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書坑儒:被誤解了2000多年的事件,秦始皇的真實用意是啥?

2020-12-09 騰訊網

引言

秦始皇可以說是正兒八經的千古一帝,其歷史功績是顯而易見的。但是歷來評價褒貶不一,基本上是貶大於褒,其中最為詬病的就是焚書坑儒。我們在課本上都了解到的就是秦始皇以暴力的手段,將對他有意見的儒生坑殺。為了堵住民眾的悠悠之口,讓民眾將無用的百家思想的書全部銷毀。

這件事被後人載入了史冊中,秦始皇因而被很多人批判。公元前221年,六王畢,四海一。秦始皇成功的徵服了六國,重新恢復了大統一。他繼位之後,為了維護這來之不易的和平,採取了很多鞏固統治的措施,其中不乏地方上的郡縣制,中央上的三公九卿制度。但焚書坑儒為什麼會遭到詬病,秦始皇的這項措施真的做錯了嗎?

焚書事件

焚書坑儒雖然我們常常沿用,但是如果單純的從事件上看,其實是單獨的兩件事。因為教科書上將其連用,以至於很多人將其誤解為是一件事。筆者大致梳理一下事情的來龍去脈。

秦始皇統一秦朝之後,也就是公元前213年舉辦了一次宴會,邀請眾位大臣喝酒,其中有70位博士也應邀參加。宴會上,其中就有大臣就對秦始皇拍馬屁,誇讚秦始皇的功勞,統一了六國,怎麼怎麼牛逼。秦始皇聽了之後自然是喜上眉梢。

但是其中有一個叫做淳于越的博士卻反其道而行,給秦始皇潑冷水。秦朝在地方上實行的是郡縣制,但是早在周朝時期地方上實行的是分封制。都說不像古人學習,國家也就不能長久。並且還反將一軍,認為前面溜須拍馬的博士並非忠臣。

秦始皇聽了這番話之後,若有所思,就讓群臣談一談淳于越這個觀點,究竟應該是師古還是師今?這時當朝宰相李斯就站出來了,他認為現在的情況已經和春秋時代不一樣了,當時正處於時代的重大變革之中。為了尋求社會的變革,以儒家為代表的私學盛行。同時,各個學派發表各自挽救時局的主張。

但是,按照現在的時局來看已經不適用了,根本不必照搬前人的做法。因為私學的盛行,一些人就開始隨意發表言論,這是不利於國家的長治久安的,於是提出了自己的解決辦法,這就是「焚書」。

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

秦始皇在聽了李斯的一番發言之後,便欣然同意,並且吩咐文武百官將其實行下去。

坑儒事件

而坑儒呢,又是另外一碼事,發生在焚書事件的後一年,也就是公元前212年。以盧生為首的方士在秦始皇面前忽悠,他聲稱自己能夠找到長生不老的靈藥,秦始皇聽說有這等好事,想也沒想,就給了這些人一大筆錢去尋找靈藥。

但是其中幫忙尋找靈藥的方士盧生和侯生收了秦始皇的錢,不僅沒有積極的尋找靈藥,反而還在背地裡黑他,說秦始皇是一個暴君,根本聽不進去忠臣的金玉良言。像秦始皇這樣的皇帝,自己根本不能為他找靈藥。這段言論放出去之後,水軍就大量傳開了。而這兩人也就攜款潛逃了。

秦始皇知道這件事之後,氣不打一處來,感覺自己的智商被這群儒生受到了侮辱。便派人揪出其中的元兇,抓了一大批人。在經過嚴加審訊之後,460多名儒生供認不諱,參與了水軍。最後,這460多人全部被坑殺。

秦始皇的大兒子,也就是扶蘇看到父親的做法,心中甚是不安,就向秦始皇上諫。現在天下才剛剛穩定,這些儒生都是以儒家的孔子作為榜樣。但是父親這樣對待讀書人,可能更會使這些標榜仁義的讀書人所詬病。

秦始皇這時還正在氣頭上,對兒子扶蘇的言論非常不爽,於是便讓他和蒙恬去上郡打仗去了。這麼看來,秦始皇的坑儒最後還是反坑了。

焚書坑儒的真實用意

整個事件最終是被漢代的史學家司馬遷,完整的記錄下來。從史料的真實性來看,司馬遷交代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完全是可信的。

先看焚書這件事,是丞相李斯提出來的。李斯的建議,整體歸納就是要統一思想。那麼,李斯的建議僅僅是自己的空言,有沒有前人的借鑑呢?答案是有的。在秦朝建立之前,影響力最大的事件就是商鞅主持的變法。

