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企是否會撤離中國?多項數據引出真相,日媒謊言被無情揭穿

2020-12-19 首閱新聞

據日本經濟新聞消息,截止7月底,有超過1600家在華日企申請撤離中國。

數據統計,申請補貼總額超過1.7萬億日元,是日本預算的8倍。但是,消息人士稱,日媒大肆炒作的話題,嚴重與事實不符。

受美國施壓?日媒大肆炒作

近段時間,由於中美關係的緊張,美國的一些親密盟友也受到一定影響。川普大肆渲染"中國威脅",開展對華貿易戰,企圖與中國的經濟發展"脫鉤"。

同時,也發布一系列命令,要求在華的美國企業回歸本土。該項措施的實施,也波及到一些日本企業。

報導稱,今年4月,日本曾推出一項關於國內供應鏈的補助政策,補助資金規模為2200億日元。報導稱,日本共有1700多家企業申請資金補貼,僅佔在華企業總數的5%。

據悉,一些在華日企大都是因為自身經營狀況,從而撤離中國市場,這屬於正常現象。目前,日本政府還未公布第二批獲得資金補助的企業名單。

消息稱,首批獲得補助的大都屬於勞動密集型企業。一些主力企業,例如汽車製造產業、金融和商貿類企業,並沒有出現在該名單中。

真相大白!日企並不會輕易放棄中國市場

事實上,在中美關係緊張之際,日本並未減少對華投資。反而,一些日本企業更加意識到在華發展的重要性。

日本貿易振興機構顯示,去年,日本對華投資高達140多億美元,增幅超過20%。雖然疫情也給日本經濟帶來影響,但並沒有使對華投資受影響。

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日本的對華投資也超過60億美元。以資生堂為例,已經宣布在上海建立研發中心,也將會加大投資推進轉型。

同時,日本企業已經越來越依賴中國的消費市場,尤其是汽車市場。消息稱,2019年,在華日系車企銷售量已經突破500萬,超過了其本土的規模。

疫情當下,本田和豐田在中國市場的銷量也創新高。從這一系列的數據來看,日企並未因為中美關係的緊張而放棄在華市場。

而且,日本經濟界已經意識到一個趨勢,全球創新中心正在向亞洲地區轉移。因此,他們十分關注中國的科技企業,意圖開展聯合創新。

這一決定,似乎與美國打壓中企的策略大相逕庭。如此看來,日本也不會完全被美國牽著鼻子走,也會著重考慮國家的自身利益。

菅義偉剛上任,就遇難題

近日,日本政壇的變動引起世界高度關注,報導稱,"後安倍時代"已經重新開啟,菅義偉正式就任日本首相。剛上任第一天,就對中日關係發表意見。

他表示,將與中國保持相對穩定的關係。此外,他還提到,將更加重視國內的經濟安全。這一言論發表後,被一些日媒大肆炒作。

很多日媒稱,菅義偉將繼續推動大量日企撤離中國。報導稱,今年4月,安倍初步強調供應鏈的安全性。目前,菅義偉已經將問題上升於國家安全方面。

在疫情的大環境下,各國也越來越重視供應鏈的安全問題。事實上,外媒的渲染存在很多不真實的地方。

調查顯示,超九成的日企宣布將會擴大在華業務。但不可否認的是,日本的對華政策並未真正確定。在美國的施壓下,日本國內的一些政治勢力也對中國不懷好意。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政府發放的補貼資金幾乎微不足道。對於在華的大型日企來說,起不到重要作用。

