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日】二十四節氣之霜降習俗與養生

2020-11-22 騰訊網

北京時間2020年10月23日

6時59分迎來了「霜降」節氣。

霜降,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八個節氣,

也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

是秋季到冬季的過渡。

霜降節氣特點是

早晚天氣較冷、中午則比較熱,

晝夜溫差大,秋燥明顯。

由於「霜」是天冷、

晝夜溫差變化大的表現,

故以「霜降」命名這個表示

「氣溫驟降、晝夜溫差大」的節令。

(圖片源自:故宮博物院)

俗話講「霜降殺百草」,霜降過後,植物漸漸失去生機,大地一片蕭索。但是霜降不是表示「降霜」,而是表示氣溫驟降、晝夜溫差大。其實,「霜」也不是從天上降下來的,「霜」是地面的水氣由於溫差變化遇到寒冷空氣凝結成,準確來說應是「結霜」。

在氣象學上沒有「霜降」的概念,氣象學上一般把秋季出現的第一次霜稱做「早霜」或「初霜」,而把春季出現的最後一次霜稱為「晚霜」或「終霜」;從終霜到初霜的間隔時期,就是無霜期,「霜」通常出現在秋、冬、春這三個季節。「霜降」節氣與「降霜」無關,兩者不是同一概念。

描寫霜降的優美詩詞

嚴歌苓在《霜降》裡寫道:

春天時,不知道秋天的事,

秋天來了,知道了所有的事。

隨著最後一片落葉歸根,

隨著最後一枚碩果收藏,

一歲榮辱,到此終結。

讓我們平靜地送走昨天,

欣喜地迎接明天,

不管四季如何更替,

生命總有恆常的溫暖。

《霜降》

左河水

一朝秋暮露成霜,幾份凝結幾份陽。

荷敗千池蕭瑟岸,棉白萬頃採收忙。

《歲晚》

白居易

霜降水返壑,風落木歸山。

冉冉歲將宴,物皆複本源。

何此南遷客,五年獨未還。

命屯分已定,日久心彌安。

亦嘗心與口,靜念私自言。

去國固非樂,歸鄉未必歡。

何須自生苦,舍易求其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記載:

「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

氣溫逐漸降低,露水凝結成了霜。

霜降的到來意味著即將進入冬季。

蘇軾有詩曰:

「千林掃作一番黃,

只有芙蓉獨自芳。」

此時樹葉轉變為金色,

在秋風的吹拂下更是

「東風夜放花千樹。

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

蕭瑟秋風,葉葉梧桐墜,

為秋天的離開畫上詩意的句號。

霜降習俗

賞菊花

在氣象學上,一般把秋季出現的第一次霜叫做「早霜」或「菊花霜」,因為此時菊花盛開,正值賞菊的好時節。

吃柿子

在我國的一些地方,霜降時節要吃紅柿子,在當地人看來,這樣不僅可以禦寒保暖,還能補筋骨。泉州老人對於霜降吃柿子的說法是:霜降吃丁柿,不會流鼻涕。有些地方對於這個習俗的解釋是:霜降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個冬天,嘴唇都會裂開。

閩南臺灣 吃鴨子

在閩南一帶、臺灣地區,霜降這一天要進食補品,也就是北方常說的「貼秋膘」。閩南有句諺語,叫做「一年補通通,不如補霜降」,充分表達出閩臺民間對霜降這一節氣的重視。

廣西 吃牛肉

廣西玉林的居民習慣在霜降這天,早餐吃牛河炒粉,午餐或晚餐吃牛肉炒蘿蔔,或是牛腩煲之類的來補充能量,祈求冬天裡身體暖和強健。除牛肉外,羊肉與兔肉也與霜降相宜。

廣東 送芋鬼

小孩以瓦片壘梵塔,在塔裡放柴點燃,待到瓦片燒紅後,毀塔以煨芋,叫做「打芋煲」,隨後將瓦片丟至村外,稱作「送芋鬼」,以闢除不祥,表現了人們樸素的吉祥觀念。

北方 登高

秋季山林、高山空氣新鮮,大氣中的浮塵和汙染物較少。霜降時節登高遠眺,既可使肺的功能得到舒暢,同時登至高處極目遠眺,心曠神怡,還可舒緩心情。

霜降時節,這樣養生

「霜降三防」要做好

一防秋燥:霜降作為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此時天氣漸涼,秋燥明顯,易出現口乾、唇乾、咽幹、便秘、皮膚乾燥等現象,燥易傷津。

二防秋鬱:晚秋時節,天氣漸冷,草木枯黃,落葉落果,萬物蕭瑟,容易引人憂思,使人意志消沉、抑鬱。

三防秋寒:霜降節氣,氣溫驟降,老年人極易患上「老寒腿」等毛病,慢性支氣管炎也容易復發或加重,同時這也是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腸潰瘍病復發的高峰期。這個時間節點後不再適合「秋凍」。對抵抗力差的老年人,尤應按時增減衣服,以免溼邪、寒邪入侵,導致生病。

