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以來,針對城市居民小區內黨的組織覆蓋空白、居民業主「群龍無首」、物業服務水平參差不齊,以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暴露出的老舊小區無人管理等問題,山西省懷仁市全面推行「黨支部+業委會+物業」黨建引領小區治理工作機制,推動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向城市最基層延伸,有效打通黨組織服務群眾的「最後100米」,使黨對城市基層治理的全面領導落到實處,居民群眾的獲得感、安全感、幸福感不斷提升。
強化組織建設
完善工作體系
為建強戰鬥堡壘、發揮黨支部的統領作用,懷仁市根據小區規模、黨員人數,採取單建、聯建等方式,組建「兼合式」小區黨支部;優先推選群眾威信高的黨員幹部擔任小區支部書記,同時注重吸納業委會成員、物業人員、居民黨員中心戶等進入支部班子;以樓棟(單元)劃分黨小組,將小區在職、退休、流動黨員編進黨小組;明確小區黨支部工作重點是領導業委會和物業公司抓好小區治理服務工作,建立議事協調機制,每月召開1次小區治理聯席會,及時解決小區各類問題。同時,該市推動各小區建好由黨支部、業委會、物業公司共同使用和議事的黨群服務站。據悉,該市目前已組建居民小區黨組織46個、設置樓棟(單元)黨小組241個,建成功能完善的黨群服務站32個、服務點54個。
同時,在有效完善居民自治體系方面,懷仁市成立專門工作組,指導小區成立業主委員會。該市貫徹小區黨支部成員與業委會成員「雙向進入、交叉任職」原則,依法依規推選小區黨支部書記擔任業委會主任,優先推選黨支部委員、黨小組長擔任業委會副主任、委員;明確業委會工作職責,並建立與物業企業溝通協商機制,通過召開居民議事會、聽證會,共議共商小區建設事宜。業委會既是業主的代言人,又是物業的監督者。目前,懷仁市推進成立業主委員會的小區有49個,共化解各類矛盾糾紛560多件。
加強社區物業黨建聯建
提升物業管理服務水平
為打造「紅色物業」,提升黨建引領物業服務水平,懷仁市配套出臺《關於加強黨建引領打造「紅色物業」進一步提升小區治理水平的實施方案》,並以加強物業企業黨建工作、提升物業服務管理質量水平為導向,以開展「紅色物業」評選活動為載體,推進物業企業服務管理與社區治理融合發展;制定懷仁市「紅色物業」考核評價細則,從組織建設、內部管理、參與治理、服務標準、社會形象5個方面提出47項考核指標,並通過物業企業自評申報、居民群眾測評、鄉鎮社區考評、部門聯合評審、媒體公示「四評一公示」等方式,對物業企業進行考核評價;將全市物業企業從高到低,以2:5:3的比例,分「甲、乙、丙」三個等級評定,綜合評估結果作為物業服務企業評比、準入與退出的重要依據。此外,該市還從「甲級」物業企業中評選出「金牌紅色物業」,由市委、市政府聯合授予其「金牌紅色物業」稱號,並予以獎勵。
好的物業服務能夠明顯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為推進物業全覆蓋,讓老舊小區煥發新活力,懷仁市抓住老舊小區改造契機,通過社招物業企業接管一部分、現有服務較好的物業企業接管一部分、社區物業公司接管一部分、居民業委會接管一部分「四種途徑」,實現老舊小區物業服務全覆蓋;建立小區物業企業準入機制,要求新進駐的物業企業必須為黨組織健全、內部管理有序、服務質量較好、勇於承擔社會責任的「紅色物業」,同時對物業服務質量差、社區矛盾糾紛大、居民群眾滿意度低、拒不配合鄉鎮社區黨組織工作的物業企業進行淘汰替換。
懷仁市委書記蘇斌如(右三)在氣象街社區雲北苑小區調研黨建引領小區治理情況並與業主代表交流。
值得一提的是,懷仁市氣象街社區雲北苑小區探索成立社區物業管理委員會,投入185萬元為小區鋪設瀝青路面,安裝道閘、門禁、監控設備,規劃停車線,規範車輛出入秩序,粉刷居民樓外牆,安裝路燈,清理垃圾和雜物……一系列舉措使小區環境舊貌換新顏,且實現了小區治理由亂到治,為居民創建了潔淨美觀、和諧幸福的居住環境,受到居民普遍好評。
上下聯動部門授權
形成共建共治合力
