農民變居民,身為老黨員的老沈毫不吝惜自己對黨和國家的認同與誇讚,採訪過程中,他不止一次表達 「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的心聲。

服務上樓:感動

除了下樓步行至小區門口配藥的便利,就近上門提供醫療服務也成了居民健康路上的一個幸福點。家住潤景苑小區的柏阿婆去年患腦梗中風,癱瘓在床的她不僅需要家人照料其生活起居,還要定期更換鼻飼管。「雖說我們請了護工阿姨,但更換鼻飼管還是需要專業醫生操作。」柏阿婆的女兒朱月芳直言,曾經也為此發過愁。

去年5月,了解到這一情況後,家庭醫生團隊安排張春連、陸雯醫生定期上樓為柏阿婆提供更換鼻飼管、日常體檢及護理指導等可在家中進行的醫療衛生服務。讓朱月芳印象深刻的是今年年初,老人出現了顳頜關節脫位的症狀,家庭醫生楊偉在接到求助電話後馬上上門幫柏阿姨進行處理了。「初步處理後,醫生連續幾天都親自到家裡來跟蹤檢查,好幾次都是利用中午休息和晚上下班時間過來的。」朱月芳說這讓她深受感動,去年,她特地送了一面錦旗給家庭醫生團隊。

有健康,才有小康。1998年參加工作至今,張春連接觸過數以千計的老年患者,他認為,對於老年人而言,身體健康就是最關鍵的小康。如何確保老年人在小康路上不掉隊?「醫養結合是個突破口,但是困難也擺在面前,基層醫療衛生服務人員不夠,這個是硬傷。」這些年下來,他也有所思考。今年5月的一次座談會上,他還提出聯合社區力量,吸納培養一批有醫學基礎和背景的退休醫務人員,充分調動這部分人的積極性,壯大醫療衛生服務隊伍。

張春連的想法並非一時興起。據洞涇鎮平陽居民區黨支部書記倪丹鳳介紹,潤景苑是一個典型的動遷安置小區,入住居民中60歲以上的老年人達到近千人。老年人平時少不得頭痛腦熱,不少人長期與慢性病作鬥爭,量血壓、測血糖、配藥等醫療衛生健康需求極大。如今,小毛小病基本已經實現不出社區就能看,每周四下午還提供中醫針灸服務。

「小康路上健康有保障,才談得上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倪丹鳳直言,居民眼前的幸福離不開衛生職能部門和屬地政府的努力。單單一個醫保網絡開通問題,洞涇鎮平陽居民區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曾專門展開調研、多方聯繫協調,去年3月才徹底打通了健康路上的「腸阻」。

