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小康網12月5日訊 記者郭玲 2020年11月20日,《時光·寶藏——對話達文西》沉浸式光影藝術展在深圳隆重開展。此次展覽是求是《小康》雜誌社、北京國研互通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心藝文化創意發展有限公司和義大利媒體藝術工作室(ART MEDIA STUDIO)在深圳歡樂海岸聯合舉辦的。作為會議特邀嘉賓的藝術家成方,與到會的《小康》雜誌社社長舒富民、國研科技集團投資總監鄭植、求是雜誌社原社長高明光、著名歌唱家孫楠等嘉賓共同參加了開幕式並剪彩。
成方和嘉賓代表參加開幕式剪彩 攝影/賈瓊
由於疫情原因,義大利佛羅倫斯市市長納德拉只能以視頻的形式參加開幕式。納德拉在視頻中說:「這個沉浸式體驗呈現的故事是有關佛羅倫斯的,年輕且有才華的達文西來到這個城市中,在這裡接受藝術培養後成為畫家。本次光影藝術展用科技的魔法呈現了達文西的完整肖像以及部分名作、機械模型等,在這裡可以回溯達文西的時代,了解他的發明,這是一場充滿驚奇體驗的旅程」。
義大利佛羅倫斯市市長納德拉通過視頻祝賀展覽開幕 攝影/賈瓊
達文西是世界範圍內婦孺皆知的義大利著名畫家,歐洲文藝復興的「美術三傑」之一。他的經典畫作《巖間聖母》、《最後的晚餐》和《蒙娜麗莎》都是世界藝術瑰寶。成方在參觀達文西藝術作品長廊時,與觀展的專家學者進行了廣泛深入的交流。她說:「達文西的這些作品都是我小時候初學畫畫時就接觸過的,今天看來更加精美,達文西雖說是歐洲畫家,但在他的速寫中可以清晰看到成熟簡潔的白描線條,折射出很多中國畫的元素,瞻望同時期的明代畫壇,大師輩出,湧現了唐寅、仇英、文徵明等層出不窮的優秀畫家,他們都以不同的視角表現著眼中的世界,在造型和線描運用上和達文西都有很多相似之處。」
參觀完達文西的藝術長廊後,成方和與會嘉賓一起步入中國畫展廳。當看到北宋晚期著名畫家王希孟的《千裡江山圖》和元代畫家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時,成方感到非常驕傲和自豪。她說:「中國的國畫在世界的繪畫藝術長河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古人留下來的藝術瑰寶是我們當代藝術家學習的極好範本和精神食糧。」成方說:「通過今天的觀展,不管是義大利畫家達文西也好,中國畫家王希孟、黃公望也罷,都有很好的養分可以吸收借鑑。」成方談到中學時學習過的達文西、列賓、米勒、雷諾瓦、米羅、德加、梵谷,大學時臨摹過的馬遠、夏圭、範寬、荊浩、關仝、郭熙、李唐、李成等時都是脫口而出,對宋元明清的名家佳作倒背如流,這樣的習畫經曆本身就是跨越時代和國度的藝術對話。
參會嘉賓觀展 攝影/賈瓊
成方的畫作在中西藝術手法的結合運用上能夠做到渾然一體。從她創作的中國首部全景式國畫長卷《黃河全圖》能清晰看出中西繪畫的交匯融合。她把西畫優勢帶入並熟練運用到她的黃河長卷中,成功塑造了全新的黃河,成為中國第一位走進黃河源頭,走遍萬裡黃河,第一位獨立完成黃河長卷的女性畫家。在美學上我們講美感點染了美,而在藝術上我們要說卓越的作品點燃了藝術,特別是在某一藝術領域,比如山水畫,比如黃河主題的繪畫。一個繪畫領域在某段時間內,甚至在一代人中佳作的缺失,都會使這個領域顯得消沉和缺少關注,但是一個高水準作品的推出會再次點燃這一藝術領域的熱度。《黃河全圖》正是把中國山水畫和黃河主題繪畫推向新高度的一個藝術成就。這個成就的實現和成方對西方繪畫精細的研練是分不開的。既有古典的西方,也有現代的西方。這種內在的功底和視野使得作為中國畫的《黃河全圖》有了更大的格局和更堅實的藝術底色。這幅40米長卷的藝術魅力已經數次在國內外引發熱烈的關注和高度肯定。成方為《黃河全圖》傾注的藝術功力以及這個作品所呈現的高度的文化價值,仍有待於藝術家、藝術愛好者和關注黃河的人們不斷去發掘。
