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言論可自由行為應受限 臺灣民主不及格

2020-12-18 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10月3日消息 臺灣《中央日報》2日刊發評論文章《反民主文化下的荒謬行為》認為,在民主社會,言論自由可以無限,行為自由卻應有極大限制。民主是否成熟,這是一項很重要的指標。從這一項指標來看,臺灣的民主並不及格。

  文章指出,民主政治以自由為基礎,包括言論自由、集會自由、新聞自由、示威自由等等。但沒有一本民主政治理論的教科書會認為,在一個已經民主的體系中,民眾可以擁有佔領公務機關的自由,可以享有丟擲領導人的自由。

  臺灣民主化之後,言論自由與新聞自由幾乎沒有任何限制,大部分毀謗的官司都以無罪定讞。然而,臺灣在法律上雖然享有言論自由,但整個社會氛圍並非如此。也就是說,臺灣社會對不同意見仍然缺少胡適先生所強調的「容忍」。

  胡適認為容忍比自由更重要,實在是意味深長。因為他已經看到了當時的中國社會對不同意見往往缺少容忍的態度。今天的臺灣,言論自由似乎只限於政治正確的言論。這是一種「反民主」的政治文化。

  這種反民主的文化,已造成臺灣民主的扭曲。其中之一,行為變成沒有節制的自由。在今年3月份爆發的臺灣「太陽花學運」期間,學生可以攻佔「立法院」長達20多天,甚至於攻進「行政院」。「行政院」後來雖強力驅離在場學生,這些學生與律師後來竟自訴「行政院長」殺人未遂,而江宜樺竟然也出庭受訊!

  臺灣「太陽花學運」的學生竟被視為英雄,而日前向馬英九丟擲書本的學生也被視為英雄。實際上,即使在民主社會,行為的自由也應有相當限制,一旦超越這個限制,就要負起相應的責任。就算在西方成熟的民主社會中,所有標準也會一視同仁,不會因人而異,因顏色而異。

  文章認為,由於臺灣仍有牢固的反民主的文化,對於與自己相同立場之人寬以相待,對於與自己立場不同之人則吹毛求疵,雞蛋裡挑骨頭。

  文章舉例稱,苗慄大埔農地的徵收案,那些外來的聲援者強力動員,但對於臺南市鐵路地下化的土地徵收案,則甚少聞問。高雄氣爆案發生後,部分媒體對陳菊市長的責任輕輕帶過。餿水油事件發生後,屏東縣政府顯然要負最大責任,但民進黨只會要求馬英九當局負責,卻絕口不提屏東縣政府的責任。

  前民進黨主席蘇貞昌說學生向馬英九丟書只是「剛好而已」,這並不令人感覺意外。因為這些人對民主的認識就只有到小學生的高度而已。

  由於反民主的文化,臺灣政黨與政治人物的表現往往因顏色而異,顯得荒腔走板。但令人擔憂的是,如果現在的年輕人也受這種反民主觀念的薰陶,將來臺灣的民主會被扭曲到什麼程度呢?

  簡單地說,言論自由可以無限,行為自由應有極大限制。民主是否成熟,這是一項很重要的指標。從這一項指標來看,臺灣的民主並不及格。(中國臺灣網 朱煉)