日本經濟新聞稱,政府並沒有增加預算的準備。如此看來,日媒炒作的"日企加速撤離中企"這一話題,的確有些絕對。

相關焦點

  • 傳1700多家日企「撤出」中國?真相來了!近9000億外資已瘋狂入華
    近年來,外企將大量撤出中國的謠言甚囂塵上。日前,還有日本媒體消息稱,「1700多家日企正排隊撤離中國」。然而,真相到底如何呢?據澎湃新聞12月15日最新報導,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達8993.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3%(不含銀行、證券、保險領域)。這一數據充分表明,中國依然是大量外資的主要投資目的地,外企大量撤出中國謠言不攻自破。
  • 日企「撤離中國」?你想買的Switch遊戲機還能不能安排上?
    顯然,「撤離中國」絕非簡單的事,「日企回流」也將面臨眾多因素的角力與平衡。日本企業(中國)研究院執行院長陳言向《鳳凰周刊》解釋,「且不說2000多億日元是否足夠,畢竟日本企業用三十多年時間已在中國構築了價值數百萬億日元的生產體制;也不去比較本次疫情帶給世界各國經濟的影響。只看日企在華生產銷售體制,就能發現,用2000多億日元撬動日企在華產業鏈的說法幾乎不值一提。」
  • 1757家在華日企撤離?中國回應:站不住腳!近20000日本人才來華
    正是看重中國市場的發展潛力,各大企業紛紛來華布局,即使全球爆發公共性衛生事件之後,他們也對中國市場仍舊充滿了信心,非但沒有撤資,甚至於,有些企業還加大對華投資力度。然而,日本曾發表過一篇報導,稱有上千家企業正抓緊撤離中國,並且還強調日企的迫不及待,給人的感覺就是大量日企要從中國撤離,真相究竟是怎樣?
  • 「日企排隊撤出中國」真相調查
    「先不說『大批日本企業』這種說法是否恰當,即使是真的決定離開中國的企業,其最大的原因也可能是無法與中國正在崛起的企業競爭,業務量減少,不得不尋找新的市場,而非是響應(日本)政府的供應鏈計劃。」清水表示。
  • 【汽車人】87家日企拿補貼撤離中國,趨勢還是插曲
    政府主導 日本政府打算支持撤離的時候,2020財年(2020.4.1-2021.3.31)預算早就經議會通過了,但日本內閣於4月8日宣布在「補充預算」中劃撥2200億日元(約合158億人民幣)協助日企撤離中國。
  • 傳1700多家日企「撤出」中國?謠言告破!近9000億外資已經入華
    來源:金十數據近年來,外企將大量撤出中國的謠言甚囂塵上。日前,還有日本媒體消息稱,「1700多家日企正排隊撤離中國」。然而,真相到底如何呢?據澎湃新聞12月15日最新報導,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達8993.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3%(不含銀行、證券、保險領域)。這一數據充分表明,中國依然是大量外資的主要投資目的地,外企大量撤出中國謠言不攻自破。要知道,在全球疫情依然嚴峻的當前,各國企業對外的實際投資也將更謹慎。
  • 87家日企撤離中國,站隊美國搞「脫鉤論」?
    日本87家企業得到日本政府的補貼,金額高達700億日元,一方面緩和企業生產壓力,另一方面也有利於它們的生產線可以撤離中國,遷移至日本或者東南亞國家。 此次日本的消息發布在美國「脫鉤論」的背景下,使無數政客不由得產生聯想,日本是否也與美國站在統一戰線,進行「去中國化」?
  • 大批日企撤離中國?商務部回應
    在10日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表示,所謂「大批日本企業撤離中國」的說法根本站不住腳 。高峰指出,據日本貿易振興機構對在華日資企業的調查顯示,2015年至2019年,在華日企擴大、維持和縮小在華業務的比例基本保持穩定,其中計劃縮小在華業務的企業佔比較小。2016年至2019年均在5%至5.4%之間。
  • 發布|日企大規模撤離?無稽之談!
    在12月10日下午舉行的商務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就大批日本企業排隊撤出中國的傳聞進行了回應。高峰表示,根據日本貿易振興機構對在華日資企業的調查顯示,所謂「大批日本企業撤離中國」的說法根本站不住腳。從日本貿易振興機構對在華日企的調查報告來看,2015-2019年,在華日企擴大、維持和縮小在華業務的比例基本保持穩定,其中計劃縮小在華業務的企業佔比較小。
  • 1700多家日企「撤離」中國?真相來了
    隨著世界多極化的發展,中國市場對世界各國來說都是比較重要的。中國產業鏈已經與世界不斷融合,如果哪個國家想要減少依賴中國市場,甚至是拋棄中國市場,那麼對該國企業的發展或將是一種損失。前任首相安倍晉三曾在「未來投資會議」上稱,中國等國家對日本供應產品減少,對我國供應鏈產生影響,所以對於一國依賴和附加價值高的產品應該把生產廠回歸日本。對於其他產品也避免過度依賴一個國家,讓生產據點多元化。4月7日,日本政府出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症緊急經濟對策」,為了應對企業供應鏈脆弱,鼓勵一些企業回到日本本土,將會給予這些企業一些財政預算支援。
  • ...大部分在華日資企業並沒有考慮退出或撤離中國市場。一些日企在...