來源:上海松江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醫心醫意】下樓配藥,服務上樓,家門口的衛生站讓洞涇老人倍感幸福》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下樓配藥,服務上樓,家門口的衛生站讓洞涇老人倍感幸福
    下樓配藥,服務上樓,家門口的衛生站讓洞涇老人倍感幸福 2020-12-09 23: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將醫療服務送給居民——記克拉瑪依區石油工人社區「醫心醫意...
    將醫療服務送給居民——記克拉瑪依區石油工人社區「醫心醫意」黨員突擊隊 2020-09-02 13:50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瀋陽做無痛人流去哪裡_醫心醫意真心惠民
    瀋陽做無痛人流去哪裡_醫心醫意真心惠民 時間:2020-12-09 09:29 瀋陽沈大醫院 有些女性意外懷孕之後因為擔心別人恥笑,往往會選擇地處偏僻、非法的的私人小診所盲目地做人流手術,給自身生殖健康帶來了各種健康安全隱患。
  • 衛生服務站暫時關門,有慢性病的老人怎麼配藥?
    這可急壞了那些患有慢性病的大伯大媽,藥店裡買不到自己需要的藥,到醫院排隊配藥又不方便,杭州閘弄口街道的天杭社區衛生服務站想了個好辦法,幫助老人們解決了就近配藥的難題。每位老人的藥物和市民卡都放在一個單獨的塑膠袋裡,半個小時後,陳頻把這個裝滿塑膠袋的紙箱搬下樓,讓老人們依次上前取藥,這樣可以最大程度避免患者和醫生、患者和患者之間的接觸。
  • 送菜上門、跑腿配藥、閃送午餐……普陀這個街道有了「神奇三俠」!
    「特殊時期,高齡老人更需要社區的關心關愛,我們會盡己所能為居民服務。」居民區黨總支書記侯明浩說。跑腿俠,代配藥物暖民心「等疫情結束,我就去給你們送錦旗!」家住陸一小區的殷阿婆對專門來送藥的社區幹部豎起了大拇指。
  • 惠城33間村衛生站標準化建設全部完工
    記者日前從惠城區衛生健康局獲悉,2018、2019年全區33間村衛生站標準化建設全部完工並通過驗收,部分已投入使用,全面實現全區「一村一站」的目標,高標準的醫療設備和高素質的村醫服務進一步實現。 劉強在村裡做村醫五六年了,他告訴記者,舊的村衛生站只有50平方米左右,沒有劃分診療區域,環境跟如今實在沒得比。「現在這變化真的很大。」工作環境大變樣後,劉強感到欣喜的同時,還鼓動妻子報考護士執業資格,因為在村衛生站,「夫妻檔」更方便值班,也方便服務村民。
  • 蓮花池4棟老樓裝電梯平層入戶直達家門口
    改造前的蓮花池西裡6號院老樓。   本報訊(記者 李瑤)「20多年爬樓的日子可算到頭了,這下我們這些老夥伴串門、遛彎兒方便多了!」最近,蓮花池西裡6號院4棟老樓裝上了電梯,電梯平層入戶、直達家門口。   蓮花池西裡6號院位於豐臺區西三環中路西側,是上世紀90年代中期建成的離退休幹部住宅小區,由於當年建築標準限制,小區裡5、6、7、8這4棟多層住宅樓都沒有電梯,無障礙設施不完善。「這4棟樓裡居住著156戶,其中112戶的戶主是軍休老人,歲數最小的75歲,最大的90多歲高齡了。」
  • 讓「懸空老人」下樓「接地氣」
    城鄉住宅致老人出行難 適老化改造缺科學認知 專家建議讓「懸空老人」下樓「接地氣」● 不少老人生活在老舊小區裡,適老性差、出行難、活動空間匱乏等問題日益凸顯,適老化改造成了一項迫在眉睫的
  • 送書報上樓要收「爬樓費」 郵政延伸服務收費
    城市包裹印刷品直投到戶、信報分投,農村函件投遞,匯款送款,包裹逾期保管……所有這些服務,除正常的郵資外,你還得交納「延伸服務費」。記者從省物價局獲悉,從明日起,我省將執行新的郵政延伸服務收費標準。轉自搜狐  城市郵政延伸服務收費項目及標準為:包裹(不含特快包裹)、印刷品直投到戶3公斤以下(含3公斤)每件1元,3公斤以上至5公斤(含5公斤)每件2元,5公斤以上每件3元;上樓投遞業務(除包裹),地面層不收費,二樓及以上每件/層收取0.1元服務費;大宗郵件上門收寄費,印刷品1公斤以內(含1公斤)免費,1公斤以上0.2元/件,包裹(含特快物品型)0.5元/件;信報分投服務費最高每單位每月
  • 閻良警方「星級服務」 讓八旬老人倍感「三冬暖」
    近日閻良警方的良言一句讓八旬老人倍感「三冬暖」。原來,西安市公安局閻良分局凌雲路派出所社區民警張建榮在走訪中,了解到王老太(80歲,家住潤天小區)因為丟失身份證,帶來很多不便,想去派出所補辦身份證,但由於自己年齡大了,行動不便,因而遲遲沒有到派出所辦理身份證。「沒關係,天氣太冷了,我用警車接你去派出所,辦完身份證後,再送你回家。」
  • 西湖區打造幸福養老生活圈 家門口的養老服務綜合體
