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講的「色是刮骨鋼刀,無色路斷人稀」有何含義?男人不妨看看
文/弓長說史
中國有著非常多的民間俗語,這些俗語有的是口口相傳有了謬誤,有的則是經久不絕依然指導著人們的日常生活,作為一種文化,這些俗語具有中國特色,代表著我國源遠歷史的沉澱和積累。現在,我們中國的年輕人也會去了解這些古老的話語,去懂得這些話背後的故事和意義。因為每一句這樣的俗語幾乎都是大浪淘沙留下來的,其背後也相應的具有著濃厚的時代特色。
比如,色是一把刮骨鋼刀,沒有色路斷人稀。這句話究竟從何而來,它又有著怎麼樣有意思的經歷呢。這話說起來也就很長了,它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北宋。如果俗語也和古董一樣,歷經的年限越長越彌足珍貴,那麼這句話也可以說是頗有年代,值得細細品味分析了。
在北宋朝代,當時有一座很有名的寺廟,名字喚作大相國寺。就是在這個寺廟裡,題有一首詩歌,而這句俗語便來自於這首詩歌。這詩的大概意思是,一個人如果斷絕了喝酒,好色,喜財,易怒,那麼這個人就算沒法長命百歲,他也可以高壽。這詩的主旨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斷舍離。
大詩人蘇東坡有回去這個寺廟裡找朋友玩,恰好就看到了這首詩。詩人的想法可不同,他覺得人如果沒有了這四個特點,那麼人生也沒有什麼意思了,沒有樂趣的人生和石頭又能有什麼分別呢。於是大詩人也題詩一首,表示喝酒能夠不醉是英雄,好色能夠不沉迷是高人,來路不正的錢不能要,至於生氣,不要生氣就好了。
之後,這座寺廟又迎來了新的貴客,這便是宋神宗。神宗看了這兩首歌,覺得非常有意思,於是讓隨行的王安石也來作詩一首。王安石自然不能拒絕,不過他的觀點又有所不同。王安石畢竟身處高位,一言一行都是從一個整體國家的角度來考慮問題。
在他看來,如果人們缺乏欲望,個個都活得很佛系,自然沒有消費也就沒有生產,沒有需求就沒有市場,那麼整個國家並不會越來越好,相反,不愛財的話經濟會衰竭,不愛色的話生育,人口增長等都是問題。因此王安石從一個政治家的角度題詩,表達了對積極生活,享受生活的支持。
這一句俗語背後的故事可謂精彩紛呈。一件事有三種不一樣的看法,酒色財氣,不同的人不同的身份地位,在他們眼裡也具有不一樣的意義。究竟孰是孰非並不需要太過糾結,畢竟每個人所處位置不一樣,每個人的追求也不一樣。不過由這句俗語引發出這系列歷史事件也是很有意思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