「朝朝鹽水,晚晚蜜湯」

秋天的主要氣候特點是乾燥,但是,光喝白開水,並不能完全抵禦秋燥帶來的負面效應。喝白開水,水易流失,若在白開水中加入少許食鹽,就不那麼容易流失了。白天喝點鹽水,晚上則喝蜜水,這既是補充人體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養生、抗拒衰老的飲食良方,同時還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真是一舉三得。

滋陰潤肺宜「平補」

為防止秋燥,可以適當多食用一些甘寒汁多的食物,如梨、柚子、甘蔗、香蕉、柑橘等各類水果,蔬菜可多食胡蘿蔔、冬瓜、銀耳、蓮藕及各種豆類製品等。

秋燥時節,要注意不吃或少吃辛辣燒烤食品,如辣椒、花椒、桂皮、生薑、蔥及酒等,特別是生薑。這些食品屬於熱性,又在烹飪中失去不少水分,食後容易上火。當然,將少量的蔥、姜、辣椒作為調味品,問題並不大。在古代醫書中也出現過這樣的「警示」:「一年之內,秋不食姜;一日之內,夜不食姜。」

相關焦點

  • 二十四節氣之霜降|霜降節氣的傳統習俗、飲食養生、農事知識
    霜降是指初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載:"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二十四節氣解》載:"氣肅而霜降,陰始凝也。"可見"霜降"表示天氣逐漸變冷,開始降霜。
  • 與二十四節氣同行之十——霜降
    秋處白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這首耳熟能詳的「二十四節氣歌」,記載了一年從立春到大寒中的二十四個節氣。在古代,因為沒有天氣預報,「二十四節氣」在人們的生產和生活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不僅深深植入我們的生活,而且隨著歲月的延伸,它還被人們賦予豐富的文化內涵、民俗文化和節日文化。成為中國人特有的時間知識體系的一部分。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節氣被正式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我們的節日|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霜降
    霜降,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公曆10月23日左右,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也意味著冬天的開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關於霜降說: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霜降」表示天氣逐漸變冷,露水凝結成霜。當傳統文化與創新設計相融合,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 我們的節日 | 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霜降
    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公曆10月23日左右,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也意味著冬天的開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關於霜降說: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霜降」表示天氣逐漸變冷,露水凝結成霜。   當傳統文化與創新設計相融合,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為響應新時代背景下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工作」的號召,中國美術學院宣傳部、學工部、研工部、設計藝術學院四方聯合主辦,推出「我們的節日」系列活動,以獨特的視覺語言對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的視覺符號融合時代特點進行「再設計」。
  • 【二十四節氣之「霜降」】
    二十四節氣之「霜降」來源:中國氣象網2018年10月23日19時22分,太陽到達黃經210度時,便為「霜降」。節氣釋義每年的10月23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210°時為二十四節氣中的霜降。霜降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霜降含有天氣漸冷、開始降霜的意思,是秋季到冬季的過度節氣。
  • 二十四節氣之霜降
    霜降,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八個節氣。鬥指戌;太陽黃經為210°;每年公曆10月23—24日交節。霜降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是秋季到冬季的過渡。霜降節氣特點是晝夜溫差大,秋燥明顯。霜降時節,萬物畢成,畢入於戌,陽下入地,陰氣始凝。
  • 【護苗課堂】認識二十四節氣——霜降
    【護苗課堂】認識二十四節氣——霜降 2020-10-23 16: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二十四節氣養生之霜降
    霜降表示天氣逐漸變冷,露水凝結成霜,它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也意味著冬天即將開始。我國古代將霜降分為三候:「一候豺乃祭獸」;在此節氣,豺狼開始捕獲獵物,並將先獵之物祭獸,以獸而祭天報本,後食用。就如同人類在糧食豐收時,用穀物祭天,祈禱來年的風調雨順。