    2020-12-10 15:24:26來源:FX168 【中國商務部:「大批日本企業撤離中國」的說法根本站不住腳】中國商務部:我們注意到有關媒體的調查報導。
  • 撤離中國?豐田等日企表示:沒這計劃
    (文/觀察者網 鞠峰)過去幾個月,受新冠疫情的影響,在中國的製造業廠商受到了一定衝擊。月初,日本幾乎與美國同一時間推出了財政補貼,援助本國企業回歸本土或布局東協國家。然而,以車企為首的在華日本企業似乎對這一政策不感興趣。
  • 「大批日企撤離中國」說法站不住腳
    經濟日報北京12月10日訊 記者馮其予報導:在10日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表示,所謂「大批日本企業撤離中國」的說法根本站不住腳。  高峰指出,據日本貿易振興機構對在華日資企業的調查顯示,2015年至2019年,在華日企擴大、維持和縮小在華業務的比例基本保持穩定,其中計劃縮小在華業務的企業佔比較小。2016年至2019年均在5%至5.4%之間。今年4月份,該機構對華南地區約3500家日企進行了調查,其中91.7%的日企表示並沒有計劃轉移在華業務,較今年2月份的調查增長了6.9個百分點。
  • 「大批日企撤離中國」說法站不住腳 九成以上日企表示並無計劃轉移...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10日訊(記者馮其予)在10日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表示,所謂「大批日本企業撤離中國」的說法根本站不住腳。  高峰指出,據日本貿易振興機構對在華日資企業的調查顯示,2015年至2019年,在華日企擴大、維持和縮小在華業務的比例基本保持穩定,其中計劃縮小在華業務的企業佔比較小。2016年至2019年均在5%至5.4%之間。今年4月份,該機構對華南地區約3500家日企進行了調查,其中91.7%的日企表示並沒有計劃轉移在華業務,較今年2月份的調查增長了6.9個百分點。
  • 日企排隊撤出中國?商務部:九成以上日企沒有轉移在華業務計劃
    針對近日「大批日本企業排隊撤出中國」的報導,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在12月10日的新聞發布會上駁斥稱,所謂「大批日本企業撤離中國」的說法根本站不住腳。 他援引日本貿易振興機構今年4月對3500家在華日企的調查報告數據稱,91.7%的日企表示並沒有計劃轉移在華業務,這較今年2月的調查增長了6.9個百分點。根據中方的統計,今年1-10月,日本在華新設企業604家,實際投資金額達202.6億元人民幣。他強調,一些日企在日本和東南亞國家的投資大多為新增的非同質化項目。
  • 日企排隊撤出中國?商務部:根本站不住腳
    據央視新聞客戶端報導,在今天(10日)商務部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新聞發言人高峰表示,所謂「大批日本企業撤離中國」的說法根本站不住腳。  高峰介紹,今年4月,日本貿易振興機構對華南地區約3500家日企進行了調查,其中91.7%的日企表示並沒有計劃轉移在華業務,較今年2月的調查增長了6.9個百分點。
  • 日媒:日企想「離開中國」不容易
    中新社·華輿訊 據旅日僑網報導 日媒稱,新冠疫情導致全球供應鏈陷入混亂,但在這樣的背景下,一向將中國作為生產基地和供貨來源的日本企業「脫離中國」的努力並未取得進展。除了中國作為一個巨大市場本身的魅力之外,日本也難以在中國之外找到一個「合適的替代選項」。
  • 《戚本禹回憶錄》被指漏洞百出 逄先知等專家撰長文揭穿謊言
    中國青年網北京2月8日電 (記者 曾繁華) 戚本禹在其新書《戚本禹回憶錄》中撒了哪些謊?近日,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原主任逄先知等史界專家圍繞該書進行座談,戳穿了書中多個謊言。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原主任逄先知 圖片來自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這份詳實的座談紀要經《炎黃春秋》刊發後,在網上引起了多家網站的關注。
  • 日媒:中國「人海錄入」為日企降低成本
    《日本經濟新聞》5月11日文章,原題:參觀中國「人海文字輸入」基地,別字率低於0.01%在瀋陽南郊某科技園區一個有16個網球場大的空間裡,500名20至40歲的女性正有條不紊地為日本NTT數據公司將所承包的保險公司的文件輸入電腦,整個工作現場只聽見噼噼啪啪的鍵盤敲擊聲。
  • 十二星座謊言被揭穿的反應:白羊座會惱羞成怒!
    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會有說謊的經歷,只是有的人是說謊成性了,動不動就是謊言,而有的人則是因為一些原因不得不說謊。而謊言想要隱瞞住,往往需要更多的謊言,否則很快就會破裂掉。那麼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下,到底十二星座中,大家在謊言被揭穿的時候,都是什麼樣一種反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