要知道,秦國一脈相承的是韓非子所在的法家。因此,商鞅就向當時在位的秦孝公提出了統一思想的焚書政策,但是因種種原因,秦孝公並沒有將其採納。所以,李斯所提出的主張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提出來的,並非空穴來風。

李斯為什麼要堅決的反對淳于越,實行焚書的政策呢?淳于越提出的主張是廢除郡縣制,實行分封制。但是淳于越提出反對的聲音,郡縣制已經從秦始皇推行這項政策的第八個年頭了。而且郡縣制的源頭,就是秦孝公商鞅變法已經開始推行的縣制,也就是說郡縣制在歷史上已經推行近一個世紀之久。

關於分封制和郡縣制孰好孰壞,早在秦朝建立之初,李斯和另一位臣子王綰之間早已經進行過爭論,而兩人之間的爭論,明眼人也能看出來這並不是所謂的政見之爭,其實也是站在國家的角度上考慮。最終,秦始皇採納了郡縣制。

這麼看來,秦朝建立實行的郡縣制完全是歷史所推動的結果。淳于越再一次表示反對,是舊事重提,完全是在開歷史的倒車。淳于越為什麼突然提出反對呢,其中的所蘊含的深意,如果不是當時的人,是很真正揣摩其中的用意的。

雖然秦始皇統一了六國,但是借鑑周朝的歷史教訓來看,雖然打敗了商朝,但是其後裔武庚還是發動了三監之亂,周朝發動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才得以解決。

而秦朝建立,雖然表面上是統一了,但是六國原來的勢力仍然蠢蠢欲動。要想完全控制六國,不僅是從制度上,更重要的還是思想上控制群眾。而李斯正是法家的衛道者,所以才表示反對,並且還提出了焚書的建議。

自古以來,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尤其是讀書人更不好惹。再說,秦始皇真的把所有的書全部銷毀了嗎?

其實從當時的執行效力來看,這項措施推行下去,完全銷毀是很困難的。後世像宋代的史學家鄭樵就認為,秦始皇在位期間,根本沒有完全的將六國的書銷毀。反倒是到了漢朝時期,一些經文經學者將原來的著作給糟蹋了。

就拿坑儒這件事來說,秦始皇真的有錯嗎?秦始皇幹的完全是沒錯的,錯的也僅僅是情急之下將自己的兒子扶蘇給攆走了,這才讓胡亥有了可乘之機。

結語

就連坑儒這件事的真實性,也有學者對其真實性表示質疑。歷來的史學家將兩件事結合在一起,添油加醋,也就成為了攻擊秦始皇的箭靶子。直到東漢時期,學者王充才將兩件事分開。

但是關於其真相併沒有被澄清。就其當時的真實狀況上看,「焚書」和「坑儒」,完全是秦始皇為了維護大統一應該採取的政策。

參考文獻:

