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本無心,緣何驚皺一池一水?
百舸爭流,胸懷不囿一宗一派。
所謂「玉產於山水間,良璞混雜,必得良工選材適用,依勢琢磨,方以能成其器也。」
瑞麗臨近翡翠原石產地,南北玉雕流派在此碰撞,眼界開闊的「瑞麗工」兼收並蓄,吸收南北玉雕流派技法後,開創了的「俏色巧雕、隨形施藝」獨門心法。
瑞麗工追求作品渾然天成,在原料天然意趣和精工巧琢追求一種深層次的平衡。工匠們把工法揉入料子的形貌之中,不以工壓料,也不得料忘工,既沒有揭陽工刻意調水、調光的蠻橫幹涉,也不像四會工急雕快琢的隨波逐流。
例如這件《大日如來》,玉雕師楊恩榜作品,天然紅翡與雕工混入一體,祥雲飄逸,佛光普照。
瑞麗工玉雕題材豐富,個性奇特。為了找到能呈現出翡翠玉石原料最佳狀態的切入點,又滿足翠友的需求,瑞麗工在雕刻題材上大膽突破,例如在佛教題材上,他們不拘泥於傳統的佛像和觀音造型,敢於使用大膽奔放的動作,敢於做出充滿人性光輝的形象,敢於使用靈活的配飾和增縮比例。
看似尋常的春色翡翠,經玉雕師吳冬閣之手,化作一枚《降龍尊者》,挖髒去裂,太湖石形態呈現。
瑞麗工喜歡做有腔調的大件,而不會一味地追求翡翠的種老、水高、色辣。因為高品質翡翠很難得,不僅個頭小,而且客戶喜歡素麵,這樣才容易升值,體現不瑞麗工的價值所在。大件翡翠對工的要求非常嚴苛,其天然韻味也更為千姿百態,盡顯雕工手藝。
充滿詩意的造型,大膽新奇的取景,富有韻味的肢體語言,其中深意,無須多言。
這就是瑞麗工之所以躋身中國玉雕四大流派的根本,還想看更多翡翠玉雕?上對莊翡翠平臺,隨時結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