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過程性評價,促學生全面發展

2020-12-16 騰訊網

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信息化、數位化和智能化不斷浸染著學校教育教學的方方面面。移動終端設備以其強大、便捷、快速的處理能力讓學校評價改革事半功倍。以當前學科核心素養培育熱潮為指向,以信息化平臺為著力點,奉賢區教育學院附屬實驗小學致力於深入的、系統的綜合素質評價系統的校本化實踐。

為什麼做——綜合素質評價系統的趨勢意義

一方面,當前學校已有的評價模式缺乏便捷性,評價模塊不夠全面,評價標準和結果不夠科學、公正,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完成後並沒有及時統計結果,並對結果進行相應反饋以及激勵等,使得教師的評價浮於表面,不能真正達到以評價促進教學的目的。而在當前的大數據趨勢下,利用信息化設備記錄和分析過程性評價,可以比傳統主觀的評價更科學、方便和全面,這為學校探索信息技術支持下引領學生健康成長的評價模式提供了新的契機。

另一方面,學校嘗試設計基於信息技術的具有校本特色的評價工具,探索不同評價模塊和維度的表現水平標準,更想聚焦學生的綜合素質,對學生在學校生活中的綜合方面進行動態評估和跟進,這對於教師來說也能夠及時有效地改變教育教學行為,真正實現以評促教。

想做什麼——綜合素質評價系統的目標指向

綜合素質評價的目標指向在於形成一個具有校本特色的評價體系,學校將這一總目標細化為四個子目標:

首先,結合學校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目標,確立學生學業水平、思想品德、身心健康、崗位實踐、個性發展等五大評價模塊。

其次,統整不同評價維度的表現水平標準,制訂各模塊針對性的評價指標,探索個性化、多樣化的評價方式,將評價結果進行數據化和可視化。

再次,搭建信息化評價平臺,實現從數據管理、數據採集、數據分析、數據呈現到數據反饋的循環運作流程。

最後,形成校本評價策略,呈現學生綜合素質的過程性和終結性評價圖譜,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也為教師的教學方式改進提供參考。

怎麼設計——綜合素質評價系統的框架建構

在總目標的指引下,學校頂層設計評價系統框架,從思想層面、組織層面、內容層面以及技術層面來搭建整個系統框架。

首先,在思想層面,頂層設計整體的行動思路。基於當前相關評價的理論學習,發現新的突破點,結合現狀調研形成需要解決的問題,從而設計評價方案,並深入到教育教學中進行操作實施,結合信息平臺的數據進行分析反饋和修正完善,最終形成一套比較完善的綜合素質評價系統。

可見,在思想路徑圖的方向指引下,形成了包含目標、問題、途徑、成果及相應的方法為一體的操作性的行動方案,具有一定的方向性、針對性、操作性和可行性。

其次,在組織層面,根據職能分工的不同,細分為項目領導小組、項目工作小組、項目開發小組。項目領導小組具體負責方案制訂以及頂層設計。項目工作小組進行具體落實。項目開發小組承擔技術及數據支持。組織結構合理,分工明確,兼顧學校各個層面。

再次,在內容層面,將評價系統劃分為四個板塊,評價管理板塊、評價目標板塊、評價模塊及指標板塊、評價路徑及評價方式板塊。其中,由校本「太陽寶貝」培養目標為依據,劃分為五個相應的模塊,各個模塊有相應負責部門細化評價指標。通過採購設備、開發系統、組織培訓、採集數據、分析數據、生成圖譜等評價路徑進行具體實施。整個評價都採用綜合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方式。