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

韓非子:《韓非子.和氏》

李開元:《秦謎》

李殿元:《關於「焚書坑儒」研究的幾個問題》

作者

錦年,自由撰稿人,歷史學愛好者,致力於研究歷史。期望用歷史垂訓鑑戒,塑造集體記憶,鑑往知來。

相關焦點

  • 被誤解了2000多年的焚書坑儒事件,秦始皇的真實用意卻是……
    作為中國古代歷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的一生可以說是充滿了傳奇色彩。他在位期間創造了很多個「世界之最」,其中萬裡長城和阿房宮如今都是世界未解之謎。兵馬俑更是讓世界為之震撼。秦始皇帶兵平定六國統一中原讓百姓免去了戰亂之苦。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傳奇的人物,歷史上對他的評價卻是褒貶不一。
  • 這才是「焚書坑儒」的真相,專家直言:我們冤枉秦始皇2000多年
    實不相瞞,我當時就站「過大於功」這邊,因為那時候對秦始皇的了解太有限。直到後來讀到更多的史料,知道了秦國從貧弱到崛起縱橫的全過程,才恍然大悟:秦始皇被冤枉了,所謂的「焚書坑儒」等一系列罪名被誇張過了度。 為啥這麼說呢?從近代開始,「疑古派」專家就重新考證了焚書坑儒事件。
  • 秦始皇為什麼要「焚書坑儒」?還原歷史的真實事件
    公元前236年至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一統,秦始皇嬴政登位稱帝,他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使用皇帝這個稱謂。統一六國後,秦始皇頒布了很多政策,實行三公九卿,廢除分封制,以郡縣制代替,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可以說秦始皇對中國歷史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 「焚書坑儒」的真相,專家發話了,我們冤枉秦始皇2000多年
    歷史老師給我們講了一個關於秦始皇的故事,書中還附帶了一個討論的問題:秦始皇的功績究竟比過了,還是比過了?那時候,班上的同學吵吵嚷嚷,一方覺得秦始皇完成了統一大業,千秋功績無可比擬;另一方則覺得秦始皇太過殘暴,加重賦役,徵伐不說,還焚書坑儒,正是由於暴君的種種作法,導致秦朝滅亡。
  • 秦始皇到底有沒有「焚書坑儒」?被冤枉了兩千多年,如今才知真相
    秦始皇在統一六國以後,在各個方面都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比如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甚至是統一思想,目的都是為了更好地維護秦朝的統治。而要說起秦始皇在思想上的控制,人們首先想到的肯定就是焚書坑儒,這在不少史學家看來這都是一場文化上的浩劫,同時也是秦始皇暴虐的典型事跡。
  • 秦始皇的焚書坑儒,被世人誤會兩千多年?誰又能明白秦始皇的苦心
    秦始皇是歷史上第一個皇帝,他自稱為始皇帝,開創了此後幾千年的皇帝制度。歷史上對秦始皇的評價褒貶不一,有的認為他功大於過,有的認為他過大於功。但是無論後人怎麼評價,秦始皇都對歷史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這影響一直深入我國古代封建社會幾千年。秦始皇的焚書坑儒,被世人誤會兩千多年?
  • 焚書坑儒事件,秦始皇到底是給他們背鍋了!
    焚書坑儒事件,具體發生在公元前213年與212年,在此在此事件當中,毀壞百家著作無數,坑殺學者與犯禁者共計四百六十餘人!焚書坑儒事件其影響之深遠,直至如今猶在,直接或間接導致了其後世的幾次焚書事件,梁元帝與乾隆皇帝的焚書!
  • 焚書坑儒的真相剖析,秦始皇背鍋2千多年,其實我們都被史書騙了
    說起秦始皇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他順應歷史潮流 滅六國統一了中國,結束了諸侯長期老死不相往來的冷戰的局面,他建立了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統一語言、文字、貨幣、度量衡等。促進了各地區各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但他卻做了一件瘋狂的事,這足以讓他釘再歷史的恥辱柱上,就是秦始皇臭名昭著的「焚書坑儒」事件。
  • 秦始皇焚書坑儒事件的文化專制,以及秦始皇遺書的流傳有何啟示?
    ,就會想到焚書坑儒事件,認為很多古代文學書籍及文化的消失和損壞都是由秦始皇所致。然而問題在於秦始皇為鞏固中央集權,採用了偏激的政治手段,遭到百姓和後人譴責。客觀分析此次事件,「焚書坑儒」事件並不是秦始皇一人所為,真正的執行者和策劃者其實是其背後的「智囊團」,秦始皇統治時期,這個智囊團的主要代表人正是李斯,李斯的建議得到統治者的肯定,是「焚書坑儒」事件的重要原因之一。