    該服務中心位於星藝街25號,服務星洲花園、紫荊雅苑、紫荊欣苑、香墅等4個住宅區的608名老年人,不僅具備智能呼叫及IT支持、家政服務與培訓、康復理療、日間照料、醫療服務、文化娛樂、心理慰藉等為老服務功能,還提供一些特色服務。
  • 閻良警方專車接送的「星級服務」,讓八旬老人倍感溫暖!
    1月5日上午,八旬老人在公安閻良分局凌雲路派出所辦理身份證時,享受到了專車接送的「星級服務」。 說著,張建榮用警車將老人送到了凌雲路派出所的戶籍室,戶籍民警張蓓早已在院內等候,攙扶著老人,耐心的給老人講解辦理身份證的流程。老人聽力不是很好,一句話需要說很多遍才能聽見,民警就一點一點,慢慢的給老人說,老人被民警熱心工作態度和作風感動,不時為民警點讚。辦理完成後,民警又將老人安全送回了家。 民警專車接送的「星級服務」,讓老人倍感溫暖!
  • 又一家為老服務中心揭牌!楊浦老人在「家門口」舒心養老
    楊浦老人在「家門口」舒心養老 2021-01-07 14: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普陀這裡的老人為何如此幸福?原來多虧了這五支「小分隊」!
    普陀這裡的老人為何如此幸福?原來多虧了這五支「小分隊」!依託「老夥伴」計劃志願者團隊,招募長護險護理員、送餐員、社區黨員等組建社區志願者團隊,結合各居民區實際情況,與服務對象進行結對,制定個性化的服務清單。目前,轄區內已成立了五支小分隊,他們以本居委部分特殊老人為服務對象,開展了各類關愛服務,形成了「一居委會一隊伍、一居委一特色」的為老結對關愛,讓老年人真正享受到了甘泉「養老不離家,鄰裡共相濟」的幸福養老生活。
  • 上海社區醫院全面開設午間延時和周末門診,能配藥還有中醫
    家住楊浦區長白街道的忻阿姨患有糖尿病,一個月至少需要跑1-2次醫院配藥,家門口的社區醫院不僅滿足了她配藥的需求,每周六早上半天還可以帶孫子來這裡打疫苗,甚至還有中醫坐診。目前,長白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設了午間延時和雙休日門診,服務轄區內的居民。
  • 社區衛生站大全
    24100052北京市大興區紅星社會福利院醫務室大興區對內未評級24100053北京市大興區泰福春老年公寓醫務室大興區對內未評級24100054北京市大興區弘福達養老服務中心醫務室大興區對內未評級24110062北京市大興區青雲店鎮大東新村社區衛生服務站大興區社區衛生站未評級24110063北京育龍和諧醫院大興區對外綜合一級24110079北京陽光博愛醫院大興區對外綜合一級24110085北京市大興區舊宮新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大興區對外綜合一級
  • 便利仔就像隔壁鄰居,倍感親切
    對於城市居民來說社區裡有一家便利店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可能對比國內外的大牌便利店,有很多人會覺得和國外,尤其是日本的便利店,中國的便利店仿佛就是一個「翻版」,在英雄聯盟裡,悟空有一句臺詞叫做「別翻拍西遊記」,表達的意思就和這非常相似,離不開這些便利店,但又感到不足。
  • 蚌埠:幸福養老 服務就在家門口
    不用離家,老人只要打個電話,可口的飯菜就送到身邊;不用離開社區,老人就可以去家門口的活動中心,和老友們聽戲、學養生;不用去醫院,定期就有專業的醫護人員給老人提供健康醫療服務和免費康復訓練……隨著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的不斷完善,越來越多的老人愛上家門口的「家」。  鄰裡守望,社區老人的貼心人  「張奶奶,最近身體怎麼樣啊?
  • 因為他們,普陀的老人們倍感溫暖...
    因為他們,普陀的老人們倍感溫暖......「泉心守護·情暖夕陽」石泉路街道為老服務項目開展至今,上門走訪慰問149人次,幫助老人完成微心願16個,幫助老人解決難題83件,通過一樁樁、一件件「小事」,切實為社區空巢、高齡、獨居老人解決後顧之憂。
  • 上海虹口一居民樓失火,九旬風癱老人被人抬下樓,起火原因存疑
    事發時,熱心樓道樓組長趕緊提醒居民撤離,而物業工作人員也第一世間時間趕赴現場滅火、並將風癱在床的老人抬下樓。起火的是小區某號樓頂樓房間內,房頂被燒穿,而居民發現這一險情後,趕緊撥打消防火警電話。記者了解到:火災發生時,樓內的樓組長王阿姨見狀,趕緊大聲喊叫、提醒樓內居民進行疏散逃離,一開始的時候,居民們還沒有反應過來,王阿姨於是多次呼救,樓內居民才逐漸開始疏散。失火居民樓樓組長王阿姨說:「我聽到樓上噼噼啪啪的聲音,他們樓下在叫:失火了!我趕緊跑上樓喊:快點下樓著火了著火了!當時叫下來幾戶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