最後,在技術層面,學校聯合第三方信息軟體公司架構平臺的技術,從資料庫、服務端、客戶端三個板塊進行架構。

怎麼實施——綜合素質評價系統的實踐運用

在評價系統的整體架構設計下,學校採用了組織培訓、模塊架構、指標設計、數據採集、數據分析、數據呈現以及最終生成評價圖譜這七個步驟來實施,真正使評價系統落地。

一是頂層架構,劃分評價模塊。以當前學校學生綜合素質的校本培養目標為評價目標,結合學校五個「太陽寶貝」吉祥物,開展集寶活動,並與評價目標相一致,形成五大評價模塊。即美美(思想品德)、慧慧(學業水平)、康康(身心健康)、強強(勞動實踐)、能能(個性發展)。這樣的模塊設計使得評價內容更全面,更童趣。

二是組織培訓,規範評價技術。由於評價實施人員有教師、學生、家長,學校要對這三方進行相關培訓,來規範評價過程中的相關操作。

教師培訓:每月開展一次信息技術工作小組教研活動,提高組員的信息技術操作能力。同時,組織各類專題學習,邀請第三方技術人員到場為教師進行專業培訓,讓教師熟悉各類移動終端和軟體平臺的使用。

學生培訓:組織值日中隊的檢查員們進行統一培訓,內容包括值日要求以及使用移動終端進行檢查、評價的操作規範,並由第三方技術工作人員進行現場示範,孩子們當場學習和操作。家長培訓:信息分管領導在全校家長會上對綜合素質評價平臺進行了具體解釋,並對家長的疑問進行了解答。具體操作方法由班主任負責下發說明書以及操作視頻。

三是設計內容,細化評價指標。每個評價模塊對應的評價內容也有具體的指向。如思想品德模塊評價學生的德育表現,學業水平模塊評價學生各學科學習興趣、學習態度和學業成果,身心健康模塊評價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心理健康狀況,崗位實踐模塊評價學生在各級勞動崗位及社會實踐過程中的表現,個性發展模塊評價學生的興趣、特長、愛好等拓展延伸潛能。

各模塊的評價內容以責任制的形式按照模塊的目標指向細化評價指標,由各部門負責人進行協調統籌。例如,在學業水平模塊中,根據《上海市小學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與評價實踐指南》,按照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學業成果這三個評價維度,制訂各學科、各年級的評價指標,各指標都有詳細的評價觀察點。當然,不同年級不同學科的評價指標是有梯度變化的。再如,在思想品德模塊中,德育處從文明禮儀、博學守信、勤勞節約、責任健康、自律自強等方面對學生個人的表現細化指標;還可以從學生的文明禮儀、升旗儀式、兩操集會、教室衛生、班隊午會、放學路隊、四清四關、午餐文明等方面對整個班級的德育行為規範進行綜合評價。

四是基於終端,採集評價數據。教師每天利用移動終端對學生雲手環終端進行及時的評價,運用掃一掃的形式,學生的個人後臺上就可以積累相應的積分。

五是基於平臺,分析評價數據。利用評價平臺的後臺數據管理功能對學生的評價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後臺可以形成學生各方面、各階段的評價數據,如個人學習報告、班級學習報告、年級學習報告、學科報告……評價平臺使數據的處理和分析如虎添翼 , 教師每天都在採集每個學生的數據,並自動生成各個班級的數據,最終形成更大的統計數據,向各教學層面反饋,使教育更加個別化。

六是基於數字班牌,呈現評價數據。每個班級門前都安裝有一塊數字班牌。學生通過刷手環看到自己的基本信息,按照積分排行榜班級自動生成「慧慧寶貝」「能能寶貝」「強強寶貝」「康康寶貝」「美美寶貝」。學生還可以看到學校層面每月評比出的綠太陽先進班級等榮譽。

七是綜合評價數據,生成評價圖譜。評價平臺能綜合各個模塊積累的數據,自動生成反饋圖譜。

比如班級表現圖譜。在班級層面,基於「綠太陽先進班級」數據實證,系統會生成班級評價報告,讓班級管理者能清楚地看到自己班級的學生在哪些方面有優勢,又有哪些方面需要提升,從而改進管理手段和策略。

