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團圓莫忘賞月,嫦娥奔月的故事其實來源《周易》

2020-12-01 千年歷史一葉舟

中秋佳節馬上到了,中秋節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中秋代表團圓 ,無論是古人還是今人,中秋月圓夜,人們總會不自己的抬起頭,和家人一起賞月吃月餅,和孩子們聊聊月宮中嫦娥和玉兔的神話故事,一家人在一起共享團圓之樂。

說起團圓,無論是古人還是今天之人,對於家,對於家人的團聚都是異常的看重的,中秋為什麼說團圓,因為后羿和嫦娥也要是團圓的。

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的故事

嫦娥奔月的故事,小學生都知道,流傳最廣的版本就是。古代時候,天上突然十個太陽一起出現,把大地曬得乾裂,河水也都幹了。神箭手后羿為了借鑑人們,就射下九個太陽。

自此名揚天下,很多人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其中就有一個心術不正的人叫做逢蒙混進來。后羿射下太陽後,西王母給了后羿一包長身不老,后羿把他交給嫦娥保管。

后羿射日

有一天這個逢蒙趁后羿外出,逼嫦娥交出長生不老藥,嫦娥危急之時便把不死藥吃下了肚,一會兒便飄離地面,飛向了月亮。后羿回家尋妻不得,於是仰望月亮呼喚嫦娥。後來他的呼喚驚動了上天,一道月圓之夜,月亮上就出現了嫦娥的身影。后羿於是每到月圓之夜便遙祭在月宮裡的嫦娥。而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事情後,也紛紛在月下擺香案祭嫦娥。月母被打動,允許嫦娥在月圓之日與羿在月桂樹下相會。

玉兔

嫦娥奔月的來源,嫦娥故事最初出現在《歸藏》。《歸藏》就是《易經》的三經之一。《易經》包含《歸藏》、《連山》和《周易》三本書,其中現存的只有《周易》,其他兩本已經失傳。

劉勰在《文心雕龍》曾經寫到:「《歸藏》之經,大明迂怪,乃稱羿斃十日,嫦娥奔月。」 《易佔》之《歸妹》也描述了嫦娥偷吃長生藥、卜奔月的故事。秦簡寫到:『歸妹曰:昔者恆我竊毋死之,奔月而攴佔。』此見於傳本《歸藏》之辭。」「恆我」,就是「嫦娥」。

易經之周易

嫦娥其實一開始也不是叫嫦娥,最初叫常娥姮娥,一直到了漢文帝時代,為了避諱漢文帝的名字,後來改名嫦娥。而且嫦娥奔月故事的也有很多的版本,

比如屈原在《天問》中說:后羿成為射日英雄後,對嫦娥有在一心一意,居然和河伯的妻子曖昧起來,因而嫦娥極為生氣,一氣之下服了仙藥跑到天上去了。而西漢《淮南子》中記載說,因為她背叛丈夫,偷吃了羿從西五母那裡要來的珍貴的不死藥,就飛進月宮。結果居然變成了搗藥的蟾蜍。

影視劇中嫦娥

當然這都是神話故事,月亮上既沒有玉兔也沒有嫦娥,有的只是環形山而已,我們今天為什麼還是喜歡聽這些神話故事,因為神話故事帶給人們美好的期待和願望。那就是月圓即是團圓,一家人平平安安和和美美的團聚才是中秋最大期待吧。

