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壇經》原文、譯文——誦持無相懺悔,眾生所有惡業永不復起

2020-10-23 妙行無相


六祖真身舍利


《壇經·懺悔品》原文

善知識!各隨我語,一時道:弟子等,從前念,今念及後念,念念不被愚迷染,從前所有惡業、愚迷等罪,悉皆懺悔,願一時消滅,永不復起。弟子等,從前念,今念及後念,念念不被驕染,從前所有惡業、驕誑等罪,悉皆懺悔,願一時消滅,永不復起。弟子等,從前念、今念及後念,念念不被嫉妒染,從前所有惡業、嫉妒等罪,悉皆懺悔,願一時消滅,永不復起。

善知識!以上是為無相懺悔。云何名懺?云何名悔?懺者,懺其前愆。從前所有惡業:愚迷驕誑嫉妒等罪,悉皆盡懺,永不復起,是名為懺。悔者,悔其後過。從今以後,所有惡業,愚迷驕誑嫉妒等罪,今已覺悟,悉皆永斷,更不復作,是名為悔,故稱懺悔。

凡夫愚迷,只知懺其前愆,不知悔其後過。以不悔故,前愆不滅,後過又生;前愆既不滅,後過復又生,何名懺悔?


譯文

「善知識!大家都各自跟隨我念誦,立即說:弟子們以前,現在,將來的每一個念頭,都不被愚昧迷惑所沾染,以前所有造作的惡業,愚昧,迷惑等等罪過,全部都懺悔,希望立即銷毀滅斷,永遠不再重新生起。

「弟子們,以前,現在,將來的每一個念頭,都不被驕狂傲妄沾染,以前所造作的惡業、驕狂傲妄等罪過,全部都仟悔,希望立刻銷毀滅斷,永遠不再重新生起。

「弟子們,以前,現在,將來的每一個念頭,都不被嫉妒沾染,以前所造作惡業,嫉妒等罪過,全部都懺悔,希望立刻銷毀滅斷,永遠不再重新生起。

善知識!以上就是無相懺悔。

「什麼叫做懺?什麼叫做悔?所謂懺,就是坦白承認自已以前所造下的罪業,以前所有的惡業:愚昧迷惑、驕狂傲妄、嫉妒等等罪過,全部都坦白承認,永遠都不再重犯,這叫做懺。所謂悔,反思改悔以斷除今後會造的罪業,從今以後,所有惡業、愚昧迷惑、驕狂傲妄、嫉妒等等罪過,現在都已覺知開悟,全部都將永遠斷絕,更不會再次造作,這就叫做悔,所以稱為懺悔。

凡夫俗子愚昧迷惑,只知道懺說坦白他以前所造罪業,而不知道反思改悔以絕除他今後會造罪業。由於不懂得悔改的緣故,前面的罪業還未滅盡,後面的罪過又新生起;前面的罪業既然不能滅盡,後面的罪過已然重又生起,這叫什麼懺悔呢?


