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朱淑真,大家也許對於她並不是很熟悉,但是,相信大家一定有接觸過她所創作的詩,而朱淑真作為我國歷史上為數不多的女詩人,她所創作的詩大多都帶有比較濃鬱的悲傷的情感,但是,我們也可以從字裡行間看出她流露出的真情,都說女生是感性的,其實這句話也不無道理。
今天呢,小編就帶領大家來看看朱淑真的詩,看看她在詩中所流露出的感情,想必她一定是經歷了什麼才能寫出獨具真情實意的詩詞。大家跟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有關朱淑真生平事跡的記載中,我們了解到婚前的朱淑真曾有過一段短暫而美好的戀情,「攜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黃梅細雨。嬌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懷。
最是分攜時候,歸來懶傍妝檯。」這首《清平樂·夏日遊湖》作於她婚前時期,應該是描寫自己婚前那段美好的戀情,少女的那種真切的戀情展現的淋漓盡致。少女時期的朱淑真對於愛情有著美好的憧憬,「初合雙鬢學畫眉,未知心事屬他誰。待將抱滿中秋月,分付蕭郎萬首詩。」(《秋日偶成》)「門前春水碧於天,坐上詩人逸似仙。
白璧一雙無玷缺,吹簫歸去又無緣。」(《湖上小集》)可見,朱淑真嚮往著高雅的愛情生活,遠離世俗生活,與情人吟詩唱和。然而,在封建「三從四德」的綱常倫理的嚴酷壓迫下,詩人的這種理想在現實面前只能變成了愁悶與無奈,所適非偶,婚後的朱淑真生活在孤寂愁苦與怨恨之中:
「歲暮天涯客異鄉,扁舟今又度瀟湘。顰眉獨坐水窗下,淚滴羅衣暗斷腸。」——《舟行即事》其六
「獨行獨坐,獨唱獨酬還獨臥。佇立傷神,無奈輕寒著摸人。此情誰見,淚洗殘妝無一半。愁病相仍,剔盡寒燈夢不成。」——《減字木蘭花春怨》
可以看出,婚後的朱淑真生活中總少不了一個「愁」字,她像是一個失去了靈魂與根基的孤魂,滿懷的幽怨與無助,花容月貌的年紀本應該是滿懷的歡喜,然而在那個封建時代,在女性沒有婚姻自主權的背景下,追求愛情自由的結果只能是悲劇。
從朱淑真的斷腸詩詞中,我們可以分明感受到她的無助、她的恨,恨的不是具體的人或事,而是整個封建社會對女性的不公。
「寧可抱香枝上老,不隨黃葉舞秋風」,這可以說是朱淑真的愛情宣言,她從少女時代就樹立了高雅的愛情觀,即便是所適非偶,她也在用生命捍衛著自己的理想與尊嚴。「悶無消遣只看詩,又見詩中話別離。添得情懷轉蕭索,始知伶俐不如痴。」
這既是詩人無力抗爭的自嘲,又是自感纖弱的無力吶喊。她認識了自己,也認清了自己的愛情,內心的大徹大悟使她厭倦了世俗、厭倦了婚姻,現實中的悲傷延續到了詩詞創作裡,字字讀來,黯然神傷。愁、恨、悲、喜、憐,無一不來的那麼實在,可以說,她是在用生命去寫詞。
朱淑真的命運是悲劇的,但同時又是奔放的,她用詩詞向世人展現了封建女性崇高的精神世界,在血淚嗚咽的斷腸聲中,捍衛了自己的愛情宣言。
通過看了朱淑真的悲傷的詞句,大家也不難發現她戀情中的悲哀與無助,大家看完之後一定有很多關於情感的話,一起來分享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