比如學生學科表現圖譜。在學科層面,學生可以看到各階段在各學科以及各項指標的評價情況,有利於自己及時調整學習方式。

比如學生綜合素質雷達圖。在綜合素質層面,綜合各模塊的表現,每位學生都會得到一張成長雷達圖,並配有相對應的評語。到小學畢業時,這個綜合評價單會形成一本成長冊,清晰地記錄下他們的成長足跡。

比如教師評價反饋圖譜。在教師層面,還可以看到每個教師的指標運用情況、班級情況、對學生的關注情況、評價頻率等。在學校層面對教師的評價活躍度可進行綜合反饋。

有何特色——綜合素質評價系統的創新之處

首先,從教師層面來看,綜合素質評價革新了從學業成果的關注到學習過程的關注。傳統的學習檔案冊更加關注學生的學業成果,而綜合素質評價更關注學生的學習經歷,更全面、更有針對性、更持續。

再次,綜合素質平臺關注全體學生,讓評價全面鋪開,讓每個孩子得到相對公平的評價。它能評價學生的學習態度,促進學生養成習慣;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指導學生學習方法;評價學習結果,幫助學生建立自信;評價綜合素質,培養學生全面發展。

最後,從學校層面來看,學校能清楚地觀測到全體教師、全部學科、全部年級、全體學生的評價情況,根據綜合評價結果有針對性地採取改進策略。

如何突破——綜合素質評價系統的未來發展

綜合素質評價系統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評價指標制訂的科學性還有待研究,對於評價指標的描述還停留在教師的經驗層面,缺乏科學性,還有待於專業團隊的進一步指導和驗證。比如家長參與評價有待延伸,學校還需要衝破家長對於傳統教學評價的固有理念,讓家長也能關注學生各方面的學習經歷,並一起積極參與到評價中。比如評價和教學的有機融合還有待提升,利用信息化工具在課堂上對學生的學習經歷進行評價,往往需要佔用教師一定的教學時間,如何實現評價與教學的無縫銜接還需進一步考證。

綜合素質評價系統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比如完善學生的成長檔案。目前學校的評價數據只依託於手環數據的採集,後續學校將擴大數據採集面,增加教師、家長和學生自己對自己成長過程的其他的照片、文字、視頻等素材,最後形成可視的數位化畫像,生成成長大數據報告。比如實現積分兌換機制,學生通過綜合素質評價系統中累積的評價積值可以在線上和線下進行積分兌換,激發師生評價的積極性。比如開發評價系統家長端,促進家校共育,家長通過家長端能實時看到自己孩子各方面的評價數據,以及孩子的成長圖譜,更有利於家校共建。

總之,學校將不斷完善綜合素質評價,繼續站在孩子的角度,傾聽孩子的聲音,讓孩子們更健康、全面地成長。

(本文作者單位系上海市奉賢區教育學院附屬實驗小學)

(本文原載於《上海教育》雜誌2020年2月AB刊,版權所有,更多內容,請參見雜誌)