六祖傳法地

源自陳秋平、尚榮居士

相關焦點

  • 《六祖壇經》原文、譯文——誦持無相頌,萬劫罪過悉數消滅
    六祖真身舍利《壇經·懺悔品》原文吾有一無相頌,若能誦持,言下令汝積劫迷罪,一時銷滅。但向心中除罪緣,名自性中真懺悔。忽悟大乘真懺悔,除邪行正即無罪。學道常於自性觀,即與諸佛同一類。吾祖惟傳此頓法,普願見性同一體。若欲當來覓法身,離諸法相心中洗。努力自見莫悠悠,後念忽絕一世休。若悟大乘得見性,虔恭合掌至心求。師言:善知識!總須誦取,依此修行。
  • 《六祖壇經》自性五分法身香和無相懺悔,我們一起來學習
    《六祖壇經》懺悔品為眾生開示自性五分法身香和無相懺悔,我們一起來學習六祖壇經是慧能法師論述的重要經典,本文論述的是慧能法師為眾生開示五分法身香和懺悔的法門,所以叫《懺悔品》,以下分為四段來了解《懺悔品》說了什麼。
  • 六祖壇經|無相懺悔
    惠能給大家傳授無相懺悔。無相懺悔的特別之處,可以滅除三世罪惡,令身、語、意三業清淨。懺悔的內容,惠能主要是從三類罪惡來講的,分別是愚迷、誑語、嫉妒。於是從前念今念及後念,念念不被愚迷、誑語、嫉妒染著,從前所有惡業,如愚迷、誑語、嫉妒等罪惡,全部都懺悔,發願當下消滅,永不再起。所謂懺悔,懺是懺其前罪,悔是悔其後過。懺是向前,悔是向後。所以懺悔的懺,是對於從前所有的惡業,如愚迷誑語嫉妒等罪惡,全部都請求寬恕,永遠不再生起罪惡之心。
  • 《六祖壇經》的般若思想!
    禪宗由達摩傳入中國之初,以《楞伽》印心。自四祖後,《金剛經》逐漸取代了《楞伽經》的地位,據記載,四祖道信便常勸人念「摩訶般若波羅蜜」(《指月錄·道信傳》)。五祖弘忍創東山法門,更普勸僧俗讀誦《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見《六祖壇經·行由品》)。傳至六祖惠能,與《金剛經》的因緣就更為密切了。
  • 濟群法師:《六祖壇經》的般若思想
    五祖弘忍創東山法門,普勸僧俗讀誦《金剛般若波羅密經》。到了六祖惠能,與《金剛經》的因緣就更為密切了。六祖惠能依據金剛般若思想,建立起完整的禪宗修證體系,其內容主要體現在《六祖壇經》中。因此,本文想依宗寶本《壇經》,談談《壇經》的般若思想。
  • 佛教:從《六祖壇經》可以引申出的幾個方便法門
    六祖慧能真是天賦異頂,是有確切歷史記載的極少數佛教中的成就者。雖然六祖重在講渡人的禪宗見性法門,但由於其聰慧無比,不經意間又傳出了許多方便的修行方法。今天就壇經引申出來的一些方便法門,與大家共享一下。01懺悔法門淨土宗有拜懺,《壇經》也講懺悔,只是六祖更側重從理上讓人契入進行懺悔。六祖首先解釋了懺悔的含義,」懺者,懺其前愆。悔者,悔其後過。」什麼意思呢?懺就是對先前的過去表示悔過,並願意對其進行彌補。悔就是發願今後要洗心革面,努力不再犯錯。
  • 《六祖壇經》原文、譯文——眾生應皈依自性真佛,莫要皈依他佛
    六祖真身舍利《壇經·懺悔品》原文善知識!今發四弘願了,更與善知識授無相皈依戒。善知識!皈依覺,兩足尊;皈依正,離欲尊;皈依淨,眾中尊!從今日起,稱覺為師,更不皈依邪魔外道,以自性三寶常自證明。勸善知識,皈依自性三寶。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淨也。自心皈依覺,邪迷不生,少欲知足,能離財色,名兩足尊。自心皈依正,念念無邪見,以無邪見故,即無人我貢高,貪愛執著,名離欲尊。自心皈依淨,一切塵勞愛欲境界,自性皆不染著,名眾中尊。
  • 《六祖壇經》全文、譯文、解讀——眾生的菩提自性,本來清淨圓滿
    復問從何所來,持此經典。客雲:我從蘄州黃梅縣東禪寺來。其寺是五祖忍大師在彼主化,門人一千有餘。我到彼中禮拜,聽受此經。大師常勸僧俗,但持金剛經,即自見性,直了成佛。惠能聞說,宿昔有緣。乃蒙一客,取銀十兩與惠能,令充老母衣糧,教便往黃梅,參禮五祖。
  • 《六祖壇經》原文、譯文—成一切相即心,離一切相即佛,心即是佛
    《壇經·機緣品》原文僧法海,韶州曲江人也。師曰:前念不生即心,後念不滅即佛;成一切相即心,離一切相即佛。吾若具說,窮劫不盡。聽吾偈曰:即心名慧,即佛乃定;定慧等持,意中清淨。譯文一開始他參禮六祖惠能大師。問:「即心即佛是什麼意思,希望您能給予指示教諭。」惠能大師說:「對已生之念不留戀即是心,對將生之念任其顯現就是佛;能成萬法一切相的是心,能離萬法一切相的是佛。我若是給你具體詳細地說,可能窮盡無數劫的時間也說不完,你聽我的偈吧。」
  • 《六祖壇經》原文、譯文—眾生自心皆有五香,點燃薰習,即見佛性