為推動小區治理精細化,懷仁市堅持上下聯動,於市、鄉、社區分別成立不同層面的小區治理工作領導機構。在市級層面,該市成立市委小區治理工作領導小組,每季度召開1次小區治理工作領導小組專題會議,協調解決鄉鎮及社區接不住、管不了、抓不起的難點問題;在鄉鎮層面,該市成立鄉鎮小區治理工作領導小組,每兩月召開1次小區治理聯席會議,統籌推進社區小區治理工作;在社區層面,該市成立小區治理事務服務中心,每月召開1次小區治理工作會議,處理小區治理日常事務。
此外,該市探索嘗試將住建、民政、公安、城市管理等部門涉及社區管理治理的權力授予鄉鎮,分片組建5支社區聯合執法隊;開通「民生e懷仁」微信公眾平臺,公布市委書記信箱,暢通接收居民群眾各項訴求,公開回復處理結果,接受社會和群眾監督。截至5月底,該平臺共收到群眾反映各類訴求889件,回復765件,回復率達到86.1%。
懷仁市同仁家園社區黨總支書記吳志花(左一)被評為2019年度「感動山西十大人物」之一。
小區治理亦離不開多方力量的參與。為構建共駐共治新局面,懷仁市將在職黨員社區報到工作延伸至其居住地小區,並由小區黨支部牽頭,動員小區黨員、居民、物業及社會各界人士積極參與公益志願行動。根據志願者特點和居民實際需要,各小區黨支部分類組建小區志願服務隊,定期開展形式多樣的組團服務。截至目前,全市各小區共開展各類志願服務500多次,為居民辦實事4600多件,累計服務居民12萬人次。同時,該市注重居民思想教育,支持各小區建立業主微信群、開闢小區宣傳欄,跟進宣傳黨的政策、上級決策部署、惠民政策、法律法規;號召各小區依託小區黨群服務站,通過舉辦「道德法律大講堂」「鄰裡茶話會」「五好家庭評選」等活動,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引導廣大居民遵紀守法、遵守公德、注重家教家風,共同營建良好居住環境。
懷仁市通過推行「黨支部+業委會+物業」黨建引領小區治理工作機制,將黨組織鏈條由社區延伸到小區,使小區居民有了「主心骨」、小區治理由「群龍無首」到「核心引領」、小區建設從「簡單粗放」到「精準精細」。目前,懷仁市各小區居民與物業管理企業之間、居民與居民之間的矛盾糾紛明顯減少,小區治理情況明顯改善,居民獲得感、幸福感大大提升,各方群眾支持、配合、參與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的自覺性空前高漲。
專家點評
「支部建在小區」
提升城市基層精細化治理水平
■董文兵
作為城市治理的基礎單元,小區是群眾生活的日常空間,是公共服務的基本依託。但現實中小區大量存在的糾紛失管、權利失衡、服務失能的「三失」問題,成為困擾諸多城市的「心病」。山西省懷仁市探索把支部建在小區,形成「黨支部+業委會+物業」的小區治理模式,踐行了中央「推進城市基層黨建創新發展,為完善城市治理體系、增強城市治理能力、提高人民群眾生活質量服務」的要求,有效破解了小區「三失」難題,為其他城市基層治理創新趟出了路子,值得借鑑。
一是突出了黨建引領這一優勢。針對小區「群龍無首」的治理現狀,懷仁市把黨支部建在小區裡,夯實了小區治理的領導基礎。該市在業委會建設、物業管理、工作推動等方面都注重發揮黨建引領的作用,實行小區黨支部與業委員成員交叉任職、在職黨員到居住地小區報到服務等做法,把黨建滲透到小區治理的各個環節,使黨建引領更加具體化、實效化、機制化。
二是抓住了物業服務這一關鍵。日常生活中,與小區居民直接打交道的不是黨委、政府,而是物業公司。懷仁市抓住物業服務這一關鍵環節,以開展「紅色物業」評選活動為抓手,以獎優罰劣為手段,推進物業企業服務管理與社區治理融合發展;通過把物業公司納入基層黨組織領導範圍,有力提升了物業公司的服務質量,解決了群眾的「痛點」。
三是強化了制度建設這一保障。制度問題有著根本性、穩定性、長期性的特點。懷仁市在黨建引領小區治理的實踐中,高度重視制度設計,出臺具體制度,形成了小區治理聯席會機制、業委會與物業企業溝通協商機制等運轉辦法,確保了黨建引領小區治理落到實處。
四是用好了資源整合這一手段。資源整合是促進基層治理績效最大化的有效手段。懷仁市在黨建引領小區治理的實踐中,不是另起爐灶而是充分利用既有資源,發揮了資源整合的集聚效應,在「紅色物業」打造、工作領導推動、小區共駐共建等方面實現了人員力量整合、協作機制整合、活動載體整合,推動多方資源向小區下沉,增強了城市基層治理效率和準度。(作者系山東東營市委黨校副教授)
稿件素材由懷仁市委組織部提供
■來源:中國城市報「城市黨建」周刊
■記者:杜英姿 郭文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