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世界多極化的發展,中國市場對世界各國來說都是比較重要的。中國產業鏈已經與世界不斷融合,如果哪個國家想要減少依賴中國市場,甚至是拋棄中國市場,那麼對該國企業的發展或將是一種損失。
一些企業選擇把生產鏈遷回日本
今年,在日本政壇中,不斷出現「減少對華依賴」的提議。前任首相安倍晉三曾在「未來投資會議」上稱,中國等國家對日本供應產品減少,對我國供應鏈產生影響,所以對於一國依賴和附加價值高的產品應該把生產廠回歸日本。對於其他產品也避免過度依賴一個國家,讓生產據點多元化。
4月7日,日本政府出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症緊急經濟對策」,為了應對企業供應鏈脆弱,鼓勵一些企業回到日本本土,將會給予這些企業一些財政預算支援。7月份,有87家企業得到了搬遷補助金,57家回到了日本本土,其餘的遷到了東南亞。8月5日,據統計,共有1670家企業提出申請。這就是部分日本媒體口中所謂的「1700多家日本企業排隊離開中國」的新聞來源。
中國市場的優勢是其他國家不能比擬的
但是仔細看這份名單,一些企業並非是「撤離」,而是由於疫情的原因,出於為了進出口順暢的壓力,選擇回國或遷至其他國家重新建設新廠。Ace Japan就是其中一個,由於疫情的原因,進口中國化學原料難度比較大,所以他們想要用日本政府的補貼,在日本建設一個生產化學原料的工廠,生產無法進口的原料。
中國市場的發展潛力有目共睹,一些企業在中國市場得到了發展。優衣庫就是其中一個,全球一直都被疫情籠罩,但是這些都沒有阻擋優衣庫在中國市場開店的進程。8月份,優衣庫就新開設了19家門店。中國是優衣庫最大的海外市場,優衣庫希望能迎合中國消費者的口味,把門店開到二三四線城市,在中國市場不斷深耕。
中國市場比較龐大,產業鏈也比較完善,人才資源充足,這些都是中國市場的優勢,一些高科技企業會選在在中國進行銷售、研發。特別是在疫情爆發後,全球只有中國廠家能正常生產,所以很多日本企業根本就不想轉移產業鏈。一些轉移到東南亞等勞動密集型的日企發現,雖然用工成本降低了,但是用工質量和基建都達不到理想的目標。大部分產品的銷售地還是在中國。
中國商務部外資司司長宗長青稱,中國今年穩外資的成效說明了,中國市場的吸引力依然很大。在產業配套、人力資源等方面的競爭優勢也沒有丟失,外商在華投資的信心也沒有發生改變。
免責聲明:本文由海峽資訊原創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部分信息參考來源:國際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