    《壇經·懺悔品》原文時,大師見廣韶洎四方士庶,駢集山中聽法,於是升座告眾曰:來,諸善知識!既從遠來,一會於此,皆共有緣,今可各各胡跪,先為傳自性五分法身香,次授無相懺悔。眾胡跪,師曰:戒香,即自心中,無非、無惡、無嫉妒、無貪嗔,無劫害,名戒香。定香,即睹諸善惡境相,自心不亂,名定香。
  • 《六祖壇經》8句經典禪語,句句醍醐灌頂,讓人大徹大悟!
    作為禪宗的宗經寶典,《六祖壇經》(亦稱《壇經》)在中國佛教中佔有特別重要的地位。它是絕無僅有的一本被稱是「經」的由中國僧人撰述的佛典。一、從前念、今念及後念,念念不被驕誑染;從前所有惡業驕誑等罪,悉皆懺悔,願一時銷滅,永不復起。
  • 《六祖壇經》原文、譯文—發四弘誓願是願力法,常念修行福德無量
    六祖真身舍利《壇經·懺悔品》原文善知識!既懺悔已,與善知識發四弘誓願,各須用心正聽:自心眾生無邊誓願度,自心煩惱無邊誓願斷,自性法門無盡誓願學,自性無上佛道誓願成。善知識!大家豈不道眾生無邊誓願度,恁麼道,且不是惠能度。善知識!
  • 宣化上人《六祖法寶壇經》:懺悔品 第六卷(1)
    我先傳給你們自性法身五分香,然後再授與無相懺悔,所以你們各各胡跪。師曰。一戒香。即自心中無非無惡。無嫉妒無貪嗔無劫害。名戒香。二定香。即睹諸善惡境相自心不亂。名定香。懺悔可以滅三世罪,現在世、過去世、未來世的罪都可以滅的。但你要清淨其心而來懺悔,使你們的身、口、意三業都能清淨。善知識。各隨我語一時道。弟子等。從前念今念及後念。念念不被愚迷染。從前所有惡業愚迷等罪。悉皆懺悔。願一時銷滅。永不復起。
  • 六祖慧能法師親自傳授的無相懺悔的方法
    六祖壇經,是後人記錄佛教禪宗第六代祖師慧能法師的語錄,很有禪意,建議大家都能夠看一看。節選自《六祖法寶壇經淺釋》宣化上人講述【善知識。此香各自內薰。莫向外覓。今與汝等授無相懺悔。滅三世罪。令得三業清淨。】
  • 農曆七月十五盂蘭盆法會懺悔發願文
    從前所有惡業愚迷等罪,悉皆懺悔,願一時銷滅,永不復起。(一拜) ----《六祖壇經》 弟子眾等,從前念今念及後念,念念不被憍誑染。從前所有惡業憍誑等罪,悉皆懺悔,願一時銷滅,永不復起。
  • 六祖壇經原文全文
    天明,祖喚盧供奉來,向南廊壁間繪畫圖相,忽見其偈。報言,供奉卻不用畫,勞爾遠來。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但留此偈,與人誦持。依此偈修,免墮惡道。依此偈修,有大利益。令門人炷香禮敬,盡誦此偈,即得見性。門人誦偈,皆嘆善哉。  祖三更喚秀入堂,問曰:偈是汝作否?  秀言:實是秀作,不敢妄求祖位。望和尚慈悲,看弟子有少智慧否?
  • 六祖慧能:六祖壇經
    版本  ①敦煌手抄本  六祖肉身像  不分品目,題作「《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六祖慧能大師於韶州大梵寺施法壇講》一卷,兼受無相戒弘法弟子法海集記」。經尾題為「《南宗頓教最上大乘壇經法》一卷」。一般以此本為最古。後稱此本為敦煌本。   ②惠昕本(興聖寺本)  書前有惠昕序,系根據繁本《壇經》刪定而成。
  • 禪宗的「無相懺悔」和「四弘誓願」究竟是何意?六祖說……
    題記:學《壇經》,長智慧,去煩惱,求幸福。從前所有惡業、愚迷等罪,悉皆懺悔,願一時銷滅,永不復發。「弟子等,從前念,今念及後念,念念不被驕誑染。從前所有惡業驕誑等罪,悉皆懺悔,願一時銷滅,永不復起。「弟子等,從前念,今念及後念,念念不被嫉妒染,從前所有惡業嫉妒等罪,悉皆懺悔,願一時銷滅,永不復起。善知識!以上是為無相懺悔。
  • 六祖惠能「無相戒」法
    經中主張的無我無我所、不以戒自高、不輕慢他戒、不考慮分別戒法的行持方法,正是大乘戒法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正是禪宗「無相戒」所要弘傳的無上法門。《壇經》是我們目前了解惠能事跡和說法的根本文獻,其全稱即是「《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六祖惠能大師於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一卷,兼受無相戒,弘法弟子法海集記」。
  • 《六祖壇經》原文、譯文——諸佛涅槃妙理,皆與文字無關
    六祖真身舍利《壇經·機緣品》原文師自黃梅得法,回至韶州曹侯村,人無知者。志略有姑為尼,名無盡藏,常誦大涅槃經。師暫聽,即知妙義,遂為解說。尼乃執卷問字。師曰:字即不識,義即請問。尼曰:字尚不識,焉能會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