  • 二十四節氣「霜降」,最美的習俗和詩詞:遼闊天境,韻在心頭!
    二十四節氣,就如同農曆書卷中的花朵,如椽如柱,如時光的緯編,歲月的鏈扣,熠熠生輝地表達著人對於自然的解讀。從天演而來,為地氣所用。二十四節氣中的霜降,作為秋天最美的「休止符」如約而至。「霜降」表示天氣逐漸變冷,此時節開始地面溫度驟降,空氣中的水蒸氣在地面或植物上直接凝結形成細微的霜花。與其它節氣相同,霜降也對應著三侯。
  • 今日霜降-二十四節氣[圖]
    2013年10月23日,今日霜降 中國網圖片庫霜降二十四節氣之一,天氣漸冷,開始有霜。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曆的10月23日。我國古代將霜降分為三候:「一候豺乃祭獸;二候草木黃落;三候蜇蟲鹹俯。」 此節氣中豺狼將捕獲的獵物先陳列後再食用;大地上的樹葉枯黃掉落;蜇蟲也全在洞中不動不食,垂下頭來進入冬眠狀態中。每年陽曆10月23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210度時為霜降。霜降表示天氣更冷了,露水凝結成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
  • 文化塑造手遊:讓二十四節氣成為遊戲裡的節日盛典
    1.我國除了傳統節日,二十四節氣日也有各種習俗遊戲裡常見中國傳統節日活動任務如手遊《魔力寶貝(微博)》不僅在中元節(鬼節)推出消滅亡靈祭司的副本活動,十分應景,然後在萬聖節也推出「化裝舞會」的節日任務,來活躍玩家。其實,你想要推出一些遊戲活動,又苦於沒有主題時,中國的二十四節氣都可以拿出來做名頭。因為大家對節氣了解不多,平時的那些傳統節日也就那些,來個節氣任務,或許會讓人眼前一亮。
  • 二十四節氣 | 霜降
    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八個節氣霜降時節古籍《二十四節氣解》中說:「氣肅而霜降,陰始凝也。」可見「霜降」表示天氣逐漸變冷,開始降霜。氣象學上,一般把秋季出現的第一次霜叫做「早霜」或「初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
  • 《癸酉金石二十四節氣之「霜降」》
    《癸酉金石二十四節氣之「霜降」》沈癸酉今日霜降:霜降節氣含有天氣漸冷、初霜出現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霜降時節,養生保健尤為重要,民間有諺語「一年補透透,不如補霜降」,足見這個節氣對人們的影響。《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
  • 霜降,豫西山區的人們吃這種水果……(二十四節氣與洛陽)
    明日是霜降,這是一年中的第18個節氣,也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  明日是霜降,這是一年中的第18個節氣,也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  時至暮秋,天氣漸冷,早霜始降,距冬日僅一步之遙。洛陽市著名民俗學家劉百靈說:「霜降是一個反映氣候變化的節氣。」霜降表示天氣漸冷,開始降霜的意思。
  • 二十四節氣之霜降:品讀《詠廿四氣詩霜降九月中》,了解霜降
    觀光君今天帶大家品讀唐代元稹《詠廿四氣詩霜降九月中》,了解霜降。霜降,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八個節氣。每年公曆10月23—24日交節。霜降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是秋季到冬季的過渡。霜降節氣特點是早晚天氣較冷、中午則比較熱,晝夜溫差大,秋燥明顯。由於「霜」是天冷、晝夜溫差變化大的表現,故以「霜降」命名這個表示「氣溫驟降、晝夜溫差大」的節令。風卷清雲盡,空天萬裡霜。
  • 霜葉紅於二月花:二十四節氣之霜降,一年最後的秋天
    霜降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八個節氣。 霜降每年公曆10月23—24日交節。 霜降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 霜降是秋季到冬季的過渡。 霜降節氣主要有賞菊、吃柿子、登高遠眺、進補等風俗。霜降時節是秋冬氣候的轉折點,也是陽氣由收到藏的過渡,養生關鍵應注意做好「外禦寒、內清熱」。民間有「冬補不如補霜降」的講法,秋令屬金,脾胃為後天之本,此時宜平補,尤其應健脾養胃,以養後天。
  • 二十四節氣之——霜降
    一、胃病患者 飲食宜蒸、煮、燴、燉    霜降時節的氣候特點是陽氣微弱、陰氣強盛。由於寒冷的刺激,人體的植物神經功能會發生紊亂,胃腸蠕動的正常規律會被擾亂。二、「老寒腿」復發 半蹲晃膝要不得    人到老年,膝關節由於長年磨損,最易老化。天氣一變化,更容易復發。
  • 二十四節氣|霜降,秋天的最後一站
    霜 降 AUTUMN 霜降,秋天的最後一個節氣,秋天將畫上句號,也就意味著冬天即將開始。
  • 【二十四節氣】今日霜降!秋盡冬來
    二十四節氣之霜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霜降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也意味著冬天即將開始。霜降時節,養生保健尤為重要,民間有諺語「一年補透透,不如補霜降」,足見這個節氣對人們的影響。霜降習俗霜降過後,楓樹、黃櫨樹等樹木在秋霜的撫慰下,開始漫山遍野地變成紅黃色,如火似錦,非常壯觀。大家一般都外出登山、欣賞美景。
  • 霜降節氣的風俗 二十四節氣霜降的由來
    2019年10月24日就是二十四節氣的第十八個節氣——霜降了,霜降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是反映氣溫變化的節氣,是秋季到冬季的過渡,意味著即將進入冬天,那麼霜降有什麼習俗呢?  二十四節氣霜降的由來  古籍《二十四節氣解》中說:「氣肅而霜降,陰始凝也」。