相關焦點

  • 黃捷被批言論自由雙標:整天關心香港,都不關心臺灣的言論自由。罷捷總部嗆:一定把妳踢下臺
    @銳看臺灣報導 高雄市議員黃捷常在臉書發表對香港議題的關心,引發臺灣民眾的不滿,認為黃對臺灣的關心遠不及香港,尤其黃捷樂見中天新聞臺不予換照一事,遭批對言論自由"大小眼"搞雙標,更讓罷捷總部發言人徐尚賢抨擊:"若黃捷能把今日關心香港的心思,用來關心臺灣現在的民主,那麼她似乎才是臺灣的民代,但是她絲毫沒有這樣的想法。
  • 評論:言論出版自由應以法律為準繩
    在當今這樣一個資訊高度發達、信息傳播手段多樣的時代,人們自由表達觀點與意見的渠道更加暢通、更加豐富,這對於實現公民言論自由大有好處。然而,隨之也帶來一些新問題。有的人在網絡媒體上散布謠言,詆毀他人;有的人發表不負責任的言論,混淆視聽,並稱「這是我的言論自由」。這種認識是片面的狹隘的,應該予以澄清。
  • 蘇煥智:民進黨不應檢討特定電視臺 打壓言論自由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 臺灣中天新聞臺面臨可能的關臺處境,曾任社運義務辯護律師的前臺南縣長蘇煥智表示,NCC若真有心落實監督管理,就該從「提升媒體公正性」的角度通盤思考,讓各媒體都能往健康方向發展,而不是「針對性」的對特定電視臺進行檢討,如果做不到,社會亂象終究難解。
  • 臺灣的「言論自由」只值1073萬?
    近來臺灣中天新聞臺換照案因為臺當局通訊傳播委員會(NCC)破天荒地召開聽證會引起廣泛且強烈的討論,社會輿論鹹以為這是民進黨當局的秋後算帳,而臺行政機構的回覆是:「臺灣通訊傳播委員會係為獨立機關,臺當局並未介入」,輕描淡寫地甩去社會質疑。如果NCC真的是獨立機關的話,那臺行政機構的解釋回復自無問題,但到底什麼是獨立機關?這可不是字面意義就能夠搪塞過去的。
  • 綠色恐怖無所不在 臺灣還有言論和出版自由嗎?
    無形中,這本講述一名父親抗擊疫情的兒童繪本成為臺灣解嚴30多年來第一本下架的禁書。這種手法同上個月民進黨當局「傳播委員會」以行政手段將中天新聞臺暴力撤照如出一轍。民進黨當局的做法正是對臺灣民眾言論和出版自由的箝制,凡是反對民進黨和與大陸有關的言論都必須透過各種「東西南北廠」予以清剿。
  • 獨家銳評|臺灣哪門子民主與自由?只許「臺獨」放火,不許統派點燈
    報導(海峽導報記者 吳生林)島內無聊政客有事沒事喜歡吹噓「臺灣是亞洲民主的燈塔」、「臺灣是自由地區,民眾有充分的言論自由」。可一直以來,無數事實證明,臺灣所謂的「民主與自由」假得不能再假,根本是徹徹底底的虛偽與自大。自蔡英文當局上臺以來,這種偽裝被進一步撕得粉碎。 最近發生的幾件事,讓人們更加看清了民進黨和「臺獨」勢力眼中所謂「民主與自由」究竟是什麼玩意?真的是不堪入目,不堪耳聞,讓人大倒胃口。 首先是臺灣藝人歐陽娜娜「十一」上央視演唱《我的祖國》,竟然在島內引起軒然大波。
  • 淺析網絡言論自由的法律界限
    傳統的電視新聞、評論、報紙均採用實名制方式表達,且均需通過嚴格的審查,但在網絡上發表言論的網民可任意選擇是否公開自己的真實信息,因而具有很強的隱藏性。因此,網絡上經常出現或針對個人,或針對團體,或針對社會,各種侮辱人格的小道消息,甚至是赤裸裸的網絡攻擊行為,也就是當下盛行的「水軍一族」,針對一個特定事項毫無顧忌的肆意發帖。(2)發表方式多樣性與交流相互性。
  • 剛剛,網友推信蔡英文:家園破碎,何來民主自由?
    你的主意,只不過是「一廂情願」何為自由?於一個人來說,「自由」是一種人格追求,你可以自我支配自己的意識,憑藉著自由意志而行動,並為自身行為負責。簡單地說,就是不受其他任何管理因素而生活。於一個國家抑或一個民族來說,「自由」便代表了一種國家形態,上升到了政治格局的層面,歷史的演變不斷更迭出真理的光芒,自由所呈現給世人的不同面貌也會遵循著「優勝劣汰」的法則,你可以說他是民族解放、國家獨立,也可以說他是人人平等、公平公正,但最不應該說的就是「言論自由」「民主自由」!記得邱吉爾曾說過:除開其他政府形式不說,民主自由是最糟糕的政府形式。
  • 中天新聞臺岌岌可危,馬英九怒斥蔡當局:切莫鉗制臺灣的「言論自由」
    臉書發文提醒蔡英文「您才剛剛高票連任,切莫重創臺灣民主,趕快懸崖勒馬。」他也呼籲美國國務院及「自由之家」國際非政府組織這兩個關心臺灣「言論自由」的單位,以及所有關心臺灣「民主制度」的國際友人,與臺灣民眾一起關切中天新聞臺換照案,不要讓關閉新聞臺、打壓「言論自由」這樣的憾事,在臺灣發生。
  • 臺媒:「臺灣通訊傳播委員會」把臺灣民主打回40年前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中天換照問題不單是一個新聞頻道能否逃過一劫,不單是臺灣言論自由能否延續不絕,更在於一個號稱民主地區的行政當局憑什麼可以無限擴張權力,違背民眾的授權範圍