從這個展會可以發現,藝術上的對話交流,古為今用是鋒芒不鈍的寶刀,藝術既是時時更新的,又總是具備著悠遠發達的根系,這根系提供著深厚的無窮散發的力量。黃河是個常繪常新的主題,她連接著我們文化的起點,又處處關係我們身處的這個時代,這使得這個主題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加之於藝術,也便有了豐富的抒發可能。對黃河的這種愛戴和深情,既是我們正統文化的需要,也是新時代年輕人擁抱自然的需要。時代提供了這種深度的可能性。我們要歌之頌之,繪她寫她,捕捉她的雄渾,也記錄她的柔美。
怎樣讓傳統繪畫藝術走向現代,走出博物館,走近青少年,展示給萬千平民百姓,這是藝術家、博物館和藝術愛好者等多方人士一直思考和期待解決的難題。特別是那些十分名貴的國寶級畫作和幅面宏巨的作品拿出來辦展受限於保護要求等各種條件的限制,普及性地滿足觀眾期待是不可能實現的事。結果許多人對於名畫的欣賞只能止於藝術史的描述或印刷的畫冊,相比原作的真實感、質感、現場感是打了不少折扣的。幸而現在有了高超的聲光電技術,並且對應用於藝術品的展示有了深入的探索和實踐。這便是《時光·寶藏——對話達文西》這個非凡的展會帶給我們的,以後也必然會有超出想像力的更豐富更可及的高端藝術展覽活動。它將賦予古今名家巨作以現實的生命力,使精品藝術走出殿堂,融入日常生活,使每一個愛好者都不會錯過與經典藝術的牽手。這一點給中國畫的展示與接受以強烈的啟示意義。
觀展結束後,成方接受了媒體記者的採訪。她說:「今年是中國和義大利建交50周年,也是『中國義大利文化和旅遊年』,求是《小康》雜誌社在深圳舉辦《時光·寶藏——對話達文西》沉浸式光影展,是促進中意文化藝術交流的一場盛宴,對提升觀眾的審美情趣和藝術欣賞水平意義非凡。」成方說:「藉助科技的手段,利用聲光電和動畫的形式,展現給觀眾的藝術作品更加清晰、逼真和浪漫,觀賞性、藝術體驗更豐富。」有記者問:你擅長畫黃河山水,尤其是你耗時7年創作的長卷《黃河全圖》更是馳名國內外,你有沒有借用高科技手段展現《黃河全圖》的想法時,成方說:「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全長5000多公裡,流經中國的9個省,經歷了六朝古都,歷史文化悠久。如果有機會,我願意藉助高科技手段,把《黃河全圖》呈現給中外的觀眾,讓受眾在觀展中既能看到黃河的激流狂瀉、山川地貌,也能看到宏偉的水利工程和天鵝嬉戲的美景……」
成方接受媒體記者採訪 攝影/賈瓊
藝術家成方專注於黃河主題山水畫的創作數十年,她與自然對話,用腳步無數次去丈量黃河沿岸。從源頭到大海,從少年到中年,不辭勞苦,畫筆不曾停下。她與歷史對話,古往今來浩繁的卷冊,與黃河有關的文化都在她的觀照中。她與藝術對話,為了畫好黃河,師從謝瑞階、周韶華、姚有多、孫奇峰等多位名家,臨習大量古今中外經典的名作,豐富自己的技法。她還與人民對話,由此讀懂黃河邊一座建築、一葉帆影、一串歌聲、一次朝拜背後的故事和情感。再精細的藝術作品都有詳略的裁剪,放下什麼,放大什麼都是這些對話的結果——那些最厚重的存在,那些最有情的事物……
成方的作品《黃河全圖》局部
《黃河全圖》是自然地理的雕刻,也是人文地理的鋪排,當然了,更是高度凝練地對黃河的藝術再創造。其激昂處如西北秦腔,其輕盈處如山東小調。這畫裡有家鄉,有歷史,有你曾見或未見的遠方。諸般藝術神韻非持久品咂回味難以言盡。但如果用沉浸式光影展的形式來呈現《黃河全圖》,它的藝術魅力對藝術愛好者和普通受眾都會變得更容易潛移默化。那靜態畫面後的動態波瀾與流溢的力學之美更容易被體會到。從雪原到大海的空間落差感,壺口瀑布的驚雷,中流砥柱的壯美,黃河峽谷鬼斧神工的氣勢,水利樞紐工程的科技偉力,沿岸人民的原生態生活狀貌(如窯洞的古樸、縴夫的壯美、腰鼓的跳蕩和羊皮筏子的凌波微步等),飛鳥走獸的靈動聲聲,自古及今治理黃河的豐功偉績,城市建設與發展的崢嶸氣象等等都能鮮活立體地呈現出來,讓觀眾置身其間。毫無疑問,那是一場無比值得期待的視聽藝術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