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專訪伊朗文化遺產、旅遊和手工業部部長阿里·阿斯加爾·穆奈桑
推廣傳統文化,要理解年輕人喜好
本報記者 李司坤
11月27日至30日,第三屆文明古國論壇部長級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期間,伊朗文化遺產、旅遊和手工業部部長阿里·阿斯加爾·穆奈桑接受了《環球時報》記者專訪。訪談中,穆奈桑部長表示,中伊兩國悠久的歷史、共同的文明符號使得兩國在文化旅遊領域開展合作的潛力巨大。他同時向記者介紹,面對來自西方國家強大的文化影響力,伊朗本土的傳統文化在年輕人當中重新煥發了生機。
「伊朗和中國都是亞洲乃至世界上最文明古老的國家。」訪談一開始,穆奈桑就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從歷史上很久遠的時間算起,一直到現在,中伊兩國的關係都非常良好,特別是在文化和經貿關係上。「我們非常高興加入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穆奈桑告訴記者,「一帶一路」倡議對修復古老的絲綢之路產生了非常好的影響。「這個倡議也使得伊朗正在加強努力,改善伊朗境內古代絲綢之路的條件。古代絲綢之路這條線上的一些古代客棧,經過我們的修繕已經煥然一新。」
「伊朗人非常喜歡中國的文明和歷史,對前往中國旅遊非常感興趣!」他告訴記者,伊朗同樣有著非常豐富的旅遊資源。「伊朗有超過100萬個歷史和自然景觀,還有超過600個博物館,「一些古董的歷史超過1萬年」。穆奈桑相信伊朗的歷史古蹟、習俗和文化足以吸引眾多中國旅客。
除了旅遊方面的巨大潛力,穆奈桑在採訪中還表示,中伊兩國未來還可以在文物修復及保護領域加強合作。穆奈桑向記者介紹,截至2019年,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審核被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伊朗世界遺產共有24項。在伊朗境內所有的歷史和自然景觀中,有超過3.5萬處已經登記註冊。「我們嚴格按照相關法律和規定來推進文物的維護和修復工作,在這個領域,我們有非常長久的經驗。」他還表示,中伊兩國在文物修復和保護領域加強合作是一個非常好的創意。兩國可以在這個過程中相互學習,交換經驗。
儘管伊朗是世界文明古國,但穆奈桑承認,當前,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流行文化盛行,尤其是美國好萊塢生產的影視作品正在強勢影響著全世界的文化市場。在這個過程中,包括伊朗在內的文明古國相對處於弱勢地位。「很多西方國家歷史上並沒有什麼文化,但它們當下正在製造新的文化。我們古代文明國家,說實話,不知道有什麼東西(可以拿來抗衡)。」穆奈桑說,伊朗的傳統工藝品、傳統音樂,以及傳統的民族服裝都深受世界遊客喜愛。在電影方面,伊朗在世界上也非常出名;在詩歌方面,伊朗也湧現諸如哈菲茲、莫拉維、薩迪·設拉子等享譽世界的詩人。「以前,我們的年輕人認為,如果要追求新鮮感和時尚感,是不需要了解伊朗傳統文化和歷史的,他們只對西方文化包括服飾、習俗感興趣。我們需要更加理解年輕人當下的思想和喜好。」
《環球時報》記者向他介紹,在推廣本土文化方面,中國已經開始發力。一些國產電影諸如《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降世》取得優異票房,當下很多年輕人開始越來越青睞漢服。聽完《環球時報》記者的分享,穆奈桑也興奮地告訴記者,伊朗的情況也在發生好轉。「在我們的推動和支持下,伊朗古代的文化藝術正在國內日漸走向發達。」
穆奈桑還說,如今,伊朗有很多年輕人愛上本國傳統文化研究,在大學裡,也有不少年輕人的專業是學習伊朗本土傳統文化藝術。「在工藝品領域,很多工藝品專家都是年輕人。伊朗的年輕人逐漸發現了,我們的傳統文化和藝術是他們自身的身份認同。」他在採訪中呼籲,中伊兩國政府有責任進一步介紹並推動本國的傳統民族文化在當下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