- END -

免責聲明:所有圖文、視音頻等資源均來自網絡,僅供學習交流使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除非無法確認,我們都會標明作者及出處,如有侵權煩請告知,我們會立即下架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基於大數據的在線學習過程性評價設計研究
    ​  引言  過程性評價(ProcessEvaluation)是新課程教學改革的重點,關注學生求知、探索和努力的學習過程。傳統的評價方式過分重視靜態的、可量化和淺層次的學習成果,評價內容片面、評價方式單一,不利於學習者的全面發展。
  • 過程性評價更重要
    由此不難看出,相較於專業藝術教育而言,這裡指的美育更多面向非藝術專業學生,是通過普及藝術的基本知識和方法技巧,健全審美心理結構,激發想像力和創造力、完善人格的一種教育手段,其根本目的在於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美育開展是立體的,滲透至學習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藝術審美修養的提升是由表及裡、由淺入深、由實踐到思想不斷反覆的過程。
  • 美育如何考——過程性評價更重要
    由此不難看出,相較於專業藝術教育而言,這裡指的美育更多面向非藝術專業學生,是通過普及藝術的基本知識和方法技巧,健全審美心理結構,激發想像力和創造力、完善人格的一種教育手段,其根本目的在於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美育開展是立體的,滲透至學習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藝術審美修養的提升是由表及裡、由淺入深、由實踐到思想不斷反覆的過程。
  • 新課改之發展性評價基本內涵
    新課改之發展性評價基本內涵(一)評價的目的在於促進發展。淡化原有的甄別和選拔功能,關注學生、教師、學校和課程發展中的需要,突出評價的激勵與控制功能,激發學生、教師、學校和課程的內在發展動力,促進其不斷進步,實現自身價值。(二)體現最新的教育觀念和課程評價發展的趨勢。
  • 教育評價:應然性與實然性的博弈及超越
    關 鍵 詞:教育評價;專業性評價;反思性評價;個性化評價  在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新時代,教育評價作為對教育活動或現象進行價值判斷的過程備受關注。教育評價的開展是其應然性與實然性之間相互博弈的過程,其博弈的過程又不斷促進教育評價走向革新與發展。
  • 北京四中馬景林:對學生的「即時性」評價,反而容易急功近利
    」 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 在中學,如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引領教師專業發展、提升教育教學水平是教師和教學管理者不斷在思索的問題。
  • 【兩會聲音】王康:改革教育評價體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中國教育新聞網北京3月10日訊  「我建議把德智體美全部納入量化評價體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全國政協委員、四川省教育廳巡視員、四川省政府參事王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 青海教師招聘D類考試考點:發展性評價
    在青海教師招聘D類考試中,教育教學評價能力這一章是非常重要的章節,涉及的題目包括辨析題和案例分析題,現就教育教學評價能力這一章最經常出現的新課程評價這個知識點進行備考指導。知識點一:新課程倡導的評價理念1.在評價功能上,要由側重甄別和選拔轉向側重發展。2.在評價對象上,要由過分關注對結果的評價逐步轉向對過程的評價。
  • 東陽全面改革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體系
    2019年10月,東陽市下發《關於在全市小學實施「五好學生」評價的通知》,旨在建立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全面發展、重在過程表現、促進有效學習的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制度,探索符合小學階段特點的、體現學科關鍵能力的、以校為本的等級評價。  做法:讓「冷冰冰的分數」評價體系 朝著前中後全方位評價轉變  學生學得好不好不只看分數。
  • 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深圳市發布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案(試行)
    新《綜評方案》主要就市民關注的綜合素質評價指標要求偏高、操作相對複雜、增加家長負擔等問題進行修訂,簡化考核指標,優化作業系統。執行國家和省有關文件要求,明確重點調整評價思路據了解,深圳市教育局在反覆研讀國家綜合素質評價文件與中考改革指導意見基礎上,明確綜合素質評價的根本宗旨在於落實立德樹人任務,是對學生全面發展狀況的觀察、記錄、分析,是發現和培育學生良好個性品行、發展個性特長的重要手段,須注重考察學生的日常行為規範養成和突出表現
  • 恕人律己促發展 明道立德樹品牌
    原標題:恕人律己促發展 明道立德樹品牌近年來,學校師生更是在林振源校長的帶領下,圍繞「恕明教育」理念,把「恕明文化」作為學校的特色文化核心,在校園環境布置、德育活動設計、課堂教學模式、師生培養目標與評價等方面滲透學校的特色理念;把「恕明精神」融入學校教育活動的全過程,倡導人與人之間的尊重和理解,建立了和諧融洽的教育氛圍,打造團結進取的教師團隊,培養樂於分享、相互關愛的學生群體,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促進學校和諧發展,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讚譽
  • 綜合素質評價:激發每個學生的潛能