相關焦點

  • 中秋小知識,帶你認識不一樣的嫦娥奔月!
    中秋之夜,月光皎潔,古時候,人們把圓月亮視為團圓,因此八月十五也俗稱為「團圓節」。古人為中秋節作的詩詞也多與月亮有關,他們常把月圓形容團圓美滿,月缺形容悲歡離合。唐·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蘇軾的「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等,都是千古絕唱。
  • 中秋:原來嫦娥出現的這麼早,難怪嫦娥奔月會有這麼多的故事版本
    又到一年中秋節,又是闔家團圓,吃月餅賞月的好日子,中秋夜晚,在月光的沐浴下,大人們又開始和孩童們講起「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關於「嫦娥奔月」的故事,我國人民都不陌生,但其實這個故事有很多的版本,就是不知道大家聽得都是哪一個版本了。不過在說故事版本之前,我們可以先來了解一下與嫦娥有關的一些小知識,畢竟她不僅僅是一個神話傳說,還具有很高的文史價值,也曾被放在許多詩詞歌賦之中,因而也具備很高的審美價值。
  • 嫦娥奔月圖像版故事
    嫦娥奔月是流傳已久的神話,這個美麗的傳說已經成為家喻戶曉的故事。遠古的神話來自於人們口頭文學的傳誦,嫦娥奔月的故事來源於不知歲月的遠古記憶中。為了尋求故事的本源,我們要從古代的文獻和考古的發現中尋找線索。
  • 中秋節視頻:嫦娥奔月的故事
    中秋節:嫦娥奔月的故事 嫦娥奔月:中國上古時代神話傳說故事,講述了嫦娥被逢蒙所逼,無奈之下,吃下了西王母賜給丈夫后羿的兩粒不死之藥後,飛到了月宮的事情。
  • 嫦娥奔月的真相:中秋團圓不得不說的故事
    01美麗的神話小時候讀神話,嫦娥奔月是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后羿射日拯救世界,西王母賜給他一顆不老藥。02歷代嫦娥變形記在古籍中查找這個故事,不論是秦簡《歸藏》、西漢《淮南子》、晉代《搜神記》,還是南朝《後漢書》,其中記載的都是嫦娥奔月的另一個版本。
  • 從中秋說起,探秘「嫦娥奔月」「玉兔搗藥」的文化源頭?
    中國傳統文化說到中秋節,就想到明月、嫦娥、吳剛和玉兔這些人物、角色,和他們傳世的故事。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
  • 「嫦娥奔月」,「唐明皇遊月宮」,這些神話傳說憑什麼膾炙人口?
    我們一談到中秋節,中繞不開那幾個神話傳說,對於中秋節的來源津津樂道,其中佔據主流地位的神話傳說就是「嫦娥奔月」,連幼兒園的小朋友都知道,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嫦娥,因為偷吃了王母娘娘的靈藥,而飛到了月亮上去。當然這個故事也有很多不同的版本,但是都指向了同一個文化活動——中秋賞月。
  • 嫦娥奔月是哪個節日 家喻戶曉的中秋佳節
    嫦娥奔月的傳說故事現在已經是家喻戶曉了,這個節日和中秋節有著很大的關係,一般提起中秋大家就會想起嫦娥奔月的傳說,在中秋夜裡一起賞月聽故事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就是指的中秋節。
  • 中秋節嫦娥奔月的簡筆畫怎麼畫?教你學畫中秋節嫦娥奔月的簡筆畫!
    那麼中秋節嫦娥奔月的簡筆畫要怎麼畫呢?小編今天教大家畫中秋節嫦娥奔月,步驟很簡單,一起來學習吧!中秋節嫦娥奔月的簡筆畫成品圖:中秋節嫦娥奔月的簡筆畫步驟如下:中秋節嫦娥奔月簡筆畫步驟1中秋節嫦娥奔月簡筆畫步驟2
  • 中秋,回家團圓……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中秋佳節,抬頭再看圓月時,無論身處何方,心裡總會湧起一股暖意。嫦娥奔月傳說嫦娥本是后羿之妻,后羿射下九個太陽後西王母賜其不老仙藥,但后羿不捨得吃下,就交於嫦娥保管。后羿門徒蓬蒙覬覦仙藥,逼迫嫦娥交出仙藥,嫦娥情急之下吞下仙藥,便向天上飛去。
  • 今年中秋上林最佳賞月地,驚現嫦娥奔月,雙月爭輝!
    在這個國慶中秋雙節同天日子裡,福瑞為上林唄儂們奉上一場震撼的燈光盛宴,打造上林最美遊玩聖地,萬千燈海綻放,凝聚一城目光。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即將到來,而你準備宅在家中吃月餅?浪漫月色,如此良辰美景豈能辜負~