  • 臺媒:「臺灣通訊傳播委員會」把臺灣民主打回40年前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中天換照問題不單是一個新聞頻道能否逃過一劫,不單是臺灣言論自由能否延續不絕01 民主退回「威權時代」民進黨當局先摧毀一個臺灣地區憲制性規定下「獨立機關」的獨立意志,讓其成為鷹犬,去豪奪一家獨立新聞媒體的經營權利,行為是濫權作威,結果是造孽。踐踏「憲政」民主體制之下人民的言論自由權利,扼殺民主政治尊重多元意見的天條,拋棄臺灣反對專制的最有力武器,是糟蹋民主、加害臺灣、背離文明。
  • 誹謗罪中名譽權與言論自由的衡平
    [13]向來珍視言論自由的美國,仍有17個州和2個海外領土保留有刑事誹謗法。[14]其五,從是否要求「捏造事實」和「情節嚴重」、法定刑的高低等角度,與日本、德國、我國臺灣地區的刑事誹謗法相比,我國誹謗罪對言論自由的限制並不嚴苛。
  • 《中國時報》社論:「臺灣通訊傳播委員會」把臺灣民主打回40年前
    言論自由能否延續不絕,更在於一個號稱民主地區的行政當局憑什麼可以無限擴張權力,違背民眾的授權範圍,騎在民眾頭上恣意濫權,既作威又造孽?這場聽證會之拙劣與醜陋,連曾競選民進黨主席的臺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遊盈隆都說,聽證會場景比40年前「美麗島」大審更糟糕,7個鑑定人像檢察官一樣質問被告中天,3名「臺灣通訊傳播委員會委員」像在扮演法官。有媒體譏評「臺灣通訊傳播委員會」利用「特選」的裁判預設比賽結果,再厲害的球員也打不過場邊發號施令的裁判。
  • 言論自由被剝奪 國民黨批民進黨漠視人權
    臺灣政策研究基金會10日舉行 「告別中天!訣別新聞自由」記者會,國民黨「立委」李貴敏(圖)表示,執政黨綠色獨裁封殺臺灣人民知的權利,她別上黑絲帶,呼籲大家繼續努力,爭取新聞自由及言論自由。(劉宗龍攝)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臺當局「監察院」人權委員會宣稱守護人權,國民黨「立委」李貴敏昨質疑,最近中天新聞臺換照被NCC否決,人民的言論自由被剝奪,有看到「監察院」或所謂「人權會」為此發聲嗎?她提醒NCC,當初宣誓超越黨派、獨立行使職權,如今如何對得起臺灣人民、對得起下一代?    李貴敏表示,人權是普世價值,必須超越「朝野」、超越黨派、超越藍綠。
  • 「言論自由」的社交媒體崛起,CNN為何抨擊其為「對民主的威脅」?
    被稱為「言論自由平臺」的Parler,只有兩條社交規則:第一,不能有犯罪行為;第二,不能發垃圾郵件。除此之外,「你可以發布你想發的東西,不用擔心被網站刪帖。」 於是一個奇怪的鏡像世界出現了。那些在Twitter和Facebook上消失的帖子,在Parler上重生了。
  • 林毓生:臺灣民主發展的形式、實質、與前景
    他認為中國經過各式各樣天翻地覆的革命以後,到頭來益發使人知道,建立類似英美文明發展出來的自由的價值、人權的觀念、民主的憲政,以及發展建基於經驗的理性,才是中華民族應走的康莊大道。殷先生時常慨嘆早期五四精神與風格在臺灣的失落;而重振五四精神,徹底實現五四早期所揭櫫的自由、理性、法治、與民主的目標,乃是救國的唯一道路。
  • 言論自由應該是什麼樣的自由?
    言論自由通常被認為是現代民主中一個不可或缺的概念,在這概念下,它被認為不應受到政府的審查。然而由於某些眾所周知的原因,言論自由逐漸演變為一個模糊的概念,在不同的地區被賦予不同的含義。我們先來看看,西方人對這個概念是怎麼定義的。    維基百科稱:「言論自由是指在他人接受的條件下按照個人意願表達意見和想法的政治權利,有時也被稱為意涵更廣泛的表達自由。
  • 扼殺言論自由 臺當局強關中天新聞臺
    圖:國民黨立委18日召開「NCC全體委員照劇本演出,臺灣言論自由已死!」記者會,批評蔡政府鉗制新聞自由\中央社臺灣通訊傳播委員會(NCC)18日審查中天新聞臺更換執照申請案,七位委員一致確定,對中天新聞臺做出不予換照處分。換言之,中天新聞臺執照下月到期後將可能被關閉。
  • 版權與言論自由
    因此如果你的言論是複製作者的有獨創性的表達方式,而不是作者獨創性的思想,則你的言論將被禁止,並受到民事甚至刑事處罰。版權法正是通過限制他人使用作者有獨創性的表達方式來限制公民隨心所欲發表其言論的自由。但是,這種合理限制,不應構成思想傳播和信息交流的障礙,否則,就會侵犯到公民的言論自由。
  • 言論自由受限?
    答:安全可信與自主可控、安全可控一樣,至少包括以下三個方面含義:一是保障用戶對數據可控,產品或服務提供者不應該利用提供產品或服務的便利條件非法獲取用戶重要數據,損害用戶對自己數據的控制權;二是保障用戶對系統可控,產品或服務提供者不應通過網絡非法控制和操縱用戶設備,損害用戶對自己所擁有、使用設備和系統的控制權;三是保障用戶的選擇權,產品和服務提供者不應利用用戶對其產品和服務的依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