    而在此之前,學校就已在課程研究院下成立了評價部,為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整體實施與落地做「重要槓桿」。細化過程性評價,推動全面發展在評價框架確立之初,「過程好了結果差不了」「綜合素質積分評價辦法是一個聚合學校各種課程育人效力的有力槓桿」等理念便成為全校教師的共識。
  • 寧夏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辦法(試用)
    一、實施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指導思想      (一)建立發展性評價體系,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不僅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和能力,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樹立自信,充分發揮評價激勵、診斷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功能,形成學校、家庭和社會一體化的教育格局,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和身心健康發展。      (二)落實《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推動學校實施素質教育。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是深化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
  • 高新區召開學校發展性評價總結交流會
    為進一步推進高新區整體教育質量的提升和發展,近日,寧波國家高新區教育文體局召開學校發展性評價總結交流會,總結回顧了學校發展性評價工作,交流分享了評價工作經驗,明確了下階段發展性評價工作的要求。會上,教育文體局相關負責人就兩年來高新區實施學校發展性評價工作作了回顧總結,重點解讀了2020年中小學及幼兒園學校發展性評估報告,包括成績亮點、滿意度測評情況、不足及建議等。寧波市督學、區教研室相關負責人對學校發展性評價工作提出了建議:一要認真研讀報告,進行縱向、橫向比較分析,向優秀的學校取經。二要建立復盤思維,做好發展性評價復盤四部曲。
  • 陝西省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辦法
    一、重要意義和原則綜合素質評價是通過對學生發展過程狀況的實際表現、觀察記錄、相關資料的綜合分析而作出的鑑定和評析,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深入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制度;是遵循學生成長規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促進評價方式改革、轉變以考試成績為唯一標準評價學生的一項重要改革;是高校招生錄取的重要參考。
  •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聚焦發展性評價 切實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培育一批社會聲譽高、學科專業影響力大、育人成效突出的名師乃至大師,既是高水平大學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各高校師資隊伍水平提升的題中之義,這需要通過人才引進、教育培訓、管理使用、考核評價等領域一系列機制創新綜合發力來穩步實現。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始終關注師資隊伍建設,近年來,在教師評價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形成了以教師隊伍成長為基礎、以推進事業進步為目標、以評價方式改革為保障的發展性評價機制。
  • 高等教育評價改革「破」與「立」
    ,避免單純注重結果和以統一的量化指標體系去評價所有高校,全面發揮高等教育評價的導向、激勵、檢查、監督、診斷、選拔、管理等系統功能,把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有機地結合起來,突出評價高校為「四個服務」所作出的貢獻。
  • 教育評價怎麼改?先從不再用分數給學生貼標籤開始!
    我們要堅決改變用分數給學生貼標籤的做法,積極創新德智體美勞過程性評價辦法,不斷完善綜合素質評價。通過信息化等手段,探索學生、家長、教師以及社區等參與評價的有效方式,客觀記錄學生品行、日常表現和突出表現……將其作為綜合素質評價的重要內容。加強過程性評價,將參與勞動教育課程學習和實踐情況納入綜合素質評價。
  • ...實現學生全面發展——區教委召開平谷區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
    ↑ 點擊上方「平谷教育」關注我們為更好地推進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發揮學生評價的育人功能,區教委於11月26日召開2020年平谷區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會。會上,區教育研修中心教育科研室就2019——2020學年度平谷區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情況以及2020——2021學年度第一學期高中綜評視導與平臺填寫情況進行了數據分析和工作匯報。
  • 範國睿:以教育評價釋放學校發展活力
    堅持以促進學生健康發展、學校內涵發展為核心的過程評價教育評價中的結果評價,僅以「結果」為標準進行評價,將教育與發展「過程」視為「黑箱」,導致對過程的忽略,客觀上捨棄了教育發展過程中許多有價值的信息,難以為改進教育實踐和決策提供幫助。過程評價並非是對結果評價的修正,而是評價理念的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