  • 歷史事件:秦始皇焚書坑儒背後隱藏的事實真相!
    小編上期講到了徐福三次欺騙秦始皇,最後攜巨款跑路日本的歷史事件,那著名的秦始皇焚書坑儒事件是否也和此事件有必然的聯繫呢?欺騙秦始皇的還有誰呢?本期文章小翟將為您一一道來。要說秦始皇被徐福騙了這一次呢,咱就說吃一塹長一智吧,可秦始皇偏偏沒有,因為他對長身不老的渴求欲太強了,所以在他生命當中呢,就出現了今天咱們要聊的第二位人物,大秦帝國另外一位著名的方士盧生。並且這個盧生還是丞相李斯推薦給秦始皇的,還被嬴政聘為御用方士。
  • 秦始皇焚書坑儒被罵2000年,為什麼要這麼作,有哪一些意義?
    焚書坑儒歷來是被文人罵慘的一個事,甚至,焚書坑儒這個事情成為秦始皇為數不多的罪狀之一。這四個字,就包含了兩個重罪:禁錮文化、濫殺讀書人。前一個是文字獄的典型案例,後一個是殘暴不仁的證據。鑑於此,無論如何,秦始皇這一點是洗不白了。這四個字也被作為暴秦的罪證,一句天下苦秦久矣,更加顯露了秦始皇的黑點。
  • 湖北出土一竹簡,解開「焚書坑儒」真相!我們誤會了秦始皇2000年
    湖北出土一竹簡,解開「焚書坑儒」真相!我們誤會了秦始皇2000年千古以來,秦始皇一直有「暴君」的惡名,最典型的就是其「焚書」「坑儒」事件。1975年,我國考古界在湖北雲夢地區首次挖掘出土了雲夢睡虎地秦簡(簡稱「雲夢秦簡」),這是我國考古界的一項重大發現,不僅大大推動了秦史研究的進程,還意外解開了「焚書坑儒
  • 焚書坑儒背後的真相,秦始皇一位被污衊2000多年的偉人!
    在秦始皇一統河山後的第八年,絕大多數公然反抗秦國統治的人,大部分都被英勇善戰的秦國剿滅,只有曾經的六國貴族,在謀劃著陰謀。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遍及天的儒生,紛紛向社會宣傳廢除郡縣制。甚至公然向朝廷上奏,請求秦始皇學習周天子的權術,恢復分封制度,賜地給六國皇族子孫。秦始皇對此事大怒,儒生公然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妄談國事引導輿論,這已經超越法律可以容忍的地步,為何這些儒生敢公然和秦始皇作對。首先,秦始皇奉行法家思想,提倡依法治國,儒家在秦始皇的統治下失去了發展的市場。
  • 秦始皇,焚書坑儒
    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秦始皇在宮中設宴款待群臣。宴會上,博士樸射周青臣稱頌秦始皇滅諸侯、立郡縣、統一中國的功德,認為這是前無古人的功事業,博士淳于越反對,認為周青臣對秦始皇阿諛奉承,主張重新實行分封制。
  • 秦始皇「焚書坑儒」的真相是什麼?可能很多人都誤會了秦始皇
    任何文章中只要談到秦始皇殘暴的話題,必然會提到「焚書坑儒」,但「焚書坑儒」真的是歷史上真實存在過的事件嗎?提到「焚書坑儒」,我必須告訴大家,所謂的「焚書」和「坑儒」是兩起獨立的事件,兩件事之間並無關聯。
  • 你知道秦始皇焚書坑儒的真相嗎?焚書坑儒對後世造成了哪些影響?
    一直對秦始皇的焚書坑儒心懷芥蒂,於是便想對當時的歷史背景做一番推敲,弄清焚書坑儒的因果,從而正確認識這一歷史事件。焚書坑儒是大的歷史背景下所產生的社會思潮的變更到了東周,周朝廷的威嚴被消費得越來越少,諸侯之間互相傾軋,戰爭不斷,出現了春秋五霸,形成了戰國七雄。
  • 秦始皇焚書坑儒存在著怎樣的原因?
    千百年來,有關焚書坑儒的議論和批評,如汗牛充棟,近代以來, 學術界對於焚書坑儒的研究 ,有了深入的進展 。概觀相關的研究, 主要集中在焚書和坑儒的原因 、範圍和歷史評價的探討上面 。就筆者的管見而言 ,這些相關的議論和研究 ,都有一個基本的前提 , 就是承認 《史記 》所記載的焚書和坑儒(或者是坑方士 )是可信的史實 。
  • 「焚書坑儒」的鍋,秦始皇背得冤不冤?
    然而,在無數輝煌的成就背後,秦始皇也有著諸多被人詬病的弊政,比如殺伐太重,再比如「焚書坑儒」。與戰爭殺戮相比,「焚書坑儒」的罪名顯然更讓人義憤填膺,秦始皇也因此背上了「暴君」的罵名。但隨著後人對歷史的探索不斷加大,「焚書坑儒」一事也開始受到廣泛質疑,那麼,這個「黑鍋」秦始皇背的到底冤不冤呢?
  • 秦始皇「焚書坑儒」事件,焚燒古籍坑殺儒生,他真的是個暴君嗎?
    我們都知道,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他在位期間統一六國,修築長城抵禦北方匈奴,派大軍抗擊嶺南百越。改變體制,廢除奴隸制,中國進入封建社會。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車同軌、書同文,做了很多利國利民的事,那為什麼說他是個暴君呢?
  • 秦始皇為什麼要焚書坑儒
    秦始皇下旨同意。此一事件,史稱「 焚書 」。 隋代牛弘提出「五厄」之說,論中國歷代圖書被焚毀,首當其衝即為秦始皇焚書、二是赤眉入關、三是董卓遷都、四是劉石亂華、五是魏師入郢,蕭繹焚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