  • 今日中秋!賞月的同時,把這些知識和故事講給孩子吧!
    中秋起源「中秋」這一詞最早記載於《周禮》。因我國古時的曆法,農曆8月15日,正好是一年的秋季,而且是八月中旬,故稱為「中秋」。另外,在一年四季中,每季分為「孟、仲、季」三部分,故秋季的第二個月名為「仲秋」。直到唐朝的初年,中秋節才成了固定的節日。民間尚有「吳剛伐桂、嫦娥奔月」的神話傳說。
  • 故事新編:嫦娥奔月
    后羿射日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聽過。我們還從這個故事開始講起。遠古時候有一偉大的英雄叫后羿,他射下九個太陽立下蓋世神功,老百姓很尊敬和愛戴他,因為他殺了天帝的兒子,天帝降罪於他,把他和嫦娥貶到人間做了凡人。不少志士都來拜師學藝。也有奸詐刁鑽、心懷不軌的人矇混進來。
  • 中秋傳說故事四:嫦娥奔月
    對《淮南子·覽冥訓》上所說的「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姮娥竊以奔月」句,東漢時期高誘作的註解云:「姮娥,羿妻。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未及服之,姮娥盜食之,得仙,奔入月中,為月精。」其實比高誘更早的張衡,在他不朽的天文學名著《靈憲》中,也說到了嫦娥的故事,已經有了細節,也有了情節。
  • 中秋傳說故事——嫦娥奔月
    中秋傳說故事——嫦娥奔月 2013-09-13 14:14:20  來源: 中國文明網  編輯: 董樂  責任編輯: 馬蘭  跟帖條  進入跟帖
  • 中秋丨月圓花好風正輕,最團圓夜是中秋
    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後立她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爭相拜月,期盼能「貌似嫦娥,面如皓月」。民間中秋賞月約始於魏晉時期,但未成習,到了唐代,中秋賞月頗為盛行,到宋時,形成了以賞月為中心的中秋民俗節日。
  • 中秋節故事:《嫦娥奔月》
    大家一起來聽小雨姐姐講的中秋節故事吧~中秋節,又稱祭月節、月光誕、月夕、秋節、仲秋節、拜月節、月娘節、月亮節、團圓節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中秋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最初「祭月節」的節期是在幹支歷二十四節氣「秋分」這天,後來才調至夏曆(農曆)八月十五,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夏曆八月十六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玩花燈、賞桂花、飲桂花酒等民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
  • 中秋玩月、賞月、拜月
    從起源上看,中秋節的起源比較複雜,既與上古時期人們的月亮崇拜有關,同時也與祭祀月亮女神嫦娥有關,但中秋節作為民俗節日的直接起源是唐朝時期的賞月風尚。和現在吃月餅、慶團圓不同,唐代人更強調欣賞夜空中那輪皎潔的明月。唐代詩人張祜在《中秋月》中說「一年逢好夜,萬裡見明時。」像張祜這樣讚頌中秋月色之美的詩篇在唐詩中非常多,白居易說「人道秋中明月好,欲邀同賞意如何。
  • 從小聽到大的嫦娥奔月的故事,其實真相是?
    特別是關于美人嫦娥姐姐的故事。作為古代的抓馬女王,嫦娥姐姐的故事怕是三天三夜也說不完,就單單一個喜聞樂見的「嫦娥奔月」的傳說也有無數版本。關於美若天仙、生活幸福的嫦娥為什麼會奔月呢?她又是如何奔月的?人間眾說紛紜。1、被逼無奈版:后羿射日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
  • 月圓花好風正輕,最團圓夜是中秋
    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後立她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爭相拜月,期盼能「貌似嫦娥,面如皓月」。民間中秋賞月約始於魏晉時期,但未成習,到了唐代,中秋賞月頗為盛行,到宋時,形成了以賞月為中心的中秋民俗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